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63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摇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手动救援车。
背景技术
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往往一个地区的交通完全被阻断,救援设备无法运输进入,为了救援废墟下的幸存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将废墟里的石头、瓦块、泥土等运走。如果单靠人力的手工挖掘、搬运,救援效率极低,难以满足灾后救援需求。需要有一种简易轻便、高效节能的搬运救援工具。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摇小斗车搬运代替人工搬运的手摇救援车。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摇救援车。包括支撑机构、传送机构和运输斗车;在支撑机构中,支架外接侧面挡板,固定杆两端固定连接支架,支架的前、中、后对称位置通过脚支座连接升降脚;在传送机构中,支架内侧固定托盘,挡板两端对称位置轴连接链轮,同侧链轮之间连接链条, 前轮轮毂通过键与手柄连接;运输斗车底部的轮轴连接滚轮,同侧滚轮外接履带。升降脚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在内芯和外套上打有若干通孔,采用螺栓固定。脚支座与支架和升降脚由螺栓连接,脚支座内槽设有15°的斜面。前轮设有两个键槽,键槽之间相差180°。使用时,利用六个升降脚来支撑支架,前后四个升降脚用来保持前后平衡,中间两个升降脚用来保持两侧平衡。工作时调整好高度,满足不同底面的需求,保持设备的平衡; 工作结束后可以利用脚支座把升降脚折叠收拢,便于运输。根据搬运对象和工作需要,采用了小斗车循环运输。由于灾后电力系统完全瘫痪,交通中断,所以手摇搬运车的动力系统采用人力。由于前轮设有两个键槽,键槽之间相差180°。这样两侧连接的手柄便于人工手段进行旋转驱动。随着手柄的转动,链条前行带动运输斗车。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以人力作为驱动力,避免对电能的依赖,适于灾后恶劣环境,便于运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救援效率,可快速用于灾后救援,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脚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支座结构简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斗车结构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简图中,支架1外接侧面挡板 2,固定杆3两端固定连接支架1,支架1的前、中、后对称位置通过脚支座4连接升降脚5 ; 在传送机构中,支架1内侧固定托盘,挡板2两端对称位置轴连接链轮6,同侧链轮6之间连接链条7,前轮轮毂通过键与手柄8连接。在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简图中,支架通过中间一条固架杆3的连接, 可以保持两挡板2间距恒定,同时可以保持两链轮轴轴线的平行度。支架1外接侧挡板,限制外面残渣落入轨道内,影响小斗车顺利运行。在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简图中,升降脚5由内芯12和外套13组成,在内芯12和外套13上打有若干通孔14,采用螺栓固定。在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脚支座结构简图中,脚支座4与支架1和升降脚5由螺栓连接,脚支座4内槽设有15°的斜面。在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斗车结构件图中,运输斗车底部的轮 9连接滚轮10,同侧滚轮10外接履带11。前轮设有两个键槽,键槽之间相差180°。
权利要求1.一种手摇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传送机构和运输斗车;在支撑机构中,支架(1)外接侧面挡板(2),固定杆(3)两端固定连接支架(1),支架(1)的前、中、后对称位置通过脚支座(4)连接升降脚(5);在传送机构中,支架(1)内侧固定托盘,挡板(2)两端对称位置轴连接链轮(6),同侧链轮(6)之间连接链条(7),前轮轮毂通过键与手柄(8) 连接;运输斗车底部的轮轴(9)连接滚轮(10),同侧滚轮(10)外接履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升降脚(5)由内芯(12)和外套 (13)组成,在内芯(12)和外套(13)上打有若干通孔(14),采用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脚支座(4)与支架(1)和升降脚 (5)由螺栓连接,脚支座⑷内槽设有15°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前轮设有两个键槽,键槽之间相差 180°。
专利摘要一种手摇救援车。包括支撑机构、传送机构和运输斗车;在支撑机构中,支架外接侧面挡板,固定杆两端固定连接支架,支架的前、中、后对称位置通过脚支座连接升降脚;在传送机构中,支架内侧固定托盘,挡板两端对称位置轴连接链轮,同侧链轮之间连接链条,前轮轮毂通过键与手柄连接;运输斗车底部的轮轴连接滚轮,同侧滚轮外接履带。升降脚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在内芯和外套上打有若干通孔,采用螺栓固定。脚支座与支架和升降脚由螺栓连接,脚支座内槽设有15°的斜面。前轮设有两个键槽,键槽之间相差18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人力作为驱动力,避免对电能的依赖,适于灾后恶劣环境,便于运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救援效率,可快速用于灾后救援,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等优点。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1971378SQ2010206336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杰, 陈兴文 申请人:杨杰, 陈兴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