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48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染色机。



背景技术:

染色机是一种适应范围广泛漂染设备,面前市场上的染色机多用于衣物等织品的漂染,在纸张染色方面的染色机少,且目前市场上的纸张染色方法主要有浆内染色、施胶压榨染色、压光染色和涂步上色,次染色如果上印刷机需要做PS,上印刷成本太高,不易操作,而且容易产生废料,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染色机,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有益于小批量生产,经济效益更高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染色机,包括有设备机架,所述设备机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连接制动板,所述制动板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架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设备机架上设置有压力辊和上墨辊,所述压力辊和上墨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设备机架的两侧,且压力辊和上墨辊的一端均穿过制动板,压力辊设置在上墨辊的上方,压力辊与上墨辊平行,压力辊和上墨辊的表面绕设有纸张,所述上墨辊的下方设置有墨槽,所述墨槽的一侧设置有刮墨组件,所述刮墨组件通过固定杆连接墨槽,所述刮墨组件包括有固定座、活动杆、固定轴和刮墨刀,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通过活动轴承连接活动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座和活动杆设置有两组,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活动杆,所述固定轴连接刮墨刀,固定轴卡合在刮墨刀尾部的卡槽内,墨槽和刮墨组件均固定在设备机架的底部上。

优选的,所述纸张呈S型绕设在压力辊和上墨辊的表面上,且绕设在压力辊的一端为未染色部分,绕设在上墨辊的一端为已染色部分。

优选的,所述墨槽内盛装染色用的墨水,上墨辊的下端接触墨水。

优选的,所述刮墨刀为一种丝印刮刀作用的胶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刮墨刀于上墨辊的表面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简易染色机,设备机架上设置有压力辊和上墨辊,纸张呈S型绕设在压力辊和上墨辊的表面上,且绕设在压力辊的一端为未染色部分,绕设在上墨辊的一端为已染色部分,墨槽内盛装染色用的墨水,上墨辊的下端接触墨水,刮墨刀为一种丝印刮刀作用的胶质构件,刮墨刀于上墨辊的表面相接,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有益于小批量生产,经济效益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机架、11手动阀门、12制动板、2压力辊、3上墨辊、4墨槽、5刮墨组件、51固定座、52活动杆、53固定轴、54刮墨刀、6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简易染色机,包括有设备机架1,设备机架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手动阀门11,手动阀门11连接制动板12,制动板12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架1的一侧内壁上,设备机架1上设置有压力辊2和上墨辊3,压力辊2和上墨辊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设备机架1的两侧,且压力辊2和上墨辊3的一端均穿过制动板12,压力辊2设置在上墨辊3的上方,压力辊2与上墨辊3平行,压力辊2和上墨辊3的表面绕设有纸张6,纸张6呈S型绕设在压力辊2和上墨辊3的表面上,且绕设在压力辊2的一端为未染色部分,绕设在上墨辊3的一端为已染色部分,上墨辊3的下方设置有墨槽4,墨槽4内盛装染色用的墨水,上墨辊3的下端接触墨水,墨槽4的一侧设置有刮墨组件5,刮墨组件5通过固定杆连接墨槽4,刮墨组件5包括有固定座51、活动杆52、固定轴53和刮墨刀54,固定座51的上端通过活动轴承连接活动杆52的一端,固定座51和活动杆52设置有两组,活动杆5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轴53,固定轴53的两端固定连接活动杆52,固定轴53连接刮墨刀54,刮墨刀54为一种丝印刮刀作用的胶质构件,固定轴53卡合在刮墨刀54尾部的卡槽内,墨刀54于上墨辊3的表面相接,墨槽4和刮墨组件5均固定在设备机架1的底部上刮,当上墨辊3转动时,带动纸张6浸透在墨水中,刮墨组件5刮掉纸张上多余的墨水,压力辊2将多余的水分压出,稳定纸张颜色,本简易染色机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有益于小批量生产,经济效益更高。

综上所述:本简易染色机,设备机架1上设置有压力辊2和上墨辊3,纸张6呈S型绕设在压力辊2和上墨辊3的表面上,且绕设在压力辊2的一端为未染色部分,绕设在上墨辊3的一端为已染色部分,墨槽4内盛装染色用的墨水,上墨辊3的下端接触墨水,刮墨刀54为一种丝印刮刀作用的胶质构件,刮墨刀54于上墨辊3的表面相接,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有益于小批量生产,经济效益更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