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125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文件通常涉及机动车辆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发动机罩释放系统,该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在主发动机罩闩锁和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时自动将发动机罩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背景技术:

许多机动车辆操作者发现打开发动机罩以接近发动机舱的过程是不方便的、不必要地复杂的并且有时令人沮丧。在大多数机动车辆中,操作者必须首先拉动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杆或按压设置在车辆的内部中的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按钮,以便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接下来,操作者必须离开车辆的内部并且走到车辆的前面,轻微地提升发动机罩并且盲目地寻找通常被发动机罩的前部边沿从视线隐藏的副发动机罩释放杆。然后该杆必须被拉动以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操作者必须用力地提升发动机罩,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保持发动机罩打开同时定位并适当地提升和接合发动机罩撑杆。对于某些人而言这可能是费力的过程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导致手上和/或衣服上弄上灰尘和沥青。

本文件涉及一种新型改进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其通过以下步骤极大地简化了发动机罩打开过程:(a)方便地定位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其中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可被容易地接近和利用,以及(b)在按压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时,自动打开发动机罩并且提升和保持发动机罩在完全打开位置。有利地,发动机罩释放系统与机械和电子发动机罩闩锁系统兼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有利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发动机罩能够以最有效和方便的方式打开,并且仅具有最小的负担加在车辆操作者身上。由于通过气体撑杆以无需手动的方式提升发动机罩,因此操作者不必在他的手上或他的衣服上弄上灰尘和沥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主发动机罩闩锁;副发动机罩闩锁;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以及发动机罩致动器,发动机罩致动器基于主发动机罩闩锁和副发动机罩闩锁的释放将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自动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包括位于机动车辆的前部上的按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包括承载在机动车辆的格栅上的格栅徽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格栅徽章可在初始位置和相对于初始位置被按压的发动机罩释放位置之间移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致动器是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簧是气体撑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簧是一对气体撑杆,一对气体撑杆中的第一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一侧边沿,并且一对气体撑杆中的第二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二侧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致动器是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簧是气体撑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簧是一对气体撑杆,一对气体撑杆中的第一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一侧边沿,并且一对气体撑杆中的第二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二侧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在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主发动机罩闩锁之间的机械联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在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主发动机罩闩锁之间的电子控制线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副发动机罩闩锁之间的机械联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副发动机罩闩锁之间的电子控制线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用于将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固定在完全关闭位置的主发动机罩闩锁;用于当主发动机罩闩锁已经被释放时固定发动机罩以防打开的副发动机罩闩锁;用于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的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用于在主发动机罩闩锁已经被释放之后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的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包括承载在机动车辆的格栅上的格栅徽章;以及发动机罩致动器,发动机罩致动器基于主发动机罩闩锁和副发动机罩闩锁的释放自动打开发动机罩,因而发动机罩响应于按压格栅徽章被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不实际物理接触发动机罩的情况下打开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方法,方法包括:接合主发动机罩闩锁致动器以释放用于发动机罩的主发动机罩闩锁;以及接合机动车辆的格栅徽章以释放用于发动机罩的副发动机罩闩锁,并且因而允许发动机罩致动器将发动机罩自动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方法包括按压格栅徽章以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以及打开发动机罩。

根据本文描述的目的和益处,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该发动机罩释放系统包括主发动机罩闩锁、副发动机罩闩锁、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以及发动机罩致动器。发动机罩致动器基于主发动机罩闩锁和副发动机罩闩锁的释放自动将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包括位于机动车辆的前部上的按钮。在一个特别有用的实施例中,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包括承载在机动车辆的格栅上的格栅徽章。格栅徽章可在与格栅齐平的初始位置和相对于初始位置被按压的发动机罩释放位置之间移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机械联动装置设置在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主发动机罩闩锁之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电子控制线路将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连接至电子主发动机罩闩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机械联动装置设置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和副发动机罩闩锁之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电子控制线路将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连接至电子副发动机罩闩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发动机罩致动器是弹簧。该弹簧可采用气体撑杆的形式。在一个特别有用的实施例中,该弹簧是一对气体撑杆:一个气体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一侧边沿并且第二气体撑杆连接至发动机罩的第二侧边沿。共同地,这些气体撑杆基于主发动机罩闩锁和副发动机罩闩锁的释放将发动机罩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

根据附加方面,提供一种打开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的方法。有利地,该方法在没有实际物理接触发动机罩的情况下完成。该方法可以广泛地描述为包括步骤:(a)接合主发动机罩闩锁致动器以释放用于发动机罩的主发动机罩闩锁,以及(b)接合机动车辆的格栅徽章以释放用于发动机罩的副发动机罩闩锁,并且因而允许发动机罩致动器将发动机罩自动提升至完全打开位置。更具体地,该方法可包括按压格栅徽章以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以及打开发动机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能够以最有效和方便的方式打开发动机罩,并且仅具有最小的负担加在车辆操作者身上。由于通过气体撑杆以无需手动的方式提升发动机罩,因此操作者不必在他的手上或他的衣服上弄上灰尘和沥青。

在下面的描述中,示出并描述了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若干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意识到,在全部不背离如上所述以及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情况下,该发动机罩释放系统能够是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能够在各种明显的方面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描述应当认为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此处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例示了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若干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其特定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装备有图1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机动车辆的前部的透视图,并且清楚地例示了位于机动车辆的中心用作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的格栅徽章。

图3是图2中示出的机动车辆的透视图,其中发动机罩被示出处于打开位置并且被以两个气体撑杆形式的发动机罩致动器保持就位。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发动机罩释放系统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至图3,其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M的发动机罩释放系统10。如图所示,发动机罩释放系统10包括用于将发动机罩16固定在关闭位置的主发动机罩闩锁12和副发动机罩闩锁14。

发动机罩释放系统10还包括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其可由车辆操作者操纵以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12。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可包括例如释放杆或按钮,可拉动释放杆或按压按钮以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12。通常,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定位在机动车辆的内部中,其中,当驾驶员坐在机动车辆的方向盘后方的驾驶员座椅中时,驾驶员可容易地接近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应该理解,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可通过机械联动装置或通过电子控制线路(在这种情况中主发动机罩闩锁本质上是电子器件)连接至主发动机罩闩锁12并且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12。机械联动装置/电子控制线路都在图1中通过参考数字34表示。

发动机罩释放系统10还包括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连接至副发动机罩闩锁14,并且由车辆操作者操纵以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如图2中最佳示出,在特别实用的实施例中,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包括形成格栅徽章22的面,例如,其可定位在机动车辆M的格栅24的中间。

如图3中进一步示出,发动机罩释放系统10还包括发动机罩致动器26。发动机罩致动器26可采用弹簧的形式,诸如在图3中示出的两个气体撑杆28。应该理解,气体撑杆28中的第一个连接至发动机罩16的第一侧边沿30,并且气体撑杆28中的第二个连接至发动机罩16的第二侧边沿32。共同地,气体撑杆28在释放发动机罩闩锁12和副发动机罩闩锁14的释放后提供充足的力来提升发动机罩并且将发动机罩16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

当车辆操作者想要提升发动机罩16时,其接合并操纵主发动机罩闩锁致动器18,以便释放主发动机罩闩锁12。在那时副发动机罩闩锁14仍然固定发动机罩16使其不被打开至完全打开位置。

接下来,车辆操作者接近并接合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更具体地,操作者走向格栅24并且相对于格栅按压格栅徽章22,从而释放副发动机罩闩锁14。此处应该理解,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可通过诸如线缆的机械联动装置的方式可操作地连接至机械副发动机罩闩锁14。相反地,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可通过电子控制线路可操作地连接至电子副发动机罩闩锁14。在图1中参考数字36表示在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20和副发动机罩闩锁14之间的机械联动装置/电子控制线路。

在那时发动机罩致动器26(即,在所示实施例中的一对气体撑杆28)提升发动机罩16至图3中示出的完全打开位置并且使发动机罩保持在该位置。有利地,应该理解,就车辆操作者而言,除了操纵主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18然后按压副发动机罩闩锁释放致动器/格栅徽章22之外,这是在没有任何体力活动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应当理解,发动机罩16以最有效和方便的方式打开,并且仅具有最小的负担加在车辆操作者身上。由于通过气体撑杆28以无需手动的方式提升发动机罩16,因此应当理解,操作者不必在他的手上或他的衣服上弄上灰尘和沥青。

已经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上述内容。其并不旨在穷举或限制实施例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明显的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当根据它们是公平,合法和公平的广度来解释时,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