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密封圈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33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圈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密封圈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密封圈根据其安装方式的不同,分为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其中,外密封圈为套设在待密封件外部的密封圈,内密封圈为设置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的密封圈,凸台用于托住密封圈,对密封圈进行轴向定位。目前,内密封圈在装配时,多采用手工安装方式,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装配时难以将内密封圈准确地放入待密封件内部的凸台上。此外,若内密封圈的内径过小,手指无法插入内密封圈中,则无法通过手指将内密封圈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的凸台上,装配难度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准确性好的内密封圈装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密封圈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筒、多个沿周向均匀布设在安装筒外侧面上的夹爪固定块、设置在安装筒底部并与夹爪固定块固定连接的夹爪以及与夹爪传动连接的气缸,所述的夹爪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连接部、推压部及卡持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夹爪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卡持部与气缸传动连接,并可沿径向向外弯折,对内密封圈进行夹持。

所述的气缸为设置在安装筒内部的四爪气缸,所述的夹爪共设有4个,所述的夹爪与四爪气缸传动连接。每个夹爪与四爪气缸的一个爪传动连接,当四爪气缸中的活塞向外伸出时,4个夹爪同时沿径向向外弯折,从内侧向外卡住内密封圈,对内密封圈进行夹持;当四爪气缸中的活塞向内缩回时,4个夹爪恢复原状,内密封圈便可从夹爪上取下。

所述的推压部的径向厚度大于卡持部的径向厚度。当卡持部夹持内密封圈并向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装配内密封圈时,为了保证内密封圈完全与待密封件内部凸台接触,通过推压部向下压迫内密封圈,使内密封圈完全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保证装配的准确性。

所述的推压部的底端设有推压面。推压面直接与内密封圈的顶端接触,并向下压迫内密封圈的顶端,使内密封圈完全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

所述的卡持部的外侧开设有与内密封圈相适配的卡槽。将内密封圈套设在卡持部外,控制气缸使卡持部沿径向向外弯折,使内密封圈恰好卡入卡槽中,防止内密封圈掉落。

所述的卡槽的深度为内密封圈径向厚度的2/5-3/5。若卡槽的深度过小,则无法紧紧卡住内密封圈,因而内密封圈容易掉落;若卡槽的深度过大,甚至大于内密封圈的径向厚度时,当卡持部伸入待密封件内部时,卡持部的外端会与待密封件内壁接触摩擦,增大向下移动的阻力,甚至会破坏装置的正常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卡槽的深度为内密封圈径向厚度的1/2。

所述的安装筒的顶部设有与气缸电连接的控制按钮。当向下按压控制按钮时,夹爪沿径向向外弯折,对内密封圈进行夹持;当松开控制按钮时,夹爪恢复原状,将内密封圈松开。通过设置控制按钮,便于对装置进行快速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先将卡持部伸入内密封圈内部,之后按压控制按钮,夹爪沿径向向外弯折,对内密封圈进行夹持,将放置在载座上的内密封圈取出;将夹爪上的卡持部对准待密封件内部插入,并通过推压面将内密封圈完全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松开控制按钮,夹爪恢复原状,将内密封圈松开,之后取出装置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气缸控制夹爪的径向弯折,对内密封圈进行夹持,便于将内密封圈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且通过气缸控制夹爪恢复原状,便可将装置取出,不仅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内密封圈装配的效率,且装配准确性好,有利于充分发挥内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2)通过推压面向下压迫内密封圈的顶端,使内密封圈能够完全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准确性;

3)通过控制按钮控制气缸的动作,操作简便,控制灵敏,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内密封圈装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安装筒、2—夹爪固定块、3—夹爪、31—连接部、32—推压部、321—推压面、33—卡持部、4—内密封圈、5—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密封圈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筒1、四个沿周向均匀布设在安装筒1外侧面上的夹爪固定块2、设置在安装筒1底部并与夹爪固定块2固定连接的夹爪3以及与夹爪3传动连接的气缸,夹爪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连接部31、推压部32及卡持部33,连接部31与夹爪固定块2固定连接,卡持部33与气缸传动连接,并可沿径向向外弯折,对内密封圈4进行夹持。

其中,气缸为设置在安装筒1内部的四爪气缸,夹爪3共设有4个,夹爪3与四爪气缸传动连接。推压部32的径向厚度大于卡持部33的径向厚度。推压部32的底端设有推压面321。卡持部33的外侧开设有与内密封圈4相适配的卡槽。卡槽的深度为内密封圈4径向厚度的1/2。安装筒1的顶部设有与气缸电连接的控制按钮5。

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先将卡持部33伸入内密封圈4内部,之后按压控制按钮5,夹爪3沿径向向外弯折,对内密封圈4进行夹持,将放置在载座上的内密封圈4取出;将夹爪3上的卡持部33对准待密封件内部插入,并通过推压面321将内密封圈4完全装配在待密封件内部凸台上;松开控制按钮5,夹爪3恢复原状,将内密封圈4松开,之后取出装置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夹爪固定块2共设有3个,卡槽的深度为内密封圈4径向厚度的2/5,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夹爪固定块2共设有5个,卡槽的深度为内密封圈4径向厚度的3/5,其余同实施例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