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229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目前,PCB板印刷需要经过进料、塞孔印刷、A面印刷、B面印刷及进料等五个工序,且每个工序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分工操作,效率低下,且PCB板印刷设备体积大,占用场地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自动双面丝印及塞孔一体机,效率高,印刷设备体积小,所占用场地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塞孔印刷工位、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A面印刷工位、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B面印刷工位、出料工位及传送机构;其中,

所述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包括上料预定位机构及第一视像对位系统;

所述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包括两组翻板机构及第二视像对位系统;所述第二视像对位系统包括对位移动平台及视像系统;所述两组翻板机构分别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上并可做相向或相背的Y向的水平移动,两组翻板机构用于夹住位于其工位上的PCB板并翻转180度再通过第二视像对位系统进行视像对位;所述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与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的结构相同;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送料台、第二送料台及第三送料台;

所述第一送料台包括第一进料台及第一出料台,第一进料台在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及塞孔印刷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一出料台在塞孔印刷工位及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一进料台及第一出料台可做Z方向的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一出料台将塞孔好的PCB板运送至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进行翻板视像对位;

所述第二送料台包括第二进料台及第二出料台,所述第二进料台在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及A面印刷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二出料台在A面印刷工位及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二进料台及第二出料台可做Z方向的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二出料台将塞孔好及A面印刷完成后的PCB板运送至第二翻版视像对位工位进行翻板视像对位;

所述第三送料台包括第三进料台及第三出料台,所述第三进料台在第二翻板对位工位及B面印刷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三出料台在B面印刷工位及出料工位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三进料台及第三出料台可做Z方向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三出料台将B面印刷完成后的PCB板运至出料工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板基座、升降立柱及夹指翻转机构;其中所述翻板基座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上;所述升降立柱固定安装在翻板基座上;所述夹指翻转机构安装在升降立柱上并可做Z方向的上下移动及定位;所述夹指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电机、翻转臂及若干个夹指,所述翻转电机带动翻转臂旋转,所述若干个夹指对称的设在翻转臂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升降立柱上部设有升降电机及升降轮,在升降立柱的下部设有升降从轮,所述升降电机带动升降轮转动,所述升降轮通过同步带带动升降从轮转动使得连接于同步带上的夹指翻转机构上下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对位移动平台上分别设有托板、导轨座及导轨;所述托板固定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上,所述导轨座固定安装在托板上,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导轨座上,所述翻板基座安装在导轨上并可做Y方向水平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调节丝杆及调节马达;所述调节丝杆包括第一调节丝杆、联轴器及第二调节丝杆,第一调节丝杆与第二调节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马达安装在一翻板基座上,所述第一调节丝杆一端与另一翻板基座螺纹配合,第一调节丝杆的另一端与联轴器一端螺纹配合;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第二调节丝杆一端螺纹配合;所述调节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二调节丝杆的另一端连接带动第一调节丝杆及第二调节丝杆相互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翻板机构在对位移动平台上做相向或相离的Y方向的水平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立柱上部设有升降感应器,在升降立柱的上端面设有刹车气缸;在所述升降轮上方设有刹车组,所述刹车气缸可推动刹车组上下移动;所述夹指翻转机构上升到升降感应器所感应位置时,PLC控制升降电机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刹车气缸推动刹车组下移,阻止升降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效率高,印刷设备体积小,所占用场地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板对位工位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板对位工位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 “上”及“下”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其是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2、塞孔印刷工位3、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A面印刷工位5、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B面印刷工位7、出料工位8及传送机构9;其中,

所述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2包括上料预定位机构21及第一视像对位系统22;

所述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包括两组翻板机构41及第二视像对位系统42;所述第二视像对位系统42包括对位移动平台421及视像系统422;所述两组翻板机构41分别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421上并可做相向或相背的Y向的水平移动,两组翻板机构41用于夹住位于其工位上的PCB板并翻转180度再通过第二视像对位系统42进行视像对位;所述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与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的结构相同;

所述传送机构9包括第一送料台91、第二送料台92及第三送料台93;

所述第一送料台91包括第一进料台911及第一出料台912,第一进料台911在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2及塞孔印刷工位3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一出料台912在塞孔印刷工位3及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一进料台911及第一出料台912可做Z方向的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一出料台912将塞孔好的PCB板运送至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进行翻板视像对位;

所述第二送料台92包括第二进料台921及第二出料台922,所述第二进料台921在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及A面印刷工位5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二出料台922在A面印刷工位5及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二进料台921及第二出料台922可做Z方向的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二出料台922将塞孔好及A面印刷完成后的PCB板运送至第二翻版视像对位工位6进行翻板视像对位;

所述第三送料台93包括第三进料台931及第三出料台932,所述第三进料台931在第二翻板对位工位6及B面印刷工位7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三出料台932在B面印刷工位7及出料工位8做X方向的来回运动;所述第三进料台931及第三出料台932可做Z方向升降运动以便将PCB板夹持或释放,第三出料台932将B面印刷完成后的PCB板运至出料工位8。

使用时,所述全自动丝网印刷流水线分为七个工位分别包括,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2、塞孔印刷工位3、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A面印刷工位5、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B面印刷工位7及出料工位8。

工作时:

第一步,PCB板进入上料预定位视像对位工位2,通过第一视像对位系统22和上料预定位工位21相互配合从而定位好PCB板的位置。

第二步,通过第一送料工台91的第一进料台911将PCB板运送到塞孔印刷工位3,塞孔印刷好后;第一进料台911返回,第一送料台91的第一出料台912运送PCB板至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

第三步,在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中,所述翻板机构41夹持状态下将PCB板翻转180度后下降达到工作位置,再通过第二视像对位系统42进行对位,第一送料台91的第一出料台911返回。

第四步,PCB板对好位后,第二送料台92的第二进料台921将PCB板从第一翻板视像对位工位4运送到A面印刷工位5,印刷好后;第二进料台921返回,再通过第二送料台92的第二出料台922运送PCB板至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

第五步,在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中,所述翻板机构41夹持状态下将PCB板翻转180度后下降达到工作位置,再通过第三视像对位系统42进行对位,第二送料台92的第二出料台922返回。

第六步,PCB板对好位后,第三送料台93的第三进料台931将PCB板从第二翻板视像对位工位6运送到B面印刷工位7,印刷好后;第三进料台931返回,再通过第三送料台93的第三出送料台932将PCB板运送至出料工位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板机构41包括翻板基座411、升降立柱412及夹指翻转机构413;其中所述翻板基座411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421上;所述升降立柱412固定安装在翻板基座411上;所述夹指翻转机构413安装在升降立柱412上并可做Z方向的上下移动及定位;所述夹指翻转机构413包括翻转电机4131、翻转臂4132及若干个夹指4133,所述翻转电机4131带动翻转臂4132旋转,所述若干个夹指4133对称的设在翻转臂4132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升降立柱412上部设有升降电机414及升降轮4141,在升降立柱412的下部设有升降从轮4142,所述升降电机412带动升降轮4141转动,所述升降轮4141通过同步带带动升降从轮4142转动使得连接于同步带上的夹指翻转机构413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移动平台421上分别设有托板4211、导轨座4212及导轨4213;所述托板4211固定安装在对位移动平台421上,所述导轨座4212固定安装在托板4211上,所述导轨4213固定安装在导轨座4212上,所述翻板基座411安装在导轨4213上并可做Y方向水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丝杆43及调节马达44;所述调节丝杆43包括第一调节丝杆431、联轴器432及第二调节丝杆433,第一调节丝杆431与第二调节丝杆43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马达44安装在一翻板基座411上,所述第一调节丝杆43一端与另一翻板基座411螺纹配合,第一调节丝杆43的另一端与联轴器432一端螺纹配合;所述联轴器432另一端与第二调节丝杆433一端螺纹配合;所述调节马达44的输出轴与第二调节丝杆433的另一端连接带动第一调节丝杆431及第二调节丝杆433相互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翻板机构41在对位移动平台42上做相向或相离的Y方向的水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立柱412上部设有升降感应器415,在升降立柱412的上端面设有刹车气缸416;在所述升降轮4141上方设有刹车组417,所述刹车气缸416)可推动刹车组417上下移动;所述夹指翻转机构413上升到升降感应器415所感应位置时,PLC控制升降电机414停止转动,同时控制刹车气缸416推动刹车组417下移,阻止升降轮4141转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