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79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包括组装夹具以及组装压力装置;待组装滑靴座置于组装夹具中并与组装夹具面接触;组装压力装置作用于待组装滑靴上并将待组装滑靴与待组装滑靴座组装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铜滑靴与钢滑靴座接触面贴合紧密性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
【专利说明】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装配领域,涉及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0002]柱塞泵工作的过程中,滑靴顶部球头与斜盘表面之间应形成连续、稳定的油膜将金属零件隔开,保证滑靴与斜盘在高速相对滑动过程中不直接接触摩擦,避免工作过程中产生零件间的过度磨损和超温现象的发生。而传统的组装工艺方法易导致铜滑靴与钢滑靴座接触面A(如图1所示)贴合不紧密存在间隙,导致由柱塞小孔压入滑靴球面与斜盘之间的油液通过间隙从滑靴座3处排气孔泄漏,使滑靴顶部与斜盘表面不能形成稳定可靠的油膜,造成铜滑靴与斜盘表面接触形成干摩擦而快速磨损失效。而且传统的组装方法由于定位不稳定、组装压力不合理,使零件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在滑靴座锥面小孔部位产生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铜滑靴与钢滑靴座接触面贴合紧密性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包括组装夹具以及组装压力装置;待组装滑靴座置于组装夹具中并与组装夹具面接触;所述组装压力装置作用于待组装滑靴上并将待组装滑靴与待组装滑靴座组装为一体结构。
[0005]上述组装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卡簧以及定位杆;待组装滑靴座包括球面以及设置在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置在夹具底座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球面上;所述卡簧卡持在夹具底座上并套装在定位杆上;所述卡簧与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适配。
[0006]上述卡簧包括支撑体以及与支撑体相连的形变体;所述支撑体套装在定位杆上;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沉台;待组装滑靴座设置在支撑体的沉台中;所述支撑体顶部与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匹配;所述形变体卡持在夹具底座上。
[0007]上述夹具底座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U型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支撑台的底部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伸入底部通孔中并设置在支撑台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球面上;所述形变体卡持在U型台的内壁上。
[0008]上述定位杆与待组装滑靴座球面相止靠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杆球头;所述定位杆球头与待组装滑靴座球面相适配。
[0009]上述定位杆的长度是可调的。
[0010]上述组装夹具还包括套装在卡簧外部并与夹具底座固定连接的螺母。
[0011]上述组装夹具还包括套装在组装夹具外部的找正套;所述找正套整体呈门型;所述找正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找正套的内圆尺寸与夹具底座的外圆尺寸相匹配;所述找正套顶部的通孔的直径略大于待组装滑靴座的外圆尺寸。
[0012]上述组装压力装置包括压力源以及与压力源相连的第一组装压头或第二组装压头;所述第一组装压头包括球头工作面;所述第二组装压头包括平面工作面;所述第一组装压头的球头工作面或第二组装压头的平面工作面作用于待组装滑靴上并将待组装滑靴与待组装滑靴座组装为一体结构;所述找正套顶部通孔的尺寸与第一组装压头外圆相匹配。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该组装工装在整个组装过程中,由于组装工艺装备、组装方法及组装压力控制合理,既能稳定可靠保证组装后滑靴与滑靴座A面贴合紧密,防止工作中产生泄漏,又能使滑靴充满滑靴座不松动或脱落、还能控制在组装过程中滑靴座不产生裂纹,零件合格率达到100%。能够可靠的将铜滑靴和钢滑靴座组装在一起,保证滑靴座不产生裂纹,且滑靴与滑靴座紧密贴合确保产品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了双金属滑靴组件在组装过程中产生裂纹的现象,以及组装后贴合不紧密导致工作过程产生过度磨损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工装设计简便易操作,组装方法方便、可靠、稳定,成品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铜滑靴与钢滑靴座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找正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组装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组装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滑靴;2_滑靴座;3-组装夹具;31-夹具底座;32-定位杆;33_螺母;34_卡簧;35-沉台;36_卡簧上端面;37_定位杆球头;38_底部通孔;4_找正套;41_通孔;5_第一组装压头;51_球头工作面;6_第二组装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该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包括组装夹具3以及组装压力装置;待组装的滑靴座2置于组装夹具3中并与组装夹具3面接触;组装压力装置作用于待组装滑靴I上并将待组装滑靴I与待组装滑靴座2组装为一体结构。
[0023]组装夹具3包括夹具底座31、卡簧34以及定位杆32 ;待组装滑靴座2包括球面以及设置在滑靴座2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定位杆32的一端设置在夹具底座31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2球面上;卡簧34卡持在夹具底座31上并套装在定位杆32上;卡簧34的卡簧上端面36与滑靴座2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适配。
[0024]内孔定位限制滑靴座2的方向,端面采用锥面与滑靴座2锥面配合作为辅助定位支承,锥面定位可降低滑靴座2锥面根部产生裂纹的几率;
[0025]卡簧34包括支撑体以及与支撑体相连的形变体;支撑体套装在定位杆32上;支撑体上设置有沉台35 ;待组装滑靴座2设置在支撑体的沉台35中;支撑体顶部与滑靴座2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匹配;形变体卡持在夹具底座31上。
[0026]夹具底座31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U型台;支撑台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支撑台的底部通孔38 ;定位杆32的一端伸入底部通孔41中并设置在支撑台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2球面上;形变体卡持在U型台的内壁上。
[0027]定位杆32与待组装滑靴座2球面相止靠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杆球头37 ;定位杆球头37与待组装滑靴座2球面相适配。定位杆32其顶端焊接铜材料的定位杆球头37SR5.5用于定位,同时防止压伤滑靴I球面;
[0028]定位杆32的长度是可调的。
[0029]组装夹具3还包括套装在卡簧34外部并与夹具底座31固定连接的螺母33。
[0030]参见图3,组装夹具3还包括套装在组装夹具3外部的找正套4 ;找正套4整体呈门型;找正套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1 ;找正套4的内圆尺寸Dl与夹具底座31的外圆尺寸dl相匹配;找正套4顶部的通孔41的尺寸D2略大于待组装滑靴座2的外圆尺寸。通过找正套4确定组装夹具3在工作台的位置,保证组装夹具3和组装压头中心一致,使组件按圆周受力均匀。
[0031]参见图4以及图5,组装压力装置包括压力源以及与压力源相连的第一组装压头5或第二组装压头6 ;第一组装压头5包括球头工作面51 ;第二组装压头6包括平面工作面;第一组装压头5的球头工作面51或第二组装压头6的平面工作面作用于待组装滑靴I上并将待组装滑靴I与待组装滑靴座2组装为一体结构;找正套4顶部通孔41的尺寸D2与第一组装压头5外圆尺寸d2相匹配。
[0032]第一组装压头5,其工作面为球头加平面,并限制球冠高度H及宽度d3,使组装过程中滑靴I球顶先受力且受力最大,当滑靴I顶部变形下凹达一定程度时,球头周围的平面同时参与工作,保证滑靴I中部嵌入滑靴座2中孔,A面中心ΦΕ部分紧密贴合。
[0033]第二组装压头6,其工作面为平面,在第一组装压头5工作完成后,采用第二组装压头6对滑靴I进行二次加压,使滑靴I充分变形后A面全部紧密贴合,完全充满滑靴座2,保证滑靴I在工作过程中松动或脱出。
[0034]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时:
[0035]首先,调整组装夹具3中定位杆32的定位杆球头37高度,使定位杆球头37紧密贴于待组装滑靴座2的球面中;组装前,调整组装夹具3定位杆32的球头SR5.5高度,保证主要受力为球顶,滑靴I锥面辅助支承。
[0036]其次,采用找正套4调整组装夹具3的位置,使组装压力装置的第一组装压头5或第二组装压头6与组装夹具3的中心一致;将组装压头I安装在油压机主轴上,找正套4装于组装夹具3上,孔Dl与外圆dl配合,调整组装夹具3的位置,使压力机上的组装压头外圆d2与找正套4D2配合,固紧组装夹具3并卸下找正套4。
[0037]第三,将待组装滑靴I装于待组装滑靴座2内并一起装入组装夹具3的卡簧34孔内,用螺母33拧紧;
[0038]第四,启动压力源并使压力源通过第一组装压头5缓慢进给并接触滑靴I后,缓慢加压至25KN,保持I分钟,滑靴I中部嵌入滑靴座2中并使滑靴I与滑靴座2紧密贴合;
[0039]第五,将第一组装压头5更换为第二组装压头6,重新启动压力源并使压力源通过第二组装压头6缓慢进给并接触滑靴I后,缓慢加压至25KN,保持I分钟,使滑靴I充分变形后滑靴I与滑靴座2全部紧密贴合不泄露,滑靴I完全充满滑靴座2。
[0040]本实用新型采用滑靴座2内球面主定位,锥面作为辅助支承;组装前先调整定位杆32球SR5.5的高度,保证球面主定位时锥面接触间隙尽可能小;找正组装压头I中心,缓慢加力至25KN并保持I分钟,将第一组装压头5更换为第二组装压头6缓慢加力至25KN并保持I分钟。严禁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对零件产生冲击力而导致滑靴座2产生裂纹。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包括组装夹具以及组装压力装置;待组装滑靴座置于组装夹具中并与组装夹具面接触;所述组装压力装置作用于待组装滑靴上并将待组装滑靴与待组装滑靴座组装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卡簧以及定位杆;待组装滑靴座包括球面以及设置在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置在夹具底座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球面上;所述卡簧卡持在夹具底座上并套装在定位杆上;所述卡簧与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包括支撑体以及与支撑体相连的形变体;所述支撑体套装在定位杆上;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沉台;待组装滑靴座设置在支撑体的沉台中;所述支撑体顶部与滑靴座外边缘的锥形工作面相匹配;所述形变体卡持在夹具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U型台;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支撑台的底部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伸入底部通孔中并设置在支撑台上,另一端止靠在待组装滑靴座球面上;所述形变体卡持在U型台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与待组装滑靴座球面相止靠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杆球头;所述定位杆球头与待组装滑靴座球面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长度是可调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夹具还包括套装在卡簧外部并与夹具底座固定连接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夹具还包括套装在夹具外部的找正套;所述找正套整体呈门型;所述找正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找正套的内圆尺寸与夹具底座的外圆尺寸相匹配;所述找正套顶部的通孔的直径略大于待组装滑靴座的外圆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金属滑靴组件的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压力装置包括压力源以及与压力源相连的第一组装压头或第二组装压头;所述第一组装压头包括球头工作面;所述第二组装压头包括平面工作面;所述第一组装压头的球头工作面或第二组装压头的平面工作面作用于待组装滑靴上并将待组装滑靴与待组装滑靴座组装为一体结构;所述找正套顶部通孔的尺寸与第一组装压头外圆尺寸相匹配。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4171948SQ201420371914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李雪英, 李楠, 刘忠生, 陈建新, 杨锦梅, 戴彦辰 申请人: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