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37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门铰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开门,特别是平开门的门铰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开门由门体、门框、门铰组件(铰链)以及门锁等组成,所述门体通过门铰组件(铰链)装于门框,可向内或向外开启。其中,门铰组件的结构以及与门体和门框的连接强度是影响开平门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门铰组件由两片通过销轴铰接的连接片组成,两片连接片分别与门体和门框的相对侧面相连,门体的重量全部通过门铰组件由门框承受。这种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在门体的开合过程中,因门体自身重以及转动过程的剪切力影响,容易出现门框被拉裂或者门框和门铰组件被拉变形的情况。2、门铰组件自身不具有高度调整的功能,门体安装后,无法直接通过门铰组件调节门体的高度,因此,容易导致上、下门缝出现过大或过小的现象,进而影响使用以及整体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门铰组件,旨在防止出现门框被拉裂或者门框和门铰组件被拉变形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门铰组件,包括:

下铰座,所述下铰座的下部预埋固定于地下,下铰座伸出地面的部分开设开口朝上的下铰孔;

下铰轴,所述下铰轴的下部活动插装于下铰孔内,并可转动,下铰轴上部与下连接件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连接件的另一侧与门体的下部固连;

上铰座,所述上铰座的上部与门框的顶部相连,上铰座的底壁开设与上铰孔相对的上铰孔;

上铰轴,所述上铰轴的上部活动插装于上铰孔内,下部与上连接件的一侧连接,上连接件的另一侧与门体的上部固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下铰座的下部预埋于地下,门体通过门铰组件安装后,门体的重量全部通过下铰轴和下轴座传递到地面,由地面承受门体的重量,不会对门框造成承重负担。因而,在门体的开合过程中,门体的重量以及门体转动时产生的剪切力均不会对门框产生影响,进而不会出现门框被拉裂或者门框和门铰组件被拉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下铰座、下铰轴、定位方管以及下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下铰座、下铰轴以及下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下铰座、下铰轴以及下连接件与门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上铰座、上铰轴以及限位平端螺钉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上铰座、上铰轴以及限位平端螺钉与门框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门铰组件。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门铰组件包括下铰座1、下铰轴2、上铰座3和上铰轴4。

其中,下铰座1的下部预埋固定于地下,下铰座1伸出地面的部分开设开口朝上的下铰孔。

下铰轴2的下部活动插装于下铰孔内,并可转动,下铰轴2上部与下连接件5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连接件5的另一侧与门体100的下部固连,下连接件5可以为板状或者杆状结构,可随下铰轴2转动。

上铰座3的上部与门框100的顶部相连,上铰座3的底壁开设与下铰孔相对的上铰孔。

具体地,上铰座3的顶部固连(如焊接)上连接板31,上连接板31通过螺钉或者焊接与门框200顶部的连接角码固连,同时铆接加固。

上铰轴4的上部活动插装于上铰孔内,下部与上连接件6的一侧连接,上连接件6的另一侧与门体100的上部固连,上连接件6可以为板状或者杆状结构,可随上铰轴4转动,上连接件6可以焊接于上铰轴4或者与上铰轴4一体成型。

门体100通过本实用新型门铰组件安装后,门体100的重量全部通过下铰轴2和下轴座1传递到地面,由地面承受门体100的重量,不会对门框200造成承重负担。因而,在门体100的开合过程中,门体100的重量以及门体100转动时产生的剪切力均不会对门框200产生影响,进而不会出现门框200被拉裂或者门框200和门铰组件被拉变形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下连接件5可以焊接于下铰轴2,或者与下铰轴2一体成型。但为了能够调节门体100高度,可在下铰轴2的上部以及下连接件5分别设置外螺纹和螺孔,以通过螺纹配合将下连接件5的所述一侧连于下铰轴2的上部,同时,下铰轴2还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限位螺母7,该限位螺母7位于下连接件5的下方,可在与下连接件5相抵和分离的位置旋动。需要调整门体100的高度时,可先将限位螺母7旋转至与下连接件5分离(旋松)的位置,然后,相对下连接件5拧转下铰轴2即可通过螺纹驱动下连接件5升降,从而带动门体100升降,进而调节上、下门隙。以消除上、下门隙过大或过小的现象,保证平开门的正常使用以及提高平开门的整体美感。而门体100高度调整结束后,则可将限位螺母7旋转至与下连接件5相抵,此时,在限位螺母7的限制下,下连接件5和下铰轴2之间仅能同时转动,不可再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下铰轴2的顶壁开设可供螺丝刀(图中未表示)的楔形头插入的卡槽21,以便于通过螺丝刀拧转下铰轴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下铰孔内设有滚珠8,下铰轴2的底壁和下铰孔底壁的中部开设有可供滚珠8部分伸入的凹槽,下铰轴2插入于下铰孔后,滚珠8分别与下铰轴2的底壁和下铰孔底壁的凹槽的槽壁相接触并可相对转动,以减少下铰轴2转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保证下铰轴2转动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上铰轴4位于上铰孔内的部分的外壁开设环形限位槽41,上铰座3对应环形槽41的位置开设径向的螺钉过孔并安装限位平端螺钉9,拧动限位平端螺钉9可使限位平端螺钉9在抵于环形限位槽41的内壁和与环形限位槽41分离的位置运动,环形限位槽41的垂向尺寸大于限位平端螺钉9的外径,以保证不会阻碍门体100的高度调整为准。当限位平端螺钉9与环形限位槽41的内壁相抵时,可对上铰轴4进行定位,而需要调整门体100高度时,则需先拧松限位平端螺钉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铰座1、上铰轴2、下铰座3以及下铰轴4均可采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具有耐磨,防锈以及美观的特点。可选地,可采用304不锈钢。应当理解,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上铰座1、上铰轴2、下铰座3以及下铰轴4也可采用其他金属制成,例如,铜、锌合金等。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铰组件,还包括定位方管300,该定位方管300的下部预埋于地下,定位方管300伸出地面的部分的侧壁与门框200的侧壁固连,下铰座1预埋于地下的部分固定有下连接板11,下连接板11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定位方管300的下部固连,以对下铰座1的安装进行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