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组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77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部件组装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组装夹具。



背景技术:

作为向夹持件等部件a组装管等部件b的部件组装夹具,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具备将管(部件b)向规定方向引导的管引导件、对夹持件(部件a)的环状部进行扩径的扩径机构、以及对施加于管的端部的标记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等,来将管和夹持件无组装错误地进行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189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从而适合于向具备环状部的环状夹持件等部件a组装管等部件b,但存在难以利用于从部件a的开口部压入而组装部件b这样的作业的不良情况。另外,对于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作业者而言,单手作业未必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从部件a的开口部压入而组装部件b且作业者即使用单手也能够容易进行作业的部件组装夹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部件组装夹具,其从第一部件的开口部压入而组装第二部件,其中,所述部件组装夹具具备:第一部件支承部,其将所述第一部件以所述开口部朝向规定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部件支承部,其使所述第二部件接近所述第一部件的开口部而在规定位置支承所述第二部件;移动机构,其从所述第一部件支承部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并且能够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一压入用具,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随着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以及第二压入用具,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随着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和所述第二压入用具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压入用具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而将所述第二部件从所述第一部件的开口部压入到中途后,所述第二压入用具与所述第二部件抵接而将所述第二部件向所述第一部件的内侧进深部压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部件组装夹具中,具备:第一部件支承部,其将第一部件以开口部朝向规定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部件支承部,其使第二部件接近第一部件的开口部而在规定位置支承第二部件;移动机构,其从第一部件支承部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并且能够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一压入用具,其安装于移动机构,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而能够与第二部件抵接;以及第二压入用具,其安装于移动机构,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而能够与第二部件抵接,并且第一压入用具和第二压入用具以如下方式安装于移动机构:在第一压入用具与第二部件抵接而将第二部件从第一部件的开口部压入到中途后,第二压入用具与第二部件抵接而将第二部件向第一部件的内侧进深部压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和第二压入用具将第二部件压入,从而能够容易将第二部件组装于第一部件的内侧进深部。

另外,第二部件支承部构成为,使第二部件接近第一部件的开口部而在规定位置支承第二部件,因此通过预先使规定位置与由第二部件的作业指定的第一部件的安装位置一致,从而作业者只要将第二部件放置于第二部件支承部并使移动机构移动,就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第二压入用具将第二部件向第一部件压入,由此即使在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用单手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件组装夹具的简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的部件支承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的部件a、b的组装作业工序的工序图。

符号说明:

10…部件组装夹具(夹具)

12…基台

14…部件a支承构件

14a…基座

14b…突起

16…部件b支承构件

16a…基座

16a1…凹部

16b…止动件

16b1…槽

20…移动机构

20a…主滑动件

20b…弹簧

20c…滑动轴承

20d…杆

22…第一压入用具

22a…前端部位

24…第二压入用具

24a…前端部位

26…作业台

a…部件

a1…开口部

a11、a12…开口端

a2…狭窄部

a3…内侧进深部(有底扩径部)

a4…平坦面

a5…卡止部位

b…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部件组装夹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整体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件组装夹具的简图,图2是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的部件支承部附近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件组装夹具(以下简称为“夹具”)10是部件a、b的组装夹具。部件a是指例如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材料等制作成的夹持件等,更具体而言是指由具备作业者难以用手使开口扩张的程度的硬度的金属材料等制作成的夹持件等。

部件a具体而言构成为,具备在侧视下经由狭窄部a2与开口部a1连续的内侧进深部(有底扩径部)a3,并且在侧视下,形成开口部a1的开口端a11、a12在规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更具体而言,开口端a12比开口端a11高。规定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是指重力方向。

另外,部件a更具体而言,在侧视下构成为具有呈大致j字状的平坦面a4的钓钩状,更详细而言,构成为从开口部a1经由狭窄部a2而与内侧进深部a3连续的壁面呈具有平坦面的大致j字状的钓钩状,并且开口部a1向外侧弯折,且在该处形成有卡止部位a5。

部件b是指由在剖视下呈大致圆形的弹性材料制作且能够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和狭窄部a2压入而组装于内侧进深部a3的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是指,例如由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制作且在剖视下呈大致圆形的圆筒状的硬管、软管等。

如图1、2所示,夹具10安装于侧面大致倒l字状的基台12,并且具备部件a支承部14、部件b支承部16、移动机构20、第一压入用具22及第二压入用具24。

基台12构成为被放置于作业台26上,在作业台26的前方(图1中为左侧),虽然省略图示,但作业者坐在椅子上,使用夹具10将部件b组装于部件a。

以下,详细说明夹具10的构成要素时,部件a支承部14具备固定于基台12的基座14a和在基座14a上朝向规定方向安装的突起14b。

突起14b由能够向部件a的卡止部位a5插入的壁厚薄的细片构成,由此部件a支承部14将部件a在基座14a上以开口部a1朝向重力方向(规定方向)的方式支承。

如图2所示,部件b支承部16与部件a支承部14相邻配置,具备:基座16a,其固定于基台12和部件a支承部14的基座14a;以及止动件16b,其固定在部件a支承部14的基座14a上。

在基座16a的上表面,在全长上穿设有凹部16a1。凹部16a1具有与部件b的形状相应的截面半球状的壁面,并且具有比部件b的外径稍小的内径(凹部16a1的直径),由此通过作业者将部件b压入凹部16a1,从而将部件b在与部件a的开口部a1接近的位置可靠地支承,更详细而言,将部件b在形成开口部a1的开口端a11、a12的附近可靠地支承。

另外,止动件16b是在作业者将部件b向凹部16a1压入时用于供部件b的前端部抵接的部位,止动件16b在从部件a支承部14的突起14b(部件a向部件b安装的安装位置)分离的分离位置处固定于部件a支承部14的基座14a,该部件a支承部14的突起14b与由作业者的作业步骤规定的部件a的在部件b中的安装位置(规定位置)相应。

这样,通过作业者将部件b向该部件b支承部16的凹部16a1压入,从而部件b支承部16将部件b在与部件a的开口部a1接近的规定位置可靠地支承。需要说明的是,止动件16b构成为能够沿着在基座14a上穿设的槽16b1移动,从而也能够应对在作业步骤中安装位置被变更的情况。

返回图1的说明时,移动机构20从部件a支承部14向规定方向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并且具备主滑动件20a、经由弹簧20b安装于主滑动件20a的滑动轴承20c、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而能够使主滑动件20a向规定方向移动的杆20d。

如图1所示,主滑动件20a在侧视下呈大致コ状,并且以能够沿着穿设于基台12的引导槽12a移动(滑动)的方式与基台12连结。在主滑动件20a上设有导轨20a1。

滑动轴承20c经由弹簧20b而安装于主滑动件20a,并且能够随着主滑动件20a的移动而沿着在主滑动件20a上设置的导轨20a1向规定方向移动。

杆20d构成为,在一端与设置于基台12的支点20d1(未图示)连接,并且在支点20d1与由作业者的手把持的把持部20d2(未图示)之间连接于主滑动件20a,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能够使主滑动件20a向规定方向、更详细而言在重力方向上向下方移动,并且在作业者的手离开时,经由未图示的弹簧(未图示)在重力方向上向上方复原。

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安装于移动机构20。即,第一压入用具22安装于移动机构20的滑动轴承20c,并且第二压入用具24安装于主滑动件20a,由此通过作业者的对杆20d的手动操作,能够使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随着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与部件b抵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均由细长的板构成,并且与部件b抵接的前端部位22a、24a形成得平坦。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的前端部位22a、24a的厚度构成为,在侧视下第一压入用具22比第二压入用具24小。

如图1所示,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以它们的前端部位22a、24a与部件b的分离距离为第一压入用具22的前端部位22a比第二压入用具24的前端部位24a小(换言之,更接近部件b)的方式安装于移动机构20。

另外,如上所述,在侧视下,部件a的形成开口部a1的开口端a11、a12在规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并且第一压入用具22以在高度高的a12侧与所述部件b抵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滑动轴承20c。

另外,部件a具有在侧视下呈大致j字状的平坦面a4,而第一压入用具22以在该平坦面a4侧与部件b抵接的方式安装于滑动轴承20c。

说明夹具10的动作时,如图3(a)至(d)所示,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构成为:在通过作业者的对杆20d的手动操作使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随着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接近部件b时,能够使第一压入用具22先抵接。

详细而言,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以如下方式安装于移动机构20:在第一压入用具22(的前端部位22a)与部件b抵接而将部件b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到中途、即狭窄部a2之后(图3(a)、(b)),第二压入用具24(的前端部位24a)与部件b抵接而将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图3(c)、(d))。

更详细而言,在侧视下,部件a的形成开口部a1的开口端a11、a12在规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并且第一压入用具22以在高度高的a12侧与部件b抵接的方式安装于滑动轴承20c,因此第一压入用具22(的前端部位22a)与部件b抵接,一边使部件b以α点(图3(a))为支点进行旋转,一边将部件b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向狭窄部a2压入(图3(a)(b))。

接着,在使第一压入用具22的向部件b的按压力的施加大致停止之后(图3(c)),代替第一压入用具22而使第二压入用具24(的前端部位24a)与部件b抵接,将部件b压入而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图3(d))。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入用具22安装于滑动轴承20c,该滑动轴承20c经由弹簧20b而安装于移动机构20的主滑动件20a,因此在第一压入用具22与部件b抵接而将部件b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向狭窄部a2压入时,向部件b的按压力由弹簧20b吸收一部分,不会对部件b(或部件a)施加过大的力而造成损伤。

图4是表示作业者使用图1所示的部件组装夹具将部件a、b组装的组装作业工序的工序图。

以下,参照图1至图3进行说明时,在工序1中,作业者将部件a、b安置(放置)于夹具10的部件a支承部14和部件b支承部16。

接着,在工序2中,作业者手动操作杆20d而使移动机构20下降,使第一压入用具22与部件b抵接,将部件b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向狭窄部a2压入(压入到中途)。

接着,在工序3中,作业者使第二压入用具24与部件b抵接而将部件b压入而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在工序4中从夹具10取出完成品(部件a、b的组装体),并返回工序1而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从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而组装部件b的部件组装夹具10中,具备:部件a支承部14,其将所述部件a以所述开口部a1朝向规定方向(重力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部件b支承部16,其使所述部件b接近所述部件a的开口部a1而在规定位置支承所述部件b;移动机构20,其从所述部件a支承部14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并且能够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一压入用具22,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随着所述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部件b抵接;以及第二压入用具24,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随着所述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部件b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和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在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从所述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到中途后,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向所述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有底扩径部)a3压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压入部件b,从而能够容易将部件b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

另外,由于部件b支承部16构成为,使部件b接近部件a的开口部a1而在规定位置支承部件b,因此通过预先使规定位置与由部件b的作业指定的部件a的安装位置一致,从而作业者只要将部件b放置于部件b支承部16并使移动机构20移动,就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压入,由此即使在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用单手进行作业。

具体而言,所述部件a的所述内侧进深部a3经由狭窄部a2与所述开口部a1连续,所述部件b由呈大致圆形的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和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在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从所述部件a的所述开口部a1压入到所述狭窄部a2后,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向所述部件a的所述内侧进深部a3压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一边使部件b旋转一边将部件b向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接着在压入到狭窄部a2之后,通过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从而能够容易将部件b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另外,即使在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用单手进行作业。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部件组装夹具10,其将部件b从具备内侧进深部a3的部件a的开口部a1和狭窄部a2压入而组装于内侧进深部a3,该内侧进深部a3在侧视下经由狭窄部a2与开口部a1连续,该部件b由在剖视下呈大致圆形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其中,该部件组装夹具10具备:部件a支承部14,其将所述部件a以所述开口部a1朝向规定方向(重力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部件b支承部16,其使所述部件b接近所述部件a的开口部a1而在规定位置支承所述部件b;移动机构20,其从所述部件a支承部14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并且能够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移动;第一压入用具22,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随着所述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部件b抵接;以及第二压入用具24,其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随着所述移动机构20的移动而能够与所述部件b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和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所述移动机构20:在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从所述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到狭窄部a2后,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与所述部件b抵接而将所述部件b向所述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一边使部件b旋转一边将部件b向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接着在压入到狭窄部a2之后,通过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从而能够容易将部件b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另外,即使在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用单手进行作业。

另外,由于部件b支承部16构成为,使部件b接近部件a的开口部a1而在规定位置支承部件b,因此通过预先使规定位置与由部件b的作业指定的部件a的安装位置一致,从而作业者只要将部件b放置于部件b支承部16并使移动机构20移动,就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压入,由此即使在双手的使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用单手进行作业。

另外,所述移动机构20具备主滑动件20a、经由弹簧20b安装于所述主滑动件20a的滑动轴承20c、以及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能够使所述主滑动件20a向所述规定方向移动的杆20d,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安装于所述滑动轴承20c,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安装于所述主滑动件20a,因此更加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将部件b向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接着在压入到狭窄部a2之后,通过第二压入用具24将该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并且将第一压入用具22安装于滑动轴承20c,该滑动轴承20c经由弹簧20b而安装于主滑动件20a,从而在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按压部件b时,能够防止对部件b(或部件a)造成损伤。

另外,在侧视下,所述部件a的形成所述开口部a1的开口端a11、a12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并且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以在所述高度高的a12侧与所述部件b抵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滑动轴承20c,因此更加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一边使部件b以其与高度低的开口端a11抵接的部位(α点)为支点进行旋转,一边将该部件b向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接着在压入到狭窄部a2之后,通过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

另外,在侧视下,所述第一压入用具22的与所述部件b抵接的(前端)部位22a的厚度构成为比所述第二压入用具24的与所述部件b抵接的(前端)部位24a的厚度小,因此更加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一边使部件b旋转一边将该部件b向部件a的开口部a1压入,接着在压入到狭窄部a2之后,通过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压入。

所述部件a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并且所述部件b由在剖视下呈大致圆形的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即使为这样的部件,也能够通过第一压入用具22和第二压入用具24将部件b压入,从而能够容易将部件b组装于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a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情况下,作为部件a,例示了夹持件,作为部件b,例示了硬管、软管,但并不限于此,部件a只要具备在侧视下与开口部连续的内侧进深部即可,可以为任意部件,部件b也只要是能够向部件a的内侧进深部压入的部件即可,可以为任意部件。

另外,当然夹具10的构成部件的结构也不限于图示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