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6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工具,特别是指一种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多数日用品都采用包装盒包装,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包装盒质量也日益增高,消费者也越来越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有一个质量好的包装盒。为了使包装盒更美观,并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包装盒内部的产品,制造的时候通常在包装盒上切制出各种形状的窗口,并在窗口处贴上透明的薄膜。贴窗机是取代人工实现自动化高效率贴膜的专用设备,目前,随着开窗贴膜的包装方法应用的日益广泛,贴窗机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因此,需要贴窗机的上胶装置能够更好地控制胶量、抑制甩胶、节约胶水,提高上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上胶装置,便于控制上胶量,提高贴窗质量和贴窗速度。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胶装置两侧的外墙板、设置于外墙板内侧的内墙板、设置于所述内墙板和所述外墙板之间的偏心轮、两端固定于偏心轮上的调整杆;通过转动所述调整杆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使得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调整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和挂胶轴之间接触的压力。可选的,所述外墙板与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相对固定;所述内墙板与上胶装置的挂胶轴相对固定。可选的,所述外墙板与上胶装置的挂胶轴相对固定;所述内墙板与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相对固定。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胶装置,具有上述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通过配置挂胶辊与胶窗滚筒的位置,调节相应辊之间的压力,使得上胶的胶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且能够对胶层、胶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克服了甩胶问题,节省胶水;采用上述辊压力调节机构的上胶装置,能够提高上胶效率,避免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量调节螺钉组装结构图;[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左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区上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胶窗滚筒1、固定支架2、操作面外墙板3、操作面内墙板4、支承座5、挂胶轴6、导向轮7、架板8、侧隔板9、调整杆10、偏心轮11、传动面外墙板12、主传动齿轮13、连接板14、传动面内墙板15、固定拉轴
16、胶水分隔板17、胶量调节螺钉18、分区隔板固定块19、刮胶刀片20、胶量调节压块21、固定支撑块22。以下,将操作面内墙板4和传动面内墙板15统称为内墙板,将操作面外墙板3和传动面外墙板12统称为外墙板。设上胶装置的两侧为上胶装置工作轨道的两侧,则夕卜墙板设置于上胶装置的外侧,内墙板设置于外墙板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胶装置,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辊压力调节机构的任意上胶装置,其结构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图中,设定胶窗滚筒I轴线方向为左右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的垂直且平行于架板8的方向为上下方向,与所述左右方向垂直且垂直于架板8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整个装置左右设有内墙板和外墙板,所述内墙板包括操作面内墙板4、传动面内墙板15,所述外墙板包括操作面外墙板3、传动面外墙板12。操作面外墙板3和操作面内墙板4铰接,传动面外墙板12和传动面内墙板15铰接,在操作面外墙板4和传动面外墙板12上对应于内墙板上挂胶轴定位孔的位置开有孔a,操作面内墙板4可以绕着孔a相对操作面外墙板3做微小相对转动。挂胶轴6通过轴承轴向固定在操作面内墙板4和传动面内墙板15上相应的挂胶轴孔中,同时挂胶轴6的轴端通过传动面外墙板12上相应的孔伸出到传动面外墙板12的外侧。挂胶轴6的轴端与内墙板相对固定,胶窗滚筒I与外墙板相对固定,挂胶轴6的轴端在内、外墙板上对应的孔大小不同,内墙板的孔与挂胶轴6轴端的轴承接触较为紧密,从而当内外墙板相对运动的时候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I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挂胶轴的轴端与外墙板相对固定,胶窗滚筒与内墙板相对固定。在所述左右两侧内、外墙板之间还设置有调整杆10,固定于靠近架板8的一端,调整杆10上、内外墙板的连接处装有偏心轮11,当调节调整杆10转动时,可以通过偏心轮11驱动内墙板相对外墙板转动,从而实现挂胶轴6和贴窗滚筒I的接触和分开,微量调节时可以调节二者之间的压力。在其它实施例中,偏心轮11也可以设置于一条细长的胶水分隔板17通过连接板14用螺钉固定在两侧的内墙板之间,胶水分隔板17沿着挂胶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与挂胶轴6的侧面接触,且倾斜于水平面,固定支撑块22焊接在胶水分隔板17的两端,起到支撑胶水分隔板17的作用,固定拉轴16通过螺钉固定于内墙板和连接板14之间,起到固定支撑加强连接板14的作用。若干个胶量调节块21固定在胶水分隔板17上。刮胶刀片20直接放置在胶水分隔板17的上表面,其边沿与挂胶轴6的侧面接触,刮胶刀片20上面还放有两个侧隔板9,侧隔板9可以沿着细长的胶水分隔板17的长度方向移动。两个侧隔板9、刮胶刀片20及两个侧隔板9之间的挂胶轴6的圆柱曲面就可以够成一个胶区,所述胶区的宽度可以根据工作时的开窗尺寸自由调节;所述胶区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上胶的开窗位置来调整;采用刮胶刀片20可以使挂胶轴6上涂覆的胶水均匀,从而胶窗滚筒I上的胶水也均匀涂覆。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区设有一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胶区,相应地,每个胶区都由各自的侧隔板、刮胶刀片围绕挂胶轴构成。分区隔板固定块19设置在胶水分隔板17的边缘,在分隔板固定块19上面设置固定机构,如弹簧片,该弹簧片将侧隔板9使得分区隔板固定孔19可以和侧隔板9 一起沿胶水分隔板17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定位于指定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同的固定机构对侧隔板9固定在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可以根据待上胶纸品上的上胶区域确定。分区隔板固定块19的数目与侧隔板9的数目相同,分区隔板固定块19的数目与所设置的胶区数目相关,例如,如果需要设置一个胶区,那么需设置两个侧隔板和两个相应的分区隔板固定块;如果需要设置两个胶区,那么应根据胶区的布局设置四个侧隔板和四个相应的分区隔板固定块。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滑动机构,导向轮7设有四个,其轮面上设有滑槽,导轨光杆23卡装在所述滑槽内。以上胶装置工作状态下的方向为参考,其中两个固定在架板8的上边沿处,另两个固定于架板8的下边沿处,设置于两侧墙板以内,导向轮7侧面的导向槽与导轨光杆23接触,两个导轨光杆23分别设置于上边沿的导向轮7下方和下边沿的导向轮7上方。两侧墙板通过螺钉与支撑座5固定连接,支撑座5的上下边缘分别与两根直线导轨光杆23固定连接。架板8的两端通过螺钉与左右两个固定支架2固连,而固定支架2又通过螺钉与贴窗机主机的两侧墙板固连,这样整个分区上胶装置就与主机连接在一起了。导向轮和导轨光杆可以使得上胶装置能够从工作位置向一侧拉出,方便对上胶装置随时进行调整。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设计导轨光杆和导向轮,例如,设计一个导轨光杆,并在该导轨光杆的上下两侧设置一定数目的导向轮。所采用的导向轮的数目也可以根据稳固、协调等因素进行调整。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了导向轮以外,也可采用其它滑动机构使导轨光杆和架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例如,滚珠机构、滑块等。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结构主视图。导轨光杆23的长度大于左右两侧墙板之间的距离。组装状态下,胶窗滚筒I通过轴承固定在贴窗机主机的两侧墙板上的,上胶装置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导向轮7,导轨光杆23,支撑座5共同构成直线导轨;架板8固定于上胶系统中,导轨光杆23可以沿着其轴线方向与架板8相对滑动。导轨光杆23可以直接外购获得,尺寸可以定做,功能就是实现上胶装置一侧拉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胶装置可整体沿所述直线导轨拉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俯视图。本实施例中,设有5个胶量调节压块21,这5个胶量调节块21大致等间距地分布。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其它数目的胶量调节块;胶量调节压块的分布也可以不等间距;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设计任意数目的胶量调节块。胶量调节压块上应设置可伸缩的胶量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的可伸缩胶量调节机构为胶量调节螺钉18,每个胶量调节压块21上连接有一个胶量调节螺钉18。图4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量调节螺钉组装结构图。胶量调节压块21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底部为螺纹孔,胶量调节压块21固定于胶水分隔板17上,拧动胶量调节螺钉18就可以推动刮胶刀片20运动,改变刮胶刀片20与挂胶轴6之间的缝隙,调节胶量。在其它实施例中,胶量调节压块和胶量调节螺钉的数目可以采用另外的数值,也可采用其它的胶量调节机构,例如螺栓等。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胶装置左视图。贴窗机上胶装置还应包括传动机构,将电机的动力传递到挂胶轴或胶窗滚筒等相应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齿轮13、传动齿轮24和链轮25。在贴窗机主机上左右两侧也设置有墙板,贴窗机主机墙板之间的距离与上胶装置两侦彳墙板之间的距离对应。如图5所示,在挂胶轴6伸出传动面外墙板12外侧的轴端装有传动齿轮24和链轮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胶装置,可以通过手柄或其它工具使得调整杆10旋转,从而使得固定在调整杆10两端的偏心轮11转动,进而左右的内墙板以孔a为中心相对于对应的外墙板产生微小的摆动,使得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4接触或分离。当正常工作时,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4接触;当停止工作时,可以使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4分离,避免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4长时间停机接触而粘连在一起。图4显示了挂胶轴6和胶窗滚筒4分离的状态。由于角度的原因,其中胶窗滚筒4、挂胶轴6、偏心轮11、传动面外墙板12在图中没体现出来。工作时,本分区上胶装置通过固定支架2分别与贴窗机主机的操作面和传动面的墙板固定连接,胶窗滚筒I的两轴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贴窗机主机的墙板上;胶窗滚筒I的两轴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贴窗机主机的左右两边的墙板上;主传动齿轮13与贴窗机主机的传动齿轮啮合,并通过刮胶轴6轴端的传动齿轮24使得挂胶轴6获得动力并旋转且与胶窗滚筒I的运动同步。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调节上胶装置时,由于架板8与主机墙板固连,沿着左右方向将上胶装置从原始位置拉出时,整个上胶装置随同直线导轨光杆23 —起运动,导向轮7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整体横向拉出,胶窗滚筒I滑出上胶工作面。传动面外墙板12上固定设置有独立电机,该独立电机在图中未画出,独立于贴窗机主机的启动电机,在贴窗机正常运转时,所述启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链轮13转动,并带动所述链轮25沿着挂胶轴6的工作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工作方向即指图5中逆时针方向,所述独立电机是不转的。在所述独立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独立链轮,链轮25通过链条与所述独立链轮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独立链轮的驱动下沿着挂胶轴6工作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即沿着本实施例中图5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还包括所述独立链轮。在整个装置拉出以后,主机上的相关信号接收装置得到信号,此时,所述独立电机旋转并通过挂胶轴6轴端的链轮25使得挂胶轴6慢速旋转,防止胶液泄露或干涸,避免造成胶水的浪费,也避免了因为停机调节而导致胶液涂覆不均匀,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对上胶装置随时进行调整。直线导轨光杆23的长度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齿轮装置来代替所述主动链轮、链轮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区上胶原理示意图,展示了本实施例的上胶装置在上胶系统中的工作状态。所述上胶系统指的是完成整个上胶过程的所有装置,包括所述上胶装置、用于输送待上胶纸品的吸气输送带、电源装置、相关固定装置等。刮胶刀片20放置于胶水分隔板17的斜面上方,与胶量调节螺钉18接触。贴窗机包括其走纸系统,该走纸系统中,包括了待上胶的纸品和用于输送纸品的吸气输送带。本实施例采用单辊上胶的上胶方式。工作时,两个侧隔板9、刮胶刀片20及挂胶轴6的圆柱曲面内被侧隔板9和刮胶刀片20围绕而成的胶区形成用于盛胶的胶斗,挂胶辊6逆时针旋转,胶窗滚筒顺时针旋转,通过调整胶量调节螺钉18,即可调整刮胶刀片20与挂胶轴6之间的缝隙,从而控制挂胶轴6上所附着的胶量,且可以使得挂胶轴6上附着的胶量比较均匀。其中,由于角度的原因,侧隔板9、胶水分隔板17在图中未体现出来。为了避免上胶装置的相关部件与胶水长时间接触出现粘胶现象,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采用不易粘胶的材料制作。例如,刮胶刀片和侧隔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本实施例的上胶装置对被加工纸品上胶时,根据纸品上开窗尺寸,比如餐巾纸盒上面的矩形或椭圆形窗口,来调节胶区的宽度。在胶窗滚筒上贴上比开窗尺寸略大的胶条,工作时,挂胶轴6通过与胶窗滚筒I的对滚,使得胶窗滚筒I上贴有胶条的部分得胶,当胶窗滚筒I继续旋转时,由于其正下方的吸气输送带将纸品沿着胶窗滚筒I的切线朝着胶窗滚筒I的运动方向水平输送纸品,使得胶窗滚筒I与纸品接触,从而胶条上的胶正好涂在开窗部分的四周。纸品继续向前运动时,其它相关设备将一片尺寸比所述开窗略大的膜贴在上面,就完成了贴窗工作。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采用了特殊的墙板结构设计,通过调节挂胶轴和胶窗滚筒之间接触的压力,可以对胶层、胶量有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避免胶水浪费,抑制甩胶的可能;保证上胶时胶窗滚筒上附着合适的胶量,也能够避免停机时挂胶辊和胶窗滚筒接触时间较长而导致二者粘连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辊压力调节机构,使得上胶装置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进行上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上胶装置两侧的外墙板、设置于外墙板内侧的内墙板、设置于所述内墙板和所述外墙板之间的偏心轮、两端固定于偏心轮上的调整杆;通过转动所述调整杆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使得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调整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I)和挂胶轴(6)之间接触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与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I)相对固定;所述内墙板与上胶装置的挂胶轴(6)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与上胶装置的挂胶轴(6)相对固定;所述内墙板与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I)相对固定。
4.一种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的辊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胶装置两侧的外墙板、设置于外墙板内侧的内墙板、设置于所述内墙板和所述外墙板之间的偏心轮、两端固定于偏心轮上的调整杆;通过转动所述调整杆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使得所述外墙板和内墙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调整上胶装置的胶窗滚筒和挂胶轴之间接触的压力。
文档编号B31B1/02GK202943906SQ20122054193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蔡吉飞, 房瑞明, 吕传东, 任丛丛, 程超, 吴海鹏 申请人:北京印刷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