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77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用偏振板组(set)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及 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板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液晶面板的构成部件,其构 成通常为在包含吸附取向二色性色素后的聚乙烯醇树脂的偏振光薄膜的 一面或两面,借助粘接剂层,层叠保护薄膜,例如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 的乙酸纤维素的透明树脂薄膜。根据需要,借助其他光学薄膜,利用粘合 剂,使其贴合于液晶单元上,从而可以得到液晶面板。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电视、液晶监视器(mcmitor)、个人电脑 (personal computer)等薄型显示画面,其用途急速扩大。液晶电视的市 场扩大尤其显著,另外,对低成本化的要求也非常高。作为液晶电视用的 偏振板,过去使用的是利用水系粘接剂,在由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构成的偏 振光薄膜的两面层叠三乙酰纤维素薄膜(TAC薄膜),在该偏振板的一面 借助粘合剂贴附相位差薄膜而成的偏振板。作为层叠于偏振板上的相位差 薄膜,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薄膜的拉伸加工品或环烯烃树脂薄膜的拉伸 加工品等,但在液晶电视用中,大多使用由在高温下的相位差不均非常少 的环烯烃树脂薄膜构成的相位差薄膜。
在偏振板与由拉伸环烯烃树脂薄膜构成的相位差薄膜的贴合品中,为 了提高生产率及减低制品成本,尝试了减少构成的部件件数或者简化制造 工艺。例如在特开平8—43812号公报(专利文献l,尤其参照实施例4) 中公开了在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层叠TAC薄膜,在与其相反侧不借助 TAC薄膜,层叠具有相位差功能的环烯烃(降冰片烯)树脂薄膜的结构。
在大画面液晶电视用途中,例如作为壁挂电视用途等,液晶显示装置 的进一步薄型化及轻型化的需要(needs)越发显著。这种情况下,关于液晶面板及其构成部件,以下点成为课题。
(1) 考虑到如果将液晶面板适用于大画面壁挂电视,则接触人手的
机会变多,另外,还变得容易附着尘埃,从而画面的清洁(cleaning)变 多,这种情况下,液晶面板最外表面即偏振板最外表面必需成为即使受到 该接触引起的摩擦也难以受损伤。
(2) 对应液晶面板的薄型大画面化,必需加强液晶面板的强度。
(3) 对应液晶电视的薄型化,必需对使用的构件进行薄壁化。
(4) 必需防止由于液晶面板与背面的背光灯(back light)系统的间 隙变窄、液晶面板与背光灯系统接触而发生的圆形状的不均或牛顿环
(Newton Ring)。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 如下所述的2个偏振板的组合作为液晶面板的构成部件的2个偏振板,可 以得到即使薄也可以实现机械强度、防损伤性出色、可以防止液晶面板的 翘曲而且辨识性也出色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以至完成本发明。其 中2个偏振板分别为在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层叠 有透明保护薄膜而成的偏振板;和在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偏振光薄膜的 一面上层叠有具备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浊度(haze)值为0.1 %以上、45% 以下的防眩性薄膜而成的偏振板。
艮P,如果利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组,其是由第l偏振板 及第2偏振板构成的液晶面板用偏振板组,其中,第1偏振板具有由聚 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1偏振光薄膜和层叠于该第1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的 透明保护薄膜,第2偏振板具有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2偏振光薄膜和 层叠于该第2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的浊度(haze)值处于0.1 %以上、45 %以下的范围的防眩性薄膜。在本发明中,所述防眩性薄膜至少具备第2 丙烯酸树脂薄膜。
在此,第1偏振板中的透明保护薄膜为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 膜或者丙烯酸树脂薄膜,也可以进而具有层叠于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的面 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光学补偿薄膜或保护薄膜。另外,第2偏振板也可以进而具有层叠于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防眩性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光学补偿薄膜或保护薄膜。
另外,如果利用本发明,则还可以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中,依次配
置所述第1偏振板、液晶单元及所述第2偏振板而成。在本发明的液晶面
板中,第1偏振板被配置成第1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透明保护薄膜的面
的相反侧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另外,第2偏振板被配置成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防眩性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
进而,如果利用本发明,则还可以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依次具备背光灯、光扩散板、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为所述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液晶面板被配置成第1偏振板与光扩散板相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在光扩散板与液晶面板之间具有亮度改善片,这种情况下,液晶面板被配置成该第1偏振板与亮度改善片相对。
如果利用按照本发明的特定的偏振板组(set),则可以利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树脂薄膜的使用来实现液晶面板的机械强度的提高、薄壁化及表面的受损的防止,同时可以利用液晶面板的翘曲的防止来避免与含有光扩散板的背光灯系统的接触,可以防止圆形状的不均或牛顿环,从而实现辨识性的提高。另外,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为难以表现出相位差的薄膜,所以即使在将亮度改善片等具有偏振光特性的片材或薄膜配置于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所述特性并同时防止该片材或薄膜引起的颜色不均(干涉不均)等不良情形。此类偏振板组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可以适当地适用于大画面液晶电视用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可壁挂的液晶电视用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中,IO —背光灯,20—第1偏振板,21 —第1偏振光薄膜,23、 33
6—光学补偿薄膜,25 —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25,一丙烯酸系树脂,30 —第2偏振板,31 —第2偏振光薄膜,34 —防眩性薄膜,35 —丙烯酸系树脂薄膜,36 —硬涂层,40 —液晶单元,50 —光扩散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偏振板>
本发明的偏振板组由第1偏振板及第2偏振板这2个偏振板构成,它们被用作液晶面板的构成部件。液晶面板可以通过在液晶单元的一面上层叠第1偏振板,在另一面上层叠第2偏振板来制作。第1偏振板被用作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偏振板,第2偏振板被用作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偏振板。在此,"背面侧偏振板"是指将液晶面板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时位于背光灯侧的偏振板,"前面侧偏振板"是指将液晶面板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时位于辨识侧的偏振板。以下对各偏振板进行详细说明。(第1偏振板)
第1偏振板被用作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偏振板,通过在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1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层叠透明保护薄膜制作而成。具体而言,透明保护薄膜是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树脂薄膜。具体而言,第1偏振光薄膜是在单向拉伸后的聚乙烯醇树脂薄膜中吸附取向二色性色素而成的偏振光薄膜。
作为聚乙烯醇树脂,可以使用皂化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得到的聚乙烯醇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例示乙酸乙烯酯和可与其共聚合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 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这些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进一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醛类改性而成的聚乙烯醇縮甲醛或聚乙烯乙縮酸等。另外,聚乙烯醇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 10, 000左右,优选为1,500 5,000左右。
将此类聚乙烯醇树脂制膜而成的膜可以用作第1偏振光薄膜的巻筒薄膜。对将聚乙烯醇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过去公知的
7方法制膜。对聚乙烯醇系巻筒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pm 150^m左右。
第1偏振光薄膜通常经过如下所述的工序制造,即单向拉伸这样的聚乙烯醇树脂薄膜的工序;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聚乙烯醇树脂薄膜,使二色性色素吸附的工序;用硼酸水溶液处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工序;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聚乙烯醇树脂薄膜的单向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之前进行,可以与染色同时进行,或者也可以在染色之后进行。在染色之后进行单向拉伸的情况下,该单向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之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中进行。当然,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中进行单向拉伸。单向拉伸可以在周向速度不同的辊间向单向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向单向拉伸。另夕卜,单向拉伸可以为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为在利用溶剂使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 8倍左右。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聚乙烯醇树脂薄膜的方法,可以举出通过例如将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碘或二色性染料。此外,聚乙烯醇树脂薄膜优选在染色处理之前实施在水中的浸渍处理。
在将碘用作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在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并染色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通常为每IOO重量份水中0.01 1重量份左右,碘化钾的含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0.5 20重量份。染色中使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 40。C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 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二色性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在含有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浸渍并染色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的方法。在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染料的含量通常为每IOO重量份水中IX10一4 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1X10^ 1重量份,另夕卜,例如也可以为1X10—2重量份左右以下。该水溶液也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作为助染剂。在染色中使用的二色性染料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 8(TC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10 1,800秒左右。
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之后的硼酸处理可以通过将被染色后的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浸渍于含硼酸水溶液中进行。含硼酸水溶液中的硼酸的量为每100重量份水通常2 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 12重量份左右。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含硼酸水溶液中含有碘化钾。含硼酸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为每100重量份通常0.1 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 12重量份左右。在含硼酸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 1,200秒左右,优选为150 600秒左右,进而优选为200 400秒左右。含硼酸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C以上,优选为50 85i:,更优选为60 8(TC。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树脂薄膜通常被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在水中浸渍已被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树脂薄膜来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 40。C左右,浸渍时间通常为1 120秒左右。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从而得到第1偏振光薄膜。干燥处理例如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heater)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 100。C左右,优选为50 80°C。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 600秒左右,优选为120 600秒。
这样地进行向聚乙烯醇树脂薄膜实施单向拉伸、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及硼酸处理,从而得到第1偏振光薄膜。第1偏振光薄膜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 40(im左右。
本发明中的第1偏振板是在所述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1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层叠透明保护薄膜而制作而成的。作为透明保护薄膜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机械性质、耐溶剂性、耐刮擦(scratch)性、耐光性、透明性、成本(cost)等出色,另外,丙烯酸树
脂薄膜是难以显现相位差的薄膜。如果利用使用这样的丙烯酸树脂薄膜的偏振板,则可以得到能够实现机械强度的提高或液晶面板的薄壁化同时可以抑制相位差引起的颜色不均等的辨识性出色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是机械性质、耐溶剂性、耐擦伤性、成本(cost)等出色的薄膜,使用这样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本发明的偏振板的机械强度等出色,同时还可以实现厚度的减低。此外,可以利用例如薄膜面内的延迟(retardation)值确认在偏振板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是否被拉伸。
在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指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树脂。作为其他共聚合成分,可以举出间苯二甲酸、对一(3 —氧乙氧基苯甲酸、4, 4,一二羧基二苯基、4, 4,一二羧基二苯甲酮、双(4一羧基苯基)乙垸、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一5 —磺酸钠、1, 4一二羧基环己垸等二羧酸成分,例如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双甘醇、环己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成分。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另外,也可以与所述二元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一起,并用对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这样的其他共聚合成分也可以包括含有少量的酰胺键、尿垸键、醚键、碳酸酯键等的二羧酸成分及/或二醇成分。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造法,可以适用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其他二元羧酸及/或其他二醇)直接反应的所谓直接聚合法、使对苯二甲酸的二甲酯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加入的其他二元羧酸成分的二甲酯及/或其他二醇)进行酯交换作用的所谓酯交换作用等任意制造法。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含有公知的添加剂。其中,在光学用途中,由于必需为透明性,所以优选添加剂的添加量限于最小限度。作为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润滑剂、防粘连(blocking)齐IJ、热稳定剂、抗氧剂、防静电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良剂等。作为耐光剂,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例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2, 2' —亚甲基双[4一 (1, 1, 3, 3 —四甲基丁基)一6_ (2H—苯并三唑一2—基)苯酚]、2— (5—甲基一2 —羟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 [2—羟基一3, 5 —双(a, a—二甲基苄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3, 5 — 二叔丁基一2 —羟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3 —叔丁基一5—甲基一2 —羟基苯基)一5 —氯一2H—苯并三唑、2— (3, 5一二叔丁基一2 —羟基苯基)一5 —氯一2H—苯并三唑、2— (3, 5 — 二叔戊基一2 —羟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2' —羟基一5,一叔辛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之类的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 —羟基一4一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一4 —辛基氧二苯甲酮、2, 4 —二羟基二苯甲酮、2 — 羟基一4一甲氧基一4'一氯二苯甲酮、2, 2' — 二羟基一4一甲氧基二苯甲 酮、2, 2' —二羟基一4, 4' —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之类的2—羟基二苯甲酮 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之类的水杨酸 苯酯系紫外线吸收剂等,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它们的2种以上。在含有紫 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其量通常为0.1重量%以上,优选为0.3重量%以 上,另外优选为2重量%以下。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可以通过将如上 所述的原料树脂成形为薄膜状,实施拉伸处理来制作。通过实施这样的拉 伸处理,可以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机械强度。己被拉伸的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为任意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 以举出熔融所述原料树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以上的 温度下机械拉伸己被挤压成形为片状的无取向薄膜,然后实施热固定处理 的方法。其中,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实施的拉伸处理可以为单向拉伸、 双向拉伸的任意一种。
进行拉伸时的温度只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温度以上 的温度,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80 130。C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卯 120 。C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中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拉伸倍率在薄膜 的纵向、横向分别优选为Ll 6倍,更优选为3 5.5倍。这是因为,在 拉伸倍率不到U倍的情况下,存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没有 显现出充分的透明性的趋势。
此外,从减低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中的取向主轴的变形 (相对拉伸轴的偏移)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所述的拉伸后、热固定处理之 前,对纵向(薄膜的行进方向)、薄膜的横向(与薄膜的行进方向垂直的 方向)进行张弛处理。张弛处理的温度为90 200°C,优选为120 180 °C。张弛量根据横拉伸条件不同而不同,但优选将张弛量及温度设定成张 弛处理后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150。C下的热收缩率成为2 %以下。
热固定处理的温度通常为180 250°C,优选为200 245°C。热固定
ii处理在首先以定长进行热固定处理之后,为了减低取向主轴的变形、提高 耐热性等强度,优选进一步进行薄膜纵向(薄膜行进方向)或薄膜横向的 张弛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张弛量优选被调整成为张弛处理后的拉伸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150。C下的热收縮率成为1 10%,更优选成为2 5%。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特征之一在于, 取向主轴相对拉伸方向的偏移角度(取向主轴的变形的最大值)为30度 以下(优选为10度以下,更优选为5度以下)。如果取向主轴的变形的最 大值大于30度,则在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时不能得到充分的颜 色不均抑制效果。另外,对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取向主轴的 变形的最大值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O度以上。其中,可以通过 使用例如相位差薄膜检查装置RETS系统(大塚电子(株)制)、微波透 射型分子取向计(MOA)(王子计测机器(株)制)测定所述的拉伸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取向主轴的变形的最大值。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厚度dPET优选 为20 60p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0 50(im的范围内。在拉伸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厚度dPET不到20pm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操作 (handling)(操作性差)的趋势,另夕卜,在厚度dPET超过60 ,的情况 下,存在薄壁化的优势(merit)减弱的趋势。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MOR(最 大取向比(Maximum Oriented Ratio))值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 以上,进而优选为2.2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这是因为,在将使用 了 MOR值不到1,5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偏振板适用于液 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存在斜向方向干涉不均变大的趋势。此外,对拉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MOR值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为7以下 即可。在此,MOR值为利用透射型分子取向计测定的透射微波强度的最 大值与最小值的比(最大值/最小值),成为各向异性的指标。MOR值可 以使用微波透射型分子取向计(王子计测机器(株)制)测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面内相位 差值RPET优选为1000nm以上,更优选为3000nm以上。如果面内相位差值RPET不到1000nm,则存在正面着色醒目的趋势。此外,拉伸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PET由下述式(1)表示。
RPET二 (na—nb) XdPET (1) (在所述式(1)中,na为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面内滞 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b为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面内进向轴 方向(与面内滞相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PET为拉伸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薄膜的厚度。)
也可以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 薄膜上赋予易粘接层,对已被赋予该易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 树脂薄膜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在全部拉伸工序结束之 后的薄膜上形成的方法,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的工序中即 纵拉伸与横拉伸之间形成的方法,以及在与偏振光薄膜粘接之前或粘接之 后形成的方法等。其中,从生产率的规定出发,优选采用在对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进行纵拉伸之后形成,接着进行横拉伸的方法。
易粘接层可以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的两面,或者借助粘接 剂使其与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光薄膜粘接而成的一面上赋予。
对构成易粘接层的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在骨架中具有极 性基、较低分子量、低玻璃化温度的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或 丙烯酸系树脂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交联剂、有机或无机填充 剂、表面活性剂及润滑剂等。
构成在所述第1偏振板及第2偏振板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薄膜的丙烯 酸树脂是指混合甲基丙烯酸树脂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等并进行熔融 混炼得到的材料。
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体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 树脂可以为1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也可以为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他甲 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等的共聚物。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举出甲基丙 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垸基酯,该烷 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 4左右。另外,作为可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的 丙烯酸酯,优选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等,该垸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 8左右。除了这些以外,也可以在共聚物中含有作为在分子内至少具有l个 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的苯乙烯之类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或丙烯 腈之类的乙烯基氰化合物等。
从薄膜的耐冲击性或制膜性的点出发,丙烯酸树脂优选含有丙烯酸橡
胶粒子。可在丙烯酸树脂中含有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的量优选为5重量%以 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虽然丙烯酸橡胶粒子的量的上限没有临界, 但如果丙烯酸橡胶粒子的量过多,则薄膜的表面硬度低下,另外在向薄膜 实施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对表面处理剂中的有机溶剂的耐溶剂性低下。因 而,可在丙烯酸树脂中含有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的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下, 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下。
所述丙烯酸橡胶粒子是将以丙烯酸酯为主体的弹性聚合物作为必须 成分的粒子,可以是实际上只由该弹性聚合物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 将该弹性聚合物作为1层的多层结构。作为该弹性聚合物,具体而言,优 选使用利用由丙烯酸垸基酯50 99.9重量%、至少1种可与其共聚合的 其他乙烯基系单体0 49.9重量%和共聚合性的交联性单体0.1 10重量 %构成的单体的聚合得到的交联弹性共聚物。
作为所述丙烯酸垸基酯,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 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等,该垸基的碳原子数通常为1 8左 右。另外,作为可与所述丙烯酸垸基酯共聚合的其他乙烯基系单体,可以 举出在分子内至少具有l个聚合性碳一碳双键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 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类的芳香族乙烯基 化合物、丙烯腈之类的乙烯基氰化合物等。另外,作为所述共聚合性的交 联性单体,可以举出在分子内至少具有2个聚合性碳一碳双键的交联性的 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丁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之类的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或(甲基)丙烯酸甲代烯丙基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的烯基酯,二乙烯 基苯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或丙 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是指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根据需要,除了所述丙烯酸橡胶粒子以外,也可以在丙烯酸树脂中含 有通常的添加剂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系染料、颜料、无机系色素、抗
14氧剂、防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为了提高耐气候性而优选使用紫
外线吸收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2, 2' —亚甲基双[4一 (1, 1, 3, 3 —四甲基丁基)一6— (2H—苯并三唑一2 —基)苯酚]、2 _ (5—甲基一2—羟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 [2—羟基一3, 5 —双 (a, a—二甲基节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3, 5 — 二叔丁基一2 一羟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2— (3 —叔丁基一5 —甲基一2 —羟基苯 基)一5 —氯一2H—苯并三唑、2— (3, 5 — 二叔丁基一2 —羟基苯基)一 5 —氯一2H—苯并三唑、2— (3, 5 — 二叔戊基一2—羟基苯基)一2H—苯 并三唑、2— (2' —羟基一5,一叔辛基苯基)一2H—苯并三唑之类的苯并 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 —羟基—4一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一4 —辛基 氧二苯甲酮、2, 4一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一4—甲氧基一4,一氯二苯 甲酮、2, 2,一二羟基一4一甲氧基二苯甲酮、2, 2,一二羟基一4, 4'一二 甲氧基二苯甲酮之类的2 —羟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对叔丁基苯基
水杨酸酯、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之类的水杨酸苯酯系紫外线吸收剂等,根 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它们的2种以上。在丙烯酸系树脂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的情况下,其量通常为O.l重量%以上,优选为0.3重量%以上,另外优 选为2重量%以下。
作为用于得到在第1及第2偏振板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方法, 可以使用利用夹钳式送料机构的方法、利用多歧管机头的方法等通常已知 的各种方法。其中,从可以得到表面性状良好的薄膜的点出发,例如优选 借助夹钳式送料机构层叠,从T模头(die)进行多层熔融挤出成形,使 得到的层叠薄膜状物的至少一面与辊或带(belt)接触从而制膜的方法。 尤其从提高丙烯酸树脂薄膜的表面平滑性及表面光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使所述多层熔融挤出成形得到的层叠薄膜状物的两面与辊表面或带表面 接触从而薄膜化的方法。在此时使用的辊或带中,为了向丙烯酸树脂薄膜 表面赋予平滑性,优选与丙烯酸树脂接触的辊表面或带表面的表面成为镜 面。
也可以向在第2丙烯酸树脂薄膜赋予浊度(haze)。作为赋予浊度的 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在所述原料树脂(丙烯酸树脂)中混 合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方法;在第1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与第1偏振光薄膜贴着的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上,涂敷在树脂粘合剂(binder)中混合有 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而成的涂敷液的方法等。作为无机微粒,可以举出具 有代表性的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溶胶、硅酸铝、氧 化铝一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高岭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磷酸钙等。 另外,作为有机微粒,可以使用交联聚丙烯酸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硅酮树脂粒子、聚酰亚胺粒子等树脂粒子。
在第2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与第1偏振光薄膜贴着的面的相反侧的表 面上,除了所述防眩处理(浊度赋予处理)以外,也可以实施硬涂处理、 防静电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也可以形成由液晶性化合物或其高分子量 化合物等构成的涂敷层。
第1及第2丙烯酸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0 120pm左右,更优选 为30 80^im左右。如果薄膜的厚度不到20|iim,则存在难以操作的趋势, 如果厚度超过12(Him,则存在薄壁化的优势(merit)减弱的趋势。
在第1偏振板中,还可以在第1偏振光薄膜的贴合有所述第1透明保 护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用于贴合液晶单元和偏振板的粘接剂或 粘合剂的层。另外,也可以在第1偏振光薄膜的贴合有所述第1透明保护 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例如层叠作为保护薄膜或光学补偿薄膜等的透 明薄膜,在该透明薄膜上形成粘接剂或粘合剂的层。作为透明薄膜,可以 举出三乙酰纤维素薄膜(TAC薄膜)等纤维素薄膜、烯烃薄膜、丙烯酸 薄膜、聚酯薄膜等。进而,也可以在所述透明薄膜上层叠后述的光学功能 性薄膜,在该光学功能性薄膜上形成粘接剂或粘合剂的层。
所述纤维素薄膜是由纤维素的部分酯化物或完全酯化物构成的薄膜, 例如可以举出由纤维素的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它们的混合酯等构成 的薄膜。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三乙酰纤维素薄膜、二乙酰基纤维素薄膜、 乙酸丙酸纤维素薄膜、乙酸丁酸纤维素薄膜等。作为这样的纤维素酯系薄 膜,可以举出适当的市售品,例如FujitachTD80 (富士胶片(株)制)、 FujitachTD80UF (富士胶片(株)制)、FujitachTD80UZ (富士胶片(株) 制)、KC8UX2M (Konica Minolta Opto (株)制)、KC8UY (Konica Minolta Opto (株)制)等。
另外,作为由纤维素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例如可以举出在纤维素薄膜中含有具有相位差调整功能的化合物的薄膜、在纤维素薄膜表面上 涂布具有相位差调整功能的化合物的薄膜、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纤维素薄 膜得到的薄膜等。另外,作为市售的纤维素的光学补偿薄膜,例如可以举
出富士胶片(株)以"WVfilm" (Wide View Film)系列出售的"WVBZ 438"及"WVEA"、 Konica Minolta Opto (株)出售的"KC4FR—1"及 "KC4HR—1"等。
作为所述由烯烃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例如可以举出对环烯烃树 脂薄膜进行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得到的光学补偿薄膜。在将本发明的偏振 板组用于大型液晶电视用液晶面板、尤其是具备垂直取向(VA)模式 (mode)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从光学特性、耐久性的点出 发,作为所述光学补偿薄膜,也优选环烯烃树脂薄膜的拉伸品。在此,环 烯烃树脂薄膜为例如由降冰片烯或具有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由环状烯 烃(环烯烃)构成的单体单元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薄膜。环烯烃薄膜可以 为使用单一的环烯烃的开环聚合物或使用2种以上环烯烃的开环共聚物 的加氢物,也可以为环烯烃与链状烯烃及/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 等的加成共聚物。另外,向主链或侧链导入极性基也是有效的。
在使用环烯烃与链状烯烃及/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 的情况下,作为链状烯烃的例子,可以举出乙烯或丙烯等,另外,作为具 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苯乙烯、a—甲基苯乙烯、环 烷基取代苯乙烯等。在这样的共聚物中,由环烯烃构成的单体单元可以为 50摩尔%以下,例如15 50摩尔%左右。尤其在成为环烯烃与链状烯烃
与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三元共聚物的情况下,由环烯烃构成的单 体单元可以如上所述地为较少的量。在该三元共聚物中,由链状烯烃构成 的单体单元通常为5 80摩尔%左右,由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构成 的单体单元通常为5 80摩尔%左右。
作为市售的热塑性环烯烃树脂,包括德国的Ticona公司出售的 "Topas"、 JSR (株)出售的"Arton"、日本ZEON (株)出售的"ZEONOR" 及"ZEONEX"、三井化学(株)出售的"Apel"(均为商品名)等,可以 将它们适当地适用于所述环烯烃树脂薄膜。可以对这样的环烯烃树脂进行 制膜,从而得到环烯烃树脂薄膜。作为制膜方法,可以适当地使用溶剂浇铸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的方法。另外,例如积水化学工业(株)出售的
"爱斯西那(工7、乂一于)"及"SCA40"、(株)奥普戴斯(才7。亍7) 出售的"ZEONORfilm"、 JSR (株)出售的"Artonfilm"(均为商品名) 等已被制膜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也被市售,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它们。
作为光学补偿薄膜的环烯烃树脂薄膜优选至少向一个方向拉伸。这 样,可以赋予适当的光学补偿功能,有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扩大。已 被拉伸的环烯烃树脂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o优选为40nm以上、100nm 以下,更优选为40nm以上、80nm以下。如果面内相位差值Ro不到40nm 或超过100nm,则存在相对液晶面板的视角补偿能低下的趋势。另外,己 被拉伸的环烯烃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优选为80nm以上、 25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上、250nm以下。如果厚度方向相位差 值Rth不到80nm或超过250nm,则与上述同样存在相对液晶面板的视角 补偿能低下的趋势。此外,已被拉伸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面内相位差值 Ro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分别由下述式(1)及(2)表示。
Ro= (nxiy) Xd (1)
Rth=[ (nx+ny) /2—nz]Xd (2)
在此,nx为已被拉伸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面内滞相轴方向的折射 率,ny为面内进向轴方向(与面内滞相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 为已被拉伸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为己被拉伸的环 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优选折射率特性,除了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拉伸倍率及拉 伸速度以外,还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并赋予拉伸时的预热温度、拉伸温度、 热定形(heat set)(拉伸后的薄膜的变形减轻处理)温度、冷却温度等各 种温度(包括温度图形)。通过在较缓和的条件下进行拉伸,可以得到如 上所述的优选折射率特性,例如拉伸倍率优选为1.05倍以上、1.6倍以下 的范围,进而更优选为1.1倍以上、1.5倍以下。在双向拉伸的情况下, 只要使最大拉伸方向的拉伸倍率成为所述范围即可。
已被拉伸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d如果过厚,则容易发生可加工 性变差,另外,透明性低下或者偏振板的重量变大等问题。因此,已被拉 伸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厚度d优选为40^im 8(Him左右。
18也可以在第1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上并且/或在第1偏振光薄膜中的贴 合有该第1丙烯酸系树脂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的作为保护薄膜 或光学补偿薄膜的透明薄膜上,借助粘合剂贴着光学功能性薄膜。作为光 学功能性薄膜,除了将所述的纤维素系薄膜或环烯烃系薄膜作为基材的光 学补偿薄膜以外,例如还可以举出在基材表面涂敷液晶性化合物并使其取 向的光学补偿薄膜,透过某种偏振光并反射显示出与其相反性质的偏振光 的反射型偏振光薄膜,由聚碳酸酯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薄膜,在表面具有 凹凸形状的带防眩功能的薄膜、表面带防反射处理的薄膜,在表面具有反 射功能的反射薄膜,兼具反射功能和透过功能的半透过反射薄膜等。作为 相当于在基材表面涂敷液晶性化合物并使其取向的光学补偿薄膜的市售
品,可以举出富士胶片(株)出售的"WYfilm"、新日本石油(株)出售 的"NH film"及"NR film"(均为商品名)等。作为相当于透过某种偏 振光并反射显示出与其相反性质的偏振光的反射型偏振光薄膜的市售品, 例如可以举出3M Company (3M公司)(在日本可以从住友3M (株)获 得)出售的"DBEF"(均为商品名)等。
接着,对在第1偏振光薄膜上层叠第1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及/或作为 上述保护薄膜或光学补偿薄膜等的透明薄膜的方法进行说明。作为在第1 偏振光薄膜表面上层叠这些第1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及/或透明薄膜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是使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的方法。在第1偏振光薄膜的两面使用 粘接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面同种粘接剂,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的粘接剂。
作为粘接剂,从减薄粘接剂层的观点出发,可以举出水系的粘接剂, 即将粘接剂成分在水中溶解或分散于水中而成的粘接剂。例如,作为优选 的粘接剂,可以举出将聚乙烯醇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用作主要成分的组 合物。
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用作粘接剂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该聚乙烯醇系 树脂除了可以为部分皂化聚乙烯醇或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以外,还可以为羧 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氨基 改性聚乙烯醇等已被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在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 粘接剂成分的情况下,该粘接剂大多被配制成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 粘接剂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浓度相对100重量份水,通常为1 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1 5重量份。
为了提高粘接性,优选在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剂 中,添加乙二醛、水溶性环氧树脂等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作为水溶性环 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述地进行得到的聚酰胺聚胺环氧树脂,艮口 使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之类的聚亚烷基聚胺与己二酸之类的二羧 酸反应得到聚酰胺聚胺,再使表氯醇与其反应得到。作为此类聚酰胺聚胺
环氧树脂的市售品,包括住化CHEMTEX(株)出售的"Sumirez Resin 650" 及"SumirezResin 675"、日本PMC (株)出售的"WS —525"等,可以 适当地使用它们。这些固化性成分或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聚乙烯醇树脂 100重量份,通常为1 100重量份,优选为1 50重量份。如果其添加 量少,则粘接性的提高效果变小,相反如果其添加量多,则存在粘接剂层 变脆的趋势。
在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粘接剂的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作为适当的 粘接剂组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与具有縮 水甘油基氧基(glycidyloxy)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此所述的聚酯系离聚 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是向具有聚酯骨架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导入少量的 离子性成分(亲水成分)而成的产物。此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由于 不使用乳化剂而直接在水中乳化成为乳剂(emulsion),所以适合作为水 系的粘接剂。聚酯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其自身为公知的。例如在特开 平7 — 97504号公报中记载了用于将苯酚系树脂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高分 子分散剂的例子,另外,在特开2005 — 070140号公报及特开2005 — 181817
号公报中示出了将聚酯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与具有縮水甘油基氧基 (glycidyloxy)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粘接剂,在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
偏振光薄膜上接合环烯烃树脂薄膜的方式。
作为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光固化性粘接剂。作为光固化性粘接剂,例 如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等的混合物等。作为 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脂环式环氧树脂、不具有脂环式结构的 环氧树脂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另外,作为光固化性粘接剂,还可以使用向 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氧杂环丁烷(才年夕七y)树脂、氨基甲酸酯树 脂、聚乙烯醇树脂等中加入自由基聚合型引发剂及/或阳离子聚合型引发剂而成的光固化性粘接剂。
作为使用粘接剂在第1偏振光薄膜表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及/或透 明薄膜的方法,可以使用过去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利用流延法、拉
丝锭涂敷(wire bar coat)法、凹板印刷涂敷(gravure coat)法、逗点涂 布(力乂7〕一夕一)法、刮匀涂装(doctorblade)法、金属型涂敷(die coat)法、浸涂(dip coat)法、喷雾法等,在第1偏振光薄膜及/或在其上 贴合的薄膜的粘接面上涂布粘接剂,从而重合二者的方法。流延法是使作 为被涂布物的薄膜向大致垂直方向、大致水平方向、另外二者之间的斜向 方向移动,并同时在其表面流落粘接剂并使粘接剂扩展的方法。
利用如上所述的方法涂布粘接剂,然后利用夹持辊(niproll)等夹持 第1偏振光薄膜和在其上贴合的薄膜来使其它们贴合,从而接合二者。另 外,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在第1偏振光薄膜与在其上贴合的薄膜之间滴注粘 接剂,然后利用辊等加压该层叠体从而均一地扩张的方法。这种情况下, 可以使用金属或橡胶等作为辊的材质。进而,还优选采用在第1偏振光薄 膜与在其上贴合的薄膜之间滴注粘接剂,然后使该层叠体通过辊与辊之间 并加压,从而扩张的方法。这种情况下,这些辊可以为相同材质,也可以 为不同材质。
此外,在干燥或固化前的使用所述夹持辊等使其贴合之后的粘接剂层 的厚度优选为5pm以下,还优选为0.01pm以上。
另外,为了提高粘接性,也可以在第1偏振光薄膜及/或在其上贴合 的薄膜的粘接表面适当地实施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 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作为皂化处理,可以举出浸 渍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之类的碱的水溶液的方法。
借助所述水系粘接剂接合而成的层叠体通常实施干燥处理,进行粘接 剂层的干燥、固化。干燥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喷射热风进行。干燥温度可以 从40 10(TC左右、优选60 10(TC的范围适当地选择,干燥时间例如为 20 1,200秒左右。干燥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通常为0.001 5pm左右,优 选为O.Ol(am以上,另外还优选为2pm以下,进而优选为l|im以下。如 果粘接剂层的厚度变得过大,则容易成为偏振板的外观不良。
千燥处理后,也可以在室温以上的温度下实施至少半日、通常1日以上的养护,从而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此类养护典型地在被巻绕成辊状的
状态下进行。优选的养护温度为30 50。C的范围,进而优选为35。C以上、 45。C以下。如果养护温度超过50°C,则在辊巻绕的状态下,变得容易发 生所谓的"折边(巻含締法^"。此外,对养护时的湿度没有特别限定, 优选选择成相对湿度0%RH 70%RH左右的范围。养护时间通常为1 日 10日左右,优选为2日 7日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光固化型粘接剂接合偏振光薄膜和与其贴合的薄膜 的情况下,通过在接合后照射活化能量线来使光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对活 化能量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 的活化能量线,具体而言,优选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 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chemical lamp)、黑光灯(black light lamp)、微 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metal halide lamp)等。根据该光固化性 粘接剂的组成适当地决定向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强度,没有特别限 定,在聚合引发剂的活化中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优选为0.1 6000mW/cm2。该照射强度为O.lmW/cm2以上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不会变 得过长,在为6000 mW/cr^以下的情况下,从光源辅射的热及光固化性 粘接剂的固化时的发热引起发生环氧树脂的黄变或偏振光薄膜的劣化的 可能性少。向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光照射时间受到每一种将要固化的光固化 性粘接剂控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将用所述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积表 示的累计光量设定成10 10000mJ/m2。在使向光固化性粘接剂的累计光 量为10mJ/m2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足够量聚合引发剂来源的活性种, 从而使固化反应更可靠地进行,另外,在使其为10000 mJ/n^以下的情况 下,照射时间不会变得过长,可以维持良好的生产率。此外,活化能量线 照射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通常为0.001 5(im左右,优选为O.Ol)im以上, 另外优选为2pm以下,进而优选为lpm以下。
在利用活化能量线的照射使光固化性粘接剂固化的情况下,优选在第 1偏振光薄膜的偏光度,透过率及色相以及第1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及光学 补偿薄膜、保护薄膜等透明薄膜的透明性等偏振板的各种功能不降低的条 件下进行固化。
(第2偏振板)第2偏振板被用作液晶面板的前面侧(辨识侧)偏振板,可以在由聚
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第2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层叠浊度值处于0.1%以上、 45%以下的范围的防眩性薄膜来制作。具体而言,第2偏振光薄膜是在单 向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中吸附取向二色性色素而成的偏振光薄 膜,可以同样地使用对第1偏振光薄膜说明的偏振光薄膜。第1偏振光薄 膜与第2偏振光薄膜在外形(厚度等)、材质及制造方法等方面相同或不 同。
所述防眩性薄膜可以通过将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作为基材,在其表面上 层叠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硬涂层来制作。成为基材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 可以同样地使用在所述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中说明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在 第1偏振板与第2偏振板中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在外形(厚度等)、 材质、组成及制造方法等方面相同或不同。通过使用此类丙烯酸系树脂薄 膜作为基材,可以进一步提高液晶面板的机械强度,同时还可以实现的液 晶面板的进一步薄壁化。
防眩性薄膜的浊度值处于0.1%以上、45%以下的范围。浊度值为0.1 %实际上与透明(clear)的硬涂层同义。浊度值如果高于45%,则画面 褪色进而辨识性低下。防眩性薄膜的浊度值可以不到5%,但从减低荧光 灯的映入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以上。在此,浊度值可以利用依据JISK 7136的方法测定。
丙烯酸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0 120^im左右,更优选为30 80pm 左右。如果薄膜的厚度不到20pm,则存在难以操作的趋势,如果厚度超 过12(Hrni,则存在薄壁化的优势减弱的趋势。
具有所述微细的表面凹凸形状的硬涂层可以利用在第2丙烯酸树脂 薄膜表面形成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的方法,或在形成含有有机 微粒或无机微粒或者不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之后推挤已赋予 凹凸形状的辊的方法(例如压纹(emboss)法等)等来制造,但不限定于 这些。作为形成所述涂膜的方法,例如可以例示在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涂 布含有由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粘合剂成分和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 涂布液的方法等。
作为无机微粒,可以使用具有代表性的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
23化铝、氧化铝溶胶、硅酸铝、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高岭土、滑 石、云母、碳酸钙、磷酸钙等。另外,作为有机微粒,可以使用交联聚丙 烯酸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 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硅酮树脂粒子、聚酰亚胺粒子等树脂粒子。 用于分散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粘合剂成分优选从成为高硬度(硬 涂)的材料中选定。作为粘合剂成分,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热固 化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使用市售 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以将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
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单独或2种以上与"Irgacure 907"、 "Irgacure 184"(以上为汽巴特殊化学药品公司制)、"LucirinTPO" (BASF公司制) 等光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例如在使用紫外线固化 性树脂的情况下,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中分散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之后, 在丙烯酸树脂薄膜上涂布该树脂组合物,并照射紫外线,从而可以形成在 由粘合剂树脂构成的硬涂树脂中分散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而成的硬涂层。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例子,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由氨基甲酸酯丙 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具有垸基的(甲 基)丙烯酸聚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构成的混合物。
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异 氰酸酯配制所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从(甲基)丙烯酸及/或 (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元醇配制至少具有1个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 酯,使其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由此制造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这些(甲基) 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异氰酸酯可以分别使用1 种,或分别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 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 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甲基) 丙烯酸环烷基酯。
所述多元醇是至少具有2个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1, 3 —丙二醇、1, 2 —丙二醇、双甘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 3 — 丁二 醇、1, 4一丁二醇、1, 6—己二醇、1, 9一壬二醇、1, 10 —癸二醇、2,2, 4一三甲基一1, 3 —戊二醇、3 —甲基一1, 5 —戊二醇、羟基新戊酸新 戊二醇酯、环己垸二羟甲基、1, 4 —环己垸二醇、螺环二醇(spiroglycol)、 三环癸烷羟甲基、加氢双酚A、环氧乙垸加成双酚A、环氧丙垸加成双酚 A、三羟甲基乙烷、三二羟甲基丙垸、甘油、3 —甲基戊烷一1, 3, 5 —三 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
作为所述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的各种 二异氰酸酯类。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 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 4 —亚苄基二异氰酸酯、4, 4—二苯 基二异氰酸酯、1, 5 —萘二异氰酸酯、3, 3 — 二甲基—4, 4一二苯基二异 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 4一二苯基 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加氢物等。
作为所述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二 (甲 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 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 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各 种添加剂。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包括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季戊 四醇四丙烯酸酯。它们可以为共聚物,也可以为混合物。
作为所述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具有垸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例 如可以举出具有2, 3 — 二羟基丙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或具有2 一羟基乙基及2, 3 — 二羟基丙基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2, 2 — 二甲氧基一2—苯基苯乙酮、苯 乙酮、二苯甲酮、氧杂蒽、3—甲基苯乙酮、4一氯二苯甲酮、4, 4'一二 甲氧基二苯甲酮、苯偶姻丙醚、苄基二甲基酮缩醇、N, N, N', N' —四 甲基一4, 4'一二氨基二苯甲酮、l一 (4一异丙基苯基)一2 —羟基一2_ 甲基丙垸一1一酮、其他噻吨酮系化合物。
根据需要,在所述混合物中添加溶剂。作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例 如可以举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它们的混合溶剂。
另外,所述混合物可以含有流平剂,例如可以举出氟系或硅酮系的流 平剂。作为硅酮系的流平剂,可以举出反应性硅酮、聚二甲基硅氧垸、聚 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垸、聚甲基垸基硅氧垸。优选反应性硅酮及硅氧垸系
25的流平剂。通过使用反应性硅酮的流平剂,可以向硬涂层表面赋予滑动性, 可以长期持续出色的耐擦伤性。另外,如果使用硅氧烷系的流平剂,则可 以提高膜成形性。
作为反应性硅酮的流平剂,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硅氧烷键和丙烯酸酯基 及羟基的反应性硅酮。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
(a) (二甲基硅氧烷)(3 —丙烯酰基一2 —羟基丙氧基丙基硅氧烷)
(2 —丙烯酰基一3 —羟基丙氧基丙基硅氧垸)=0.8: 0.16: 0.04(摩尔比)
的共聚物、
(b) (二甲基硅氧烷)(羟基丙基硅氧烷)(6 —异氰酸酯己基三聚 异氰酸)(脂肪族聚酯)=6.3: 1.0: 2.2: 1.0 (摩尔比)的共聚物、
(C) (二甲基硅氧烷)(末端为丙烯酸酯的甲基聚乙二醇丙醚硅氧 垸)(末端为羟基的甲基聚乙二醇丙醚硅氧烷)=0.88: 0.07: 0.05 (摩 尔比)的共聚物等。
以上通过使用如例所示的丙烯酸基的粘合剂成分(粘合剂树脂),可 以得到提高与丙烯酸树脂薄膜的附着力并同时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的可 以更有效地防止表面损伤的防眩性薄膜。
在利用压纹法形成具有微细表面凹凸形状的硬涂层的情况下,只要使 用形成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模具,将模具的形状转印至在丙烯酸系树脂薄膜 上形成的硬涂层上即可。优选利用压纹进行向硬涂层上的模具形状的转 印。作为压纹,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UV压纹法。其中,在利用 压纹法形成微细表面凹凸形状的情况下,硬涂层可以含有无机或有机微 粒,也可以不含有。
在uv压纹法中,通过在丙烯酸树脂薄膜的表面上形成紫外线固化性
树脂层,边向模具的凹凸面挤压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边使其固化,将模 具的凹凸面转印至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上。具体而言,在丙烯酸树脂薄膜 上涂敷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在使涂敷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附着于模具的凹 凸面的状态下,从丙烯酸树脂薄膜侧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 化,接着,从模具剥离形成有固化后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的丙烯酸树脂 薄膜,由此将模具的形状转印至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上。对紫外线固化性树 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另外,也可以代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通过适当地选定光引发剂,使用可利用波 长长于紫外线的可见光进行固化的可见光固化性树脂。
对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以上、30,以下,更优 选为3(im以上、30pm以下。如果硬涂层的厚度不到2pm,则不能获得充 分的硬度,存在表面变得容易受损伤的趋势,另外,如果厚于30pm,则 存在容易破裂或者硬涂层的固化收缩引起防眩性薄膜巻曲(curl)进而生 产率低下的趋势。
如上所述,防眩性薄膜优选利用硬涂层赋予浊度,但也可以与硬涂层 的形成一起,通过在作为基材的丙烯酸树脂薄膜中分散无机或有机微粒来 赋予浊度。另外,作为防眩性薄膜,可以使用不具有硬涂层而分散有无机 或有机微粒的丙烯酸树脂薄膜。这些情况下,作为无机或有机微粒,可以 使用所述的无机或有机微粒。另外,分散有无机或有机微粒的丙烯酸树脂 薄膜的厚度与上述同样地优选为20 12(^m左右,更优选为30 80pm左 右。
也可以在防眩性薄膜中的与第2偏振光薄膜贴着的面的相反侧的表 面上(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上或硬涂层上)实施防静电处理等表面处理。另 外,也可以形成由液晶性化合物或其高分子量化合物等构成的涂敷层。
在第2偏振板中,也可以在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与所述防眩性薄膜贴 合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用于贴合液晶单元与偏振板的粘接剂或粘合 剂的层。另外,也可以在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与所述防眩性薄膜贴合的面 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例如作为保护薄膜或光学补偿薄膜等的透明薄膜, 在该透明薄膜上形成粘接剂或粘合剂的层。作为透明薄膜,可以举出三乙 酰纤维素薄膜(TAC薄膜)等纤维素薄膜、烯烃薄膜、丙烯酸薄膜、聚 酯薄膜等。进而,也可以在所述透明薄膜上层叠光学功能性薄膜,在该光 学功能性薄膜上形成粘接剂或粘合剂的层。作为保护薄膜、光学补偿薄膜 及光学功能性薄膜,可以同样地使用在第1偏振板中记述的保护薄膜、光 学补偿薄膜及光学功能性薄膜。
对于在第2偏振光薄膜上层叠防眩性薄膜及/或作为保护薄膜或光学 补偿薄膜等的透明薄膜的方法而言,可以同样地采用在第1偏振板中记述 的方法。在第2偏振光薄膜的两面上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面同种粘接剂,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的粘接剂。另外,在第1偏振板的制 作中使用的粘接剂与在第2偏振板的制作中使用的粘接剂相同或不同。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为使用所述偏振板组的液晶面板,具体而言,依次
配置所述第1偏振板、液晶单元及所述第2偏振板而成。在此,第1偏振 板被配置成第1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第1丙烯酸树脂薄膜的面的相反侧 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第2偏振板被配置成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防 眩性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S卩,将第l偏振光薄膜中的 层叠有第1丙烯酸树脂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作为粘接面,使用粘接剂或 粘合剂,将第1偏振板贴附于液晶单元上,或者借助在第1偏振光薄膜中 的层叠有第1丙烯酸树脂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的作为保护薄膜 或光学补偿薄膜等的透明薄膜或进而在其上层叠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将第 l偏振板贴附于液晶单元上。同样,将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防眩性 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作为粘接面,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将第2偏振板 贴附于液晶单元上,或者,借助在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防眩性薄膜 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的作为保护薄膜或光学补偿薄膜等的透明薄膜 或进一步在其上层叠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将第2偏振板贴附于液晶单元 上。
作为液晶单元,可以采用过去公知的构成,例如可以使用扭曲向列 (TwistedNematic) (TN)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等各种方式的液 晶单元。
使用此类本发明的偏振板组的液晶面板由于将透明保护薄膜用作第1 偏振板的保护薄膜,将以丙烯酸树脂薄膜为基材的防眩性薄膜用作第2偏 振板的保护薄膜,所以可以实现机械强度的提高及薄壁化、表面受损伤的 防止、辨识性的提高、进而翘曲的防止。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截面 图。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配置背光灯10、光扩散板50及由液晶 单元40和贴附于液晶单元40的一面上的作为背面侧偏振板的第1偏振板 20和贴附于液晶单元40的另一面上的作为前面侧偏振板的第2偏振板30 构成的液晶面板而成。第1偏振板20具有利用光学补偿薄膜23和第1丙
28烯酸系树脂薄膜25夹持第1偏振光薄膜21的结构,被配置成光学补偿薄 膜23与液晶单元40相对。另外,第2偏振板30具有利用光学补偿薄膜 33和防眩性薄膜34夹持第2偏振光薄膜31的结构,被配置成光学补偿 薄膜33与液晶单元40相对。在该例中,防眩性薄膜34由第2丙烯酸树 脂薄膜35和在其上层叠的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硬涂层36构成。在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被配置成作为背面侧偏振 板的第1偏振板20成为背光灯侧即第1丙烯酸树脂薄膜25与光扩散板 50相对。
在此,光扩散板50是具有使来自背光灯10的光扩散的功能的光学构 件,可以包括例如使作为光扩散剂的粒子在热塑性树脂中分散从而赋予光 扩散性的光扩散板,在热塑性树脂板的表面形成凹凸从而赋予光扩散性的 光扩散板,在热塑性树脂板的表面上设置分散有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 层从而赋予光扩散性的光扩散板等。其厚度可以为0.1 5mm左右。另外, 也可以在光扩散板50与液晶面板之间配置棱镜片(prism sheet)(也称为 聚光片,例如3M公司制的"BEF"等为适合的棱镜片)、亮度改善片(与 前面说明的反射型偏振光薄膜相同(DBEF))、光扩散片等显示出其他光 学功能性的片材。根据需要,也可以配置1张以上数种显示出其他光学功 能性的片材。进而,作为光扩散板50,例如还可以使用在表面具有圆筒 (cylindrical)形状的棱镜片与光扩散板的层叠一体品(例如在特开2006 一28469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光扩散板)之类的其他功能与光扩散功能复 合化而成的光学片材。
此类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与液晶面板同 样,可以实现机械强度的提高,同时可以改善面板的翘曲。此外,本发明 的液晶显示装置不被图l所示的结构所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 如上所述,光学补偿薄膜23及/或光学补偿薄膜33不是必需的,可以省 略。另外,也可以代替光学补偿薄膜23及/或光学补偿薄膜33使用保护 薄膜。
以下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被这些实施例所 限定。例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含量或使用量的%及份均为重量标准。偏振光薄膜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厚度75nm的聚乙 烯醇薄膜浸渍于3(TC的纯水中,然后在3(TC下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重量 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然后,在56.5r下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 重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接着,利用8。C的纯水洗涤之后,在65 。C下干燥,从而获得在聚乙烯醇中吸附取向碘的偏振光薄膜。拉伸主要在 碘染色及硼酸处理的工序中进行,总(total)拉伸倍率为5.3倍。丙烯酸树脂薄膜的制作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量比)的共聚物70份和3 层结构的作为丙烯酸系多层聚合物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第一层甲基丙烯 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99.8/0.2) /第二层丙烯酸 丁酯与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79/19/2) /第三层 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96/4)) 30份的混合物,利用 熔融挤出制作厚度为8(Vm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防眩性薄膜(A)的制作
使用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与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亚 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应生成物)以重量比60/40溶 解于乙酸乙酯中,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60%,并含有流平剂的紫外线固 化性树脂组合物。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固化后显示出1.53的折 射率。
相对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粘合剂成分)100份,在所述紫外线固 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加入重均粒径为2.7^im、折射率为1.57的甲基丙烯酸甲 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粒子5份并使其分散,然后添加乙酸乙酯直至固体 成分(包括树脂粒子)浓度成为30%,配制涂布液。
在制造例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上,涂布所述涂布液,以使干燥后的涂 膜厚度成为3.4pm,在设定成6(TC的干燥机中使其干燥3分钟。从干燥后 的薄膜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侧,照射来自强度20mW/cm2的高压 水银灯的光,直至h射线换算光量成为200mJ/cm2,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组合物层固化,从而得到具有表面有凹凸的硬涂层(厚度为3.4pm)的由丙烯酸树脂薄膜构成的防眩性薄膜(A)。
使用依据JISK7136的(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雾影仪(haze meter)"画一150"型,测定防眩性薄膜(A)的浊度值,结果为20.1%。 此外,在浊度的测定中,为了防止防眩性薄膜(A)的翘曲,使用光学上 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性薄膜(A)的丙烯酸树脂薄膜贴合于玻璃基板上, 并使凹凸面成为表面,然后提供到测定。
<实施例1>
(a) 背面侧偏振板的制作
在对制造例2中得到的丙烯酸树脂薄膜(厚度为8(^im)的贴合面实 施电晕处理之后,借助粘接剂将其贴合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光薄膜的 一面上。在对由双向拉伸降冰片烯树脂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厚68pm, 面内相位差值6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225nm)的贴合面实施电晕处理 之后,借助粘接剂将其贴合在偏振光薄膜的相反面上,从而得到背面侧偏 振板。其中,由双向拉伸降冰片烯树脂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被贴合成其滞 相轴与偏振光薄膜的拉伸轴分别正交。接着,在该背面侧偏振板的双向拉 伸降冰片烯光学补偿薄膜面上设置粘合剂(厚度为25pm)的层。
(b) 前面侧偏振板的制作 借助粘接剂将在制造例3中得到的防眩性薄膜(A)贴合于在制造例
1中得到的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借助粘接剂将已被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 维素薄膜(厚8(Him,面内相位差值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50nm)贴合 于偏振光薄膜的相反面上,从而得到前面侧偏振板。在该前面侧偏振板的 三乙酰纤维素薄膜面上设置粘合剂(厚25pm)的层。
(c)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从搭载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市售的液晶电视(夏普(株)
制的"LC一42GX1W")的液晶单元剥离两面的偏振板,借助在光学补偿 薄膜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在液晶单元的背面(背光灯侧)上贴合所述背面 侧偏振板,在液晶单元的前面侧(辨识侧)贴合所述前面侧偏振板,并使 偏振板的吸收轴均与原来贴附于液晶电视上的偏振板的吸收轴方向一致, 从而制作液晶面板。接着,以背光灯/光扩散板/扩散片/扩散片/亮度改善片 (3M公司制的"DBEF") /液晶面板的构成组装该液晶面板,制作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防止了液晶面板的翘曲,所以可以避 免因此而与亮度改善片的接触,可以防止颜色不均。另外,液晶面板的前 面侧偏振板表面(硬涂层表面)也难以受损伤。 <比较例1>
在前面侧偏振板的制作中,除了代替防眩性薄膜(A)而使用不具有 硬涂层的制造例2的丙烯酸树脂薄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前 面侧偏振板,组装液晶显示装置。在用布擦拭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偏振板表 面(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时,容易受损伤。防眩性薄膜(B)的制作
使用以重量比60/40、固体成分浓度60%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与多 官能氨基甲酸酯化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的反应生成物)溶解于乙酸乙酯中并含有流平剂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 物。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固化后显示出1.53的折射率。
相对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粘合剂成分)100份,在所述紫外线固 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加入重均粒径为2.7pm、折射率为1.57的甲基丙烯酸甲 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粒子5份并使其分散,然后添加乙酸乙酯直至固体 成分(包括树脂粒子)浓度成为30%,配制涂布液。
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量比)的共聚物70份和3 层结构的作为丙烯酸系多层聚合物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第一层甲基丙烯 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99.8/0.2) /第二层丙烯酸 丁酯与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79/19/2) /第三层 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重量比96/4)) 30份的混合物,利用 熔融挤出制作厚度为80pm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在该丙烯酸系树脂薄膜 上,涂布所述涂布液,使干燥后的涂膜厚度成为3.4pm,在设定成60'C的 干燥机中使其干燥3分钟。从干燥后的薄膜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 侧,照射来自强度20mW/cr^的高压水银灯的光,直至h射线换算光量成 为200mJ/cm2,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固化,从而得到具有表面有 凹凸的硬涂层(厚度为3.4iam)的由丙烯酸系树脂薄膜构成的防眩性薄膜 (B)。
使用依据JISK7136的(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的雾影仪(hazemeter) "HM—150"型,测定防眩性薄膜(B)的浊度值,结果为20.1%。 此外,在浊度的测定中,为了防止防眩性薄膜(B)的翘曲,使用光学上 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性薄膜(B)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贴合于玻璃基板 上,并使凹凸面成为表面,然后提供到测定。 [制造例5]防眩性薄膜(C)的制作
以硬涂层的厚度为30pm的方式将上述涂布液(含树脂粒子的紫外线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丙烯酸系树脂薄膜上,除此之外,与制造例4 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薄膜(C)。根据上述测定方法测定防眩性薄膜(C)的 浊度值,结果为20%。
<实施例2>
(a) 背面侧偏振板的制作 在对单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为4(^m)的贴合面
实施电晕处理之后,借助粘接剂将其贴合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光薄膜 的一面上。在对由双向拉伸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厚 68pm,面内相位差值6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225nm)的贴合面实施电 晕处理之后,借助粘接剂将其贴合在偏振光薄膜的相反面上,从而得到背 面侧偏振板。其中,由单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及双向拉伸降 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被贴合成它们的滞相轴与偏振光薄膜 的拉伸轴分别正交。接着,在该背面侧偏振板的双向拉伸降冰片烯系光学 补偿薄膜面上设置粘合剂(厚度为25^im)的层。
(b) 前面侧偏振板的制作 借助粘接剂将在制造例4中得到的防眩性薄膜(B)贴合于在制造例
1中得到的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借助粘接剂将己被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 维素薄膜(厚8(Hmi,面内相位差值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50nm)贴合 于偏振光薄膜的相反面上,从而得到前面侧偏振板。在该前面侧偏振板的 三乙酰纤维素薄膜面上设置粘合剂(厚25^m)的层。
(c)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从搭载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市售的液晶电视(夏普(株)
制的"LC一42GX1W")的液晶单元剥离两面的偏振板,借助在光学补偿 薄膜上形成的粘合剂层,在液晶单元的背面(背光灯侧)上贴合所述背面
33侧偏振板,在液晶单元的前面侧(辨识侧)贴合所述前面侧偏振板,并使 偏振板的吸收轴均与原来贴附于液晶电视上的偏振板的吸收轴方向一致, 从而制作液晶面板。接着,以背光灯/光扩散板/棱镜片(3M公司制的
"BEF") /亮度改善片(3M公司制的"DBEF") /液晶面板的构成组装该 液晶面板,制作液晶显示装置。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正面及斜向 方向观察时的颜色不均(干涉不均)小。另外,在用布擦拭液晶面板的前 面侧偏振板表面(硬涂层表面)时,难以受损伤。 <实施例3>
作为前面侧偏振板的防眩性薄膜,使用在制造例5中得到的防眩性薄 膜(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前面侧偏振板,组装 液晶显示装置。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正面及斜向方向观察时的颜 色不均(干涉不均)小。另外,在用布擦拭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偏振板表面 (硬涂层表面)时,难以受损伤。 <比较例2>
在前面侧偏振板的制作中,除了代替防眩性薄膜(B)而使用未形成 硬涂层的丙烯酸系树脂薄膜(厚8(Him)以外,与实施例l同样地进行制 作前面侧偏振板,组装液晶显示装置。对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正面 及斜向方向观察时的颜色不均(干涉不均)大,辨识性差。另外,在用布 擦拭液晶面板的前面侧偏振板表面(丙烯酸系树脂薄膜表面)时,容易受 损伤。
从任何意义出发,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均为例示,不具有限 制作用。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是用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的内 容,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偏振板组,其是由第1偏振板及第2偏振板构成的液晶面板用偏振板组,其中,所述第1偏振板具有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1偏振光薄膜和层叠于所述第1偏振光薄膜的一面的透明保护薄膜,所述第2偏振板具有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2偏振光薄膜和层叠于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的一面的浊度值在0.1%以上、45%以下的范围的防眩性薄膜,所述防眩性薄膜具有丙烯酸树脂薄膜和层叠于所述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与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厚度为2~30μm的硬涂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组,其中,所述第1偏振板中的透明保护薄膜是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 膜或丙烯酸树脂薄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板组,其中,所述第1偏振板还具有在所述第1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所述拉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丙烯酸树脂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 的光学补偿薄膜或保护薄膜。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偏振板组,其中,所述第2偏振板还具有在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所述防眩 性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层叠的光学补偿薄膜或保护薄膜。
5. —种液晶面板,其是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组的液晶面 板,其中,依次配置有所述第1偏振板、液晶单元及所述第2偏振板, 所述第1偏振板被配置成所述第1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所述拉伸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而且所 述第2偏振板被配置成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中的层叠有所述防眩性薄膜的 面的相反侧的面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对。
6.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依次具有背光灯、光扩散板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被配置成所述第1偏振板与所述光扩散板相对。
7.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依次具有背光灯、光扩散板、亮度改善片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被配置成所述第1偏振板与所述光扩散板相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组,其是由第1偏振板及第2偏振板构成的液晶面板用偏振板组,其中,所述第1偏振板具有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1偏振光薄膜和层叠于所述第1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的透明保护薄膜,所述第2偏振板具有由聚乙烯醇树脂构成的第2偏振光薄膜和层叠于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的一面上的浊度(haze)值处于0.1%以上、45%以下的范围的防眩性薄膜,所述防眩性薄膜具备丙烯酸树脂薄膜和层叠于所述丙烯酸树脂薄膜中的与所述第2偏振光薄膜侧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厚度为2~30μm的硬涂层。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偏振板组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B5/30GK101458357SQ200810183400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林成年, 矢可部公彦, 肥后笃 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