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48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使用粘结剂粘结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基板而形成。水分会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劣化。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电子传输层相对于水分的耐久性极弱,因而如果存在水分,就会劣化而导致显示不良。 针对此提出了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凹部并在该凹部配置干燥剂的技术。然而,制造工艺上较难形成矩形的凹部,而凹部形状呈锥形。当使用片状干燥剂时,则存在很难稳定地在倾斜的锥形部分配置干燥剂的问题。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用于如显示装置或打印头等各种用途。用于显示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纵横比例如为3 4或9 16。由于相对于长边方向的短边(宽度)方向的比例较大,从而上述凹部的底部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宽度,从而易于配置干燥剂。 然而,用于打印头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呈更为细长的形状,从而不能确保凹部底部足够的宽度。如上所述,由于在锥形部分上不能稳定地配置干燥剂,从而干燥剂的量不足,而存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含的水分不能充分被吸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一实施方式,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第二基板,具有面向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和位于上述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并且在上述第一面侧具有凹部,其中,凹部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粘结剂,以围绕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围的形式粘结上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以及干燥剂,配置在上述凹部的上述底部及上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上述干燥剂的表面与上述第二基板的上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的下限值在由以下公式规定的范围内。H 彡(A1+A2) * (h0*P0_hl) / {Al* (I-PO)}其中,Al为上述凹部的形成面积,A2为上述第二基板中上述粘结剂的内侧面积减去上述凹部的形成面积的面积,ho和PO分别表示对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上述粘结剂的高度及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hi和Pl分别表示加压粘结状态下的上述粘结剂的高度及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D为上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并且Al > 0且PO < 1。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短边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俯视图;图3是图1和图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制造工序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剖面图;图5是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在图3的步骤S6中贴合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距离H与压力PO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示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e的干燥剂4的厚度d以及不良发生数的图;图9是示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f的制造条件以及不良发生数的图;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CC,剖面图;图12是图10的DD’剖面图;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EE’剖面图;以及图15是使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简要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图1 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包括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第一基板1、与第一基板1相对配置的第二基板3、配置在第二基板3的凹部的干燥剂4以及粘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 3的粘结剂5。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从第一基板1侧射出的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型,用于例如激光打印机用打印头。第一基板1为例如宽度12mm的玻璃基板。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列或数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具有例如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 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空穴传输层为例如厚度为200nm的α-NPD。兼作电子传输层的发光层为例如厚度为50nm的ALq3。电子注入层为例如厚度为Inm的LiF。阴极为例如厚度为150nm的铝。从阳极经由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的空穴与从阴极经由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的电子重新结合,并以与发光层所含的掺杂物的种类对应的颜色发光。第二基板3为例如宽度5. 8mm的玻璃基板,其与第一基板隔开间隔相对配置。第二基板3包括面向第一基板1的第一面3a以及与第一面3a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北。并且,在第一面3a上形成凹部6。凹部6包括与第一面3a大致平行的底部6a以及从底部 6a向第一面3a倾斜的侧壁部6b。底部6a的宽度例如为1mm。凹部6的开口部分的宽度为底部6a的宽度加上侧壁部6b的宽度的值,因而大于1mm,例如为3mm。并且,凹部6如果太深,则会降低第二基板3的强度,因此凹部6需要比第二基板3的一半浅。例如,如果第二基板3的厚度为0. 6mm,则凹部6的深度必须浅于0. 3mm,例如为0. 25mm。并且,底部6a无需为平面,例如可为弯曲面。 干燥剂4配置在第二基板3的凹部6上。更加具体地,干燥剂4配置在凹部6的底部6a及侧壁部6b的至少一部分上。干燥剂4通过吸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内的水分, 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干燥剂4的主要成分为例如属于铝硅酸盐类的沸石。粘结剂5为例如UV固化型环氧树脂。粘结剂5以包围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形式介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之间,以粘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使用粘结剂5粘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时,需要对两基板加压,结果导致粘结剂5的宽度加宽。考虑加压后的粘结剂5的宽度,从第一面3a和侧壁部6b相交的线P到第二基板3的端部就需要具有例如宽度为1. 4mm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分别设置在凹部6的左右侧,从而粘结剂5的宽度共需要2. 8mm。使用片状干燥剂时,基于加工上的限制,干燥剂4的宽度不能设置成过窄,凹部6 的底部6a的宽度最小值由自身被限定。并且,考虑到干燥剂4的水分吸收能力,需要一定大小以上的干燥剂4的宽度。从以上考虑,底部6a的宽度至少需要3mm左右。由于侧壁部 6b的宽度约为1mm,从而凹部6的开口部分的宽度需要5mm左右。如上所述,由于粘结剂5 的宽度共需要2. 8mm左右,从而第二基板3的宽度只能小到约7. 8mm。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流动性的干燥剂4代替片状干燥剂,将其涂布在凹部6 后进行固化,如图1所示,不仅在底部6a上,还在侧壁部6b的至少一部分稳定地配置有干燥剂4。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底部6a的宽度缩小到约1mm,开口部的宽度缩小到约 3mm。从而,在不降低水分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可实现第二基板3的宽度为5. 8mm的宽度窄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并且,该宽度值为根据干燥剂4性能的一个例子,在采用水分吸收能力更强的干燥剂时,可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宽度缩小到更小。图2是图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平面图。图2的A_A’线剖面图为图1。在图2中,虚线P表示第二基板3的第一面3a与侧壁部6b相交的线,虚线Q表示凹部6内的底部6a与侧壁部6b相交的线,虚线R表示干燥剂4的端部。如图所示,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的长度为例如340mm。该长度为针对制造用于可印刷A4尺寸的纸张的打印头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而设定的。此时凹部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例如337. 2mm。图3是图1和图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制造工序图。首先,通过喷砂法在第二基板3上形成凹部6 (步骤Si)。之后,在凹部6上涂布流动性的干燥剂4 (步骤S2)。 更加具体地,将作为干燥剂4的材料的沸石溶解于甲醇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再根据需要, 在溶剂中溶解粘度调节剂来调节干燥剂4的粘度。如上所述,在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使用分配系统(dispenser system)在第二基板3的凹部6上涂布干燥剂4。接着,例如在300°C下烘焙15小时第二基板3 (步骤S3)。从而,干燥剂4的溶剂、 水分及粘度调节剂被去除,干燥剂4固化。固化后的干燥剂4的厚度为d。对于干燥剂4的厚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将在后叙述。当烘焙基板时,干燥剂4的成分的一部分挥发,并附着在第二基板3的内侧表面。如果附着物、尤其是硅烷类物质残留在第二基板3的内侧表面上,将会降低粘结剂5的粘结强度。从而,对第二基板3进行例如150秒氧灰化(步骤S4)。从而,残留在第二基板3 上的附着物被去除,可提高粘结剂5的粘结强度。当进行氧灰化时,产生氧和水分,而残留有这些物质会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劣化。
因此,进一步地例如在230°C下烘焙10分钟至20分钟第二基板3 (步骤S。。从而,氧和水分被去除,抑制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劣化。如果该基板的烘焙时间过长,则由于干燥剂4的成分的一部分再次挥发,因此时间短烘焙为宜。并且,除了运送工序,步骤 S3 S5工序优选在氧浓度和水分浓度在Ippm以下的氮气氛中或真空中进行。之后,将事先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1通过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周围的UV固化型粘结剂5在减压下与第二基板3贴合(步骤S6)。然后,在加压的同时将UV光照射到粘结剂5上,粘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 (步骤S7)。从而,形成图1 和图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并且,粘结剂5可采用热固化型粘结剂,可通过加热粘结剂粘结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作为变形例,在步骤Sl中,可通过使用氢氟酸等药液的化学蚀刻法代替喷砂法来形成凹部。此时形成与图2的凹部6不同形状的凹部6’。图4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第二基板3的凹部6’包括与第一面3a大致平行的底部6a以及从底部6a向第一面3a 弯曲的侧壁部6b’。干燥剂4配置在底部6a及侧壁部6b’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中由于将侧壁部6b’设置为弯曲状,因此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相比,可提高强度,并可增加干燥剂4的总量。然而,可涂布于凹部6'的干燥剂4的厚度d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首先,为了规定上限值定义以下各参数。图4中,在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3加压粘结状态下的粘结剂5的高度设定为hl,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周边的压力设定为P1,干燥剂4的厚度设定为d,第一面3a和干燥剂 4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H,第二基板3的厚度设定为D。图5是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俯视图。图5的B B'线剖面图为图4。虚线P和R同图2。在粘结剂5的内侧,形成第二基板3的凹部6’的部分的面积(虚线P的内侧的面积,侧壁部6b’上没有配置干燥剂4的面积忽略)设定为Al,没有形成凹部6’的部分的面积、即从粘结剂5的内侧的面积减去面积Al所得的面积设定为A2。图6是示出在图3的步骤S6中贴合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的状态的剖面图。图 6的状态为即加压粘结前的状态下的粘结剂5的高度设定为h0,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周边的压力设定为P0。图6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通过加压并使用粘结剂5进行粘结而得到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从而高度hi低于高度h0,压力Pl高于压力Po。如果压力Pl大于大气压(Iatm),则粘结剂5会破损,因此压力Pl必须小于或等于大气压。由上述条件确定第一面3a与干燥剂4的表面之间的距离H的下限值,进而确定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上限值。以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波以耳(boyle’ s law)定律,加压前的图4和加压后的图6中,由于压力和体积的乘积不变,从而以下公式(1)成立。P0*{(H+h0)*Al+h0*A2} = Pl*{(H+hl)Al+hl*A2}…(1)并且,由于压力Pl必须小于或等于大气压latm,因此以下公式(2)成立。Pl ^ 1... (2)根据上述公式⑴和⑵,以下公式(3)成立。H 彡(A1+A2) * (h0*P0_hl) / {Al* (I-PO)}…(3)
其中,在上述公式(3)中由于凹部6’上配置干燥剂4,因此Al >0。并且,在加压粘结前,在减压下贴合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3,从而PO < 1。如上所述,由于凹部6’的深度必须小于第二基板3的厚度的一半,因此,如果第二基板3的厚度设定为D,则距离H将由以下公式(4)确定。(A1+A2) * (h0*P0-hl) / {Al* (I-PO)}彡 H < D/2... (4)图7是示出距离H和压力PO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作为一个例子,是(A1+A2)/ Al设为1. 34、h0设为0. 04mm并且粘结剂的5的高度hi分别取以下三个数值即0. 015mm、 0. OlOmm及0. 005mm时计算得出的。由于在常规的制造装置中,压力PO为0. 7atm Iatm 左右,因此,图7的曲线中距离H的下限值为约0. 1mm。并且,设定凹部6’的深度为H0,则干燥剂4的厚度d需要满足以下公式(5)。d = HO-H 彡 HO-(Al+A》*(h0*P0-hl)/{Al* (P-Ol)}... (5)凹部6,的深度HO为0. 25mm时,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上限值为0. 25-0. 1 = 0. 15_。并且,图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与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区别仅在于侧壁部6b是倾斜的还是弯曲状的。因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也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101相同,其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上限值由上述公式(5)确定。另一方面,按照以下所述规定干燥剂4的下限值。如果干燥剂4的量的少,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于没有被干燥剂4吸收而残留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和101内的水分而劣化。从而,根据通过吸收水分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所需的干燥剂4的量来规定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下限值。该下限值可通过实验求得。以下示出改变干燥剂4的厚度d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的比较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改变涂布的干燥剂4的量,分别制造五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e各三十个。其中分别对每种一个测定干燥剂4的厚度d。并且,分别对每种各十四个计数密封剥离不良发生数,对剩余十五个计数暗点不良发生数。凹部6'的深度为 0. 25mm。图8是示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e的干燥剂4的厚度d以及不良发生数的图。如该图所示,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092mm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中没有密封剥离不良发生,但是发生十二个暗点不良。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Ilmm 0. 149mm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b IOld中均没有发生密封剥离不良和暗点不良。干燥剂4的厚度d为 0. 174mm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e中分别发生密封剥离不良七个和暗点不良六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中干燥剂4的厚度d仅为0. 092mm较薄,因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内的水分不能充分被吸收。其结果,产生较多暗点不良。与此相对,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b中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11mm,没有产生暗点不良。从而,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下限值可为0. 11mm。并且,在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149mm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d中不发生密封剥离不良,而在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174mm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e中发生密封剥离不良。 其原因是由于干燥剂4的厚度d为0. 174mm较厚,从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e内的容积变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Oe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公式(5),干燥剂4 的厚度d的上限值为0. 15mm,而其与实验结果一致。从而,通过将干燥剂4的厚度d设定为根据图8所示的实验结果的下限值以上且根据上述公式(5)的上限值以下,可配置适当量的干燥剂4,以使得能够充分吸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1内的水分,并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周边的压力不会过高。本发明人为了确认进行氧灰化(图3的步骤S4)及第二次烘焙基板(步骤S5)的效果,改变制造条件制造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f,进行了比较实验。在该试验中采用凹部6'通过化学蚀刻法形成的尺寸为400mmX 500mm的对峙基板3,分别制造了六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f各三十个。图9是示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a IOlf的制造条件以及不良发生数的图。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f和IOlg在300°C下分别进行1小时和15小时的基板烘焙(图3的步骤S; ),而没有进行氧灰化(步骤S4)和第二次基板烘焙(步骤SQ。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IOlh在300°C下进行了 15小时基板烘焙,之后,进行了 150秒氧灰化,而没有进行第二次基板烘焙。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iUOlj和IOlk在300°C下进行了 15小时基板烘焙之后,进行了 150秒氧灰化,再进一步地,在230°C下分别进行了 10分钟、20分钟和120分钟基板烘
M ο所制得的各三十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f IOlk中,对其中各十五个分别计数密封剥离不良发生数,而对其中剩余的十五个分别计数暗点不良发生数。如图9所示,没有进行氧灰化(步骤S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f和IOlg均发生密封剥离不良。这是由于第一次的基板烘焙导致的在对峙基板3上残留挥发的干燥剂4 的成分的一部分而粘结剂5的粘结强度降低所致。然而,在进行了氧灰化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h IOlk中密封剥离不良产生数被抑制。这是由于通过氧灰化残留在对峙基板3 上的附着物被去除,而提高了粘结剂5的粘结强度。并且,在没有进行第二次基板烘焙(步骤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h中有两个发生暗点不良。这是由于残留有进行氧灰化时产生的氧和水分,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 的劣化所致。然而,进行了基板烘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i IOlk中,没有发生暗点不良。这是由于通过基板烘焙除去了氧和水分,从而抑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i IOlk 的劣化。并且,进行了第二次基板烘焙10分钟至20分钟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i和IOlj 中没有发生密封剥离不良,然而进行了 120分钟烘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IOlk中发生了密封剥离不良。这是由于基板烘焙时间过长,干燥剂4的一部分会挥发掉,从而残留到对峙基板3上的缘故。如上所述,通过第一次基板烘焙固化干燥剂4后,再进行氧灰化以及适当时间的基板烘焙,可抑制制造不良。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流动性的干燥剂4,从而不仅可在第二基板3上形成的凹部6和6'的底部6a上配置干燥剂4,还可在侧壁部6b和6b’上配置。 从而,即使凹部6狭窄,也可确保干燥剂4的配置区域较宽,从而可充分吸收含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水分。并且,由于采用了流动性的干燥剂4,从而有利于调节干燥剂4的量以防止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内部的压力过高,因而即使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的宽度窄,也难以发生劣化或显示不良。并且,通过基板烘焙固化流动性的干燥剂4后,再进行氧灰化,抑制了密封剥离不良。并且,进行氧灰化后再进行短时间的基板烘焙,从而抑制了暗点不良。(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从第一基板1侧射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的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0,而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从第二基板3侧出光的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的俯视图。在图10中,与图2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有相同的符号,以下主要说明区别点。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中,形成在第二基板3上的凹部6中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2的上方的凹部6的底部6a和侧壁部6b上均没有配置干燥剂4,而仅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2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凹部6上配置干燥剂4。从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可不被干燥剂4遮挡,直接向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的外部射出。图11是图10的CC’剖面图。如该图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上方不配置干燥剂4。图12是图10的DD’剖面图。如该图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长度方向外侧的没有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部分中,在凹部6的底部6a和侧壁部6b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配置有干燥剂4。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的俯视图。图13中与图 10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相同,也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上方的凹部6上不配置干燥剂4。另一方面,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中,在形成在第二基板3的凹部6中,不仅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凹部6配置干燥剂4,还在位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斜上方的侧壁部6b的一部分和底部6a的一部分上配置。从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不被干燥剂4遮挡,直接向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的外部射出。并且,配置干燥剂4的区域可比图10 图12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大。其中,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中,在粘结剂5的内侧,配置有干燥剂4的部分的总面积(虚线Rl和虚线R2内侧的面积,忽略侧壁部6b’上没有配置干燥剂4的部分)设定为A3,没有配置干燥剂4的凹部6的总面积(虚线R2内侧的面积)设定为A4,没有形成凹部6的部分的面积、即粘结剂5的内侧面积减去面积A3和A4所得的面积设定为A5。上述参数用于规定在后叙述的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上限值。图14是图13的EE'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在位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斜上方的侧壁部6b的一部分和底部6a的一部分配置干燥剂4。并且,图13的FF'剖面图与图12 相同,因而省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3在图3的步骤S2的工序中,通过涂布含有粘度调节剂的粘度高的干燥剂4,可将干燥剂4仅配置在侧壁部6b的一部分和底部6a的靠近侧壁部6b的部分,而干燥剂不会流到底部6a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正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剂4的厚度d的上限值与公式(5)不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定义高度h0、hi、HO及压力PO和Pl。根据波以耳定律,以下公式(6)成立。P0*{(H+h0)*A3+(H0+h0)*A4+h0*A5} = Pl* {(H+hl) *A3+(H0+hl) *A4+hl*A5}… (6)并且,压力Pl必须小于等于大气压latm,因此以下公式(7)成立。Pl ^ 1... (7)根据上述公式(6)和(7)并由于凹部6的深度比第二基板3的厚度D的一半小, 以下公式⑶成立。
(A3+A4+A5)* Qi0*P0-hl)/{A3*(I-PO)}_A4*H0/A3 彡 H < D/2... (8)其中,与上述公式⑶相同,A3 >0且PO < 1。从而,干燥剂4的厚度d需要满足以下公式(9)。d = HO-H 彡 HO-(A3+A4+A5)* Qi0*P0-hl)/{Al*(I-PO)}_A4*H0/A3... (9)通过以吸收水分来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所需的干燥剂4的量并且满足上述公式(9)地配置干燥剂4,可配置吸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和103内的水分而内部的压力不会过高的适当的量的干燥剂4。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二基板3上形成的凹部6的侧壁部6b上也配置干燥剂4,从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和103的宽度可以变窄。并且,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上下重叠的区域不配置干燥剂4,因而在顶部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和 103中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也不会被干燥剂4遮挡。从而,本实施方式可适用于顶部发光型和底部发光型两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102和103。并且,采用透明的干燥剂4时,可在顶部发光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也可如图1 和图2所示,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2的上方配置干燥剂4。上述各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打印头等细长形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上。更加具体地,适用于短边方向的长度为根据印刷纸张的尺寸确定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1/10以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上。以下,对将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作为打印头使用的印刷装置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5是使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印刷装置的简要框图。印刷装置包括 图像数据输出装置20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02、自聚焦透镜203、感光鼓204以及色调剂供给部205。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00为上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任一种。该印刷装置如以下所述在纸张206上进行印刷。首先,使得感光鼓204的整体表面均勻带电。并且,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00与图像数据输出装置1输出图像数据(含文字等)对应的图案的光。该光通过自聚焦透镜203聚光,在以相对于本附图在垂直方向设置的轴20 为中心旋转的感光鼓204上成像。感光鼓 204按照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案被曝光,而曝光部分被除电。并且,感光鼓204的感光特性调整为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202发出的光的波长下感光度高。之后,从色调剂供给部205 供给色调剂,仅在感光鼓204的带电部分附着色调剂。接着,将纸张206按压在感光鼓204 上,通过将感光鼓204上附着的色调剂转印到纸张206,在纸张206上印刷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虽然上述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种新颖的方法和系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式体现。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作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实际上,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应该涵盖这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形式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和在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面侧具有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的凹部的第二基板;以围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围的方式粘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粘结剂;以及配置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及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干燥剂, 所述干燥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在由下述(1)式规定的范围内,(Al+A2)*(h0*P0-hl)/{Al*(1-P0)} ^ H < D/2... (1)其中,Al为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A2为所述第二基板中所述粘结剂的内侧面积减去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所得的面积,h0和PO分别表示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hi表示加压粘结状态下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D为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并且Al > 0且PO <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于3. 8mm且小于等于5. 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干燥剂的厚度大于等于0. Ilmm,所述距离H大于等于0. 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剂不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上方,而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长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剂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斜上方的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二基板侧射出。
7.一种印刷装置,包括发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案的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按照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案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曝光的感光鼓;以及向所述感光鼓供给色调剂的色调剂供给部,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 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和在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并且在所述第一面侧具有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的凹部的第二基板;以围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围的方式粘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粘结剂;以及配置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部及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干燥剂, 所述干燥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在由下述(1)式规定的范围内,(Al+A2)*(h0*P0-hl)/{Al*(1-P0)} ^ H < D/2... (1)其中,Al为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A2为所述第二基板中所述粘结剂的内侧面积减去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所得的面积,h0和PO分别表示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hi表示加压粘结状态下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D为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并且Al > 0且PO < 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向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供给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输出装置;以及将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出的光聚光到所述感光鼓上的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于3. 8mm且小于等于5. 8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干燥剂的厚度大于等于0. Ilmm,所述距离H大于等于0. 1m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剂不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上方,而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长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干燥剂配置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斜上方的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二基板侧射出。
1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和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第二基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侧形成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的凹部的工序; 在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涂布溶解于溶剂的流动性干燥剂的工序; 烘焙涂布有所述干燥剂的所述第二基板从而去除所述溶剂并固化所述干燥剂的工序;对所述烘焙后的第二基板进行氧灰化从而去除从所述干燥剂挥发附着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附着物的工序;烘焙所述氧灰化后的所述第二基板从而从所述第二基板去除由于所述氧灰化产生的水分和氧的工序;以围绕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周围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烘焙后的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配置粘结剂并贴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工序;以及对所述粘结剂进行加压从而粘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涂布所述流动性干燥剂的工序中所涂布的干燥剂满足去除所述溶剂而固化所述干燥剂后的干燥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在由下述( 式规定的范围内,(Al+A2)*(h0*P0-hl)/{Al*(1-P0)} ^ H < D/2... (2)其中,Al为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A2为所述第二基板中所述粘结剂的内侧面积减去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所得的面积,h0和PO分别表示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hi表示加压粘结状态下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D为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并且Al > 0且PO < 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于3. 8mm且小于等于5. 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剂的厚度大于等于0. Ilmm,所述距离H大于等于0. 1mm。
1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第一基板和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第二基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侧形成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的凹部的工序; 在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涂布溶解于溶剂的流动性干燥剂的工序; 烘焙涂布有所述干燥剂的所述第二基板从而去除所述溶剂并固化所述干燥剂的工序;对所述烘焙后的第二基板进行氧灰化从而去除从所述干燥剂挥发附着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附着物的工序;以围绕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周围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氧灰化后的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配置粘结剂并贴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工序;以及对所述粘结剂进行加压从而粘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涂布所述流动性干燥剂的工序中所涂布的干燥剂满足通过去除所述溶剂而固化所述干燥剂后的干燥剂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在由下述(3)式规定的范围内,(Al+A2)*(h0*P0-hl)/{Al*(1-P0)} ^ H < D/2... (3)其中,Al为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A2为所述第二基板中所述粘结剂的内侧面积减去所述凹部的形成面积所得的面积,h0和PO分别表示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周边的压力,hi表示加压粘结状态下的所述粘结剂的高度,D为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并且Al > 0且PO < 1。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于3. 8mm且小于等于5. 8mm。
全文摘要
一种有机EL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装置,有机EL装置包括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第一基板;具有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且在第一面侧具有由底部和侧壁部构成的凹部的第二基板;围绕有机EL元件周围粘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粘结剂;及配置在凹部的底部及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干燥剂。干燥剂表面与第二基板的第一面之间的距离H满足H≥(A1+A2)*(h0*P0-h1)/{A1*(1-P0)},A1为凹部形成面积,A2为第二基板中粘结剂内侧面积减去凹部形成面积的面积,h0和P0分别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加压粘结前的粘结剂高度及有机EL元件周边的压力,h1是加压粘结状态下的粘结剂高度,D为第二基板厚度,A1>0且P0<1。
文档编号B41J2/435GK102347451SQ20111021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太田益幸, 炭田祉朗, 青木基晋 申请人: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