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78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药品的包装的生产,特别涉及到生产铝塑包装片时的切割排气
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生产药品的企业已经淘汰了纸袋、大口瓶存放药品的习 惯方法。而将药品的包装改为铝塑包装片——药品在中间,外面则由铝箔和塑料膜压合而 成。这种形式的包装便于携带,封闭的药品不易发生污染霉变,铝箔背面印有相关信息,患 者可以放心服用。 —般情况下,巻筒状的塑料薄膜经过加热后由压縮空气吹出一个个泡罩,药片 (或胶囊)被入泡罩内,然后巻筒状的铝箔复盖在装好了药品颗粒的塑料薄膜上,通过加压 和加温,两层膜的接触面就牢固椎粘合在一起,再经过后续的外表处理,成品铝塑包装片就 生产出来了。透过透明的塑料泡罩,可以清晰地看到内中的药品。当象采用宽幅的塑料薄膜 和铝箔来生产单排多个铝塑包装片时,塑料薄膜和铝箔的粘结牢固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粘结不牢固就会漏气,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就会渗进去,药物受湿就会发霉变质。而且铝箔背 面全是皱纹,相当难看,影响到产品质量,有一半的产品将面临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切割装置。可 以将宽幅的塑料薄膜和铝箔之间的剩余空气排除出去。保证塑料薄膜和铝箔粘结牢固不会 漏气,防止药物发霉变质。而且铝箔背平整无皱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切割装置,包括支架,与支架相
连接长轴,在长轴上的夹具及在夹具上的切割工具。 所述的夹具包括夹块,连接夹块的调整螺栓。 所述的夹具还包括与所述的长轴相连接的固定螺栓。 所述的切割工具是一端为尖头的刀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将本装置的支架与压合驿站的机架连接在一起 并将切割刀具的尖端与铝箔相接触。这样,当装好了的药品颗粒的塑料薄膜和铝箔行将被 加热、压合之际,用本装置的刀具的尖端将铝箔划开,形成较窄的铝箔,并与铝箔共同被加 热,相互压合。有了本装置,塑料薄膜和铝箔之间的空气很快被排除出去,保证塑料薄膜和 铝箔粘结牢固不会漏气,防止药物发霉变质。而且铝箔背平整无皱纹。此外,同一台包装机 上可以用宽幅的塑料薄膜和铝箔来生产合格的铝塑包装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 附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 图中1为支架,2为长轴,3为固定螺栓,4为夹具,5为调整螺栓,6为夹块,7为切
割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可以安装在压合驿站的机架的支架l,安 装在支架1上的长轴2,在长轴上有用固定螺栓3固定起来的夹具4,在夹具4上有用调整 螺栓5连接起的夹块6,在夹块6之间安装着一端为尖头的切割工具7,而且切割工具7的 尖头伸出夹块6。 将本装置中的支架1与压合驿站的机架连接在一起并,并让伸出夹块6的切割刀 具7的尖端与铝箔相接触。这样,当装好了药品颗粒的塑料薄膜和铝箔行将被加热、压合之 际,切割刀具7的尖端将铝箔划开,形成较窄的铝箔,并与塑料薄膜共同被加热,相互压合。 有了本装置,塑料薄膜和铝箔之间的空气很快被排除出去,保证塑料薄膜和铝箔粘结牢固 不会漏气,防止药物发霉变质。而且铝箔背平整无皱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笵围。
权利要求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与支架(1)相连接长轴(2),在长轴(2)上的夹具(4)及在夹具(4)上的切割工具(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4)包括夹块(6), 连接夹块(6)的调整螺栓(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4)还包括与所述 的长轴(2)相连接的固定螺栓(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割工具(7)是一端为 尖头的刀具。
专利摘要一种切割装置,涉及到生产铝塑包装片时的切割排气装置。包括支架,长轴,在长轴上的夹具及在夹具上的切割工具;在夹具有夹块和连接夹块的调整螺栓,还有与的长轴相连接的固定螺栓;切割工具是一端为尖头的刀具。将支架与压合驿站的机架连接在一起并将切割刀具的尖端与铝箔相接触。这样,当装好了的药品颗粒的塑料薄膜和铝箔行将被加热、压合之际,用本装置的刀具的尖端将铝箔划开,形成较窄的铝箔,并与塑料薄膜共同被加热,相互压合这样,塑料薄膜和铝箔之间的空气很快被排除出去,保证塑料薄膜和铝箔粘结牢固不会漏气,防止药物发霉变质。而且铝箔背平整无皱纹。
文档编号B26D1/02GK201471488SQ2009201868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吴林, 浦希震 申请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