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57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特别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可以显示静态文字,还可以显示图案和动画,配合不同色彩的光,可以达到很好的显示效果。

随着LED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LED显示装置的使用已很广泛,在室内或室外举办集体活动或者广告宣传活动的场合都可以看到,例如码头、商场和银行。对于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车站、机场、会展中心、大型招聘会、大型体育馆、大型商场,需要使用双面显示屏以满足群众的观看需要。

而传统的双面屏采用两个单面屏进行背靠背的方式,要求安装空间足够大,屏体的重量也较重,且吊装结构复杂,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屏过于笨重、安装空间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搭接体、第二搭接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搭接体和所述第二搭接体均设有正面,所述第一搭接体的正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搭接体的正面的朝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搭接体的正面与所述第二搭接体的正面不对正,所述第一搭接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体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搭接体包括第一筋结构,所述第二搭接体包括第二筋结构,所述第一筋结构和所述第二筋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搭接体和所述第二搭接体的搭接处。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搭接体的不与所述第二搭接体搭接的面上,所述第二筋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搭接体的不与所述第一搭接体搭接的面上。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搭接体还包括第一主搭接件和第一突出,所述第一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主搭接件和所述第一突出之间。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搭接件位于所述搭接处的一侧,所述第一突出向所述搭接处的另一侧突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之间有留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杆包围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电源盒,所述电源盒的一侧设有流线型的散热部件,所述电源盒的另一侧设有腔体。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安装有磁体。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在使用同种材料和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由于第一搭接体的正面与第二搭接体的正面不对正,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得支撑杆的截面惯性矩变大,而抗弯刚度等于弹性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的乘积,抗弯刚度也就变大,使得支撑杆不易发生变形。可见,在保证相同刚度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可以节省材料,从而减轻了支撑结构的重量,也可以做得更薄,也就减小了双面显示装置的重量以及厚度,便于安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部之间有留空,可使空气流动,有利于散热,还可便于安装时操作支撑结构。留空的设置也使得吊装更简单。

进一步地,电源盒的一侧设有流线型的散热部件,流线型的设计更有利于空气流动,提高了散热效果。电源盒的一侧用于放置供电设备,另一侧可用于散热,充分利用了空间,从而减小支撑结构的厚度。

进一步地,底板的定位柱上安装有磁体,可将显示模组吸附在支撑结构上,便于安装,也实现了前维护,从而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另外,下面提及到的“第一”并不是表示只有一个,比如“第一搭接体”可以有多个。

参考图1至图6。

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包括有四根支撑杆,分别是第一支撑杆100、第二支撑杆200、第三支撑杆300、第四支撑杆400,还包括底板500,四根支撑杆围成一个正方形,底板500位于正方形的中间,底板500与四根支撑杆是一体成型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00和第二支撑杆200在支撑结构中是对称设置的,两者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支撑杆100为例,具体说明第一支撑杆100和第二支撑杆200的结构。

第一支撑杆100包括第一搭接体110和第二搭接体120,其中第一搭接体110包括第一主搭接件111、第一筋结构112和第一突出113,第二搭接体120包括第二主搭接件121和第二筋结构122。第一主搭接件111和第二主搭接件121错位相对,再经连接部130连接在一起,具体的,第一主搭接件111的正面1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正面1211朝向相反的方向,正面1111与正面1211不对正,使得第一主搭接件的侧面1112与第二主搭接件的侧面1212相切,即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没有重叠的部分。五个连接部130将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连接,两个连接部130之间有留空140。底板500上设有镂空501,五个连接部130都与底板500相连。在第一主搭接件111的侧面1112,侧面1112即为第一主搭接件111的不与第二主搭接件121搭接的面,沿着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搭接处150设置有第一筋结构112。第一筋结构112的另一侧与第一突出113贴合,即第一筋结构112位于第一主搭接件111和第一突出113之间,第一筋结构112和第一突出113的设置增强了支撑杆的强度,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搭接处150也就是第一搭接体和第二搭接体的搭接处。参考图3,第一主搭接件111位于搭接处150的一侧,第一突出113向搭接处150的另一侧突出,这样,支撑杆两侧的强度都得到了增强。参考图6,在第二主搭接件121的侧面,即不与第一主搭接件111贴合的一面,沿着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搭接处150设置有第二筋结构122。参考图3,五个连接部130还设有加强柱131,使得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搭接得更牢靠,从而提高支撑柱的强度。

第一搭接体的正面是指第一搭接体上的一个面,同样的,第二搭接体均的正面是指第二搭接体上的一个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搭接件111的正面1111就是第一搭接体110的正面,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正面1211就是第二搭接体120的正面。

参考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300位于支撑结构的底部,第三支撑杆300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100的区别在于,第三支撑杆300不设置有第一突出,第三支撑杆300的第一搭接体、第二搭接体的形状与第一支撑杆100的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在此不赘述第三支撑杆30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和图6,第四支撑杆400位于支撑结构的顶部,第四支撑杆400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杆100的区别在于,第四支撑杆400的第一搭接体、第二搭接体也是错位相对,但第一主搭接件与第二主搭接件存在重叠部分,第四支撑杆400不包括有第一突出,也不包括有第一筋结构和第二筋结构,第一主搭接件与第二主搭接件的搭接处设有一条筋条401以提高强度。

根据上述可知:

第一搭接体110和第二搭接体120错位搭接,再通过连接部130连接构成支撑杆,连接部130之间有留空,在使用同种材料和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支撑杆,由于第一主搭接件111的正面1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的正面1211不对正,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得支撑杆的截面惯性矩变大,而抗弯刚度等于弹性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的乘积,抗弯刚度也就变大,使得支撑杆不易发生变形,增加了吊装强度。在保证刚度的情况下,也节省了材料,减小了支撑结构的重量和厚度,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小,使得安装更加灵活、简便,降低了成本。由于支撑杆强度足够,就允许底板500设有镂空501,不仅有利于空气流动,增加了散热效果,还减少了用料,从另外一方面减少支撑结构的重量,也降低了成本。另外,各个支撑杆与底板500是一体成型的,支撑杆的连接部130与底板500连接,支撑杆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就更加增强了支撑结构的强度。由于第三支撑杆300位于支撑结构的底部,第三支撑杆300的留空有助于使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将热量带走。

参考图3和图6,连接部130之间有留空140,增加了散热空间,可使空气流动,有利于散热,还可便于安装支撑结构时操作支撑结构,在保证刚度的情况下,也进一步节省了材料。留空的设置也使得吊装更简单。

参考图6,底板500上设有电源盒510,电源盒510的一侧设有流线型的散热片511,散热片511即为散热部件,电源盒510的另一侧设有腔体512,可将电源放置在腔体512中,节省了空间。流线型的散热片511更有利于空气流动,增强了散热效果。电源盒510的一侧用于放置电源,另一侧用于散热,充分利用了空间,从而减小支撑结构的厚度,也就减小了双面显示装置的厚度。

参考图6,底板500上还设有定位柱502,定位柱502上安装有磁体(图中未示出),可将显示模组吸附在支撑结构上,便于安装,也实现了双面前维护,减少维护的成本。

参考图1和图6,底板500上还设置有横纵交错的横条503,加强了底板500的强度且不占用空间。

参考图6,底板500的四个角设有连接部件520,连接部件520上设有通孔521,这样的支撑结构可以使得支撑结构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与其他支撑结构拼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更大面积的支撑结构。

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支撑结构1和模组2,模组2安装在支撑结构1的正面和背面上。该显示装置重量轻、厚度小、占用空间小,安装更加灵活、简便,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无限拼接。

以上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还可以有一些变型的形式,比如:

第一主搭接件111与第二主搭接件121有部分重叠;

支撑结构包括有一根或两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定位柱还可以是自攻结构,通过自攻紧固件,比如自攻螺丝,即可将模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