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图像形成方法、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02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图像形成方法、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适合用于制造滤色片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形成滤色片的图案所适合的图像形成方法、使用该图像形成方法得到的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滤色片的制造方法中,在玻璃等基板上叠层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之后,进行曝光及显影,形成图像(例如,参照特开平5-173320号及特开平11-149008号。)。在这样的滤色片的制造中,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而有效地形成图像正在成为需求,所以需要高速地叠层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方案。
通常,叠层是在使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背面接触加热辊提高温度的状态下,使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感光性热转印层接触基板,边加压边进行。因而,为了高速地进行叠层,将加热辊的热量有效地供给给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在短时间内提高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温度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由于背面的形状,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接触加热辊的部分,有时会发生褶皱。这是因为加热辊与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背面之间的润滑不充分而发生的,如果发生褶皱,得到的图像的质量会显著降低。为了防止褶皱的发生,有向背面添加润滑剂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润滑剂不附着于加热辊,而给得到的图像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从以上情况可知,在使用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滤色片的制造方法中,需要抑制褶皱的发生、可以高速地进行叠层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以往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高速地进行叠层也可以抑制褶皱的发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及使用该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图像形成方法、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显示装置。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控制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很重要的,以至完成本发明。即,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加热辊的热被有效地传递给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所以在短时间内,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温度上升。结果,高速地输送成为可能,可以高速地进行叠层。另外,与此同时,不由于加热辊部而在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上发生褶皱,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是包括临时支撑体及设置在该临时支撑体的单面上的至少一层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体的具有感光性热转印层的面的相反面(以下称为“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008μm~0.05μm的范围。
在所述<1>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中,<2>所述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在0.01~0.045μm的范围。
在所述<1>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中,<3>所述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在0.025~0.040μm的范围。
所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4>优选用于形成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本发明还提供<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通过在预先加热所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状态下,使所述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接触基板,来进行叠层的工序。
所述<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6>在进行所述叠层的工序中,基板与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输送速度优选在1~5m/分钟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7>一种显示装置用构件,其利用所述<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8>一种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利用所述<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所述<8>所述的滤色片。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即使高速地进行叠层也可以抑制褶皱的发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及使用该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图像形成方法、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是一种在临时支撑体的单面上至少包括一层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临时支撑体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面的相反面(以下称为“背面”),其表面粗糙度在0.008μm~0.05μm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临时支撑体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008μm~0.05μm。如果表面粗糙度在该范围内,则可以进行高速的叠层,而且可以抑制在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与加热辊部接触的部分发生褶皱,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该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为0.01~0.045μm的范围,更优选为0.025~0.040μm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作为控制所述临时支撑体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方案的优选例,可以举出在临时支撑体的背面形成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锡、氧化锆、氧化钛等微粒的背层的方案。
作为所述二氧化硅,可以使用天然二氧化硅、合成二氧化硅(干式二氧化硅和湿式二氧化硅)的任意一种。从粒径的均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合成二氧化硅。另外,还可以优选使用所谓的胶态二氧化硅。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二氧化硅的优选例,可以举出西胡斯塔(シ一ホスタ一)KE-E20、KE-E30、KE-P30(以上日本触媒(株)制)、斯诺迪科斯(スノ一テツクス)XL、YL、ZL(以上日产化学(株)制)等。
作为所述氧化锡,优选具有SnO2的组成的氧化锡(IV)。另外,掺杂了锑的氧化锡具有导电性,使叠层薄膜的表面电阻率降低,可以防止污物的附着,所以优选。这样的氧化锡微粒的例子包括FS-10D、SN-38F、SN-88F、SN-100F、TDL-S、TDL-1(均为石原产业(株)制掺杂了锑的氧化锡微粒)等市售的微粒。
所述氧化锆具有ZrO2的组成。所述氧化锆的例子包括NZS-20A、NZS-30A(均为日产化学(株)制)等。
作为所述氧化钛,优选具有所谓TiO2的组成的氧化钛(IV)。氧化钛可以为金红石型或锐钛型。另外,也可以是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钛的例子包括出光二氧化钛IT-S、IT-O、IT-W(均为出光兴产(株)制)等。
所述表面粗糙度可以利用所述二氧化硅、氧化锡、氧化锆、氧化钛等微粒的形状或添加了该微粒的涂敷层的厚度来控制。
所述表面粗糙度可以用公知的表面粗糙度计测定,例如可以使用三维表面粗糙度计萨复克母(萨复克母)575A(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测定。另外,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使用该测定设备,在测定倍率20000倍、截止(cut-off)波长0.08mm的条件下测定的情况下,优选在所述本发明的优选范围。
另外,本发明中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是指使用所述三维表面粗糙度计萨复克母575A测定时的“Ra”值。
另外,背面除了给所述表面粗糙度带来很大影响的层以外,也可以设置特开2006-48024号公报的段落编号 ~ 中记载的保护层、导电层、底涂层等。
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以下也简单地成为“转印材料”)是在临时支撑体上的背面的相反侧设置至少具有感光性的热转印层(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材料,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及保护层等。
临时支撑体作为临时支撑体,可以使用聚酯、聚苯乙烯等公知的材料构成的基材。其中,从成本、耐热性、寸法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作为本发明中的临时支撑体的材料。临时支撑体的厚度优选为15~200μm左右,更优选为30~150μm左右。如果临时支撑体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在叠层工序中,可以有效地抑制热量引起的镀锌铁板状的褶皱发生,在成本上是有利的。
感光性热转印层为了形成黑矩阵等遮光部而使用本发明中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情况下,该感光性热转印层可以与特开2005-3861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性黑色树脂层或特开2004-240039号公报中记载的着色组合物构成的层同样地形成。为了形成RGB等着色像素而使用本发明中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情况下,该感光性热转印层可以与特开2006-23696号公报中记载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同样地形成。为了形成间隔件(spacer)等而使用本发明中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情况下,该感光性热转印层可以与特开2006-64921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性树脂层同样地形成。为了形成液晶取向控制用突起等而使用本发明中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情况下,该感光性热转印层可以与特开2006-64765号公报中记载的感光性树脂层同样地形成。
另外,形成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使用狭缝涂敷机(slitcoater)、旋转器(spinner)、旋转涂敷机(whirler)、辊涂机、幕式淋涂器、刮涂机(knife coater)、挤压涂敷机(extrusion coater)等涂敷机,在临时支撑体上涂敷这些涂液,使其干燥,由此形成的方法。其中,优选使用狭缝涂敷机的涂敷法,作为该方法,可以参照特开2006-23696号公报的 中记载的使用狭缝状喷嘴的方法。
其他层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所述感光性热转印层以外的层,可以举出特开2005-386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 ~ 中记载的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保护薄膜作为优选的层。
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在预先加热所述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状态下,使所述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接触基板,来进行叠层的工序(以下也称为“转印”)。除了进行该叠层工序以外,也可以设置“曝光”、“显影”、“烘焙”、“后(post)曝光”等工序。
转印对将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感光性热转印层转印至基板的方法进行叙述。转印优选利用使感光性热转印层与基板密着叠层的方法来进行。转印过程条件包括用基板预备加热装置,将该基板加热至60~150℃的范围内使用。在该转印过程条件中,进一步优选包括将胶辊温度设为80~140℃的范围内,将叠层压力(线压)设为50~200N/cm的范围内及/或输送速度(叠层速度)设为0.5~5m/分钟的范围内。胶辊温度如果超过150℃,感光性热转印层中会进入褶皱,胶辊温度如果不到80℃,感光性树脂层的粘附性会降低。通过将背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本发明中的优选臂部粗糙度的范围内,即使以快的输送速度也可以进行良好的叠层。另外,从生产率提高的观点出发,输送速度优选为快。具体而言,输送速度更优选为1~5m/分钟,特别优选为2~5m/分钟。
在本发明的转印材料的使用中,在利用叠层的转印工序之后,优选剥离临时支撑体。
曝光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具有感光性的转印层时,感光性热转印层中的像素形成可以利用曝光进行。在此,曝光中使用的光源可以对应遮光性的转印层的感光性选择。例如可以使用超高压汞灯、氙灯、炭弧灯、氩激光器、金属卤化物灯等公知的光源。如特开平6-59119号公报中所记载,也可以并用400nm以上的波长的光透过率为2%以下的光学过滤器等。
曝光方法可以为一次曝光基板整个面的一并曝光,也可以为分割基板、分几次曝光的分割曝光。另外,使用激光对基板表面进行扫描的同时进行的扫描曝光。
显影作为除去已被曝光、曝光部分固化的转印层的未曝光部分中使用的显影液,使用碱性物质的稀水溶液。也可以向该稀水溶液中进一步少量添加水与混合性的有机溶剂。
作为适当的碱性物质,可以举出碱金属氢氧化物类(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碱金属碳酸盐类(例如碳酸钠、碳酸钾)、碱金属碳酸氢盐类(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碱金属硅酸盐类(例如硅酸钠、硅酸钾)、碱金属正硅酸盐类(例如正硅酸钠、正硅酸钾)、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单乙醇胺、吗啉、四烷基季铵氢氧化物类(例如四甲基季铵氢氧化物)或磷酸三钠。
显影液中的碱性物质的浓度优选为0.01~30质量%的范围。显影液的pH优选为8~14的范围。另外,如果需要,例如可以对应转印层的氧化等性质,改变显影液的pH等,为了可以进行本发明的基于膜状脱离的显影等而调整显影液的各条件。
作为所述与水具有混合性的适当的有机溶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2-丙醇、1-丙醇、丁醇、二丙酮醇、乙二醇一甲醚、乙二醇一乙醚、乙二醇一正丁基醚、苄醇、丙酮、甲基乙基甲酮、环己酮、ε-己内酯、γ-丁内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乳酸乙酯、乳酸甲酯、ε-己内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显影液中的水与混合性的有机溶剂的浓度通常在0.1~30质量%的范围。
在显影液中进一步可以添加公知的表面活性剂。显影液中的水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在0.01~10质量%的范围。
显影液也可以在浸沉用溶液的状态下或喷雾液的状态下使用。以固体形状(优选为膜状)除去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未固化部分的方法的优选例,包括显影液中用旋转刷(brush)或用湿润海绵(sponge)等擦拭的方法,或者利用对显影液进行喷雾时的喷雾压的方法。
显影液的温度通常为从室温附近到40℃左右的范围。也可以在显影处理之后加入水洗工序。
烘焙在显影工序之后,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被称为烘焙的加热处理。利用该处理,加热通过曝光固化的感光性热转印层,可以促进固化,提高感光性热转印层的耐溶剂性或耐碱性。作为加热方法,可以举出在电炉、干燥器等中加热显影后的基板的方法、用红外线灯加热的方法等。
烘焙中的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根据感光性热转印层的组成或厚度而不同。通常优选加热温度在120~250℃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在10~300分钟的范围内的条件下进行,更优选加热温度在180~240℃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在30~200分钟的范围内。
后曝光另外,显影工序之后,在进行所述加热处理(烘焙)之前,为了促进感光性热转印层的固化,也可以进行被称为后曝光的曝光。该后曝光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次的曝光即用于形成图像的曝光同样的方法进行。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可以通过在需要的支撑体上转印感光性热转印层而用于各种用途。特别是背层的表面粗糙度为0.008~0.05μm的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是输送性出色、在向需要的基材输送的情况下难以产生输送不良、有效地抑制输送不良引起的转印图像的浓度不均或变形的发生的出色的转印材料,其应用领域很广泛。另外,该良好的输送性即使在高温气氛下也可以维持,所以本发明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在被用于高温输送中的用途中的情况下,可以说其效果很显著。
显示装置用构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构件是利用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制造而成的。对该显示装置用构件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优选间隔件(柱)、肋、组合柱及滤色片的至少任意一种。
其中,从更显著地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角度出发,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构件优选滤色片。
所述滤色片可以通过将由至少3个基本色构成的RGB像素配置成马赛克状或条纹状来形成。
对各像素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该尺寸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在40~200μm的范围内。如果是将像素配置成条纹状的情况,通常使用40~200μm宽度。
所述滤色片的制造方法的例子中,包括使用在透明基板上着色成黑色的感光层,进行曝光及显影,形成黑矩阵,接着,使用着色成RGB的3个基本色的任意一种的感光层,以相对所述黑矩阵的规定配置,对各色依次重复进行曝光及显影,在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RGB的3个基本色被配置成马赛克状或条纹状的滤色片的方法。
显示装置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的例子,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器显示装置、EL显示装置、CRT显示装置等。
所述显示装置的定义或各显示装置的说明例如被记载于“电子显示器设备(佐佐木昭夫著,隅工业调查会1990年发行)”、“显示器设备(伊吹顺幸著,产业图书侧平成元年发行)”等。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有所述显示装置用构件的显示装置,其中,特别优选为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由向彼此对置配置的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具有本发明的所述滤色片,进一步根据需要具有其他构件而成。
所述滤色片,除了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对置基板(没有TFT等有源元件的一侧的基板)上形成的滤色片作为对象以外,也可以将在TFT基板侧形成的COA方式、在TFT基板侧只形成黑的BOA方式、或在TFT基板上具有高孔构造的HA方式也可以作为对象。
可以在所述滤色片上,根据需要形成保护(overcoat)膜或透明导电膜。然后,在滤色片和对置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制作液晶显示装置。对液晶的显示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定。例如可以适用ECB(电动双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TN(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OCB(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oryBend)、VA(垂直排列)(Vertically Aligned)、HAN(混合准直向列)(Hybrid Aligned Nematic)、STN(超扭曲向列)(Supper Twisted Nematic)、IPS(板内转换)(In-Plane Switching)、GH(宾主)(Guest Host)、FLC(强感应性液晶)、AFLC(反强感应性液晶)、PDLC(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等显示方式中。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构件,可以显示鲜明的颜色,可以优选用于便携终端或便携游戏机等机器中。
作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方式,可以举出(1)夹着间隔件,将排列形成有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等)驱动元件与像素电极(导电层)的驱动侧基板、和具备滤色片及对置电极(导电层)的滤色片侧基板对置配置,在其间隙部封入液晶材料构成的方式;(2)经由间隔件,将在所述驱动侧基板上直接形成有滤色片的滤色片体型驱动基板、和具备对置电极(导电层)的对置基板对置配置,在其间隙部封入液晶材料构成的方式等。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被这些所限制。
将双轴拉伸、在240℃下热固定10分钟之后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厚7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临时支撑体使用,在其单面涂敷下述背层涂敷液1,在130℃下干燥2分钟,形成厚0.08μm的背层。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液 30.9质量份(朱利马ET-410,数均分子量9700,重均分子量17000,固体成分浓度30%,日本纯药公司制)·碳二亚胺交联剂水溶液6.4质量份(卡萝卜之赖特V-02-L2,固体成分浓度40%;日清纺公司制)·添加剂1(表2的“添加剂种类”栏所示)32.7质量份·表面活性剂 0.73质量份(那罗阿克体HN-100,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表面活性剂 1.44质量份(三迪特BL,固体成分浓度43%,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蒸馏水 添加至总量成为1000质量份接着,在背层上涂敷下述背保护层形成用涂敷液1,在130℃下干燥2分钟,形成厚0.05μm的背保护层。
·聚乙烯乳胶(latex)17.8质量份(克米帕S120,固体成分浓度27%,三井化学公司制)·胶态二氧化硅11.8质量份(斯诺迪科斯C,固体成分浓度20%,日产化学公司制)·环氧固化剂1.7质量份(迪纳科尔EX-614B,长濑化成公司制)·表面活性剂0.52质量份(那罗阿克体HN-100,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表面活性剂0.59质量份
(三迪特BL,固体成分浓度43%,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接着,向临时支撑体的背层形成面相反侧的一面,从离临时支撑体近的一侧开始依次涂敷形成下述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色材层(转印层)的各涂敷液,制作感光性热转印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共聚合组成比(摩尔比)=55/11.7/4.5/28.8,重均分子量=90000)15质量份·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822)6.5质量份·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1.5质量份·对甲苯磺酰胺0.5质量份·苯甲酮 1.0质量份·甲基乙基甲酮30质量份[中间层涂敷液]·聚乙烯醇((株)克拉里制PV205,皂化率=80%)130质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ISP日本(株)制PVP、K-90)60质量份·蒸馏水 3350质量份[转印层的形成]调制下述表1所示的滤色片的黑、红、绿、蓝色像素形成用涂敷液K1、R1、G1、B1液体,使用旋涂器,分别涂敷在设置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及中间层的支撑体上,以180rpm涂敷之后,放入烤箱中,以100℃加热干燥2分钟,制作黑矩阵、红(red)、绿(green)、蓝(blue)的滤色片用感光性热转印材料K1、R1、G1、B1。此外,下述表1中的数字分别表示“质量份”。



(质量份)另外,表1中记载的组合物内,K颜料分散物1的组成如下所述。
·炭黑(商品名Nipex35,迪克社日本(株)制) 13.1份·分散剂(下述化合物1) 0.65份·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2/28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3.7万) 6.72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79.53份

化合物1粘合剂2的组成如下所述。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8/22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3.8万) 27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73份DPHA液的组成如下所述。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含有抗聚合剂MEHQ 500ppm,日本化药(株)制,商品名KAYARAD DPHA) 76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24份表面活性剂1的组成如下所述。
·下述结构物1 30份·甲基乙基甲酮70份结构物1 (n=6,x=55,y=5,Mw=33940,Mw/Mn=2.55PO环氧丙烷,EO,环氧乙烷)R颜料分散物1的组成如下所述。
·C.I.P.R.254(商品名Irgaphor Red B-CF千叶特殊化学药品(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株)制)8份·分散剂(所述化合物1) 0.8份·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2/28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3万) 8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83份R颜料分散物2的组成如下所述。
·C.I.P.R.177(商品名Cromophtal Red A2B千叶特殊化学药品(株)制)18份·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72/28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3万) 12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70份粘合剂1的组成如下所述.。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38/25/37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4万) 27份
·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73份添加剂1使用磷酸酯系特殊活性剂(楠本化成(株)制,商品名HIPLAAD ED152)。
G颜料分散物1使用富士胶片电子物质(フイル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マテリアルズ)(株)制的“商品名GT-2”。
Y颜料分散物1使用御国色素(株)制的“商品名CF黄EX3393”。
B颜料分散物1使用御国色素(株)制的“商品名CF蓝EX3357”。
B颜料分散物2使用御国色素(株)制的“商品名CF蓝EX3383”。
粘合剂3的组成如下所述.。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36/22/42摩尔比的无规共聚物,分子量3.8万)27份·丙二醇一甲醚乙酸酯 73份接着,利用淋浴向无碱玻璃基板喷涂已调整至25℃的玻璃清洗剂液20秒,同时用具有尼龙毛的旋转刷清洗,纯水淋浴清洗之后,利用淋浴喷涂硅烷偶合剂(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3质量%水溶液,商品名KBM603,信越化学工业(株)制)喷涂20秒,纯水淋浴清洗。用基板预备加热装置以100℃加热该基板2分钟。
在得到的硅烷偶合剂处理玻璃基板上,从用所述制法制作的感光性转印材料K1除去覆盖薄膜,以使除去后露出的感光性热转印层的表面与所述硅烷偶合剂处理玻璃基板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叠加,使用叠层机,向所述用100℃加热2分钟的基板上,以胶辊温度130℃、线压100N/cm、输送速度2.0m/分进行叠层。
感光性热转印材料以背面(已形成背层的面)接触叠层辊的方式输送。
接着,剥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临时支撑体,用具有超高压汞灯的近接式曝光机(日立高科技电子工程(株)制),以基板与掩模(具有图像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垂直立起的状态,设定曝光掩模面与该感光性树脂层之间的距离为200μm,从转印材料侧进行70mJ/cm2的曝光,接着,用以下工序(显影1→水洗→显影2→水洗)进行显影。
显影1显影处理液TPD(富士胶片(株)制碱显影液)33℃*20秒水洗(33℃*20秒)显影2显影处理液TCD(富士胶片(株)制碱显影液)33℃*20秒水洗(33℃*20秒)用220℃热处理得到的样品40分钟,得到具有宽10μm的100μm×300μm的开口部的黑矩阵。
接着,使用感光性热转印材料R1、G1、B1,用与所述黑矩阵的形成方法同样的方法,在用黑矩阵包围的部分,形成RGB着色像素,作为滤色片。
评价在所述滤色片的制作中,使用红色转印材料R1,不进行掩模曝光,除此以外,用同样的方法,制作红色的β样品,用以下的方法评价。
(1)叠层状态的评价对在所述得到的β图像,剥离临时支撑体之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叠层状态,观察在叠层工序中产生的泡的残留的有无。
评价标准A无泡。
B图案形成部以外产生泡。
C在图案形成部的一部分产生泡。
D在图案形成部的几处产生泡。
(2)褶皱的评价对在所述得到的曝光前的β图像,剥离临时支撑体之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叠层状态,观察褶皱的有无。褶皱的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评价标准A无褶皱。
B在图案形成处的一部分产生褶皱。
C图案形成处的几处产生褶皱。
D在整个面产生褶皱。
(3)加热辊的污染的评价在处理10张结束之后,按照以下评价标准,目视观察与转印材料接触的一侧的辊表面的污染。
评价标准○完全没有污染。
×附着污物。
(4)背面的表面粗糙度的评价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使用三维表面粗糙度计萨复克母575A(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测定。另外,测定在测定倍率20000倍、截止波长0.08mm的条件下进行。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添加剂1的种类、添加量如下述表2所记载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滤色片。
在实施例1中,将背层涂敷液1变为不添加添加剂1的背层涂敷液处方,将背保护层形成用涂敷液1变为如下所示的背保护层形成用涂敷液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滤色片。
·聚乙烯乳胶(latex)17.8质量份(克米帕S120,固体成分浓度27%,三井化学公司制)·胶态二氧化硅11.8质量份(斯诺迪科斯C,固体成分浓度20%,日产化学公司制)·环氧固化剂1.7质量份(迪纳科尔EX-614B,长濑化成公司制)·表面活性剂0.52质量份(那罗阿克体HN-100,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表面活性剂0.59质量份
(三迪特BL,固体成分浓度43%,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润滑剂(C16H33OSO3Na)2.8质量份

此外,使用所述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添加剂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SN38F石原产业(株)制SnO2微粒(固体成分17%)·R533D三菱物质(マテリアルズ)(株)制SnO2微粒(固体成分17%)·KE-E20(株)日本触媒制二氧化硅微粒(商品名西胡斯塔KE-E20,固体成分20%)·KE-E40(株)日本触媒制二氧化硅微粒(商品名西胡斯塔KE-E40,固体成分20%)从表2可知,在使用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008~0.05μm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实施例中,叠层状态、褶皱的有无、加热辊的污染的有无均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与此相对,使用背面的表面粗糙度为不到0.008μm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比较例中1、2,其背面的润滑性很差,转印时在转印层上可见褶皱。减缓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到褶皱。使用为了提高润滑性而多添加润滑剂的转印材料的比较例4中,褶皱被改良了,但发生了加热辊部的污染。
另外,使用背面的表面粗糙度超过0.05μm的转印材料的比较例3未观察到褶皱,但热传递性降低引起叠层状态很差。
使用在所述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滤色片,用下述方法制作液晶显示装置。
在所述得到的滤色片基板的R像素、G像素及B像素以及黑矩阵之上,进一步利用溅射形成ITO(Indium Tin Oxide)的透明电极。
接着,按照特开2006-64921号公报的实施例1,在相当于所述形成的ITO膜上的黑矩阵上部的部分形成间隔件。
另外,再准备玻璃基板作为对置基板,向滤色片基板的透明电极上及对置基板上分别实施PVA模式用图案,在其上进一步设置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
然后,在相当于周围被设置成包围滤色片的像素组的黑矩阵的外框的位置,利用分散器(dispenser),涂敷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密封剂,滴下PVA模式用液晶,使其于对置基板贴合后,向已贴合的基板进行UV照射,然后进行热处理,使密封剂固化。在这样得到的液晶单元的两面上,贴上(株)三立磁(サンリッツ)制的偏振片HLC2-2518。接着,使用FR1112H(斯坦利(スタンレ一)电气(株)制的片(chip)型LED)作为红色(R)LED、使用DG1112H(斯坦利电气(株)制的片(chip)型LED)作为绿色(G)LED、使用DB1112H(斯坦利电气(株)制的片(chip)型LED)作为蓝色(B)LED,构成侧灯(side light)方式的背光灯(back light),在设有所述偏振片的液晶单元的成为背面的一侧配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
使用实施例的滤色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与使用比较例的滤色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为良好的显示。
在实施例1~6中,将叠层速度(输送速度)从0.6m/分钟变为表3中记载的速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分别制作滤色片,进行评价。另外,输送速度越快,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越优选。


表面粗糙度为0.025~0.04μm的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即使加快输送速度(叠层速度),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包括临时支撑体及设置在该临时支撑体的单面上的至少一层感光性热转印层,所述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临时支撑体的具有感光性热转印层的面的相反面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008~0.05μm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01~0.045μm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025~0.040μm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形成显示装置用滤色片。
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在预先加热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状态下,使所述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接触基板来进行叠层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叠层的工序中,基板与感光性热转印材料的输送速度在1~5m/分钟的范围。
7.一种显示装置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利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而成。
8.一种显示装置用滤色片,其特征在于,其利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形成而成。
9.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色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图像形成方法、显示装置用构件、滤色片及显示装置,所述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所述感光性热转印材料是在临时支撑体的单面至少具有一层感光性热转印层的感光性热转印材料,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临时支撑体的具有感光性热转印层的面的相反面的背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008μm~0.05μm的范围。背面的表面粗糙度更优选为0.01~0.045μm的范围,进而优选为0.025~0.040μm的范围。
文档编号G02B5/20GK101093350SQ20071010284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畠山晶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