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696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悬臂挂篮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



背景技术:

桥梁悬臂挂篮施工工艺因其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施工成本低,施工过程中不影响通航或桥下交通等优点,常用在跨铁路营业线、高速公路(或繁忙省道)、河道、峡谷、鱼塘及其它特殊区域的桥梁施工中。但在一些施工场地中,由于受到50万伏高压线走廊的限制,而无法使用大吨位吊车、塔吊等大型起重设备(大型起重设备无法满足高压线安全距离的要求),并且当该梁体又为跨Ⅳ级航道施工时,则无法改变施工工艺,只能采用悬臂法施工;此时由于无法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导致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包括带有一对菱形结构主桁架的挂篮,在所述主桁架顶部沿所述挂篮行走方向水平向前间隔跨设有若干上横梁,位于两主桁架之间的所述上横梁底面上沿所述挂篮宽度方向间隔布设有三条水平向前延伸的滑轨,位于两侧的所述滑轨后半段呈向外弯曲的弧形结构轨道,每条所述滑轨上均设置有一行走吊机;在所述滑轨正下方的桥面上沿所述挂篮行走方向水平设置有一对运输轨道,所述运输轨道上设置有行走小车。

在所述主桁架侧面紧贴其上边沿处焊固有倒L型角钢连接件,所述上横梁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角钢连接件紧固螺接。

所述滑轨的两端焊固有用于卡挡所述行走吊机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简便,很好的解决了在场地受限不能安装大型吊装设备时的吊装施工难题。桥梁悬臂施工时,所有材料、机具设备等均在满足高压线走廊安全距离处吊装至梁面上,然后再通过行走小车将其运送至主桁架下方,最后通过行走吊机完成对材料、机具设备的起吊、移动、对位等一系列动作,最终达到吊装施工目的,满足受限场地的现场施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桁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滑轨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是运输轨道和行走小车在桥面上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主桁架与上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滑轨两端挡板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带运输和吊装系统的菱形挂篮,包括带有一对菱形结构主桁架1的挂篮,在主桁架1顶部沿挂篮行走方向水平向前间隔跨设有若干上横梁2,为便于加工及安装,上横梁2由工字钢加工制成,同时根据菱形结构主桁架1的尺寸,上横梁2按每间隔2m设置一道一共设置三道;位于两主桁架1之间的上横梁2底面上沿挂篮宽度方向间隔布设有三条水平向前延伸的滑轨3,滑轨3也由工字钢构成,滑轨3与上横梁2可采用螺接加焊固的形式进行连接,以增强滑轨3的强度;每条滑轨3上均设置有一行走吊机4,为满足现场施工时的吊装要求,两侧滑轨3上的行走吊机4起重量为10t,中间滑轨3上的行走吊机4起重量为16t,同时如图3所示,位于两侧的滑轨3后半段呈向外弯曲的弧形结构轨道;在滑轨3正下方的桥面上沿挂篮行走方向水平设置有一对运输轨道5,运输轨道5上设置有行走小车6,根据桥梁悬臂挂篮施工工艺的规范要求,往往位于桥墩上方的0号块满足高压线走廊安全距离,因此运输轨道5的后端一直延伸至0号块处,这样所有材料、机具设备等均可通过一台小型吊车吊装至0号块梁面上,然后再通过行走小车6将其运送至主桁架1下方,最后通过行走吊机4完成对材料、机具设备的起吊、移动、对位等一系列动作,达到吊装施工目的,满足受限场地的现场施工。

为了便于拆卸或移动上横梁2,同时对主桁架1本身不造成损伤,如图5所示,在主桁架1侧面紧贴其上边沿处焊固有倒L型角钢连接件7,角钢连接件7的垂直板侧板与主桁架1侧面焊固,其水平侧板与主桁架1上表面保持水平,然后上横梁2通过连接螺栓与角钢连接件7的水平侧板紧固螺接;保证上横梁2固定的同时方便拆卸及移动。为防止行走吊机4从滑轨3两端滑脱,如图6、7所示,可在滑轨3的两端焊固用于卡挡行走吊机4的挡板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