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679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纱线牵引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转杯纺纱技术领域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的缩短工艺过程,省去粗纱工序,采用超大牵伸纺纱的方法,但是现有常见的超大牵伸纺纱的装置在增大了细纱牵伸倍数后,前区纱条扩散,紧密度下降,导致边纤维增多,成纱毛羽增多,再经过络筒时纱线毛羽又成倍增加,影响后道工序,反而会增加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纱结构达到双股结构特征,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的纱线牵引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纱线牵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牵伸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牵伸组件、中间牵伸组件和后牵伸组件,前牵伸组件包括前皮辊和前罗拉,前罗拉位于所述前皮辊下方,前罗拉和前皮辊之间为前牵伸区,所述的后牵伸组件包括后皮辊和后罗拉,后罗拉位于所述后皮辊下方,后罗拉和后皮辊之间为后牵伸区,所述的中间牵伸组件包括下支承结构和上加压结构,下支承结构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同步带轮和连接套装两同步带轮的同步带,上加压结构包括两个从动加压轮、一个主动轮以及连接在两个从动加压轮和主动轮外圆周面上的加压传动带,主动轮设置于所述两从动加压轮的上方,加压传动带在两个从动加压轮之间的一段与同步带平行,两从动加压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同步带轮之间的距离,且两从动加压轮均位于两个同步带轮之间,加压传动带与同步带的上层之间为中间牵伸区。

使用时,两根平行的条子平行喂入前牵伸区,进入中间牵伸区,然后进入后牵伸区,最后由后皮辊和后罗拉握持输出,两根条子保持平行分离状态,从后牵伸区输出一定长度后再合并,并由同一个锭子加捻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纱线。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两根条子平行分离牵伸最后合并进行加捻,大大加大了纱线的牵伸度,使纱线结构紧密,抗起毛起球好,通过由同步带和加压传动带组成的中间牵伸区牵伸,对纱线的握持可靠,纱线受力均匀,使纱线表面纤维排列整齐,毛羽少,提高了纱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牵伸组件、中间牵伸组件和后牵伸组件,前牵伸组件包括前皮辊5和前罗拉7,前罗拉7位于所述前皮辊5下方并相抵靠,前罗拉5和前皮辊7之间为前牵伸区,所述的后牵伸组件包括后皮辊1和后罗拉2,后罗拉2位于所述后皮辊1下方并相抵靠,后罗拉2和后皮辊1之间为后牵伸区,所述的中间牵伸组件包括下支承结构和上加压结构,下支承结构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同步带轮8和连接套装两同步带轮8的同步带9,上加压结构包括两个从动加压轮10、一个主动轮4以及连接在两个从动加压轮10和主动轮外圆周面上的加压传动带3,主动轮4设置于所述两从动加压轮10的上方,加压传动带3在两个从动加压轮10之间的一段与同步带9平行,两从动加压轮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同步带轮8之间的距离,且两从动加压轮10均位于两个同步带轮8之间,加压传动带3与同步带9的上层之间为中间牵伸区。

使用时,两根平行的条子6平行喂入前牵伸区,进入中间牵伸区,然后进入后牵伸区,最后由后皮辊和后罗拉握持输出,两根条子保持平行分离状态,从后牵伸区输出一定长度后再合并,并由同一个锭子加捻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纱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