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热交换器立式组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311发布日期:2018-07-10 19: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壳式热交换器常用于内燃机车机油热交换器,在制作过程中,热交换器芯体与壳体的装配,需要将壳体套在芯体上。以往单件生产时,采用横向装配方式,将壳体固定在工作台上,再使用吊具将芯体吊起,对准后装入壳体内。因芯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很小,采用这种装配方式,不易找准二者的中心,经常碰倒翅片,甚至卡住芯体;芯体的法兰孔与壳体法兰孔也容易发生错位。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整倒伏翅片,并调整芯体角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配效率高、定位准确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立式组装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壳式热交换器立式组装胎,包括底板、立柱和上安装板,上安装板与底板之间通过立柱焊接,上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导向杆与热交换器芯体上螺栓孔位置相对应,上安装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芯体放置于上安装板上端面时,安装槽位于芯体的其它螺栓孔下方。

导向杆采用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由下向上穿过上安装板。

安装槽为U型安装槽,安装槽与定位螺栓交替均匀布置于上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调整均十分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管壳式热交换器芯体与壳体的装配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质量,减少返工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立式组装胎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上安装板,2-立柱,3-底板,4-定位螺栓,5-安装槽,6-芯体,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立式组装胎具,提高产品装配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组装胎,由带U型安装槽的上安装板1、定位螺栓4、立柱2、和底板3组成。其中,上安装板1和底板3之间通过立柱2焊接相连,定位螺栓4由下至上拧紧在上安装板1上,定位螺栓4上端高出上安装板1上表面一段距离,用于和芯体6、壳体7上的螺栓孔相适配。在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芯体和壳体装配时,先将芯体6竖立,使定位螺栓4穿过芯体6端部法兰孔,芯体6端部贴靠在上安装板1的平面。再将壳体7吊起至芯体6上部,对齐中心后壳体7缓慢落下,壳体7的螺栓孔同样穿过底部定位螺栓4。确认无误以后,芯体6与壳体7上相应的螺栓孔都已对齐,先将芯体6与壳体7相互固定,U型安装槽5芯体螺栓孔下方,为安装螺栓提供空间,同时便于观察,在U型安装槽5处将芯体6与壳体7通过螺栓紧固,完成芯体6与壳体7的装配。U型安装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除了用于定位的螺栓孔之外,最好在上安装板上与芯体6上其它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都开设U型安装槽,U型安装槽与定位螺栓可以交替均匀布置,定位更准确,芯体与壳体使用螺栓把紧时受力更均匀。由于壳体7在缓慢下降过程中,本身没有定位限制,很容易进行调整,套上芯体6一段距离后,靠自身重力即可自定位中心,只需稍加调整法兰孔角度即可,安装效率高,避免磕碰翅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调整均十分方便,省时省力。实际应用以后,大大提高了管壳式热交换器芯体与壳体的装配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返工工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