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器人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395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器人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智能机械器人夹持动作的夹具。



背景技术:

涉及到筒状工件的自动生产,例如滚筒、转子等,如果要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就需要合适的夹具,用于把大批量的工件夹持甚至层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器人夹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器人夹具,包括有与机械手连接的连接端以及

a)用于夹持工件的外夹手,所述外夹手包括有外夹板,所述外夹板之间开有夹持工位,所述外夹板之间连接有伸缩气缸;

b)用于夹持工件中心通孔处的内夹手,所述内夹手包括有圆形支座和圆形支座下端的竖直撑杆,所述竖直撑杆可向圆形支座外侧方向移动。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外夹板包括有定板和动板,所述定板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动板上设置有可卡住导向条的导向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内夹手上设置有摄像头。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圆形支座下端开有导向槽,所述竖直撑杆为倒L字形。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导向条分列在伸缩气缸左右两侧。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外夹板之间的夹持工位排列成梯形。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摄像头上设置有保护圈。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夹持工位上设置有传感器。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连接端上设置离型剂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夹具通过摄像拍照零件定位,用于夹持工件外侧的外夹手和用于卡住工件中心通孔处的内夹卡手相配合,在实际工作时,先通过外夹手一起夹起多个工件,并进行排叠,然后通过内夹手把叠好的工件一次穿好抓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夹手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夹手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电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机械器人夹具,包括有与机械手连接的连接端1、用于夹持工件2外侧的外夹手3和用于卡住工件2中心通孔处的内夹手4,所述外夹手3包括有外夹板5,所述外夹板5之间开有夹持工位51,所述外夹板5之间连接有伸缩气缸6,所述内夹手4包括有圆形支座41和圆形支座41下端的竖直撑杆42,所述竖直撑杆42可向圆形支座41外侧方向移动。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机械器人夹具,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有与机械手连接的连接端1、用于夹持工件2外侧的外夹手3和用于卡住工件2中心通孔处的内夹手4,所述外夹手3包括有外夹板5,所述外夹板5之间开有夹持工位51,所述夹持工位51上设置有传感器56。所述外夹板5之间连接有伸缩气缸6,所述内夹手4包括有圆形支座41和圆形支座41下端的竖直撑杆42,所述竖直撑杆42可向圆形支座41外侧方向移动。所述外夹板5包括有定板52和动板53,所述定板52上设置有导向条54,所述动板53上设置有可卡住导向条54的导向件55。所述导向条54分列在伸缩气缸6左右两侧。所述外夹板5之间的夹持工位51排列成梯形。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机械器人夹具,包括有与机械手连接的连接端1、用于夹持工件2外侧的外夹手3和用于卡住工件2中心通孔处的内夹手4,所述连接端1上设置有离型剂喷头11。所述外夹手3包括有外夹板5,所述外夹板5之间开有夹持工位51,所述外夹板5之间连接有伸缩气缸6,所述内夹手4包括有圆形支座41和圆形支座41下端的竖直撑杆42,所述竖直撑杆42可向圆形支座41外侧方向移动。所述内夹手4上设置有摄像头7。所述摄像头7上设置有保护圈71。所述圆形支座41下端开有导向槽43,所述竖直撑杆42为倒L字形。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