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52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转印物转印到纸等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研制了各种在将固态或液态胶体、粘接带或没有粘接性的带子等带类、粘接剂等转印物转印到纸张类等转印对象物上之际所使用的转印器。用于转印这样的转印物的转印器,通常具备在内部保持转印物的壳体,和用于将保持在壳体内的转印物向转印对象物送出的转印头。该转印头,是与转印对象物接触而将转印物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的部件。这样的转印器被构成为通过使用者将保持架握在手中并使转印头以接触在转印对象物上的状态在转印对象物上滑动移动,从而将转印物转印在转印对象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8694号公报(图2等)发明内容但是,以往的发明,由于为了进行稳定的转印操作,是在将纸等转印对象物放置在桌子或操作台等平面的面板上之后再进行转印的,因此出现了可以使用转印器的场所被限定这样的不良状况。除此以外,有时为了将在胶体等转印物从转印对象物溢出时弄脏桌子或操作台等的情况防患于未然,还在桌子或操作台等的面板上进一步铺设垫子,再在其上面铺垫转印对象物,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行转印之前的操作很麻烦,不能立刻进行转印操作,因此就又出现了稍微欠缺一点实用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研制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没有桌子等台面也可以很好地使用,不用选择场所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转印操作的转印器。
即,本发明的转印器,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纸等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具有可使前述转印物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头的转印器本体、和附带在该转印器本体上而成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前述转印头,具有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与前述转印对象物接触并转印转印物的部位、即转印面;在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形成前述转印对象物可插通的插通空间;以至少前述转印面在该插通空间内外露的方式定位前述转印头;并构成为通过在前述插通空间内插入前述转印对象物,在将转印对象物夹在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状态下,一面使前述转印面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上一面向规定的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将前述转印物转印到前述转印对象物上。
在此,所说的“转印方向”,指的是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夹着转印对象物而使用时相对于转印对象物使转印器移动的方向。如果是这样的转印器,由于可采用在以往的转印器上没有的使用样态,即以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夹着纸的状态进行转印的使用样态,因此在转印时没必要使用用于铺设转印对象物的工作台或桌子等台面,不用选择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简单地进行转印。其结果是当然不需要在工作台等台面的上面再铺设垫子的操作,可以立即进行转印操作,因此是最理想的。
特别是,如果前述插通空间,至少在规定的转印方向、前述转印方向的逆方向即转印方向反方向、与前述转印方向及前述转印方向反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则可转印的转印对象物的规格、形状便不会被插通空间的内部尺寸限定,通过使从转印方向反方向插入的转印对象物向转印方向侧相对于转印器相对地滑动移动,对于任何规格、形状的转印对象物都能够很好地进行转印。另外,由于具有这样的插通空间,因此通过在预先使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的状态下,将纸插入形成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插通空间内,使纸向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便可将转印物转印在转印对象物上。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进行握紧转印器的操作也可以,因此能够更简便地进行转印操作。
另外,如果构成为在转印时通过使前述转印头的前述转印面滑过转印对象物的表面而将前述转印物转印到前述转印对象物上,则与在转印头上设置转印辊的形式相比,能够有效地获得结构的简洁化、零件个数的削减。
另一方面,如果前述转印头具备具有在转印时可旋转的前述转印面而成的转印辊,则可更顺利地进行转印对象物和转印面的接触,有助于转印性的提高。特别是,如果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设有在转印时可与前述转印辊连动而旋转的第1辅助辊,则能够顺利地进行将转印对象物夹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而进行的转印操作。
进而,为了更加可靠地使转印辊和第1辅助辊连动,只要将前述第1辅助辊设在与前述转印辊相对的位置上即可。除此以外,如果前述第1辅助辊,具有是可与前述转印面相对的部位并且在转印时可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背面上的衬垫面,并构成为使该衬垫面和前述转印面相对地接触或离开,则在转印时,衬垫面和前述转印面能够与要转印的转印对象物的厚度相对应地相对地接触或分离,并能够使衬垫面和转印面分别接触在转印对象物的表面以及背面上,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咬合变得良好。作为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具备底座、和至少具备前述第1辅助辊并且可相对于前述底座进行天平动作的臂部的形式,或者将支撑前述第1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1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可在与前述转印头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形式。另外,如果将前述第1辅助辊用至少在与前述转印头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得到这些效果。
另外,如果在前述插通空间内,在与前述转印辊及前述第1辅助辊的相对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侧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或其以上的第2辅助辊,则在插通空间内能够至少在2个部位使转印对象物与转印器紧密地关联,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印对象物的移动,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印器的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直进性。
进而,为了使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转印器的移动更加顺畅,只要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设置在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和前述转印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1履带机构即可。初次以外,如果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也设置在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和前述第1辅助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2履带机构,则能够更顺利地且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转印操作。特别是,作为可柔性地对应于转印对象物的厚度等进行相对的第2辅助辊彼此之间的调整的形式,可列举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具备底座、和具备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并且可相对于前述底座进行天平动作的臂部的形式,或者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具备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并将支撑该第2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2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可沿着与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以与前述一个前述第2辅助辊相对的方式具备的其他的前述第2辅助辊相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形式。
另外,如果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构成为能够在可覆盖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和使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外露的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相对移动,则在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设定在转印头外露位置时,可以以与已知的转印器相同的使用方法、即以不夹着转印对象物的形式进行使用,通过根据用途而适当变更使用形式,可成为更实用的用具。
具体的说,可列举设有通过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滑动移动机构的转印器。作为既结构简单又可用简单的操作设定转印头外露位置或转印头覆盖位置的滑动移动机构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的轴、和以支撑该轴的方式形成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的轴承部构成,在前述轴承部上形成前述轴可插通并且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槽,并构成为通过使前述轴沿着该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移动从而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可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滑动移动的形式。
另外,作为其他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设有通过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向规定方向旋转移动从而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旋转移动机构的转印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前述旋转移动机构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的轴、和以可旋转地支撑该轴的方式形成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的轴承部来构成,并构成为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能够以前述轴和前述轴承部的枢设点为支点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旋转移动,则通过使处于转印头覆盖位置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旋转退避,便可到达转印头外露位置,操作也很简单。
另外,如果具备在转印时限制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规定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便可防止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过于接近时可引起的咬住或部件的变形·损伤。作为限制装置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利用了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的,并构成为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前述延伸片可优先与另一方接触的形式。如果是这样的形式,则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可靠地防止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以必要以上的程度接近的情况。
另外,如果具备在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插入前述插通空间时该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可触接的导引装置,并构成为能够使该导引装置导引前述转印对象物在前述插通空间内移动,则通过使转印对象物的缘部触接在导引装置上,转印器的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插入纵深尺寸就会变为一定,可与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大致平行地进行转印。作为导引装置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利用了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的形式。
另外,也可以是具备在转印时限制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规定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同时该限制装置具有作为在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插入前述插通空间时该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可触接的导引装置的作用,如果将限制装置,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构成为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前述延伸片可优先与另一方接触,同时前述导引装置是利用了前述延伸片而成的,则可用1个部件实现限制装置和导引装置,与分别用不同部件构成限制装置和导引装置的形式相比,可有效地获得零件个数的削减。
特别是,如果前述延伸片是能够封闭沿着前述转印方向的一侧方的部件,则能够将夹入转印对象物的尺寸和转印对象物的向插通空间的插入纵深尺寸保持为一定。
另外,如果将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可旋转地支撑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轴固定地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在该轴上形成至少在侧面看彼此大致平行且沿着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对缘部,并且使这些相对缘部的延伸方向与前述转印方向不同地设定初始状态;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形成使前述轴插入的轴承部,同时设置形成有具有与前述轴的相对缘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开口尺寸的开口部的弹性变形部;并构成为在前述初始状态下,将前述轴插入到使前述开口部和前述轴承部连通的部位,在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以前述轴为中心从使该轴的前述相对缘部和前述开口部的内面部压接的前述初始状态向接近前述转印器本体的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前述弹性变形部因前述相对缘部和前述开口部的内面部的压接力而弹性变形,从而积蓄向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从转印器本体离开的方向加载的加载力,则只要在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转印器本体的方向上不加载操作力,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便位于初始状态,并且在该初始状态,由于轴的相对缘和开口部的内面部压接,因此不易产生间隙,可使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组装状态良好。
另外,为了防止在转印时可因弯手腕而产生的将转印的轨迹描画成曲线这样的不良状况,并提高转印时的直进性,只要以前述延伸片之中至少位于前述插通空间侧的向内面,和通过前述转印面的假想的竖立面、即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的方式设定即可。作为具体的实施形式,可列举使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和前述转印方向正交,并设定为前述向内面和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的形式。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前述延伸片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同时将该转印器本体的外侧壁以相对于前述向内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设定,则在将转印对象物夹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状态下,至少转印器本体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在外观上大致平行,即便在使前述向内面相对于第1假想竖立面倾斜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地进行转印操作。另外,作为其他的具体的实施形式,可以列举以沿着前述转印方向竖立的假想的竖立面、即第2假想竖立面和前述向内面平行的方式设定该向内面,并以该向内面和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的方式设定的形式。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以在将纸等转印对象物夹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这样的以往所没有的崭新的形式来使用转印器,因此在转印时没必要使用用于铺设转印对象物的工作台或桌子等台面,不用选择地方,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简单地转印。其结果是当然不需要在工作台等台面的上面再铺设垫子的操作,能够立即进行转印操作,成为实用性极好的发明。另外,由于插通空间在规定的转印方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与转印方向及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因此可转印的转印对象物的规格、形状不会被插通空间的内部尺寸限定,通过将从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侧插入的转印对象物向转印方向侧送出,对于任何规格、形状的转印对象物都能够很好地进行转印。进而,在预先使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的状态下,将转印对象物插入形成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前述插通空间,通过使转印对象物向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便可将转印物转印在转印对象物上,并可根据用途以各种使用形式进行转印,因而是最理想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该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省略一部分而进行展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4是将该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省略一部分而进行展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作用说明图。
图6是将图3的B-B线剖面省略一部分而进行展示的图。
图7是将该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省略一部分而进行展示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与图6相对应地展示该实施形态的转印器的一个变形例的图。
图9是作用说明图。
图10是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1转印器本体 2 转印对象物承载台417 延伸片 417a向内面418 轴 511 轴承部511c 槽 A 转印器AS 插通空间H 转印头P转印对象物(纸片)Pa 缘部R1 第1辅助辊 R1a 衬垫面RT 转印辊 RTa 转印面R2a、R2b 第2辅助辊 T 转印物(带胶)vir1 假想第1竖立面 (Q) 转印头覆盖位置(R) 转印头外露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转印器A,例如如图1、图2等所示,是将由带本体Ta、和粘贴在该带本体Ta的一面上的胶体Tb构成的转印物、即带胶T粘贴到作为转印对象物的纸片P上的装置。
转印器A,主要具备保持前述带胶T并且具有能够使带胶T接触在纸片P上的转印头H的转印器本体1、和附带在该转印器本体1上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指示位置或方向的用语所谓的“前”,指的是转印器A的转印头H所位于的一侧;所谓的“后”,指的是转印器A的纵向的转印头H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另外,所谓的“前后方向”,指的是转印器A的纵向。另外,所谓的“上”,指的是转印器A的转印器本体1所位于的一侧;所谓的“下”,指的是转印器A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所位于的一侧。
转印器本体1,主要具备保持带胶T的替换盒3、和可装卸地收容该替换盒3的壳体4。
替换盒3,如图2至图4(再者,图3是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位于后述使用位置的转印器省略一部分而展示的侧视图;图4是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位于后述不使用位置的转印器省略一部分而展示的侧视图)等所示,主要是利用可旋转地分别支撑送卷用卷轴SP1以及收卷用卷轴SP2的内侧板31而构成的,在该内侧板31的前端部,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印头H。
内侧板31,是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呈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形态中,设为呈使前端部侧向斜下方延伸的侧面看大致卵形。送卷用卷轴SP1以及收卷用卷轴SP2,均在两侧端部一体地设置突缘部,并且成为大致圆筒状,并形成有沿着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通过在各卷轴SP1、SP2的贯通孔内分别插入从内侧板3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以及后端侧分别向与内侧板31正交的方向突出而成的轴31a、31b,从而将各卷轴SP1、SP2不能拔出地安装在内侧板31上。这样,使送卷用卷轴SP1以及收卷用卷轴SP2悬臂式地支撑在内侧板31上。再者,在内侧板31的与收卷用卷轴SP2的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图未示的平面看锯齿状的凹凸部,同时在收卷用卷轴SP2的突缘部上设置向与内侧板31正交的方向突出而成的图未示的爪部,且设定为通过凹凸部和爪部的相啮合,使得收卷用卷轴SP2仅向一个方向旋转。即,由凹凸部和爪部,构成防止收卷用卷轴SP2的逆转的防逆转机构(棘轮)。当然,也可以设为在内侧板31的与送卷用卷轴SP1相对的部位上形成凹凸部,与该凹凸部相关联地在送卷用卷轴SP1的突缘部上设置爪部,从而防止送卷用卷轴SP1的逆转。另外,在收卷用卷轴SP2的安装前述凹凸部的部位上,形成有侧面看部分圆弧状的狭缝31c。
转印头H,具有在带胶T的向纸片P的转印时可旋转的转印辊RT。该转印辊RT,由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所施加的力略微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并且,在内侧板31的前端附近部位,一体地设有向和与内侧板31正交的方向延伸规定尺寸而成的正交片部311、和从该正交片部311的前端部与内侧板3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平行片部312,在分别形成于该平行片部312的前端部以及与平行片部312的前端部相面对的内侧板31的规定部位上的贯通孔内,分别插入转印辊RT的旋转支轴ST的侧端部,由此将转印辊RT设定为能够以旋转支轴ST为中心旋转。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转印头H的前端部,指的是在转印辊RT之中、在转印时与纸片P接触且作为转印带胶T的部位的转印面RTa的前端部。该转印面RTa是在转印时可旋转的。另外,在平行片部312的前端部以及与平行片部312的前端部相面对的内侧板31的规定部位上,分别设有向外侧方鼓出的筒状部312b、31d,并以可将这些筒状部312b、31d分别嵌合在设于后述各外侧板41、43上的嵌合部419、437上的方式设定。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将这些筒状部312b、31d以与前述转印辊RT的旋转支轴ST的侧端部分别可插入的前述贯通孔相关联的方式设置。
另一方面,壳体4,如图2至图4等所示,主要具备成为转印器本体1的一方的外侧壁的第1外侧板41、和与该第1外侧板41相对并成为转印器本体1的另一方的外侧壁的第2外侧板43。
第1外侧板41,与前述内侧板31同样地,是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呈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形态中,呈在角部带圆弧的从侧面看大致方形。构成为可将用于旋转驱动前述送卷用卷轴SP1以及收卷用卷轴SP2的送卷用齿轮G1、和比送卷用齿轮G1直径小且与送卷用齿轮G1相啮合的收卷用齿轮G2安装在该第1外侧板41的内侧面上。送卷用齿轮G1,通过将形成在第1外侧板41的比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稍微靠近前端侧的轴41a插通在形成于送卷用齿轮G1的中心部的插通孔内,接着将芯C1不可脱落地安装在该轴41a上,从而被安装在第1外侧板41的内侧面上。另一方面,收卷用齿轮G2,是一体地具有芯C2的部件,通过在形成于其中央部的插通孔内插通上形成在第1外侧板41的后端部侧的轴41b,从而被不可脱落地安装在第1外侧板41的内侧面上。并且,设定为在将替换盒3安装在壳体4上时,芯C1的外周与送卷用卷轴SP1的内周相啮合,同时芯C2的外周与收卷用卷轴SP2的内周相啮合。另外,使从第1外侧板41的周缘之中、除了前缘的下端部以及下缘的前端部以外的部位向与第1外侧板4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前周缘部413、上周缘部414、后周缘部415以及下周缘部416连续而设成为一体。再者,非连续地设定下周缘部416的一部分,并在该部位上经由平面看大致コ字状的固定部件42安装本发明的第2辅助辊R2a。固定部件42,是具备相对的一对相对片421和使这些相对片421的一个端部彼此连接的连结片422的一体成形品(参照图2),通过将从各相对片421的另一端部突出的图未示的突起部插入到形成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图未示的被插入凹部内,从而将固定部件42固定在第1外侧板41上。然后,通过在该固定部件42的连结片422以及第1外侧板41上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插入孔,并将第2辅助辊R2a的旋转支轴S2a的侧端部分别插入这些插入孔内,从而将第2辅助辊R2a设定为能够以旋转支轴S2a为中心而旋转。该第2辅助辊R2a,与转印辊RT同样地,由可根据来自外部的所施加的力略微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除此以外,在第1外侧板41上,一体地设置比下周缘部416更向下方延伸的延伸片417(参照图5,其中,该图(a)是展示图3的主要部分的图,该图(b)是展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图。在图5中,添加图案而表示延伸片417,并省略后述的螺丝V)。并且,为了避免在使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接近的状态下,设在后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的第1辅助辊R1及第2辅助辊R2b和延伸片417相干涉,更具体的说是为了避免各辊R1、R2b的旋转支轴S1、S2b和延伸片417干涉,将延伸片417的与各辅助辊R1、R2b(各旋转支轴S1、S2b)相对应的部位切割成侧面看大致部分圆弧状。由此可以使纸片P的缘部Pa和胶体Tb的缘部大体一致。另外,在延伸片417的后端部,设有向与延伸片417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轴418(参照图2、图5)。该轴418,是大致圆柱状的部件,侧面看呈将侧面看的上缘部418a以及下缘部418b切削为大致平行而成的大体椭圆状。这些上缘部418a以及下缘部418b,是从侧面看相互呈大体平行的本发明的相对缘部。由此,上缘部418a和下缘部418b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是侧面看的轴418的上缘部418a和下缘部418b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小于轴418的直径。进而,以轴418的上缘部418a以及下缘部418b的延伸方向与转印方向不同的方式设定。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定为与转印方向处于大致平行关系的第1外侧板41的下周缘部416和轴418的上缘部418a及下缘部418b朝向前方(与转印方向相反的方向)大致成15度。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采用的是将该轴418一体地设在延伸片417上的形式,但也可以采用将与延伸片417为不同部件的轴一体地安装在延伸片417上的形式。另外,形成使第1外侧板41的后缘部位的一部分向前端侧凹陷而成的凹部41A,并在凹部41A上形成有设在后述第2外侧板43上的卡合片43a与其卡合的卡合孔41a(参照图2)。进而,在第1外侧板41的前端部的下缘侧,设有向内侧方鼓出的嵌合部419。该嵌合部419,呈同时嵌合在设在前述内侧板31上的筒状部312b的内周以及外周上的形状。另外,在前周缘部413的下缘侧,设有向与前周缘部413相同的方向、即向与第1外侧板41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钩状的卡固片41K,且设定为该卡固片41K与形成在后述第2外侧板43上的卡固孔43K可相互卡合。
另一方面,第2外侧板43,与前述第1外侧板41同样地,是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呈薄板状的部件,因此将侧面看形状以与第1外侧板41的侧面看形状大体相对应的方式设定,在下端部大致中央部,为了避免与设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固定部件42的干扰而形成有与固定部件42的侧面看形状大致为相同形状的缺口431。在第2外侧板43的内侧面上的前述替换盒3的内侧板31的外侧面可触接或接近的规定区域内,与内侧板31的侧面看形状大致相对应地形成有以变得比其他的区域壁薄的方式向外侧面侧凹陷而成的嵌合凹部432(参照图2)。由此,可很容易地进行内侧板31的相对于第2外侧板43的定位。在该嵌合凹部432上,形成有侧面看部分圆弧状的狭缝432a,在将替换盒3安装在壳体4内的状态下,当从该狭缝432a及形成在内侧板31上的狭缝31c,将螺丝刀或笔等前端部带有尖的部位的适当的工具或书写用具等插入在收卷用卷轴SP2的外侧面上沿圆周方向间断地设置的凹陷部SP2a内而使收卷用卷轴SP2旋转时,则送卷用卷轴SP1也随其连动而旋转,从而便能够调整在转印器本体1内的包括带本体Ta的带胶T的松紧。另外,使从第2外侧板43的周缘之中、除了前缘的下端部以及下缘的前端部以外的部位向与第2外侧板43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前周缘部433、上周缘部434、后周缘部435以及下周缘部436连续而设成为一体。进而,在与设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嵌合部419相对应的位置,即第2外侧板43的前端部的下缘侧,设有向外侧方鼓出的嵌合部437。该嵌合部437,呈同时嵌合在设在前述替换盒3的内侧板31上的筒状部31d的内周以及外周上的形状。另外,与形成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凹部41A相对应地在第2外侧板43的后缘部位的一部分上也形成向前端侧凹陷而成的凹部43A,在该凹部43A上,设有向与后周缘部435相同的方向、即与第2外侧板43正交的方向突出且卡合在形成于第1外侧板41的凹部41A上的卡合孔41a上的卡合片43a。
并且,在将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一体地组装时,通过使第2外侧板43的卡合片43a卡合在第1外侧板41的卡合孔41a内进行。由此,卡合片43a和卡合孔41a的卡合部位作为铰链机构而发挥作用,将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设定为可以该卡合部位为支点相对地旋转。这样将外侧板41、43彼此一体地组装在一起而成的壳体,被设定为可在使第1外侧板41的各周缘部413、414、415、416和第2外侧板43的各周缘部433、434、435、436相触接或接近从而将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之间大体封闭的闭合位置(C),和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位于大致直线状并将各自的内部空间开放的开放位置(图未示)之间旋转。再者,在设定在闭合位置(C)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在第2外侧板43的前周缘部433上的卡固孔43K和设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卡固片41K的卡合,从而成为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相卡合的状态。这样,通过卡固片41K和与该卡固片41K相对应的卡固孔43K,构成在闭合位置(C)将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彼此卡合的卡固装置。
其次,对在将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组装在一起而成的壳体4内安装前述替换盒3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利用预先使卡合片43a和卡合孔41a卡合在一起而成的铰链机构,将可相对旋转地组装在一起的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设定在前述开放位置。然后,以使送卷用卷轴SP1的内周与芯C1的外周相啮合,同时使收卷用卷轴SP2的内周与芯C2的外周相啮合的方式,使替换盒3嵌合在第1外侧板41上。由此,设在替换盒3的平行片部312上的筒状部312b与设在第1外侧板41上的嵌合部419嵌合。接着,伴随使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从开放位置向前述闭合位置(C)旋转的操作,设在替换盒3的内侧板31上的筒状部31d与设在第2外侧板43上的嵌合部437嵌合,同时内侧板31的外侧面以触接或接近的状态嵌入形成在第2外侧板43上的嵌合凹部432,替换盒3被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第1外侧板41和第2外侧板43之间。在该组装状态下,转印头H的前端部,即转印辊RT的转印面RTa和第2辅助辊R2a的下端部,被设定为比第1外侧板41及第2外侧板43的下周缘部416、436更位于下方(参照图3至图5)。
另一方面,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主要具备具有以支撑设在前述第1外侧板41的延伸片417上的轴418的方式形成的轴承部511的底座5,和可相对于底座5进行天平动作地设定的臂部6。
底座5,前后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转印器本体1的前后宽度尺寸稍小,以使从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到前端部的区域的高度尺寸比从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到后端部的区域的高度尺寸小的方式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阶梯部5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比该阶梯部5D靠后端部侧的部位称为后半部51,将比阶梯部5D靠前端部侧的部位称为前半部52。在后半部51上,形成有前述轴承部511。该轴承部511,在沿着前后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部位上具有呈比轴418的直径稍大的径的第1大径部511a以及第2大径部511b,同时具有以将这些大径部511a、511b彼此连通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511c。槽511c,是轴418可插通的部件,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槽511c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比轴418的侧面看的上缘部418a和下缘部418b的高度尺寸(上缘部418a和下缘部418b的距离)稍大并且比轴418的直径小(参照图5)。并且,与形成有该轴承部511的部位相对应地,在底座5的后半部51的构成两外侧壁的外壁部512之间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空间,在该空间上不可分离地安装有侧面看形状与底座5的后半部51的侧面看形状大体吻合并且具有与前述轴承部511大致同一形状的开口部53a的弹性部件53(参照图2以及图5)。弹性部件53,是切掉后端部的一部分的部件,呈开口部53a在后方开口的侧面看大致U字形状。设定为仅将该弹性部件53的前端部固定在底座5上,前端部以外的部位可根据从外力施加的力略微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部件53的开口部53a,是前端部以及中央部与前述轴承部511的第1大径部511a以及槽511c大致吻合,同时后端部与槽511c大致吻合的开口尺寸,因此在侧面看时,弹性部件53的后端部外露在第2大径部511b内(参照图5以及后述图7)。另外,在前半部52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21,在该突出部521的前端部设有分别向外侧方突出的侧面看圆形的一对凸部521a。
臂部6,是配设在底座5的前半部52上的部件,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可将设在前述底座5的前半部52上的凸部521a嵌入的嵌合孔61a。另外,在臂部6的前端部,设有在转印时可与前述转印辊RT连动旋转的第1辅助辊R1,同时在臂部6的后端部,设有在转印时可与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1上的第2辅助辊R2a连动旋转的第2辅助辊R2b。具体的说,通过在臂部6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规定部位上分别形成的一对插入孔62a内,分别插入第1辅助辊R1、第2辅助辊R2b的旋转支轴S1、S2b的侧端部,从而将第1辅助辊R1以及第2辅助辊R2b设定为能够以旋转支轴S1、S2b为中心旋转。这些第1辅助辊R1以及第2辅助辊R2b是由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的,设定为所述各辊R1、R2b的上缘部比臂部6的上缘更位于上方。这样,通过将设在前述底座5的突出部521上的凸部521a嵌入形成在臂部6上的嵌合孔61a内,从而将臂部6和底座5一体地组装。在该组装状态下,在臂部6的下缘和底座5的前半部52的上缘之间形成规定高度尺寸的间隙2S(参照图3等),成为臂部6可以前述凸部521a和嵌合孔61a的嵌合部位为支点相对于底座5进行天平动作的状态。并且,设定为在使臂部6位于相对于底座5大致平行的位置的情况下,臂部6的上缘和底座5的后半部51的上缘能够大致一致。再者,在本实施形态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设有能够通过规定的操作力使第1辅助辊R1旋转一定角度的操作杆L,并构成为在后述使用位置(O)通过适当操作该操作杆L,可使第1辅助辊R1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一定尺寸,转印辊RT也与之连动地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一定尺寸,从而从转印辊RT的转印面RTa拉出带胶T的结果是能够将带胶T向纸片P以一定尺寸送出。另外,设定为可选择性地切换能够经由操作杆L将带胶T向纸片P以一定尺寸送出的缓慢送出状态,和解除了该缓慢送出状态的通常的使用状态。另外,在臂部6的上面部形成有向插通空间AS的打开侧的侧方延伸而成的图未示的延伸面部,在转印时由该延伸面部支撑纸片P,并且可很容易将纸片P插入插通空间AS。进而,也可以在延伸面部的上面设置标记向纸片P的胶体Tb的转印开始位置的转印开始位置标记装置。作为转印开始位置标记装置,可列举由在延伸面部的上面,大致沿着转印辊RT的旋转支轴ST的延长线设置的转印开始位置标记线,和紧邻该转印开始位置标记线在其后方设置的载置要领标记构成的装置。这些转印开始位置标记线以及载置要领标记最好都是浅浅地刻印在延伸面部的上面的,作为转印开始标记线只要采用一条直线上的线即可,作为载置要领标记只要采用纸片的形状即可。再者,作为这些转印开始标记线以及载置要领标记,无论是在延伸面部的上面上印刷或者粘贴标签都可以采用。这样一来,可暗示使用者与可靠的转印操作没有差错的使用方向。
在组装呈这样的结构的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时,首先,将设在转印器本体1的第1外侧板41上的轴418,插入形成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的底座5上的轴承部511内。具体的说,将轴418插入到轴承部511之中形成在后缘部侧的第2大径部511b内,在该状态下将螺合在形成于轴418上的螺丝孔内的螺丝V拧入,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不能拔脱地一体地组装。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螺丝V采用所谓的带旋纽螺丝,获得螺合操作的容易化。并且,在该组装状态下,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设定为能够以轴418和第2大径部511b的枢着点为支点,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从转印器本体1的转印头H离开规定距离的不使用位置(P)、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触接或接近转印器本体1的转印头H的使用位置(O)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旋转。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位于不使用位置(P)时,由于使轴418的上缘部418a以及下缘部418b相对于各外侧板41、43的下周缘部416、436倾斜规定角度(在本实施形态中大致是15度),因此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成为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倾斜规定角度(在本实施形态中大致是15度)的状态(参照图5(b))。将该状态设为初始状态。然后,当使处于初始状态(不使用位置(P))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旋转移动到前述使用位置(O)时,轴418在第2大径部511b内与设在底座5上的弹性部件53的开口部53a的内面部触接,由此,弹性部件53以弹性部件53的后端部侧的开口部53a的开口高度尺寸变大的方式弹性变形(参照图5(a))。构成为通过在这样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以轴418为中心从使轴418的上缘部418a及下缘部418b与开口部53a的内面部按压接触的前述初始状态向接近转印器本体1的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利用上缘部418a及下缘部418b与开口部53a的内面部的按压接触力使弹性变形部件53弹性变形,从而积蓄向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从转印器本体1离开的方向加载的加载力。其结果是在处于使用位置(O)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借助弹性部件53的复原力而在恢复到不使用位置(P)的方向上作用有力。
这样,在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位于使用位置(O)时,设在转印器本体1的第1外侧板41上的延伸片417,触接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的臂部6的一部分上(参照图5(a)),并限制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接近到规定距离以上。这样,延伸片417作为限制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接近到规定距离以上的本发明的限制装置而发挥作用。另外,在使用位置(O),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转印辊RT和设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的第1辅助辊R1以相触接或相接近的状态相对,同时在距这些转印辊RT和第1辅助辊R1的相对位置向转印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第2辅助辊R2a和设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的第2辅助辊R2b以相触接或相接近的状态相对,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形成纸片P可插通的插通空间AS。在该情况下,在插通空间AS中,转印辊RT的转印面RTa和第1辅助辊R1的衬垫面R1a以相触接或相接近的状态相对,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第2辅助辊R2a的下缘部和设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的第2辅助辊R2b的上缘部以相触接或相接近的状态相对。插通空间AS,是形成在第1外侧板41以及第2外侧板43的下周缘部416、436和底座5以及臂部6的上缘部之间的空间,如图6所示,是一方的侧方被前述延伸片417大致封闭,而在转印方向、可与延伸片417相对的另一方的侧方、以及转印方向的相反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的空间。
另一方面,当使轴418位于轴承部511的第2大径部511b时,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处于可覆盖转印头H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Q),若从该状态使轴418沿着轴承部511的槽511c的延伸方向向第1大径部511a滑动移动,则如图7所示,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处于使转印头H的前端部外露的转印头外露位置(R)。这样,利用轴418和轴承部511,构成了通过使轴418沿着轴承部511的槽511c的延伸方向滑动移动,从而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能够在转印头覆盖位置(Q)和转印头外露位置(R)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滑动移动的本发明的滑动移动机构。
其次,对具有这样的构成的转印器A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以将大拇指放在转印器本体1上、同时将其他的手指放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的方式握住转印器A。这时,以转印器本体1的延伸片417位于手掌侧的方式握住转印器A。然后,在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位于不使用位置(P)的状态下,以纸片P的缘部Pa触接或接近转印器本体1的延伸片417的方式使纸片P与转印器A靠近。接着,当向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靠近转印头H的方向施加操作力、即使劲握住转印器A时,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旋转移动并达到使用位置(O)。这时,如上述那样在延伸片417触接在臂部6的一部分上的同时,转印辊RT和第1辅助辊R1以夹住纸片P的状态相对,第2辅助辊R2a、R2b彼此以夹住纸片P的状态相对。这样,在将纸片P夹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的状态下使转印辊RT的转印面RTa接触在纸片P的表面上而沿着转印方向使转印器A滑动移动。这样,就构成为在使转印器A向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之际,能够以使纸片P的缘部Pa与延伸片417触接的状态使纸片P被延伸片417导引而在插通空间AS内移动(参照图6)。这样延伸片417还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导引装置的作用。设定为随着使转印器A向转印方向滑动移动的操作,第1辅助辊R1使其衬垫面R1a接触在纸片P的背面上并且与转印辊RT连动而同步旋转,同时一对第2辅助辊R2a、R2b利用与纸片P的摩擦力同步旋转,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印操作。并且,通过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的臂部6设定为可相对于底座5进行天平动作,从而构成为设在臂部6上的第1辅助辊R1以及第2辅助辊R2b,可与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转印辊RT及第2辅助辊R2a适当地接触或离开,至少第1辅助辊R1的衬垫面R1a在转印时接触在纸片P的背面。再者,在转印时,被夹在转印面RTa和纸片P之间的带胶T借助摩擦力而被从与送卷用齿轮G1一起旋转的送卷用卷轴SP1送出,在粘贴在带本体Ta的一面上的胶体Tb被贴附在纸片P上的同时,通过收卷用卷轴SP2与随着送卷用齿轮G1而逆旋转的收卷用齿轮G2同时旋转,从而将在一面上没有了胶体Tb的带本体Ta卷绕在收卷用卷轴SP2上。并且,在转印到纸片P的所希望的区域上之后,通过停止向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靠近转印器本体1的方向的操作力的施加,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借助设在底座5上的弹性部件53的复原力(加载力)而向从转印头H离开的方向旋转移动而到达不使用位置(P)。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转印器A,除了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夹住纸片P而使用的形式以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不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夹住纸片P,而是只使转印器本体1接触在纸片P上而将带胶T转印到纸片P上的使用形式。即,利用由前述轴418和轴承部511构成的滑动移动机构,通过使处于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Q)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向后方(转印方向)滑动移动,到达转印头外露位置(R),在该状态下使转印头H接触在纸片P上而使转印器A沿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能够以与众所周知的转印器A相同的使用形式进行转印。另外,在转印操作之后,只要通过使处于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R)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向前方(转印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移动而到达转印头覆盖位置(Q)即可。再者,在带胶T用完的情况下或更换转印头H的情况下,只要解除第1外侧板41的卡固片41K和形成在第2外侧板43的前周缘部433上的卡固孔43K的卡合状态,将壳体4置于前述开放位置,并将替换盒3从壳体4取下,再将别的替换盒3安装到壳体4上即可。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转印器A,由于构成为具备转印器本体1、和可相对于该转印器本体1相对地旋转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且可通过在将纸片P夹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的状态下一面使转印头H的转印面RTa接触在纸片P上一面使之向规定的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将带胶T转印到纸片P上,因此在转印时没必要准备用于铺设纸片P的工作台或桌子等台面,无论在什么样的场所都能够简单地进行转印。另外,由于插通空间AS是在转印方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和与转印方向及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的,因此可转印的纸片P的规格、形状不会被插通空间AS的内部尺寸所限定,通过将从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侧插入的转印对象物向转印方向侧送出,无论在什么样的规格、形状的纸张类上都能够很好地进行转印。另外,也可以在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置于使用位置(O)的状态下,将纸片P插入到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形成的插通空间AS内,使纸片P向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将带胶T转印到纸片P上。
特别是,由于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设有在转印时可与转印辊RT连动旋转的第1辅助辊R1,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夹住纸片P进行转印的操作。并且,通过将第1辅助辊R1设在与转印辊RT相对的位置上,能够使第1辅助辊R1和转印辊RT紧密地相关联,可实现第1辅助辊R1的稳定的旋转动作。
另外,由于前述第1辅助辊R1构成为具有作为可与转印辊RT的转印面RTa相对的部位而且可在转印时与纸片P的背面相接触的衬垫面R1a,并且可使衬垫面R1a与转印面RTa相对地接触或分离,因此第1辅助辊R1的相对于纸片P的咬合变得良好。除此以外,因为将第1辅助辊R1由可在与转印头H接触或离开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第1辅助辊R1的相对于纸片P的咬合。
进而,由于在插通空间AS内,在与前述转印辊RT及前述第1辅助辊R1的相对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在前述转印器本体1侧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侧设有相对的一对第2辅助辊R2a、R2b,因此可在插通空间AS内的2个部位夹持纸片P,可有效地解除转印时纸片P相对于转印器A位置偏离的不良状况,并可有效地提高转印器A的相对于纸片P的直进性。
另外,由于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构成为能够在可覆盖转印头H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Q)和使转印头H的前端部外露的转印头外露位置(R)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相对地移动,因此在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设定在转印头外露位置(R)上时,可以用与已知的转印器同样的使用方法,即以不夹着纸片P的形式使用,可根据用途而分别使用,成为更实用的用具。特别是,由于设置有通过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滑动移动而在转印头覆盖位置(Q)和转印头外露位置(R)之间相对移动的滑动移动机构,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操作设定至转印头覆盖位置(Q)或转印头外露位置(R)。具体的说,由于利用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轴418和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上以支撑轴418的方式形成的轴承部511构成滑动移动机构,在轴承部511上形成轴418可插通并且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槽511c,并构成为可通过使轴418沿着槽511c的延伸方向滑动移动而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在转印头覆盖位置(Q)和转印头外露位置(R)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1滑动移动,因此不仅是简单的结构,而且还可以用简单的操作设为转印头外露位置(R)或转印头覆盖位置(Q),成为可随意使用的优良产品。
另外,由于具备限制转印时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接近规定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因此,可防止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接近到必要以上时可引起的所谓的咬住或部件的变形·损伤,并且可由于夹入纸片P的尺寸是一定的,因此可顺利地进行转印操作。特别是,由于限制装置是利用设在转印器本体1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417而成的,并构成为在转印时延伸片417可优先与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触接,因此虽然是利用极简单的结构,但也能够可靠地避免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接近规定距离以上。
并且,由于该延伸片417具有作为在将纸片P插入到插通空间AS之际纸片P的缘部Pa可触接的导引装置的作用,并构成为可使纸片P由该导引装置、即延伸片417导引而在插通空间AS内移动,因此通过使纸片P的缘部Pa触接延伸片417,可使相对于转印器A的纸片P的插入纵深尺寸恒定,通过在维持该插入纵深尺寸的状态下进行转印,能够以描画与纸片P的缘部Pa大致平行的转印轨迹的方式进行转印。另外,由于延伸片417是在插通空间AS内能够将沿着转印方向的一侧方封闭的部件,因此能够将夹入纸片P的尺寸及纸片P的向插通空间AS的插入纵深尺寸保持为一定。
再者,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形态。
例如,也可以是在转印时通过使转印头的转印面在纸片等转印对象物的表面滑过,将带胶等转印物转印到纸片等转印对象物上地构成的。具体的说,是采用具备具有在转印时不旋转地滑过转印对象物的表面的前述转印面的面板部的转印头的转印器。如果是这样的转印器,与采用转印辊的形态相比,没必要安装旋转支轴等,可获得结构的单化、零件个数的削减。
另外,没必要必须将第1辅助辊设在与转印辊相对的位置上,只要第1辅助辊和转印辊在转印时具有连动关系即可。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转印器的相对于转印对象物的直进性,也可以在插通空间内,在转印器本体侧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侧设置两对或其以上的第2辅助辊。
另外,也可以在转印器本体上设置在至少1个第2辅助辊和转印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1履带机构。如果是这样的转印器,通过利用伴随各辊的同步旋转动作而旋转的履带,可更顺利地进行转印操作。这时,最好将履带以不挂在转印辊的转印面上的方式缠绕。进而,如果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设置在至少1个第2辅助辊和第1辅助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2履带机构,就能够更顺利地且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转印操作。
插通空间只要是在至少规定的转印方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与前述转印方向及前述转印方向的反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即可,进而,也可以是在转印方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与转印方向及转印方向的反方向相垂直的两侧方的四方上连续地开口。
另外,作为将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构成为可在转印头覆盖位置和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相对地移动的形态,不限于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所列举的利用了滑动移动机构的形态,也可以采用利用了通过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转印器本体向规定方向旋转移动而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旋转移动机构的形态。这时,只要利用设在转印器本体上的轴、和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以可旋转地支撑轴的方式形成的轴承部构成旋转移动机构,并构成为可使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以轴和轴承部的枢着点为支点在转印头覆盖位置和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转印器本体旋转移动即可。如果是这样的转印器,通过使处于转印头覆盖位置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旋转退避,即可到达转印头外露位置,操作也简单。
另外,构成限制装置及/或导引装置的延伸片,也可以是被设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并且向转印器本体延伸的部件。再者,也可以利用分别不同的部件构成限制装置和导引装置。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延伸片的至少位于插通空间侧的向内面、和作为通过转印头的转印面的假想的竖立面的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向转印方向打开的钝角的方式设定的转印器。如果是这样的转印器,如图9所示,在延伸片417的向内面417a和作为通过转印头的转印面的假想的竖立面的第1假想竖立面vir1大致正交的情况下,可防止在转印时由于弯手腕而产生的转印的轨迹描画成圆弧状的曲线这样的不良状况,并可提高转印时的直进性。具体的说,如图10所示,最好以使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vir1与前述转印方向正交,由前述向内面417a和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vir1所成的角度成为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的方式设定。这样,通过预估弯曲方向而相对于转印方向预先矫正前述向内面417a,就能够使得即便在转印时手腕回弯转印的轨迹也不易变弯,可大致笔直地转印。这时,虽然图未示,但如果将延伸片设在转印器本体上,同时将作为转印器本体的外侧壁的外侧板以相对于延伸片的向内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设定,则在将纸片等转印对象物夹在转印器本体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状态下,至少转印器本体的外侧板相对于纸片的缘部在表观上大致平行,即便在使前述向内面相对于第1假想竖立面倾斜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地进行转印操作。另外,即便以作为沿着前述转印方向竖立的假想的竖立面的第2假想竖立面与前述向内面平行的方式设定向内面,并以该向内面与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的方式设定,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设置支撑第1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1辅助辊承载台,通过将该第1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可向与转印头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能够与转印对象物的厚度等相对应地使相对的转印头和第1辅助辊贴紧或分离,这样是最理想的。作为第1辅助辊承载台的具体的实施样态,可列举在第1辅助辊承载台的周围在第1辅助辊承载台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不会分离的范围内形成缝隙,经由该缝隙,第1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能够以与转印对象物承载台连接的连接部为支点而相对于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浮沉的形式。进而,也可以在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具备至少1个第2辅助辊,并将支撑第2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2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能够沿着与和1个第2辅助辊相对地设在转印器本体上的其他的前述第2辅助辊接触或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作为第2辅助辊承载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列举在第2辅助辊承载台的周围在第2辅助辊承载台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不会分离的范围内形成缝隙,经由该缝隙,第2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能够以与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连接的连接部为支点而相对于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浮沉的形式。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使分别相对的辊彼此的分离距离与转印对象物的厚度相对地柔软地变更,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保持被夹在辊之间的转印对象物,这是最理想的。
另外,作为转印物的带胶,可以是固态或液态胶体的任何一种,除此之外,对于修正带或粘接带、没有粘接性的带子等各种带类,粘接剂等一般的被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物,都是可以适用的。
除此之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印器,它是在将转印物转印到纸等转印对象物上时所使用的转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具有可使前述转印物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上的转印头的转印器本体、和附带在该转印器本体上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前述转印头,具有作为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上并将转印物转印在其上的部位的转印面;在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形成前述转印对象物可插通的插通空间;以至少前述转印面在该插通空间内外露的方式将前述转印头定位;并构成为通过在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插入前述插通空间内,将转印对象物夹在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之间的状态下,一边使前述转印面接触在前述转印对象物上一面向规定的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将前述转印物转印到前述转印对象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插通空间,至少在规定的转印方向、转印方向的反方向、与前述转印方向及前述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三方上连续地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器,其中,构成为在转印时通过使前述转印头的前述转印面在转印对象物的表面上滑过而将前述转印物转印到前述转印对象物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转印头具备具有在转印时可旋转的前述转印面而成的转印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设有在转印时可与前述转印辊连动而旋转的第1辅助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第1辅助辊设在与前述转印辊相对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第1辅助辊,具有是可与前述转印面相对的部位并且在转印时可与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背面接触的衬垫面,并构成为使该衬垫面和前述转印面相对地接触或分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具备底座、和至少具备前述第1辅助辊并且可相对于前述底座进行天平动作的臂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支撑前述第1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1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可在与前述转印头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10.如权利要求5、6、7、8或9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第1辅助辊用至少在与前述转印头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缓冲性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5、6、7、8、9或10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在前述插通空间内,在与前述转印辊及前述第1辅助辊的相对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侧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侧设有相对的一对或其以上的第2辅助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设有在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和前述转印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1履带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设有在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和前述第1辅助辊之间缠绕履带而成的第2履带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具备底座、和具备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并且可相对于前述底座进行天平动作的臂部。
15.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具备至少1个前述第2辅助辊,将支撑该第2辅助辊的旋转支轴的第2辅助辊承载台构成为可在与被与前述1个前述第2辅助辊相对地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的其他的前述第2辅助辊相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16.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或15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构成为能够在可覆盖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的转印头覆盖位置和使前述转印头的前端部外露的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相对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印器,其中设有通过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滑动移动从而使其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滑动移动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滑动移动机构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的轴、和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以支撑该轴的方式形成的轴承部构成,在前述轴承部上形成前述轴可插通并且向转印方向或转印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槽,并构成为可通过使前述轴沿着该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移动,从而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滑动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印器,其中设有通过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向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使其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旋转移动机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旋转移动机构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的轴、和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以可旋转地支撑该轴的方式形成的轴承部构成,并构成为可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以前述轴和前述轴承部的枢着点为支点在前述转印头覆盖位置和前述转印头外露位置之间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旋转移动。
2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具备在转印时限制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规定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限制装置,是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而成的,并构成为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前述延伸片可优先与另一方触接。
23.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具备在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插入前述插通空间时该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可触接的导引装置,并构成为能够使该导引装置导引前述转印对象物而在前述插通空间内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导引装置,是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而成的。
25.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具备在转印时限制前述转印器本体和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接近规定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同时,该限制装置具有作为在将前述转印对象物插入前述插通空间时该转印对象物的缘部可触接的导引装置的作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限制装置构成为是利用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或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向另一方延伸的延伸片而成的,并且在前述转印物的向前述转印对象物的转印时前述延伸片可优先与另一方接触,同时前述导引装置是利用前述延伸片而成的。
27.如权利要求22、24或26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前述延伸片是可将沿着前述转印方向的一侧方封闭的部件。
28.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或27所述的转印器,其中,以将相对于前述转印器本体可旋转地支撑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轴固定地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并在该轴上形成至少在侧面看彼此大致平行且沿着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对缘部,同时使这些相对缘部的延伸方向与前述转印方向不同的方式设定初始状态;在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上,形成使前述轴插入的轴承部,同时设置形成有具有与前述轴的相对缘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的开口尺寸的开口部的弹性变形部;构成为在前述初始状态下,在使前述开口部和前述轴承部连通的部位插入前述轴,在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以前述轴为中心从使该轴的前述相对缘部和前述开口部的内面部按压接触的前述初始状态向靠近前述转印器本体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前述弹性变形部因前述相对缘部和前述开口部的内面部的压接力而弹性变形,由此积蓄向使前述转印对象物承载台从转印器本体离开的方向加载的加载力。
29.如权利要求22、24、26或27所述的转印器,其中设定为前述延伸片之中至少位于前述插通空间侧的向内面、和作为通过前述转印面的假想的竖立面的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转印器,其中设定为使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与前述转印方向正交,并且前述向内面和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印器,其中将前述延伸片设在前述转印器本体上,同时将该转印器本体的外侧壁以相对于前述向内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设定。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转印器,其中以作为沿着前述转印方向竖立的假想的竖立面的第2假想竖立面和前述向内面相平行的方式设定该向内面,并设定为该向内面和前述第1假想竖立面成为朝向前述转印方向张开的钝角。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即便没有桌子等台面也可以很好地使用,不用选择地方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转印操作的转印器。具备转印器本体1和附带在转印器本体1上的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形成纸片P可插通的插通空间AS;以至少转印头H的转印面RTa在插通空间AS内外露的方式使转印头H定位;构成为在插通空间AS内插入纸片P,将纸片P夹在转印器本体1和转印对象物承载台2之间的状态下,一面使转印面RTa接触在纸片P上一面使其向规定的转印方向滑动移动,从而将带胶T转印在纸片P上。
文档编号B43L19/00GK1701958SQ200510068389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6日
发明者三井隆史, 松下欣也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