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23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进行将粘合带粘贴到汽车中的门窗框等弯曲的工件上的粘贴处理时等利用的粘合带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的制造工序中,开发出粘贴黑色粘合带的技术来代替对门窗框的黑色涂装处理。例如,提出了这样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粘合带粘贴工具)(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15117号公报)一边引导手持的粘合带粘贴装置使其沿着工件移动,一边用粘贴辊将剥离了分离片的粘合带弹性推压到带粘贴面上而进行粘贴。
该粘合带粘贴装置(粘合带粘贴工具),在其基部上具有与作为工件的带粘贴面的底面上的前后和左右四处卡合的4个底部引导辊、和与工件的左右两侧面的前后两个部位卡合的4个侧部引导辊。此外,在枢轴连接于基部的推压杆上安装有弹性推压到工件的上表面上的一个压靠辊,用底部引导辊组与压靠辊上下夹住工件而保持粘合带粘贴装置相对于工件的姿势。进而,通过使侧部引导辊从工件的左右卡合而进行粘合带粘贴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工件定位。
一边使这样由辊组的卡合引导而确定了姿势和定位的粘合带粘贴装置沿着工件F移动,一边用配备于基部后部的弹性辊将粘合带弹性推压到工件的底面上而进行粘贴。此外,所供给的粘合带在弹性辊的前侧被引导弯曲,从而剥离其分离片,并通过形成于基部与滑动板之间的间隙而被向粘贴移动方向前方送出。
即,在所提出的上述粘合带粘贴装置中,被剥离的分离片被向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粘贴移动方向前方排出。因此,在工件的横长部位的底面上进行粘贴处理时,即使剥离下的分离片向粘合带粘贴装置的行进方向前部移动,也因自重下垂而不会妨碍前方移动。但是,在对工件的纵向部位进行粘贴处理时,向粘合带粘贴装置的行进方向前部移动的分离片有时妨碍前进移动。即,存在为了拨开该分离片的操作而分散对粘贴操作的注意、或粘贴移动速度降低而招致质量降低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情况而作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受剥离下的分离片干扰地、顺利地进行粘合带粘贴,并且可容易设置粘合带的粘合带粘贴装置。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这种构成。
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一边沿工件前进移动一边把粘合带供给到粘贴辊,并将该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带粘贴面上,上述装置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被操作而沿上述工件的带粘贴面移动的主体上具有卡合于与上述带粘贴面不同的工件外表面而进行上述主体相对于工件的定位和保持姿势的引导构件;把上述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上述带粘贴面上的、可弹性变形的粘贴辊;卷绕引导所供给的粘合带将其引导到粘贴辊的带供给辊;与上述带供给辊相对配置的分离片引导件;以及防止被送入到带供给辊的粘合带脱离的带引导件,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件上形成将在带供给辊的带卷绕部位处从粘合带剥离下的分离片向与带粘贴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分离片引导面,并且构成为可将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与带供给辊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从带供给辊离开较大距离的开放姿势。
若采用本发明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则使由引导构件确保了位置和姿势的状态的粘合带粘贴装置沿工件移动。由此,粘合带通过带供给辊被引导供给到粘贴辊,由粘贴辊推压的粘合带连续地粘贴于工件的带粘贴面上。此外,相对于粘合带通过向带供给辊卷绕而被转换方向、被引导到粘贴辊,分离片不被转换方向而在带卷绕部位处被剥离后向分离片引导件移动。此时,该剥离下的分离片被该分离片引导面引导而被沿不妨碍带粘贴的方向放出。
此外,在粘贴作业之初,经由带引导件将粘合带引到带供给辊和粘贴辊。此时,通过将接近带供给辊而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开放姿势,可以在宽阔的空间里容易进行粘合带的卷挂配置和分离片的剥离操作。
再者,在本发明装置中,分离片引导件被构成为如下。
例如,使分离片引导件可绕沿着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自由转动地支承分离片引导件。
使分离片引导件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支轴自由转动地支承分离片引导件。
使分离片引导件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横向支轴上下自由转动地支承分离片引导件。
若采用该构成,则被摆动切换到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在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横向外方与其距离较大。即,带供给辊的前方和横向外侧方大大地开放。因此,可以在宽阔的空间容易进行粘合带的卷挂配置和分离片的剥离操作。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最好是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
稳定保持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对向开放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若采用该构成,则处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不会不慎移动到开放侧。即,粘贴操作中可靠地发挥想要的分离片引导作用。
本发明装置最好是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
稳定保持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对向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若采用该构成,则处于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不会不慎接近移动到带供给辊,不妨碍粘合带的配置操作。
另外,作为上述两种姿势保持机构,可以由使可弹性后退的球与卡合孔弹性卡合的制动机构构成。
若采用该构成,则例如,处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或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可以在些许外力下不动地稳定保持其姿势。即,对分离片引导件作用设定以上的操作力时,则通过球的弹性后退解除姿势保持功能,从而可使分离片引导件向所希望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后退移动的球以点接触在对象构件的表面上移动,所以可以使分离片引导件轻轻地移动。
本发明装置最好是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
将分离片引导件定位在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抵接机构。
若采用该构成,则仅靠使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毫不费力地复位移动到不能动为止,就可以正确地定位于规定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即,可以迅速进行配置粘合带后的分离片引导件复位操作,操作性优良。
此外,分离片引导件也可以如下构成。
分离片引导件做成朝与沿粘合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正交的上下方向滑动的构成。
此时,最好是由外套安装于支轴的压缩螺旋弹簧向带引导件侧推压施力,并在带引导件与分离片引导件的相对滑动接触面上具有至少一对卡合突起和卡合凹部。
若采用该构成,则被摆动切换到开放姿势的分离片引导件在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横向外方与其距离较大。即,带供给辊的前方和横向外侧方较大地开放。因此,可以在宽阔的空间容易进行粘合带的卷挂配置和分离片的剥离操作。
本发明装置最好是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
在上述带引导件的一端侧滑动接触地支承粘合带的一端的带定位部,和从另一端侧夹入由上述带定位部滑动接触地支承的粘合带而引导粘合带行走的带引导件。
若采用该构成,则可在使粘合带的行走稳定的状态下将其粘贴到工件上。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这种构成。
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一边沿工件前进移动一边把粘合带供给到粘贴辊,并将该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带粘贴面上,上述装置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被操作而沿上述工件的带粘贴面移动的主体上具有卡合于与上述带粘贴面不同的工件外表面而进行上述主体相对于工件的定位和保持姿势的引导构件;卷绕引导所供给的粘合带,并将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上述带粘贴面上的、由可弹性变形的设置于带粘贴方向的前后的一对辊组成的粘贴辊,且其前侧辊的直径大于后侧辊的直径;与上述粘贴辊相对并接近配置的分离片引导件;以及防止被送入到粘贴辊的粘合带脱离的带引导件,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件上形成将在粘贴辊的带卷绕部位处从粘合带剥离下的分离片向与带粘贴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分离片引导面,并且构成为可将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与粘贴辊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从粘贴辊离开较大距离的开放姿势。
若采用该构成,则由于在粘合带从带引导件被引导到粘贴辊之间不存在带供给辊,所以该粘合带不会受到由带供给辊与粘贴辊的旋转误差引起的松弛等的影响。即,可以将对从带引导件到粘贴辊之间的粘合带施加张紧力的情况保持恒定。结果,可以稳定地把粘合带粘贴到工件上。此外,由于可以缩短从带引导件到粘贴辊的行走距离,所以可以抑制粉尘等向分离片剥离后的粘合带附着。


为了说明发明而图示了当前认为最佳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明白发明不限定于所图示的构成和方法。
图1是安装于工件上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安装于工件上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局部切除主视图,图3是安装于工件上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水平剖俯视图,图4是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从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另一方看到的局部切除侧视图,图6是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姿势保持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切除侧视图,图8是表示姿势保持机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切除侧视图,图9是适用于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适用于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1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从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图13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局部切除主视图,图15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侧视图,图16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仰视图,图18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主视图,图19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局部切除主视图,图20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水平剖俯视图,图21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主视图,图22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水平剖俯视图,图23是构成为另一种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局部切除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示出把本发明的粘合带粘贴装置A安装到工件W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示出其主视图,图3示出其水平剖俯视图,图4和图5示出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侧视图,图6示出粘合带粘贴装置A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本实施例的上述工件W是汽车中的门窗框。是在该车内侧的内周面上代替黑色涂装而粘贴黑色的粘合带。
工件W是将一张钢板冲压叠合而构成的。该工件W形成为这样的截面形状在工件W的成为门外表面的横外侧上具有纵壁状的外框部w1,并且,与该外框部w1连接设置有从该外框部w1向门内侧(图5中左侧)伸出的中空的横向框部w2。而且,在横向框部w2的中空部位与外框部w1之间形成有窗玻璃安装槽m1。此外,在横向框部w2的上表面的左右中间部位上沿着工件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肋w3。在该肋w3与外框部w1之间形成有密封条安装槽m2。而且,上述外框部w1的外侧面成为带粘贴面S。用本发明的粘合带粘贴装置A通过手工作业将粘合带T粘贴到该带粘贴面S上。另外,粘合带T可使用带有宽度比带粘贴面S更宽的分离片的粘合带。
粘合带粘贴装置A一边卡合引导于工件W一边沿着工件长度方向用手推移动而粘贴粘合带T。在以后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把使粘合带粘贴装置A粘贴移动的方向F称为前方,把与粘合带粘贴方向正交的门内外方向称为横向或左右方向。
粘合带粘贴装置A的主体1由硬质树脂材料形成,由方块状的第1托架1A、第2托架1B、L形的第3托架1C、第4托架1D及支承板1E构成,上述第2托架1B用螺栓连接成与该第1托架1A的一端正交、并向下突出,上述L形的第3托架1C可向左右调节位置地用螺栓连接于第1托架1A的另一端部上,上述第4托架1D为前后较长的棱柱状,可向前后调节位置地用螺栓连接于第3托架1C的内侧面上,上述支承板1E可向左右调节位置地用螺栓连接于第4托架1D的下表面。
在第1托架1A的下表面的靠近一端的部位上,以朝下悬臂状安装有可绕纵轴线自由旋转的前后一对粘贴辊2。此外,在第4托架1D的前端侧的内侧面上安装有一个引导辊3作为引导构件,并安装成引导辊3可绕横轴线自由旋转。而且,在沿第4托架1D的下表面并与其连接的支承板1E上安装有前后一对引导辊4作为另外的引导构件,并安装成该一对引导辊4可自由旋转。
引导辊3由滑性优良的硬质树脂材料形成,形成为卡入到工件W的密封条安装槽m2的底面、并与横向框部w2的上表面卡合那样的前端细的锥状。此外,引导辊4也由滑性优良的硬质树脂材料形成,与肋w3的凸曲外侧面卡合。如此,引导辊3、4在横向框部w2的多个部位处从上方和横侧方卡合,从而稳定保持粘合带粘贴装置A相对于工件W的姿势和位置。
再者,通过前后调节第4托架1D的位置可以调节改变引导辊3、4的前后方向位置。同时,通过选择设在第4托架1D内侧面的前后多个螺纹孔5来旋入安装引导辊3的支轴6也可以调节改变引导辊3的前后方向位置。此外,通过左右调节支承板1E的位置可以调节改变引导辊4的左右方向位置,并且通过选择设在支承板1E上的前后多个螺纹孔7来旋入安装引导辊4的支轴8,也可以调节改变引导辊4的前后方向位置。
粘贴辊2是在自由旋转地外套于固定心轴9上的筒轴10上覆盖海绵状的弹性层11而构成的。此外,在引导辊3、4相对于工件W卡合于规定的位置和姿势的状态下,粘贴辊2一边适度地弹性变形一边被推压到工件W的带粘贴面S上。
在第2托架1B的前后,绕纵轴线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承有与粘贴辊2平行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带供给辊12。该带供给辊12由滑性优良的硬质树脂材料形成,动配合支承于固定支轴13。
此外,在第2托架1B的外侧面上安装有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板状的带引导件14。如图2中所示,在该带引导件14与第2托架1B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前后和向上方开放的带穿过间隙c。在该带穿过间隙c的底端,形成有带定位部15,穿过带穿过间隙c的粘合带T的一侧边缘被该带定位部15挡住支承,从而进行粘合带T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再者,带引导件14被安装成在上下方向、即粘合带宽度方向上可调节位置。
此外,在带引导件14的前端面上安装有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分离片引导件16。如图1和图4中所示,该分离片引导件16在前侧的带供给辊12的前方位置上与带供给辊12隔有小间隔地相对配置,并配置得稍低于带供给辊12,在其朝后面上形成有与带供给辊12相对并凹入弯曲的分离片引导面17。
如图1至图3中所示,分离片引导件16通过支轴18枢轴支承于带引导件14的前面,且支承成可绕前后方向的支点x摆动。此外,分离片引导件16能够切换到立起摆动而与带供给辊12相对并接近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和向横向外方倒伏摆动而远离带供给辊12的开放姿势(b)。
在分离片引导件16与带引导件14的相对部位具有制动机构20作为将分离片引导件16稳定保持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与开放姿势(b)的机构。如图2和图6中所示,该制动机构20由绕支点x具有90°相位而安装于分离片引导件16的两组球21、和形成在带引导件14的前端面上的一个卡合凹部22构成。即,在分离片引导件16处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时,一球21卡合于卡合凹部22。在分离片引导件16处于开放姿势(b)时,另一球21卡合于卡合凹部22,从而稳定保持各姿势。
对处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或开放姿势(b)的分离片引导件16施加超过制动机构20的保持力的摆动操作力时,处于卡合状态的球21一边弹性后退一边上到带引导件14的前端面,然后用较轻的操作力就可以使分离片引导件16摆动。而且,分离片引导件16到达规定的姿势位置时,则被弹簧施力的球21落入卡合到卡合凹部22而稳定保持该姿势。
再者,如图4和图6中所示,将分离片引导件16立起摆动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时,与分离片引导件16的侧端连接设置的突片23与带引导件的外侧面抵接而进行在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处的定位。
本发明的粘合带粘贴装置A如以上这样构成。接下来,用上述实施例装置A说明把粘合带T粘贴到工件W上的过程。
首先,作业者用引导辊3、4把粘合带粘贴装置A安装到工件W的粘贴开始位置。
接着,以其分离片st为横向外侧的纵向姿势使带分离片的粘合带T穿过带穿过间隙c后,从粘合带T的前端剥离分离片st而露出粘接面。然后,用带供给辊12卷绕引导露出了粘接面的粘合带T,将其粘贴于工件W的粘贴面S的规定位置。此时,向横向外方摆动分离片引导件16而将其保持于开放姿势(b),大大敞开了带供给辊12的前方而易于作业。
接着,摆动分离片引导件16使其立起,回到与带供给辊12相对接近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并且由分离片引导件16的分离片引导面17将从粘合带T剥离下的分离片st引导到后方。到此,完成粘合带的设置。
然后,用粘贴辊4卷绕露出了粘接面的粘合带T将其弹性地推压到粘贴面S上,在该状态下手推粘合带粘贴装置A使其沿着工件W向前方F移动。通过该移动,可以一边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粘合带T一边连续地将粘合带T粘贴到带粘贴面S上。
此时,使粘合带粘贴装置A向前方F移动,则粘合带T相对地向前方F移动,从而分离片st由分离片引导件16的分离片引导面17引导而翻转,向离开粘贴辊2的方向被送出。因此可以避免剥离下的分离片st卷入粘合带T而接近带粘贴面S,或妨碍粘合带粘贴装置A的前进移动。
再者,从带粘贴面S露出的粘合带部分,在后行程中卷入并粘贴于外框部w1的上下端部,形成与涂装处理无异的外观。
此外,对不同方式的工件W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引导辊3、4的左右位置及前后位置。此外,可以与粘合带T的宽度变更对应地上下调节带引导件14和分离片引导件16的位置。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下述的方式来实施。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带引导件14上形成一个卡合孔,并在分离片引导件16上设有与该卡合孔弹性卡合的两组球21,但是也可以是相反的构成。即,也可以在带引导件14上设置一个球21,在分离片引导件16上设置供该球21卡合的一对卡合孔22来构成姿势保持用的制动机构20。
(2)如图7中所示,使分离片引导件16相对于支轴18可前后自由滑动。此外,由外套安装于支轴18的压缩螺旋弹簧25朝带引导件14侧推压施力,并在带引导件14与分离片引导件16的相对滑动接触面上分别形成一个卡合突起26与一对卡合凹部27。而且,也可以利用通过选择卡合突起26与卡合凹部27的某个卡合来分别稳定保持为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或开放姿势(b)的止动结构。此时,分离片引导件16被如下操作。向前方稍微拉出分离片引导件16使其反抗压缩螺旋弹簧25而移动,使卡合突起26与卡合凹部27脱离后,操作分离片引导件16使其绕支点x摆动。即,为两步动作操作。
再者,也可以把卡合突起26的头部形成为半球状。此时,仅靠操作分离片引导件16使其摆动就通过卡合突起26与卡合凹部27的跨上作用使分离片引导件16反抗压缩螺圈弹簧25而向前方滑动位移。即,与前面的实施例同样,可以通过一步动作操作进行分离片引导件16的姿势切换。
(3)作为使分离片引导件16移动到分离片引导姿势与开放姿势的方式,除了如上所述使分离片引导件16绕前后方向的支点x摆动的方式之外,可以举出以下方式。
例如,如图8中所示,使分离片引导件16绕左右方向的支点y可上下自由摆动地通过支轴18枢轴支承并连接于带引导件14。而且,在举起摆动分离片引导件16而与带引导件14的前表面抵接的分离片引导姿势(a),用埋设于带引导件14前表面的磁铁片28吸住埋设于分离片引导件16后表面的铁片29。通过该吸附作用,也可以进行姿势保持。另外,克服磁铁片28的吸引力而扳下摆动分离片引导件16时,则分离片引导件16的基部与带引导件14的一部分抵接而被保持为开放姿势。
(4)在可使分离片引导件16在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与开放姿势(b)之间摆动地支承该分离片引导件16的构造中,也可以在其摆动支点上安装弹簧垫圈或带橡胶的垫圈等弹性摩擦件,给分离片引导件16的摆动操作带来适当的阻力。若采用该构成,则也可以把分离片引导件16分别摩擦保持于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开放姿势。
(5)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利用引导槽、导轨、或引导轴等直线引导机构使分离片引导件16相对于带引导件14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可滑动地配合支承该分离片引导件16。若采用这些构成,则能以分离片引导件16在与带引导件14抵接的滑动极限处成为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a)、以分离片引导件在离开带引导件14方向的拉出滑动极限处成为开放姿势(b)的形式来实施。
(6)如图9至图12中所示,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把粘合带T粘贴到工件W的横向框部w2下表面上的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A。另外,在本例中,作为保持粘合带粘贴装置A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和姿势的两种引导构件,使用与密封条安装槽m2卡合的一个引导辊3、和在前后两个部位与横向框部w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的引导块4。而且,引导辊3与引导块4都是安装在第3托架1C上,该第3托架1C在第1托架1A上可绕前后方向的支点z自由摆动、且被施力而向下摆动。
(7)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实施例装置也可以在与带定位部1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粘合带的行走引导用的带引导件30,以便与带定位部15协作而夹位粘合带T的宽度方向。该带引导件30为板状,安装固定于第2托架1B的外侧面。
作为该带引导件30的安装位置,从图15所示的装置里面看时,该带引导件30的安装位置与带引导件14的在带供给方向的前侧端部隔有规定距离L。作为该规定距离L最好是3mm以上。即,通过隔有该规定距离L地设置带引导件30,在安装带装置时不会妨碍向带引导件14安装粘合带T。
此外,带引导件30的厚度H设定为比粘合带T的厚度厚。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成2mm以下。进而,与粘合带T端缘相对的部分D,其宽度最好是5mm以下。若宽度是5mm以下,则在将粘合带T粘贴到曲率较大弯曲部分时,可容易从带引导件释放沿着带引导件30行走的粘合带T,使粘合带T的后方部分为自由状态。即,粘合带T的处置变得容易。
再者,行走引导用的带引导件30被安装成根据粘合带T的宽度而改变设定。
此外,如图15的虚线所示,也可以仅在向带引导件14供给粘合带T的上游侧设置带引导件30。
进而,也可以在上述其他方式(6)的粘合带粘贴装置中,设置同样的带引导件30。在该构成的情况下,如图16中所示,带引导件30安装固定于第2托架1B的外侧面。作为具体的安装位置,从图17所示的装置里面看时,只要将带引导件30的安装位置设置为距带引导件14的在粘合带供给方向上的前侧端部的规定距离L为3mm以上、使图18所示的厚度H为粘合带T的厚度以上且2mm以下、使相对部分D为5mm以下的位置即可。
(8)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带供给辊12把从带引导件14导出的粘合带T卷绕引导到粘贴辊2,但也可以如下构成。即,如图19和图20所示,省掉带供给辊12。而且,将该装置的在行进方向上前侧所具有的粘贴辊2a的直径设定为大于后侧的粘贴辊2b的直径,形成兼备带供给辊12的功能的构成。
若采用该构成,由于粘合带T从带引导件14被引导到粘贴辊2a期间,不存在带供给辊12,所以该粘合带T不会受到由带供给辊12与粘贴辊2的旋转误差引起的松弛等的影响。即,可以将对从带引导件14到粘贴辊2a之间的粘合带T施加张紧力的情况保持恒定。结果,可以把粘合带T稳定地粘贴到工件W上。此外,由于可以缩短从带引导件14到粘贴辊2a的行走距离,所以可以抑制粉尘等附着到分离片剥离后的粘合带T上。
再者,也可以把带供给辊12所具有的上述实施例装置的前侧的粘贴辊2的直径设定为大于后侧的粘贴辊2的直径。
此外,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在其他方式的粘合带粘贴装置的保留或省略带供给辊12的构成中,也可以把粘合带粘贴方向前侧的粘贴辊2a的直径设定为大于后侧的粘贴辊2的直径。
(9)如图23中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具有在从工件W的突出设置的肋片w3到横向框部w2的向下倾斜的工件平面滚动的引导辊31。若采用该构成,则即使有力作用在装置主体的外方,也可以由引导辊31支承,抑制装置主体倒下。即,在粘合带的粘贴过程中,能抑制装置主体的摇晃、以稳定的状态把粘合带T粘贴到工件W上。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或本质下能以其他具体方式来实施,因此,作为表示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以上的说明,应该参照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一边沿工件前进移动一边把粘合带供给到粘贴辊,并将该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带粘贴面上,上述装置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被操作而沿上述工件的带粘贴面移动的主体上具有卡合于与上述带粘贴面不同的工件外表面而进行上述主体相对于工件的定位和保持姿势的引导构件;把上述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上述带粘贴面上的、可弹性变形的粘贴辊;卷绕引导所供给的粘合带并将其引导到粘贴辊的带供给辊;与上述带供给辊相对配置的分离片引导件;以及防止被送入到带供给辊的粘合带脱离的带引导件,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件上形成将在带供给辊的带卷绕部位处从粘合带剥离下的分离片向与带粘贴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分离片引导面,并且构成为可将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与带供给辊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从带供给辊离开较大距离的开放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支承为可绕沿着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自由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支承为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支轴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支承为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横向支轴上下自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稳定保持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并对向上述开放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稳定保持上述开放姿势的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并对向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姿势保持机构由使可弹性后退的球与卡合孔弹性卡合的制动机构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将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定位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抵接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做成朝与沿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正交的上下方向滑动的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套安装于上述支轴的压缩螺旋弹簧向带引导件侧推压施力,并且在带引导件与分离片引导件的相对滑动接触面上具有至少一对卡合突起和卡合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上述带引导件的一端侧滑动接触地支承粘合带的一端的带定位部;和从另一端侧夹住由上述带定位部滑动接触地支承的粘合带来引导粘合带行走的带引导件。
12.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其一边沿工件前进移动一边把粘合带供给到粘贴辊,并将该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带粘贴面上,上述装置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被操作而沿上述工件的带粘贴面移动的主体上具有卡合于与上述带粘贴面不同的工件外表面而进行上述主体相对于工件的定位和保持姿势的引导构件;卷绕引导所供给的粘合带,并将粘合带推压并粘贴到工件的上述带粘贴面上、由可弹性变形并设置于带粘贴方向的前后的一对辊组成的粘贴辊,且其前侧辊的直径大于后侧辊的直径;与上述粘贴辊相对并接近配置的分离片引导件;以及防止被送入到粘贴辊的粘合带脱离的带引导件,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件上形成将在粘贴辊的带卷绕部位处从粘合带剥离下的分离片向与带粘贴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分离片引导面,并且构成为可将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与粘贴辊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从粘贴辊离开较大距离的开放姿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支承为可绕沿着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自由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构成为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支轴自由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被支承为可绕与带粘贴移动方向正交的横向支轴上下自由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稳定保持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并对向上述开放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稳定保持上述开放姿势的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并对向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切换赋予操作阻力的姿势保持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姿势保持机构由使可弹性后退的球与卡合孔弹性卡合的制动机构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将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定位在上述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的抵接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片引导件做成朝与沿带粘贴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支轴正交的上下方向滑动的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套安装于上述支轴的压缩螺旋弹簧向带引导件侧推压施力,并且在带引导件与分离片引导件的相对滑动接触面上具有至少一对卡合突起和卡合凹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还包括以下的构成要素在上述带引导件的一端侧滑动接触地支承粘合带的一端的带定位部;和从另一端侧夹住由上述粘合带定位部滑动接触地支承的粘合带来引导粘合带行走的带引导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粘贴装置。在与带供给辊相对设置的分离片引导件上形成将在带供给辊的带卷绕部位处从粘合带剥离下的分离片向与带粘贴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分离片引导面,并且构成为可将分离片引导件切换到与带供给辊相对的分离片引导作用姿势、和与带供给辊(12)距离较大的开放姿势。
文档编号B32B7/12GK1944161SQ200610141049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4日
发明者出川修, 生岛伸祐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