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外壳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720发布日期:2019-11-27 19: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外壳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智能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电子设备外壳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智能硬件也相应的得到发展,机器人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多功能的互动机器人,这种交互类型的机器人能够在家人没时间陪伴小孩时,与小孩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丰富其日常生活。

然而,此类机器人壳体轮廓多种多样,外形设置各有差异,小孩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站不稳或者手滑,机器人容易滑出小孩手臂,从而脱落摔坏或砸伤小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提供支撑的电子设备外壳,解决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容易滑出小孩手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外壳,包括呈葫芦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头部和躯体部,所述头部的外形呈球体形状,所述躯体部的外形呈圆台形状,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躯体部上端并与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与所述躯体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平面,所述圆形平面上设置有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躯体部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与所述躯体部衔接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手指按压槽。

进一步地,上述电子设备外壳还包括柔性的提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提手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提手受到推力时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提手受到拉力时突出于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提手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凹槽的上端连接,所述提手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所述凹槽的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头部与躯体部组合成机器人壳体,使壳体为中间内凹,两头大的葫芦状结构,从而与小孩的手臂相适配,当小孩抱持机器人时,便于机器人卡在小孩手臂上,防止机器人滑出小孩手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头部,2、躯体部,3、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机器人,6、电子设备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外壳,包括呈葫芦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头部1和躯体部2,所述头部1的外形呈球体形状,所述躯体部2的外形呈圆台形状,所述头部1设置在所述躯体部2上端并与其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机器人壳体包括头部1和躯体部2,所述头部1和躯体部2均为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中空结构可以容纳元器件、电路板、电池等,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延长机器人使用寿命;头部1呈球体结构,躯体部2呈圆台结构,将圆台结构的一端面作为躯体部2的顶端,头部1与躯体部2的顶端相结合,所述头部1设置在所述躯体部2上,头部1的一部分嵌套在躯体部2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具体地,头部1与躯体部2的顶面连接,头部1与躯体部2之间相结合形成两头大,整个壳体中部内凹的葫芦状外形,即类似“8”字型的结构,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当小孩与机器人交互,手臂抱持机器人,手臂卡在壳体内凹的部位,头部1和躯体部2给手臂提供支撑的同时,又由于头部1与躯体部2外形为弧面或圆面,没有尖锐的棱角,可以防止小孩抱持时,对手臂造成损伤,提高舒适感,从而达到很好的交互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与所述躯体部2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头部1一体成型于躯体部2上,简化了头部1与躯体部2之间装配和组装的步骤,在制作成本上也有所降低,尤其是,大幅度提高了头部1与躯体部2之间的密封度及机械连接强度,有利于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实施的方式中,头部1与躯体部2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连接方式。比如,头部1与躯体部2可以活动连接,具体的,通过设置转轴活动部件,将头部1与躯体部2两者结合起来,头部1可以灵活进行转动,增加了机器人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使得用户与机器人的交互效果更加生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的一侧设有一圆形平面(图中未标示),所述圆形平面上设置有显示屏。

在该实施例中,头部1为球体结构,在该球体结构的一侧设置形成有一圆形平面,将显示屏固定在该圆形平面上,显示屏再与头部1内的电路进行电连接,如此,用户便可以通过显示屏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看到图像,进行功能选择等。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的材料可以是柔软的材料,也可以是不能弯曲的平面材料,显示屏如何与机器人进行电连接,均为各领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参照图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起3。

在该实施例中,头部1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凸起3,由于在头部1位置,可以理解的,第一凸起3数量也为两个,当然数量为三个、四个也是可行的,优选的本方案设置两个,将两个所述第一凸起3作为机器人的耳朵,可以更进一步防止机器人滑出小孩手臂,为小孩选择抱持的部位提供了多种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装配时,倘若头部上设置有显示屏等元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的第一凸起设置在异于显示屏该侧位置,即第一凸起不设置在显示屏所在的安装面上。

参照图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3的外形为圆柱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凸起3为圆柱形,指的是在机器人头部1的外表面设置圆柱形的凸块,而圆柱形的凸块的末端端面与侧面通过弧形面连接。具体的,第一凸起3的表面由圆柱形的侧面和圆柱形末端端面以及弧形面组成,圆柱形侧面为曲面,末端端面为平面,末端端面与圆柱形侧面的连接过渡部分为弧形面。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凸起3也没有尖锐的棱角,可以防止磕伤使用者,具有安全的作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躯体部2上设置有与机器人按钮匹配的通孔(图中未标示)。

在该实施例中,在躯体部2上设置通孔,在通孔上设置一按钮,通孔的形状与按钮相适配,组装时将按钮嵌装在通孔,使按钮与躯体部2固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按钮内壁加装灯珠,可以是三色灯,通过显示不同的灯光颜色来表示机器人处于不同的状态,具体的,开机,工作或者充电等不同模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容置内存卡。

在该实施例中,头部1的顶端设置一卡槽(图中未标示),所述卡槽用于容纳内存卡,可以理解的是,在卡槽上加设开槽盖,这样可以避免灰尘或者水滴通过卡槽进入壳体,也可以保护内存卡,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存卡”,内存卡用于存储数据,实现进行数据的交换的功能。可以是sim卡,sd卡(sd卡,是securedigitalcard的英文缩写,直译就是“安全数字卡”),tf卡(tf卡,是t-flash卡,又叫microsd卡,即微型sd卡)等等,此处不做限制。

参照图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躯体部2的两侧面对称设置设有第二凸起4。

在该实施例中,躯体部2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凸起4,此处第二凸起4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作为机器人的手,两个在水平直线的第二凸起4,配合机器人壳体中部形成的弧形的凹陷,为小孩的手臂提供了支撑部,小孩的手臂可以选择放置于第二凸起4的上端还是下端,当小孩的手臂在第二凸起4的上端时,第二凸起4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当手臂在第二凸起4的下端时,又可以起到防止机器人滑出小孩手臂的作用。

参照图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4的外形为半球形。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凸起4的形状为半球形,上述半球形,具体的,可以由单一弧形面或圆弧面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弧形面组成,两个不同曲率的弧形面之间进行平滑过渡,亦或者由不规则弧形面组成;本实施例将第二凸起4设置为半球形,使第二凸起4具有弧形角度,避免尖锐的棱角,当用户使用时,接触面为弧形面,大大提高了舒适度,由时第二凸起4具有美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橡胶层。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橡胶层,即壳体本体的外表面分别喷涂有橡胶漆形成所述橡胶层,增强了触感,使壳体表面细腻、平滑,外观雅致、庄重。在壳体的外表面分别喷涂橡胶漆,增强了壳体的耐划性和耐磨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与所述躯体部2衔接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有手指按压槽。

在该实施例中,头部1与躯体部2结合形成葫芦状壳体时,在头部1与躯体部2衔接区域的处表面设置有手指按压槽,所述手指按压槽与人体手指的指肚相适配,当用户握持壳体时,用户的手指与壳体上的手指按压槽接触,可以进一步防止壳体滑落。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手指按压槽的表面上设置柔软有弹性的材料,提高手指触感,从而增加用户握持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案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设置手指防滑套,手指防滑套通过粘贴或者卡箍等方式设置在头部1与躯体部2衔接区域的外表面上;当然也可以设置手指扣紧环,手指扣紧环的一端与头部固定连接,手指扣紧环的另一端与躯体部固定连接,在手指扣紧环上有供手指伸入的手指孔,所述手指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等等,手指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外壳还包括柔性的提手(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提手相匹配的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提手受到推力时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提手受到拉力时突出于所述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柔性的提手,且在外壳的壳体上设置与所述提手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提手为弹性可弯折的材料制作。当提手受到朝向壳体方向的推力时,提手嵌入在所述凹槽内,如此,可以隐藏提手;当提手受到远离壳体方向的拉力时,提手突出所述凹槽,此时可以供用户握持,或者通过弯折提手,提手与壳体外表面间形成半弧形环,用户手臂穿过上述半弧形环,从而抱持壳体时,手臂不易于壳体脱离。通过凹槽与柔性的提手的结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提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还能起到防止手臂与壳体脱离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提手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凹槽的上端连接,所述提手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所述凹槽的下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提手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凹槽的上端连接,实现提手的灵活转动;提手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凹槽的下端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柱,当卡扣扣合卡柱时,提手嵌入在壳体上。通过卡扣与卡柱结合,使得提手可以稳固嵌入在壳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也可以以一定的弧度开设在壳体上,只要柔性的提手可以通过弯折嵌入在凹槽即可。提手设置卡扣的一端,也可以设置磁铁,通过磁力作用进行吸合,从而起到固定作用。此处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人,通过头部1与躯体部2组合成机器人壳体,使壳体形成中间内凹,两头大的结构,从而与小孩的手臂相适配,便于机器人卡在小孩手臂上,防止机器人滑出小孩手臂。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5,该机器人5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外壳6。应用该电子设备外壳6的机器人5,机器人5与用户进行交互时,外壳的整体轮廓设计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尤其是小孩使用抱持机器人5时,小孩的手臂卡在葫芦状的壳体中间,壳体头部1与躯体部2结合使其得到支撑,同时又起到防止机器人5从手臂脱落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