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5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54691号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应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其能够防止外把手通过改变把手杆的形状而被打开并且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通过惯性而使得辅助杆(backup lever)旋转从而阻挡把手杆旋转。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乘客上车或者下车,用于车辆的车门铰链联接至车身以便被打开或关闭,该车门配置为包括车门内侧板、车门外侧板、车门饰板以及车窗玻璃,所述车门饰板联接至车门内侧板并且位于车内侧处,所述车窗玻璃通过在车门内侧板与车门外侧板之间的调节器的操作而上升和下降。

这里,车门外侧板安装有车门外把手,该车门外把手在从外部打开车门的时候使用,而车门内侧板安装有车门内部把手,该车门内部把手在从内部打开车门的时候使用。

同时,车门外把手配置为包括把手壳体和把手杆,所述把手壳体以内凹的形状(例如碗的形状)形成并且固定至车门外侧板;所述把手杆铰链联接至把手壳体从而相对于把手壳体可弹性地旋转。

把手杆通过锁闩缆索而连接至车门锁闩。因此,当把手杆相对于把手壳体旋转时,锁闩缆索被拉动。在这种情况下,车门被解锁。

然而,在根据相关技术的车门外把手中,由于当把手杆在锁闩缆索被拉动的方向上相对于把手壳体旋转时车门被解锁,因而在车门锁 定开关没有运行的状态下当侧面碰撞事故发生的时候,把手杆通过惯性力而通过自身旋转,从而执行不期望的车门的打开操作。

另外,所述把手杆的旋转可以通过平衡配重而实现。然而,重量和成本由于平衡配重而增加,并且根据把手的尺寸而进一步地上升。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1:韩国专利第10-081243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地保持了由现有技术所实现的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其能够防止外把手由于改变把手杆的形状而被打开并且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通过惯性使得辅助杆旋转从而阻挡把手杆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包括:外把手壳体,其安装于车辆的车门外侧板的外侧;把手基座,其安装于车门外侧板的内侧并且联接至外把手壳体;把手杆,其设置在车门外侧板的内侧,从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把手基座中并且连接至外把手壳体;以及辅助杆,其放置于车门外侧板的内侧,从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把手基座中并且选择性地限制把手杆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把手可以包括:外把手壳体;把手基座,其联接至外把手壳体;把手杆,其联接至外把手壳体并且设置于把手基座处;以及辅助杆,其设置于把手基座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为使得把手杆随着外把手壳体的致动而旋转,所述第二位置阻挡把手杆旋转。

附图说明

通过随后结合附图所呈现的具体描述将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其中: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 装置的视图;

图3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的把手杆和辅助杆的侧视图;

图4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的把手杆和辅助杆的视图;

图5A和图5B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在辅助杆的操作之前和操作之后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6至图10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操作步骤的视图。

附图中每个元件的附图标记:

100:外把手壳体

101:连接构件

110:把手基座

120:把手杆

121:齿轮部件

122:把手弹性件

130:辅助杆

131:棒条

132:配重件

133:辅助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的视图。图3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的把手杆和辅助杆的侧视图。图4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的把手杆和辅助杆的视图。图5A和5B为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中在辅助杆的操作之前和操作之 后的状态的视图。如图1至图5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外把手装置配置为包括外把手壳体100、把手基座110、把手杆120以及辅助杆130,所述外把手壳体100安装在车门外侧板上;所述把手基座110联接至外把手壳体100;所述把手杆120连接至外把手壳体100并且可旋转;并且所述辅助杆130为可旋转的并且限制把手杆120的旋转。

如图1和图2所示,外把手壳体100安装于车辆的车门外侧板的外侧,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或者在前后方向上被推动或拉动以便打开或者关闭车门。

把手基座110安装于车门外侧板的内侧,并且使得外把手壳体100安装在所述把手基座110上从而被固定至把手基座110。

这里,外把手壳体100优选包括连接构件101,所述连接构件101穿过把手基座110以便改善外把手壳体100与把手基座110之间的固定力。

如图1和图3所示,把手杆120放置于车门外侧板的内侧从而可旋转地设置在把手基座110中,并且把手杆120具有连接至外把手壳体100的一端以便在使用者操作外把手壳体100的情况下使得操作力通过把手杆120而被传递至车门锁闩.

这里,把手杆120优选联接至外把手壳体100的连接构件101(连接构件101穿过把手基座110),使得外把手壳体100与把手杆120之间的联接力提升,从而使得外把手壳体的操作力通过把手杆120而被适当地传递至车门锁闩。

另外,把手杆120优选包括齿轮部件121,该齿轮部件121具有多个形成在其外周表面的齿以便与下述的辅助杆130相对应。

辅助杆130放置于车门外侧板的内侧,从而可旋转地设置在把手基座110中并且选择性地限制把手杆120的旋转。

这里,如图3至图5B所示,优选地,棒条131形成于辅助杆130的一端处,该棒条131限制形成在把手杆120上的齿轮部件121的旋转。

同时,在本发明中,即使把手杆120通过侧面碰撞而被首先旋转,通过形成在把手杆120的齿轮部件121上的多个齿而可再次提供接触辅助杆130的棒条131的机会,以便增加通过辅助杆130而继续对把 手杆120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可能性,从而使得能够提高车辆乘客的安全性。

另外,配重件132优选形成于辅助杆130的另一端处以便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时候促进辅助杆130的旋转。配重件132可以具有大于棒条131的密度和/或具有大于棒条131的尺寸,从而提供相对大的重量或者重力。

这里,如图1至图3所示,把手杆120包括把手弹性件122从而可旋转及可复原。在把手杆120通过外把手壳体100的操作而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把手弹性件122也与把手杆120一起被旋转,并且在外把手壳体100的操作被取消的情况下,把手杆120通过把手弹性件122的弹性力被复原至其初始位置。把手弹性件122可以为弹簧。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辅助杆130还包括辅助弹性件133从而可旋转及可复原。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时候辅助弹性件133与配重件132一起被旋转,并且在操作释放的时候辅助杆130通过辅助弹性件133的弹性力而复原至其初始位置。辅助弹性件133可以为弹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发生的时候形成于辅助杆130的下方部分处的配重件132在方向1上移动。然后,如图7所示,辅助杆130通过配重件132的惯性运动而在方向2上旋转。结果是,如图8所示,辅助杆130的棒条131通过辅助杆130的旋转将把手杆120的齿轮部件121锁止,从而阻挡把手杆120的旋转。因此,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侧面碰撞的时候外把手壳体100的操作被惯性作用阻止,从而防止车门被打开,使得碰撞性能得以改善,进而提高安全性和适销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时候防止车门打开,以便改善碰撞性能,从而提高安全性和适销性。

尽管本发明已经在上文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和附图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显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脱离由如下权利要求书所提供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