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纤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大毛圈空变丝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空变室用于加工空变丝,多根直纤维自空变室的外侧喂入到走丝腔内后,被空变室中的压缩空气吹变,而在成束纤维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状的丝圈,而制成空变丝。现有空变室一般为块状,在空变室内设置有走丝腔,以供皮丝和芯丝的喂料进给。在空变室内还设置有与进丝腔相通的气道,压缩空气自气道吹向由皮丝和芯丝组成的纤维束,芯丝呈拉紧状态,皮丝通过超喂的方式而呈现松驰状,压缩空气沿纤维束的侧向把皮丝吹成丝圈,而使得在成品丝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状的丝圈。现有普通的这种制造装置所生产的空变丝的纤度一般不会超过4000D,这不能很好地满足一些特殊行业对成品丝的结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毛圈空变丝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所制造的成品丝上的丝圈要大于普通空变丝,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一些行业对成品丝的结构要求。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毛圈空变丝的制造装置,包括皮丝喂料机构、芯丝喂料机构和空变室,其特征在于,空变室呈块状,在空变室内设有走丝腔,走丝腔包括双丝并捻段和吹变段,双丝并捻段位于吹变段的上游,吹变段的尺寸沿走丝腔的进丝方向逐渐变大;在空变室内设有直的气道,气道向着双丝并捻段倾斜,气道的出气口通向吹变段。所述的上游是以纤维束的行进方向作为参照的,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皮丝喂料机构产生超喂,而芯丝喂料机构略大于欠喂,即芯丝喂料机构的喂料速度等于成品丝牵引机构的牵引速度,芯丝处于崩紧状态。
气道和走丝腔两者轴线之间的夹角а介于20至30度之间。气道内的压缩空气沿气道的轴线方向流动,该夹角取所述的数值,在压缩空气的冲击下,皮丝更易于侧向运动而在芯丝的外周面上形成丝圈。
所述吹变段呈喇叭形,吹变段的小头端朝向双丝并捻段。喇叭形状的吹变段更能够适应丝圈的形变及形成过程,有利于提升成品丝的品质。
在吹变段的出口处设有球形的挡体,挡体与吹变段之间具有供成品丝穿过的间隙。设置有球形的挡体,便于在走丝腔的吹变段内形成较为均匀的紊流,使得成品丝外周面上所形成的丝圈膨松一致性好。
在空变室上于吹变段的出口一侧固定有联接板,联接板上固定有曲状的联接杆,挡体固定在联接杆的外端部。通过联接板和联接杆的设置,便于把挡体设置到位,结构简单。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吹变室内倾斜设置所述的气道,在皮丝超喂的状态下,气道内的压缩空气会拉动皮丝向着走丝腔吹变段方向形变,一方面便于形成丝圈,另一方面还可以抵消皮丝的超喂,便于皮丝的进料。而吹变段的尺寸设计,也可以使得在成品丝的外周面上形成大丝圈,即制成大毛圈空变丝,以满足一些特殊行业对成品丝的要求。利用本装置制造的空变丝,其纤度可提高到10000D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制造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制造装置中空变室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本大毛圈空变丝的制造装置,包括皮丝喂料机构1、芯丝喂料机构3、成品丝牵引机构7,皮丝喂料机构1用于对皮丝2进行喂料,芯丝喂料机构3用于对芯丝4进行喂料。成品丝6是由芯丝4和皮丝2构成的,皮丝2以膨松的丝圈形成在成品丝6的外周面上。要在成品丝6的外周面上形成丝圈,在作业时一般要求皮丝2超喂,图中显示了皮丝喂料机构1为两个,这两个皮丝喂料机构间隔设置。
在皮丝喂料机构1和芯丝喂料机构3的下游设置有空变室5,空变室5呈块状,在空变室5内设有走丝腔,走丝腔包括连为一体的双丝并捻段9和吹变段10,双丝并捻段9位于吹变段10的上游,吹变段10的尺寸沿走丝腔的进丝方向逐渐变大。在空变室5内设有直的气道8,气道8在空变室5内呈倾斜设置,气道8是向着双丝并捻段9倾斜。气道8的进气口位于空变室5上,该进气口外接压缩机,气道8的出气口通向吹变段10。压缩空气通过气道8后,吹向走丝腔的吹变段10。
气道8在空变室5内的倾斜度相对较大,气道8和走丝腔两者轴线之间的夹角а介于20至30度之间。
为适应皮丝2的形变,所述吹变段10呈喇叭形,吹变段10的小头端朝向双丝并捻段9。气道8与吹变段10之间的设置,使得自气道8中出来的压缩空气在吹变段10的限定作用下,而呈螺旋状方向行进,便于皮丝2的形变。
在吹变段10的出口处设有球形的挡体13,挡体13与吹变段10之间具有供成品丝6穿过的间隙。通过设置球形挡体13,使得压缩空气不会一下子自走丝腔内出来,而会在吹变段10内形成急速的紊流,便于在成品丝6的外周面上形成高品质的丝圈。
为便于对挡体13的固定,在空变室5上于吹变段10的出口一侧固定有联接板11,联接板11上固定有曲状的联接杆12,挡体13固定在联接杆12的外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