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85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钢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钢琴调律及有弦乐器调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L”型调音扳手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扭转”手法,一种是“碰拽”手法。“扭转”手法效率高但控制难度大。“碰拽”手法适合细微调整,但是对弦轴损伤较大,以上都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与经验。在60年代,国外根据“碰拽”的方式,使用一种击振扳手,是一种单边冲击结构,依靠手柄的惯性撞击弦轴一侧,优点是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重量过重,对弦轴过度损伤的问题没有解决,依然依靠经验,工作噪声干扰大,工作效率、效果没有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扭转”“碰拽”两种调音方式的优点,采用对称式、力偶作用方式的制动冲击结构,附加弹簧扭力,实现高效、简单、安全、无过度损伤、持音稳定、精细钢琴调音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现有调音板手加以改进,能结合“扭转”“碰拽”两种调音方式的优点,解决冲击扳手力量控制问题;解决冲击时,扳手能效差问题;使得工作效率提高、调音精度更近一步,推动调音向常态化、无损伤、持音稳定方向发展。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其包括有手柄、扭力弹簧、弹簧底座、制动限位器、中轴、冲击销、配重码、丝杆、轴承、扳手口及端盖。它的结构特征是:在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制动限位器及弹簧底座,中轴嵌入连接在弹簧底座中,中轴与扳手口相连接。丝杆与手柄两端分别连接制动限位器及端盖,配重码套在丝杆上,手柄是中空管状,配重码与丝杆嵌入在手柄中。所述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包含一组由冲击销与制动限位器组成的对称式的、力偶作用方式的制动冲击结构,中轴径向位置对称开有槽沟、或是通孔或槽孔,冲击销子嵌入槽沟中或是贯穿在通孔或槽孔中。销子两端位置突出中轴表面。所述槽沟、通孔或槽孔,是围绕中轴中心线对称排列。制动限位器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扭簧,在中部开有“榫孔”,冲击销子与中轴嵌入在“榫孔”中,“榫孔”的两翼突出,并且两翼对称,手柄转动时,“榫孔”两翼撞击冲击销子,瞬间产生一个扭矩放大突变,对应于被冲击的旋轴力平衡关系瞬时间被打破,延受力方向微小转动,步进到新的平衡点,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关系,从而实现弦轴位置微小跳动,实现细微调整控制弦张力变化;手柄转动速度不同,产生冲击能量不同,藉此实现对中轴相连接的琴弦轴冲击,实现微调目的。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结构中,冲击销子嵌入在中轴中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是多个,并且沿着中轴线阵列排列。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中,包含可调扭力大小结构,扭力弹簧端部与弹簧底座固定,弹簧底座与中轴轴向连接位置不同,扭簧变形量随之变化,藉此实现调整扳手扭力的大小。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结构中,配重码在手柄中的位置可以调节,制动限位器与端盖开有螺纹孔,中间通过丝杆紧固连接,配重码中开有与丝杆匹配螺纹孔,旋转配重码,配重码的位置随之变化。配重码高度变化,使得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的重心可以实现调整,实现冲击惯量可调、可控。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是一种双功能调音扳手。当扭簧底座与中轴松脱,转动手柄时,扭力弹簧并不受力,扭力弹簧对中轴作用失效,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可当做冲击扳手使用。由手柄、制动限位器、中轴、冲击销、配重码、丝杆、轴承、扳手口及端盖可以独立组装成钢琴冲击调音扳手。

由制动限位器、中轴、冲击销、轴承、扳手口组成冲击结构,与传统固定扳手,通过丝杆连接在手柄两端,配重码贯穿于丝杆上,形成一种双功能钢琴调音扳手。

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在制动限位器中嵌入轴承,中轴嵌套在轴承中。大大减少无效剪切力,对钢琴调音稳定性的影响。

有益效果

使用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有效解决传统击振扳手正拉效果不明显、难于操控的不足,实现弦轴微小步进转动,既可以大角度调整,又可以做细微调整。

使用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弦轴每次转动后,弦轴都是静止稳定状态,音高不回落,解决了使用传统调音扳手“过拉回落”难题。是一种动态反馈调整方式,大幅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效率。

使用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施加于弦轴的扭力方式是力偶作用方式,使之产生转动趋势,相比传统板手使用中,减少剪切力对弦轴、轴套破坏。整体重量大幅度减轻。

使用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起振方式是一种轻触方式,调音过程是一种无损、持音稳定、准确调整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是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附图,可调扭力冲击式钢琴调音扳手,包括有手柄01、扭力弹簧02、弹簧底座03、制动限位器04、中轴05、冲击销06、配重码07、丝杆08、轴承09、扳手口10及端盖11。

具体操作方法是:拉高过程是这样,顺时扭动手柄01,到制动限位点时停止转动,擎住扳手,操作者感受到扭力弹簧02反作用力的手感,返回初始状态,加大力度扭动,产生扭力叠加冲击效果,产生瞬时冲力克服弦张力和摩擦力,驱动弦轴延受力方向转动,敲击键盘发声,辨识音高变化,依据音差大小,控制冲击力度,重复上次动作循环,调至音准达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