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81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一种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显 示设备的电子装置,该显示设备包括对于每个像素具有发光元件和像素电路 的显示部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部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的领域中,已经开发了使用
例如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电流驱动型光学元件的显示设备,并且已经 推广了该显示设备的商业实现,所述电流驱动型光学元件的发射亮度 (emission luminance)根据被使得流过该电流驱动型光学元件的电流的值而改

与液晶元件等不同,有机EL元件是自发光元件。出于这一原因,由于 在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设备(有机EL显示设备)中不需要提供光源(背 光),因此,与包括光源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情况相比,有机EL显示设备具有 高能见度、较低的功耗、和高元件响应速度。
与液晶显示设备的情况相类似,作为用于驱动有机EL显示设备的系统, 已知有无源矩阵系统和有源矩阵系统。尽管前者具有简单的结构,但是前者 涉及以下问题难以实现具有高清晰度的大规模显示设备等。由于这一原因, 现在,已经积极地开发了每个都利用有源矩阵系统的有机EL显示设备。在
件(通常,薄膜晶体管(TFT))来控制被使得流过对于每个像素布置的发光 元4牛的电 流。
现在.通常,有机EL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随着时间恶化(随 时间(temporally)恶化)。当有冲几EL元件的I - V特性随时间改变时,在用于 以电流驱动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路中,在有机EL元件和与该有机EL元件 串联连接的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分压比相应地改变。因此,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源极电压V^也改变。结果,由于被使得流过驱动晶体管的电流的值改变,被使得流过有机EL元件的电流的值也改变,并且发射亮度也根据被使得流
过有机EL元件的电流的值而改变。
另夕卜,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mobility)(a随时间改变,或者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制造工艺的离散(dispersion),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Vth和迁移率ji对于每个像素电路而不同。当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化和迁
移率m对于每个像素电路而不同时,被使得流过驱动晶体管的电流的值也对 于每个像素电路而离散。因此,即使在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施加相同电
压时,有机EL元件的发射亮度也离散,因此损害了画面的均匀性。
为了应对该情形,即使在有机EL元件的I-V特性随时间改变、或者驱 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y随时间改变时,有机EL元件的发射亮度 也必须保持恒定,而不受这些随时间的改变的影响。相应地,开发了一种显 示设备,其中并入了补偿有机EL元件的I-V特性的改变的功能、以及校正 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ju的改变的功能。例如,该技术公开在日 本专利特许公开第2008 - 083272号中。
图13示出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设备的示意配置。图13中示出 的显示设备100包括显示部分110,其中以矩阵来显示多个像素111;用于 驱动像素111的驱动部分(其具有水平驱动电路120、写入扫描电路130和电 源扫描电i 各140)。
像素111中的每一个由用于红色的像素111R、用于绿色的像素111G和 用于蓝色的像素111B构成。如图14所示,用于红色的像素111R、用于绿色 的像素111G和用于蓝色的像素111B中的每一个都由有机EL元件112(有机 EL元件112R、 112G或112B )和连接到有机EL元件112的像素电路113构 成。像素电路113由采样晶体管Tws、保持电容器Cs、和驱动晶体管T&构 成,由此具有2TrlC电路配置。从写入扫描电路130引出的栅极线WSL被形 成,以便沿行方向延伸以连接到采样晶体管Tws的栅极电极。从电源扫描电 路140引出的漏极线I)SL也被形成,以便沿行方向延伸以连接到驱动晶体管 丁D,.的漏极电极。此外,从水平驱动电路120引出的信号线DTL被形成,以 便沿列方向延伸以连接到采样晶体管Tws的漏极电极。采样晶体管Tws的源 极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极和保持电容器Cs的一个端子中的每 一个。此外,驱动晶体管T^的源极电极和保持电容器Cs的另一端子中的每 一个连接到有机EL元件112R、 112G或112B (下文中称为"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阳极(anode)电极。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阴极(cathode)电极连 接到地线GND。图15A到图15E分别示出了图11中所示的显示设备100中的各种电势 波形。另外,图15A到图15E示出了将两种电压(V。n和V。ff (<V。n))施加 到栅极线WSL、将两种电压(Vcc和Vini (<VCC))施加到漏极线DSL、和将 两种电压(Vsig和V。fs)施加到信号线DTL的情形。此外,图15A到图15E 示出了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根据向栅极线WSL、漏 极线DSL 、和信号线DTL的电压施加而瞬间改变的情形。 (准备Vth校正的时间段)首先,执行用于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操作。具体地,电源扫描电 路140使得漏极线DSL的电压从电压Va下降到电压Vini (时刻T,)。结果, 源极电压Vs变得等于电压Vi,,i,由此熄灭(quench)有机EL元件112等。接下 来,当在水平驱动电路120将信号线DTL的电压从电压V一切换到电压V。fs 之后漏极线DS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ini时,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 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 (时刻T2)。结果,栅极电压Vg下降 到电压V。fs。(第一Vth校正的时间段)接下来,执行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 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c时,电源扫描电路140使得漏极线DSL的电压从电压Vi,,i上升到电压Vcc (时刻T3)。结果,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从而源极电压Vs上升。此后,在水平驱动电路120将信号 线DTL的电压从电压V。fs切换到电压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 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下降到电压V。ff (时刻丁4)。结果,驱动晶体管丁D,-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因此,暂时停止对驱动晶体管Tor的阈值电压 V山的校正。(第一 Vth校正的暂停时间段)在暂停对驱动晶体管T&的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在与对其执 行了上一次(last)对驱动晶体管TDr的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不同的 另 一行(像素)中,执行用于对信号线DTL的电压进行采样的操作。注意到, 当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不足时,也就是说,当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源极 电势差Vgs大于驱动晶体管T&的阈值电压Vth时,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8正的时间段中,在对其执行了上一次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中, 也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结果,驱动晶体管 Tor的源极电压Vs上升,并且其栅极电压Vg也通过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 而上升。(第二Vth校正的时间段) 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结束之后,再次执行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等于电压V。ft从而对阈值电 压Vth的校正是可能的时,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J时刻T5),以将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此时,当驱动晶体管Tor的源极电压Vs低于(V。fs-Vth)时(当尚未 完成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时),继续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 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直到截止(cutoff)驱动晶体管T&为止(直到电势差 Vgs变得等于电压Vth为止)。结果,从阈值电压Vth对保持电容器Cs充电,并 且电势差Vgs变得等于阈值电压Vth。此后,在水平驱动电路120将信号线DTL 的电压从电压v。rs切换到电压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 的电压从电压V。n下降到电压V。ff (日t刻T6)。结果,由于驱动晶体管T。r的 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因此,电势差Vgs可以维持在阈值电压Vth,而与 信号线DTL的电压幅度无关。以这种方式将电势差Vp设置为阔值电压Vth, 即使在驱动晶体管Tor的阈值电压V化对于每个像素电路122离散时,也可以 防止有机EL元件112等的发射亮度离散。 (第二 Vth校正的暂停时间段)此后,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水平驱动电路120将信 号线DTL的电压从电压V。ft切换到电压Vsig。 (写入 ja校正的时间段)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结束之后,执行写入操作和用于校 正迁移率li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叫时,写 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时刻T7), 由此将驱动晶体管丁Dr的姗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结果,驱动晶体管To,. 的栅极电压变得等于电压Vsig。此时,在此阶段中,有机EL元件112R等的 阳极电压仍小于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阈值电压Vel,因此,有机EL元件 112R等截止。由于这一原因,使得电流Ids流过有机EL元件112R等的元件电容器(未示出)以对该元件电容器充电。结果,源极电压Vs上升AV,并且电势差Vgs很快变得等于(Vsig + Vth- AV)。以这种方式与写入操作同时地执行用于校正迁移率H的操作。这里,当驱动晶体管TDr的迁移率H较大时,AV变大。因此,在发光之前,电势差Vgs被降低AV,由此使得能够对于每 个像素消除迁移率n的离散。 (发光)最后,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n下降到电压 V。ff (时刻T8)。结果,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从而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因此源极电压Vs上升。结果,有机EL元件112R等发射具有期望亮度的光。现在,水平驱动电路120、写入扫描电路130和电源扫描电路140中的 每一个基本上由移位寄存器(未示出)构成,并且包括各个级(stage)中的信 号输出部分(未示出)以便分别对应于像素111的列或行。由于这一原因, 当像素111的列或行的数目增加时,由于信号线DTL、漏极线DSL和栅极线 WSL的数目相应地增加,因此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级的数目更多地增加。这导 致显示部分110的外围电路的规模增加。到现在为止,为了应对该情形,已经采取了共享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级从 而减小显示部分110的外围电路的规模增加的措施。例如,在日本专利特许 公开第2006-251322号(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提出了一种 系统,在该系统中,多个像素111共享信号线DTL。通过采用该系统,由于 可以在多个像素之间共享用于驱动信号线DTL的水平驱动电路120内的移位 寄存器的输出级,因此,可以更多地使电路规模的减小、电路面积的减小以 及电路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发明内容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了在多个像素列之间共享水平驱动电路120内的移 位寄存器的输出级。然而,从提高显示设备的性价比(cost performance)的 观点来看,共享写入扫描电路130和电源扫描电路140中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级也是重要的。具体地,对于电源扫描电路140,为了稳定电流供应能力, 信号输出部分的尺寸必须做得较大。因此,在多个像素列之间共享电源扫描电路140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级以减小信号输出部分的数目,由此使得可以有效地实现显示设备的低成本推广(promotion)和小型化。图16示出了显示设备200的示意配置,其中,在多个像素行之间共享电 源扫描电路140内的信号输出部分。在图16所示的显示设备200中,漏极线 DSL(DSL1、 DSL2、...)分别连接到电源扫描电路140内的各信号输出部分, 以便表明(show)——对应(correspondence)。另外,属于多个像素行(图16中 的三行)的像素111分别连接到各条漏极线DSL (DSL1、 DSL2、...)。另一 方面,信号线DTL (DTL1、 DTL2、...)分别连接到水平驱动电路120内的 信号输出部分,以便表明一一对应。另外,属于各行的像素111分别连接到 信号线DTL(DTL1、 DTL2、...),以便表明——对应。此外,栅极线WSL (WSL1、 WSL2、...)分别连接到写入扫描电路130内的信号输出部分,以 便表明——对应。另夕卜,属于各列的像素111分别连接到栅极线WSL( WSL1、 WSL2 、...),以便表明——对应。图17A到图17H分别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显示设备200中的各种电势 波形。另外,图17A到图17H示出了将两种电压(Vcc和Vss (<Vec))施加 到漏极线DSL1和DSL2中的每一条、以及将两种电压(V。n和V。ff (<V。n)) 施加到栅极线WSL1到WSL6中的每一条的情形。如从图17A到图17H可以 看到的,在显示设备200中,将多个像素(图17A到图17H中的三行)设置 为一组,在共同的定时从漏极线DSL (DSL1、 DSL2、...)将电压Vcc和Vss 施加到每一组的像素111。图18A到图18E分别示出了施加到显示设备200的一个像素111的各电 压的波形。具体地,图18A到图18E示出了将两种电压(Vcc和Vj施加到 漏极线DSL、将三种电压(Vsig、 Vers (<Vel)和V。rs (<Vers))施加到信号线 DTL、以及将两种电压(V。n和V。fr)施加到栅极线WSL的情形。此外,图 8A到图18E示出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根据向漏极 线DSL、信号线DTL和栅极线WSL的电压施加而瞬间改变的情形。应注意, 上述电压Vd是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阈值电压。由于图18A到图18E中示出的波形与图15A到图15E中示出的波形稍有 不同,因此,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图18A到图18E中示出的波形。(熄灭的时间段)首先,熄灭有机EL元件112R等。具体地,当漏极线DSL的电压被保 持在电压Vee、且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时,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 (时刻T,),由此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结果,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 Vg也开始下降,并且驱动晶体管Tor的源极电压Vs通过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而开始下降。此后,当栅极电压Vg变得等于电压Vers且源极电压Vs变得等于电压(Vel + Vea) (Vca是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阴极电压)、从而熄 灭有机EL元件112R等时,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加下降到电压V。ff,由此使得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处于浮置状态 (时刻T2)。(准备Vth校正的时间段) 接下来,执行用于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操作。具体地,当栅极线 WSL的电压纟皮保持在电压V。ff时,电源扫描电路140卩吏得漏极线DSL的电压从电压Va下降到电压Vss (时刻T3 )。结果,当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线DSL侧充当源极(source )并且因此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 间流动、从而栅极电压Vg变得等于(Vss + Vth)时,电流Ids的流动停止。此时,源极电压Vs变得等于[Ve, + Vca- { Vers- (Vss + Vth) }],因此电势差Vgs变得小于阈值电压vth。随后,电源扫描电路140使得漏极线DSL的电压从电压V"上升到电压Vcc(日于刻丁4)。结果,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3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因此,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中的每一个由于在保持电容器Cs与驱动晶 体管T&的栅极和漏极间的寄生电容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而上升。此时,电势差v^仍小于阈值电压vth。(第一 Vth校正的时间段) 接下来,执行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山的操作。具体地,当漏极线DSL的 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e。且信号线DTL的电压^fe保持在电压V。fs时,写入扫 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 (日于刻T5 )。结果,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从而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中的每一个由于在保持电容器Cs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和 漏极间的寄生电容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而上升。这里,由于保持电容C,远小于 有机EL元件112R等的元件电容器,并且源极电压Vs的上升远小于栅极电 压Vg的上升,因此电势差Vgs变大。另外,在电势差Vp变得大于阈值电压 V化的阶段中,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加下降到12电压V。ff(时刻T6)。结果,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因 此暂时停止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 (暂停第一 Vth校正的时间段) 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在与对其执行上一次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不同的另 一行(像素)中,执行用于对信号线DTL的电压进行采样的操作。注意,此时,在对其执行上一次对阈值电压v也的校正的行(像素)中,源极电压Vs低于(V。fs-Vth)。因此,在暂停对阈值电压 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在对其执行上一次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中,也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结果,源极电压Vs上升,并且栅极电压Vg也通过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而上升。 (第二 Vth校正的时间段)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化的校正的时间段结束之后,再次执行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等于电压V。fs、并且因此对 阈值电压Vlh的校正是可能的时,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 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 (时刻T5),由此将驱动晶体管丁Dr的栅极电极连 接到信号线DTL。此时,当源极电压Vs低于(V。rs-Vlh)时(当尚未完成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山的操作时),继续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直到驱动晶体管T&截止为止(直到电势差Vgs变得等于电压 V出为止)。此后,在水平驱动电路120将信号线DTL的电压从电压V。fs切换 到电压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加下降 到电压V。ff (时刻T6)。结果,由于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 态,因此电势差V^可以维持恒定,而与信号线DTL的电压幅度无关。注意,当在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从阈值电压V th对保持电容 器Cs充电使得电势差Vgs变得等于阈值电压V化时,完成用于校正阈值电压 V山的操作。然而,当电势差Vgs没有达到阈值电压Vth时,反复执行用于校 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和用于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操作,直到电势差 Vgs达到阈值电压V出为止。(写入 u校正的时间段)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lh的校正的时间段结束之后,执行写入操作和用于校 正迁移率W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s,g时,写 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上升到电压V。n(时刻T7 ),由此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结果,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压变得等于电压Vsig。此时,在此阶段中,有机EL元件112R等的 阳极电压仍小于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阈值电压Vel,因此有机EL元件112R 等截止。由于这一原因,使得电流Ids流过有才几EL元件112R等的元件电容器 (未示出)以对该元件电容器充电。结果,源极电压Vs上升AV,并且电势 差Vgs很快变得等于(Vsig + Vth-AV)。以这种方式,与写入操作同时地执行 用于校正迁移率ja的操作。 (发光)最后,写入扫描电路130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n下降到电压V。ff(时刻丁8)。结果,驱动晶体管丁D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从而使 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因此源极电压Vs上升。结果,有机EL元件112R等发射具有期望亮度的光。现在,为了使在校正阔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在将栅极电压Vg保持在电 压V。ft时驱动晶体管T&的电势差Vgs可以超过阈值电压Vth,在开始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之前必须使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足够低。例如,当紧接在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开始之前的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 电压Vg被设置为+ lV时,为了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完全 关断采样晶体管Tws(为了将采样晶体管Tws的栅极-源极电势差Vgs设置为 大约_ 3V ),如图19A所示,栅极线WSL的电压V。ff必须被设置为-2V。当 以这种方式将栅极线WSL的电压V。ff设置为-2V时,在发光的时间^:中, 由于电势差V&也变为-3V,如图19B所示,因此可以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 「ws。然而,在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如图19C所示,由于 采样晶体管Tws的电势差Vgs变得等于+ 8V,因此可能不能完全关断采样晶 体管Tws。因此,使得漏电流在采样晶体管Tws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结 果,在某些情况下,在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驱动晶体管TD,.的电势 差Vg,变得低于阁值电压Vth,这是因为紧接在对阈值电压V,h的校正开始之 前的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压Vg没有变得足够低。因此,在该情况下,面 临如下问题在后续处理中不能校正阈值电压Vth。基于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显示设备、 一种驱 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中,当校正阔值电压Vth时,可以防止电势差Vgs变得小于阈值电压Vth。为了达到上述期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具有各自(each)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wiring)和多 条第二配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 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 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successively )将 其中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 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 依据该电流控制脉沖,使得过渡(transient)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 部分,用于将其中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所述 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其中,在选择脉沖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 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系第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 于对信号脉沖进行采样的第 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 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述第 二晶体管(transistors)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 所述第 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 一配 线;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 第一配线时,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 对应的一条第二配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该显示设 备包括显示部分,具有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 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光元 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其中包含第一电压、第二 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 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 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其中包含与视频信号 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在选4奪 脉冲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系第三电压>第一 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对所述信号脉冲进行采样的第一晶体管、 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所述方法中,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 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的一 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配线中对应的 一条第 一配线;在使得所述第 一驱动部 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时,使得所述 第二驱动部分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二配线。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装置;该显 示设备具有显示部分,具有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 二配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 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其中包含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 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依据该电流控制脉沖, 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其中包含与视频信 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在所 述显示设备中,在选择脉冲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 下关系第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对信号脉沖进行 采样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所述发光元件 中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 的一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 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 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时,所述第二驱动 部分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二配线。在本发明的显示设备、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显示设备的电子 装置中,在准备对阔值电压的校正的步骤中,所述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 一配线的电压等于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低于在校正阈值电压'发光的步骤 中设置的第一电压。结果,与在准备对阔值电压的校正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一 配钱中对应的一条第 一配线的电压设置为第 一电压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第一 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势差较小。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设备、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显示设备的电 子装置,由于在准备对阈值电压的校正的步骤中所述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 第一配线的电压被设置为第二电压,因此可以降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 之间的电势差。结果,可以降低被使得在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 的漏电流。因此,例如,在对阈值电压的校正 发光步骤内的对阈值电压的第一校正中,可以使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势差远大于第二晶体 管的阈值电压。结果,可以在对阈值电压的校正.发光步骤内的后续处理中 可靠地校正阈值电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框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像素的内部配置的电路图;图3A到图3H分别是解释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操作的波形图;图4A到图4E是解释图2中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波形图;图5A到图5C分别是解释图2中所示的采样晶体管的漏电流的电路图;图6是示出晶体管的I-V特性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模块的示意构造的俯视图,其中以该模块的形式构造实施例 的显示设备;图8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示例的电视机的外 观的透视图;图9A和图9B分别是示出当从正面看时作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二示 例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以及示出当从背面看时作为实施例的电子 装置的第二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夕卜观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三示例的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 算机的外观的透碎见图;图11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四示例的摄像机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2A到图12G分别是示出作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第五示例的移动电话在打开状态下的外观的正视图、其侧^L图、其在闭合状态下的正视图、其左侧—见图、其右侧一见图、其俯-见图、及其底一见图; 图13是示出现有显示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像素的内部配置的电路图; 图15A到图15E分别是解释图13中所示的现有显示设备的示例的操作的波形图;图16是示出现有显示设备的配置的另 一 示例的框图;图17A到图17H分别是解释图16中所示的现有显示设备的另一示例的 操作的波形图;图18A到图18E分别是解释图16中所示的像素的操作的波形图;以及 图19A到图19C分别是解释图16中所示的现有显示设备的另一示例中 的采样晶体管中的漏电流的电3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整体配置的框图。显示设 备1包括显示部分10、以及形成于显示部分10外围的外围电^各20 (驱动部 分)。在此情况下,显示部分10和外围电路20被形成在例如由玻璃、硅(Si) 晶片或树脂构成的基板(未示出)上。在显示部分10中,多个像素11以矩阵二维地布置在显示部分10的整个 表面上。另外,根据有源矩阵驱动(drive),显示部分IO基于从外部输入的视 频信号20a在其上显示图像。每个像素11包括用于红色的像素IIR、用于绿 色的像素IIG和用于蓝色的像素IIB。图2是示出像素11R、像素IIG或像素11B的内部配置的电路图。如图 2所示,在像素IIR、 IIG或11B内提供有机EL元件12R、 12G或12B(发 光元件)以及像素电路13。尽管在这里省略了图示,但是有机EL元件12R、 12G或12B(下文中称 为"有机EL元件12R等")例如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阳极、有机 层和阴极按顺序层叠(laminate )。例如,有机层具有层叠结构,其中,空穴 (hole)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按顺序从阳极侧起层叠。 在此情况下,空穴注入层用于提高空穴注入效率,空穴传输层用于提高空穴 向发光层的输送的效率。另外,发光层基于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复合 (recombination)而发光,并且电子输送层提高电子向发光层的输送的效率。像素电路13由采样晶体管Tws (第一晶体管)、保持电容器Cs、驱动晶 体管TD|.(第二晶体管)构成,因此具有2TrlC电i 各配置。采样晶体管Tws 和驱动晶体管T&的每一个例如以n沟道MOS型薄膜晶体管(TFT)的形式 来配置。外围电路20具有定时控制电路21 (控制部分)、水平驱动电路22(第三驱动部分)、写入扫描电路23 (第一驱动部分)、和电源扫描电路24 (第二驱 动部分)。定时控制电路21包括显示信号生成电路21A和显示信号保持控制 电路21B。另外,在外围电路20中提供栅极线WSL (第一配线)、漏极线 DSL (第二配线)、信号线DTL (第三配线)、和地线GND (第四配线)。每 个单元提供一条漏极线DSL,其中多个像素行(图1中的三行)作为一单元。 应注意, 一地线连接到所述地线GND,该地线的电压被设置为地电压(参考 电压(referenced voltage))。显示信号生成电路21A基于从外部输入到其中的视频信号20a,例如对 于每一个画面(一场的每次显示),生成显示信号21a,其中根据该显示信号 21a而在显示部分10上显示图像。显示信号保持控制电路21B对于每一个画面(一场的每次显示),在例如 由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构成的场存储器中存储并保持从显示信号 生成电路21A输出的显示信号21a。显示信号保持控制电路21B以如下方式 也起到执行控制的作用用于驱动像素11的水平驱动电路22、写入扫描电 路23和电源扫描电路24彼此协同操作。具体地,显示信号保持控制电路21B 分别向写入扫描电路23 、电源扫描电路24和水平驱动电路22输出控制信号 21b、 21c和21d。水平驱动电路22例如由移位寄存器(未示出)构成,并且包括各级中的 信号输出部分(未示出)以便分别对应于像素11的列。根据从显示信号保持 控制电路21B输出的控制信号21d,水平驱动电路22可以输出三种电压(Vers (第六电压)、V。fs (第七电压)和Vsig (第八电压))。具体地,水平驱动电 路22通过分别与显示部分10的像素11的列连接的信号线DTL中对应的信 号线而有规律地向写入扫描电路23选择的每个像素ll供应这三种电压(Vers、 V。ft和Vsig)。这里,电压V^和V。ft是每个都低于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阈值电压Vel的电压。另外,电压V。fc是低于电压Vm的电压。另外,电压V叫具有与视频信号20a相对应的电压值。电压Vs,g的最小电压低于电压V。fs,电压V's,g的最 大电压高于电压Vcre。写入扫描电路23例如由移位寄存器(未示出)构成,并且包括各级中的 信号输出部分(未示出)以便分别对应于像素11的行。根据从显示信号保持 控制电路21B输出的控制信号21b,写入扫描电路23可以输出三种电压(V。n(第三电压)、V。ffl (第一电压)和V。ff2 (第二电压))。具体地,写入扫描电路23通过分别与显示部分10的像素11的行连接的栅极线WSL中对应的栅极线有规律地向作为驱动对象的每个像素11供应三种电压(V。n、 V。ffl和V。ff2 ),由此控制像素11中的采样晶体管Tws中的对应采样晶体管Tws。这里,电压V。n等于或高于采样晶体管Tws的导通电压。电压V。n是在熄灭的阶段中或者在校正阈值电压Vth的阶段中从写入扫描电路23输出的电压。 后面将描述熄灭和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电压V。ffl和V。ff2是每个都低于采样晶体管Tws的导通电压且低于电压V。n的电压。另外,电压V。ff2低于V。ffl。电压V。ffl是对于后面将描述的"暂停Vth校正的时间段"和"发光的时间段" 的段落中的每一个而从写入扫描电路23输出的电压。电压V。ff2是对于后面将 描述的"熄灭的时间段"和"准备Vth校正的时间段"的段落中的每一个而从 写入扫描电路23输出的电压。电源扫描电路24例如由移位寄存器(未示出)构成,并且包括各级中的 信号输出部分(未示出)以便对应于组,所述级的数目等于在每个组中包含 的行的数目,多个像素行(图1中的三行)作为一组。换句话^L,在该实施 例中,在多个像素行(图1中的三行)之间共享电源扫描电路24内的移位寄 存器的输出级,因此电源扫描电路24内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级采用单元 (unit)扫描系统。由于这一原因,与在各级中提供信号输出部分以便分别对 应于像素列的情况相比,电源扫描电路24内的信号输出部分的数目较少。根据从显示信号保持控制电路21B输出的控制信号21c,电源扫描电路 24可以输出两种电压Vss (第四电压)和Vcc (第五电压)。具体地,电源扫 描电路24通过分别与显示部分10的像素11的行单元(三行作为一个单元) 连接的漏极线DSL中对应的漏极线,有规律地向作为驱动对象的每个像素11 供应这两种电压(Vw和Vss),由此控制有才几EL元件12R等中对应的有积j EL元件的发光和熄灭。这里,电压Vss是比通过将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阈值电压Vd和阴极电 压V。a彼此相加而获得的电压(Vd +Vca)低的电压。另外,电压Vcc是大于 电压(Vd + Vea)的电压。接下来,将参考图1和2描述所述组成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被形成以 沿列方向延伸的信号线DTL (DTL1、 DTL2、...)分别连接到水平驱动电路 22内的信号输出部分,以便表明一一对应。另外,被包括在属于各行的像素11中的采样晶体管Tws的漏极分别连接到信号线DTL (DTL1、 DTL2、...), 以便表明——对应。此外,被形成以沿行方向延伸的栅极线WSL(WSL1、 WSL2、...)分别连接到写入扫描电路23内的信号输出部分,以便表明—— 对应。另外,被包括在属于各列的像素中的采样晶体管Tws的栅极分别连接 到栅极线WSL ( WSL1、 WSL2、...),以便表明——对应。此外,被形成以 沿行方向延伸的漏极线DSL (DSL1、 DSL2、...)分别连接到电源扫描电路 24内的信号输出部分,以便表明——对应。另外,被包括在属于各单元的像 素11中的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分别连接到漏极线DSL(DSLl、 DSL2、...)。 此外,在像素IIR、 IIG和11B的每一个中,采样晶体管Tws的源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极和保持电容器Cs的一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另外, 驱动晶体管Tor的源极电极和保持电容器Cs的另一端子中的每一个连接到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阳极电极。另夕卜,有机EL元件112R等的阴极电极连接 到地线GND。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操作(从熄灭到发光的操作)。即 使在有机EL元件12R等的I-V特性随时间改变、或者驱动晶体管l;的阈 值电压Vth和迁移率iu随时间改变时,有机EL元件12R等的发射亮度也必须 保持恒定,而不受这些随时间的改变的影响。为了达到该目的,在实施例中, 在显示设备1中并入了用于补偿有机EL元件12R等的I - V特性的改变的操作、以及用于校正驱动晶体管Tor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i的改变的操作。图3A到图3H分别示出了显示设备1中的各种电势波形。具体地,图3A 到图3H示出了将两种电压(V。c和Vss (<VCC))输入到漏极线DSL1和DSL2 中的每一条、以及将三种电压(V。n、 V()ffl (<V。n)和V。rf2 (<V。ffl))施加到 栅极线WSL1到WSL6中的每一条的情形。如从图3A到图3H可以看到的, 对于每一组,在共同的定时,从漏极线DSL (DSL1、 DSL2、...)向像素11 施加电压Vec和V,s,其中多个像素列(图3中的三列)为一组。图4A到图4E示出了被施加到显示设备1的一个像素11的电压的波形 图。具体地,图4A到图4E示出了将两种电压(Vce和Vss)施加到漏极线 DSL、将三种电压(Vs,g、 Vers (<Vel)和V。rs (<Vers))施加到信号线DTL、 以及将三种电压(V。n、 V。m和V。fG)施加到4册才及线WSL的情形。此外,图 4A到图4E示出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根据向漏极线 DSL、信号线DTL、和栅极线WSL的电压施加而瞬间改变的情形。应注意,数字符号(numerical symbol)Ve,表示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阈值电压。 (熄灭的时间段)首先,执行用于熄灭有机EL元件12R等的操作。具体地,当漏极线DS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ec、且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时,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l上升到电压V。n (时刻T,), 由此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结果,驱动晶体管Tor的电压开始下降,驱动晶体管丁Dr的源极电压Vs通过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 合也开始下降。此后,当栅极电压Vg变得等于电压Vers且源极电压Vs变得等于电压(Vel + Vca (Vca是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阴极电压))、使得熄灭有 机EL元件112R等时,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n下降到低于电压V。ffl的电压V。ff2,由此使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压Vg处于浮置状态(时刻T2)。(准备Vtn校正的时间段)接下来,执行用于准备对阈值电压v出的校正的操作。具体地,当栅极线WS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Q时,电源扫描电路24使得漏极线DSL的电压 从电压Vw下降到电压Vss (时刻T3)。结果,驱动晶体管丁Dr的漏极线DSL侧充当源才及(source ),并且因此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当栅极电压Vg变得等于电压(Vss +Vth)时,电流1&的流动停止。此时,源极电压Vs等于电压[Vd + Vca- { Vers- (Vss + Vth)}],并且电势差 Vg,小于阈值电压Vth。随后,电源扫描电路24使得漏极线DSL的电压从电压Vss上升到电压 V^(时刻T4)。结果,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 从而栅极电压Vg和源极电压Vs中的每一个由于在保持电容器Cs与驱动晶体 管TD,.的栅极和漏极间的寄生电容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而上升。此时,电势差 V^仍小于阈值电压V,h。(第一 Vth校正的时间段)接下来,执行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化的操作。具体地,当漏极线DSL的 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ee、且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s时,写入扫 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2上升到电压V加(时刻T5)。结果,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从而栅极电压Vg 和源极电压Vs中的每一个由于在保持电容器Cs与驱动晶体管Td,.的柵板和漏22极间的寄生电容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而上升。这里,由于保持电容器Cs的电容 远小于有机EL元件12R等的元件电容器的电容,并且源极电压Vs的上升量远小于栅极电压Vg的上升量,因此电势差Vgs变大。另外,在电势差Vgs变 得大于阈值电压Vth的阶段中,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n下降到电压V。ffl (时刻T6)。结果,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因此,暂时停止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暂停第一 vth校正的时间段)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例如,在与对其执行上一次对 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不同的另一行(像素)中,执行用于对信号 线DTL的电压进行采样的操作。注意,此时,由于在对其执行上一次对阈值 电压V,h的校正的行(像素)中源极电压VJ氐于电压(V。fs-Vth),因此,即 使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在对其执行上一次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行(像素)中,也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I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结果,源极电压Vs上升,并且栅极电压Vg也由于经由保持电容器Cs的耦合而上升。(第二 V,h校正的时间段)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lh的校正的时间段完成之后,再次执行用于校正阈值 电压Vth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s、并且对 阈值电压Vth的校正是可能的时,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 从电压V。ff1上升到电压V。n (时刻T5),由此将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极连 接到信号线DTL。此时,当源极电压Vs低于电压(V。fs-Vth)时(当尚未完 成用于校正阈值电压V,h的才喿作时),继续使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o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直到驱动晶体管Tor截止为止(直到电势差Vgs变得等于电压Vth为止)。此后,在水平驱动电路22将信号线DTL的电压从电压V。,s 切换到电压Vsig之前,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n 下降到电压V。ffl (日寸刻T6)。结果,由于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变为 浮置状态,因此电势差Vgs可以保持恒定,而与信号线DTL的电压幅度无关。 注意,尽管在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当从阈值电压V出对保持电 容器c;充电、由此电势差Vgs变得等于阈值电压Vth时,用于校正阈值电压 Vth的搡作结束,但是,当电势差Vgs没有达到阈值电压Vth时,反复执行用 于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操作和用于暂停对阈值电压Vlh的校正的操作,直到电势差Vgs达到阈值电压Vth为止。 (写入 U校正的时间段) 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结束之后,执行写入操作和用于校 正迁移率JLi的操作。具体地,当信号线DT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sig时,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ffl上升到电压V。n(时刻T7),由此将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极连接到信号线DTL。结果,驱动晶体管丁Dr的栅极电压Vg变得等于电压Vsig。此时,在此阶段中,有机EL元件12R等 的阳极电压仍小于有机EL元件12R等的阈值电压Vel,因此,有机EL元件 12R等截止。由于这一原因,使电流Ids流过有机EL元件12R等的元件电容 器,使得对该元件电容器充电。因此,源极电压Vs上升AV,并且电势差Vgs 很快变得等于电压(Vslg +Vth- AV)。以这种方式,与写入操作同时地^L行用于校正迁移率M的操作。 (发光)最后,写入扫描电路23使得栅极线WSL的电压从电压V。,、下降到电压 V。m(时刻Ts)。结果,驱动晶体管丁Dr的栅极电压Vg变为浮置状态,由此使 得电流Ids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从而源极电压Vs上升。 结果,有机EL元件12R等发射具有期望亮度的光。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l中,在每个像素11中以上述方式控制像素电路 13以便导通(turn on )或关断(turn off)像素电路13,由此将驱动电流注入 到每个像素U中的有机EL元件12R等,从而使空穴和电子复合到一起以发 射光。所产生的光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被多次(multiply)反射以透射过 阴极电极等,从而被发到外部。结果,在显示部分IO上显示图像。现在,在根据图18A到图18E所示的驱动过程发射光的情况下,为了在 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在栅极电压Vg保持在电压V。ft时驱动晶体管TD|. 中的电势差Vgs可以超过阈值电压Vth,在对阔值电压Vth的校正开始之前必 须使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压Vg足够低。例如,当紧接在对阔值电压V出 的校正之前的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压Vg被设置为+ IV时,为了在暂停对 阈值电压V^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Tws(为了将采样晶体管 Tws的栅极-源极电势差Vp设置为大约-3V),如图19A所示,栅极线WSL 的电压V。f「必须被设置为-2V。当以这种方式将栅极线WSL的电压V。ff设置 为-2V时,如图19B所示,在发光的时间段中,电势差也Vgs变为-3V。结页果,可以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Tws。然而,由于在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如图19C所示, 采样晶体管Tws中的电势差Vgs变为+ 8V,因此,不能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 Tws,从而使漏电流在采样晶体管Tws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结果,紧接在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开始之前的驱动晶体管Tor的栅极电压Vg没有变得足够低,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在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驱动晶体管Tor中的电势差Vgs可能变得低于阈值电压Vth。因此,在该情况下,导致如下问题在后续处理中不能校正阈值电压Vth。另一方面,在实施例的显示设备l中,如图4A到图4E所示,在准备对 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段中,栅极线WS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fi,其低 于对于发光的时间段或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所设置的电压 V。m (图18C中的电压V。ffl )。结果,与在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 段中栅极线WSL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V。ffl (图中的电压V。ffl )的情况 相比,可以使采样晶体管Tws中的栅极-源极电势差Vgs较小。例如,当如图5A所示在准备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栅极线 WSL的电压V虛被设置为-13V时,由于采样晶体管Tws中的电势差Vgs变 为-3V,因此可以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Tws。结果,由于几乎不使漏电流在 采样晶体管Tws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流动,因此紧接在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开 始之前的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电压Vg变得足够低。因此,在校正阈值电压Vth的时间4殳中,驱动晶体管丁D,.中的电势差Vgs可靠地超过阈值电压Vth。结果,由于在后续处理中可以可靠地校正阈值电压Vth,因此可以消除损害画面 均匀性的可能性,由此不存在有机EL元件的发射亮度的离散。注意,由于在暂停对阈值电压Vth的校正的时间段中,栅极线WSL的电 压V。m被设置为比电压V禮高的-2V,如图5B所示,因此采样晶体管Tws 中的电势差Vgs变为-3V,因而可以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Tws。此外,由于 当电压V。m被设置为-2V时,即使在发光的时间段中,如图5C所示,电势 差Vg,也变为-3V,因此可以完全关断采样晶体管Tws。 (模块)例如,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作为图7中所示的模块而被并入由后面将描 述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到第五示例代表的各种电子装置中。例如,如 下获得该模块。也就是说,在基板2的一侧提供从用来密封显示部分10的组件(未示出)露出的区域210。另外,使定时控制电路21、水平驱动电路22、 写入扫描电路23和电源扫描电路24的配线从其延伸以在所露出的区域210 中形成外部连接端子(未示出)。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外部连接端子中提供用 于信号输入/输出的柔性印刷电路(FPC)板220。 (电子装置)上面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中的电 子装置的显示设备,在每个电子装置中,从外部输入到该电子装置的视频信 号、或者在该电子装置内部生成的视频信号被以图像或视频图像的形式显示。 这些电子装置由诸如电视机、数字照相机、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算机、诸如 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装备、和摄像机的各种电子装置来代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设备1。这里,显示设备1包括 显示部分10、写入扫描电^各23、电源扫描电^各24和水平驱动电^各22。显示 部分10包括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栅极线WSL和多条漏极线DSL、分 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信号线DTL、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有机EL元 件12R、 12G和12B和多个像素电路13。写入扫描电路23依次地(successively) 将其中包含电压V。1TI、电压V。fQ和电压V。n的选择脉冲施加到多条柵极线 WSL。电源扫描电路24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多条漏极线DSL,依 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transient)电流流过像素电if各13。另外,水平驱 动电路22将其中包含与视频信号20a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多 条信号线DTL中的每一条。在此情况下,在选择脉冲中包含的电压V。ffl、电 压V。IP—和电压V。,,具有以下关系电压V。,电压V。m〉电压V。ffi。像素电路 13包括用于对所述信号脉沖进行采样的采样晶体管Tws、以及用于驱动有机 EL元件12R等的驱动晶体管TDr。在所述有机EL元件12R、 12G和12B中 对应的一个有机F丄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开始校正驱动晶体管TDr 中对应的一个驱动晶体管Tk的阈值电压Vth之前,写入扫描电路23将电压 V。m施加到多条栅极线WSL中对应的一条4册才及线WSL。另外,在写入扫描 电路23将第二电压施加到多条栅极线WSL中对应的一条斥册极线WSL时, 电源扫描电路24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多条漏极线DSL中对应的一条漏极 线DSL。下文中,将参考图8到图12A-12G描述包括上述显示设备1的电子装 置的实施例的第 一到第五示例。(第一示例)图8是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电视机的外观的透视图。第一示例的电视机例如包括由前面板310和滤色玻璃(filter glass)320构成 的图像显示屏幕部分300。另外,图像显示屏幕部分300由上述的实施例的 显示设备1构成。 (第二示例)图9A和图9B分别是各自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数字 照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第二示例的数字照相机例如包括用于闪光的发光部 分410、显示部分420、菜单开关430和快门按钮440。另外,显示部分420 由上述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构成。 (第三示例)图10是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三示例的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 算机的外观的透视图。第三示例的笔记本大小的个人计算机例如包括主体 510、当输入字符等时被搡作的键盘520、以及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 分530。另外,显示部分530由上述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l构成。 (第四示例)图11是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四示例的摄像机的外观的透视 图。第四示例的摄像机例如包括主体部分610、捕捉对象的图像并且被提供 在主体部分610的前侧表面上的镜头620、当捕捉对象的图像时被搡作的开 始/停止开关630、以及显示部分640。另外,显示部分640由上述的实施例 的显示设备1构成。 (第五示例)图12A到图12G分别是各自示出作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五示例的移 动电话的外观的视图。移动电话例如通过经由连接部分(在该情况下是铰链 部分(hinge portion )) 730将上机壳710和下才几壳720彼此连接而构成。移动 电话包括显示部分740、副显示部分750、画面灯(picture light) 760、和照 相机770。另外,显示部分740或副显示部分750由上述的实施例的显示设 备1构成。尽管到此为止已经通过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示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 是本发明决不限于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示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和示例中,已经针对显示设备1是有源矩阵型的情况给出了描述,但是用于有源矩阵驱动的像素电路13的配置决不限 于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和示例中已经描述的配置。因此,也可以如可能需 要的那样将元件电容器或晶体管添加到像素电路13。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的水平驱动电路22、写入扫描电路23和电源扫描电路24之外,根据像素电 路13配置的改变,还可以添加必要的驱动电路。另外,尽管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和示例中,信号保持控制电路21B控 制用于驱动水平驱动电路22、写入扫描电路23和电源扫描电路24的操作, 但是任何其它合适的电路也可以控制用于此的驱动操作。另外,可以通过硬 件(电路)或软件(程序)来执行用于控制水平驱动电路22、写入扫描电路 23和电源扫描电路24的操作。本申请包含与在2008年6月3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 请JP2008-171825号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 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需要以及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 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包括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其中,在选择脉冲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系第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对信号脉冲进行采样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以及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时,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二配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暂停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动部分将第 一 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 配线中对应的 一条第 一 配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于 每多个行提供一条第二配线。
4. 一种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包括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线、 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 择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 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沖施 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在选择脉沖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系第 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对信号脉沖进行采样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动发 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应的 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的 一个第 二晶体管的阔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使得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 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 一配线;并且在使得所述第 一驱动部 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时,使得所述 第二驱动部分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二配 线。
5. —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具有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 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 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其中,在选择脉冲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系第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具有用于对信号脉冲进行采样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 动发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 对所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 前,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 条第一配线;以及在所述第 一驱动部分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配线中对应 的 一条第 一配线时,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 第二配线中对应的 一条第二配线。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暂停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阈动部分将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对于 每多个行提供一条第二配线。
8. —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件,包括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线、 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 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件,用于依次地将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 才奪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 一 配线;第二驱动部件,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 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件,用于将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 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其中,在选择脉沖中包含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具有以下关 系第三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像素电路包括用于对信号脉冲进行采样的第一晶体管、以及用于驱动发 光元件的第二晶体管;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被熄灭的时间段中、以及在对所 述第二晶体管中对应的一个第二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校正开始之前,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第一配线;以 及在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将第二电压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中对应的一条 第一配线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将电流控制脉沖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中 对应的一条第二配线。
全文摘要
这里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包含各自分别在行中布置的多条第一配线和多条第二配线、分别在列中布置的多条第三配线、以及各自在矩阵中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第一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包含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的选择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一配线;第二驱动部分,用于依次地将电流控制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二配线,依据该电流控制脉冲,使得过渡电流流过像素电路;以及第三驱动部分,用于将包含与视频信号相对应的信号电势的信号脉冲施加到所述多条第三配线中的每一条。
文档编号G09G3/30GK101620822SQ20091015233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丰村直史, 内野胜秀, 山本哲郎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