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65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在装载 有用于驱动选通线的驱动电路的哑区(dummy area)中,通过使用彩色图案增大薄膜晶体管 阵列基板和滤色器阵列基板之间的距离来最小化该两个基板之间的电容,所述彩色图案形 成在所述滤色器阵列基板上,并且与所述 区中的柱状间隔物相对。
背景技术
通常,IXD装置包括IXD面板和被配置为驱动IXD面板的驱动电路。IXD面板被配 置为包括相互面对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阵列基板,液晶层插入在该两个基板之 间。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阵列基板相结合以保持固定的单元间隙。液晶层形成在 该固定的单元间隙中。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选通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至少两个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 芯片、定时控制器和电源单元。选通驱动器集成电路向LCD面板上的选通线依次施加扫描 信号。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通过IXD面板上的数据线,与来自选通驱动器集成电路芯 片的扫描信号的施加顺序同步地向像素提供图像信息。定时控制器控制上述选通驱动器集 成电路芯片和数据驱动电路集成电路芯片。电源单元产生驱动LCD装置所必需的多种驱动 电压。这样的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通常在TAP(tape automated bonding,卷带自动结 合)系统或C0G(Chip-on-glaSS,玻璃上芯片)系统中连接到IXD面板。TAP系统将至少 一个驱动器集成电路安装在由高聚物材料制成的柔性薄膜上,并将该柔性薄膜连接到LCD 面板。换句话说,TAP系统将至少一个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和柔性薄膜结合在一个封装内 (即,tapecarrier package (TCP),带载封装),并将此封装连接到IXD面板。因此,TAP系 统经常是指TCP(带载封装)系统。COG系统将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安装在LCD面板上,从 而将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与IXD面板直接相连。并且,COG系统可使来自定时控制器和电源单元的控制信号和驱动电压通过IXD 面板上的多条信号线施加到选通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和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芯片。优选 地,COG系统可以使用形成为LOGdine-on-glass,玻璃上线)形式的多条信号线来传输控 制信号和驱动电压。IXD面板被划分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A和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哑区D/A。如 果COG系统应用于IXD装置,则把配置为用于驱动选通线的选通驱动电路形成在IXD面板 的哑区D/A。哑区上的选通驱动电路可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晶体管、多个逻辑元件、多个电容 器和多个电阻器。而且,如上所述,IXD面板被配置为包括相结合以保持固定单元间隙的薄膜晶体管 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和插入在该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为了保持固定的单元间隙, LCD面板进一步包括固定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滤色器阵列基板上的柱状间隔物(或者 经构图的间隔物)。柱状间隔物形成在LCD面板的所有有源区A/A和哑区D/A上。
有源区A/A上的柱状间隔物以需要的排列方式固定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 色器阵列基板中的任何一个上。优选地,可以把有源区A/A上的柱状间隔物排列为形成固 定的形状,例如,菱形图案。因此,可以在有源区A/A中保持均勻的单元间隙。类似地,可以需要的排列方式把柱状间隔物形成在LCD面板的哑区D/A上。但是, 哑区D/A的尺寸与有源区A/A的尺寸相比显著的小。尽管如此,哑区D/A上的柱状间隔物 被排列成与有源区A/A上的柱状间隔物相同的排列方式。这导致哑区D/A上的柱状间隔物 排列不均勻,而不像有源区A/A上的柱状间隔物那样。这样,哑区D/A中的单元间隙丧失了 均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致力于一种能充分消除由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导致 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IXD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LCD装置,其在装载有选通驱动电路的 现区中,通过使用彩色图案增大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阵列基板之间的距离来最小 化该两个基板之间的电容,所述彩色图案形成在所述滤色器阵列基板上,并且与所述 区 中的柱状间隔物相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IXD装置,其通过最小化哑区中的薄 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滤色器阵列基板之间的电容,能够增强选通驱动电路的输出特性。所述实施方式的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内容在说 明书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方式的实施来知道。通过在说明书的文字描述、所附 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达到所述实施方式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一般方面,一种IX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其被配置 为包括有源区和哑区,在所述有源区内形成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像素电极、多条选通线 和多条数据线以用于显示图像,所述哑区装载有连接到所述多条选通线的驱动电路;与第 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其被配置为包括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一起用于形成电场的公共电 极,和与所述有源区相对形成的滤色器和黑底;多个柱状间隔物,其在所述有源区和哑区 内固定到所述第一基板上,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恒定的单元间 隙;以及液晶层,其插入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被配置为还包括形 成在该第二基板的仅与 区内的多个柱状间隔物相对的部分上的滤色器图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一般方面,一种IXD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IXD装置 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被限定为有源区和哑区,并且在液 晶层的中央彼此相对地结合;以及多个间隔物,该多个间隔物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有源 区和哑区内,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单元间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哑区上形成黑底和滤色器;对所述滤色器进行构图以形成滤色器图 案,该滤色器图案与所述第一基板的 区上的多个间隔物相对;以及在被所述滤色器图案 部分覆盖的第二基板上依次形成保护层(overcoat layer)和公共电极。通过对下述附图和具体说明的研究,其它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所有这些其它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旨在包括在本说明书 内,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本部分不应被认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更多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讨论。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 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旨在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


所包括的附图用于提供对于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附图被结合进来以构成本申 请的一部分,用来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概略示出图1中的选通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图3是示出IXD面板的沿图1的线1-1’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解释随着电容的增大,选通驱动电路的节点Q的电压特性的数据图表;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IXD装置中包含的IXD面板的按照与 图3相同的方式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图6A到图6C是例示图5中所示滤色器阵列基板的制造工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在附图中例示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以下介 绍的这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提供来传达其精神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因此,这些实施 方式可能以不同形态实施,因而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同样的,为了方便,附 图中装置的尺寸和厚度可能被夸大表示。只要可能,将在本发明(包括附图)中使用相同 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1,根据本发 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包括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的LCD面板100、与LCD面板100分开 固定间隔的数据PCB (印刷电路板)145、和位于IXD面板100和数据PCB 145之间的多个数 据TCP(带载封装)135。IXD面板100被配置为在其上包括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每 个数据TCP 135连接到IXD面板100的一个边缘和数据PCB 145的一个边缘。同样的,在 每个数据TCP 135上安装有数据驱动集成电路(IC)芯片130。IXD面板100被配置为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多条 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地形成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以定义像素区域。滤 色器阵列基板103被配置为包括多个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滤色器155,以及形成 在其上的黑底(未示出)和公共电极(未示出)。黑底被形成为覆盖(put on)每个滤色器 155的边缘并遮盖(screen)选通线和数据线。公共电极被形成为覆盖滤色器155和黑底。液晶层(未示出)插入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一个短边和一个长边被配置为从滤色器阵列基板103向外突 出。优选地,薄膜晶体管阵列具有比滤色器阵列基板103更大的尺寸。薄膜晶体管阵列基 板101被配置为包括形成在每个像素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未示出)TFT、像素电极(未示 出)和存储电容器(未示出)Cst。存储电容器Cst用于保持液晶层的液晶单元Clc中充入 的电压。这样的存储电容器Cst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Clc和前一选通线之间。另选地,上 述存储电容器Cst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Clc和附加的(或分离的)公共线之间。IXD面板100可以划分为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源区A/A和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哑区D/A0选通驱动电路110用于驱动安装在IXD面板100的哑区D/A上的多条选通线。并且,柱 状间隔物160形成在LCD面板100的有源区A/A和哑区D/A上,用于保持薄膜晶体管阵列 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均勻的单元间隙。每个装载有数据驱动器IC芯片130的数据TCP 135被配置为包括输入焊盘和输 出焊盘,该输入焊盘和输出焊盘被形成为电连接到数据TCP135上的数据驱动器IC芯片 130。每个数据TCP 135上的输入焊盘电连接到数据PCB 145,并且输出焊盘电连接到IXD 面板100的一部分。这样,通过数据驱动器IC芯片130可以把从外部系统施加的数字图像 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提供给LCD面板100上的数据线。数据PCB 145被配置为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定时控制器140和电源单元150。定时 控制器140被配置为以需要的定时来控制选通驱动电路100和数据驱动器IC芯片130。电 源单元150被配置为生成驱动选通驱动电路110和数据驱动器IC芯片130所需要的电压。安装在IXD面板100的哑区D/A上的选通驱动电路110可以配置为包括与多条选 通线相对的多个级。每一级可配置为包括如图2所示的6个晶体管Ml M6。换句话说,可 以多种方式修改每个级中的晶体管结构和晶体管数量。通过第一时钟信号CKV和与第一时 钟信号CKV反相的第二时钟信号CKVB来驱动所述多个级。更具体地,所述多个级互补、交 替地对第一时钟信号CKV和第二时钟信号CKVB进行响应。例如,如果第一级CRS 1被配置 为对第一时钟信号CKV进行响应,则第二级CRS2可以被配置为对第二时钟信号CKVB进行 响应。由于选通驱动电路110中包括的多个级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为了便于解释,现在参 照图2对第一级CRSl的示例进行描述。当从定时控制器140向第一级CRSl施加起始脉冲信号STV时,该起始脉冲信号 STV被充入节点Q并且导通(或激活)第一晶体管Ml。然后,基于第一晶体管Ml和第六晶 体管M6的电阻比率来分压第一源电压VSS和第二电源电压VDD之间的电压差VDD-VSS,从 而使节点QB上的电压能够被放电到一个低电压。这样,在第一时钟信号CKV的使能期间,通过第一时钟信号CKV来输出第一输出信 号GOUTl。更具体地,如果将第一时钟信号CKV施加到第二晶体管M2,则在第二晶体管M2 的栅极和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器Cgd会产生自举(bootstrapping)现象。于是,比起始脉 冲信号更高的电压被充入节点Q。结果,第二晶体管M2被导通(或激活),而足以输出作为 第一输出信号GOUTl的第一时钟信号CKV。接下来,在第二时钟信号CKVB的使能期间,通过来自下一级CRS2的第二输出信号 G0UT2重置第一级CRSl。更具体地,由来自下一级CRS2的第二输出信号G0UT2导通(或 激活)第五晶体管。然后,节点Q上的电压通过第五晶体管M5放电,并变成第一电源电压 VSS0此外,第一晶体管Ml被节点Q的放电电压截止,从而允许通过第六晶体管M6和第一 晶体管Ml把第二电源电压VDD充入到节点QB中。节点QB上的充电电压使第三晶体管M3 和第四晶体管M4导通。这样,通过经由导通的第四晶体管M4而施加的第一电源电压,可以 更容易地对节点Q上的电压进行放电。此外,第一输出信号GOUT通过导通的第三晶体管M3 放电,并变为第一电源电压VSS。图3是示出沿图1中的线1-1’截取的IXD面板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如图1和3 所示,LCD面板100的哑区D/A被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占据。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被配置为包括形成在玻璃基板111上的栅极金属层112、被形成为覆盖上述栅极金属层112的栅绝缘膜113、依次形成在栅绝缘膜113上的半导体层 114和源极/漏极金属层115、以及被形成为覆盖源极/漏极金属层115的钝化层(或保护 层)116。栅极金属层112、半导体层114和源极/漏极金属层115能够形成图1中所示的 包括在选通驱动电路110中的晶体管。滤色器阵列基板103被配置为包括形成在第二玻璃基板121上的黑底122、形成在 黑底122上的绿色(G)滤色器层123、和形成在绿色(G)滤色器层123上的平坦化层124。 滤色器阵列基板103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平坦化层124上的公共电极层125。此外,用于保持均勻单元间隙的柱状间隔物16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 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柱状间隔物160被固定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没有形 成选通驱动电路110的部分(或区域)上。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上的绿色(G)滤色器层 123与位于LCD面板(图1中的100)的有源区A/A上的滤色器155的绿色滤色器同时形 成。优选地,形成在滤色器阵列基板103的哑区D/A上的绿色(G)滤色器层123与形成在 LCD面板100的有源区A/A上(也就是,在滤色器阵列基板103的有源区A/A上)的绿色 (G)滤色器相对应。通过这种方式,绿色(G)滤色器层123被形成在设置有柱状间隔物160的IXD面 板100的哑区D/A上。这样,可以按照与有源区A/A内相同的排列方式来固定哑区D/A内 的柱状间隔物160。因此,柱状间隔物160不仅均勻地形成在哑区D/A上,也均勻地形成在 有源区A/A。由于柱状间隔物160均勻地形成在哑区D/A,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 装置能够保持均勻的单元间隙。另一方面,设置有柱状间隔物160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单元间隙dl (也就是,第 一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的第一距离dl)大约为 2. 85 μ m。在未设置有柱状间隔物160而形成有选通驱动电路的第二区域中,薄膜晶体管阵 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的第二距离d2大约为2. 83 μ m。优选地,IXD面板 100具有这样的结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的距离在不具 有选通驱动电路110的第二区域中比在具有选通驱动电路110的第一区域中变得更短。这 样,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的选通驱动电路110与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上的公共电极 层125之间产生的电容增大。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增大的 电容对选通驱动电路110中的节点Q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导致选通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特 性劣化。图4是解释随着电容的增大,在选通驱动电路的节点Q上的电压特性的数据图表。 如图4所示,随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103之间电容的增大,选通驱 动电路110中的节点Q上的电压逐渐减小。选通驱动电路中的节点Q上的减小的电压使得 要输出到LCD面板(图1中的100)上的选通线的扫描信号失真,从而使选通驱动电路110 的输出特性劣化。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IXD装置中包括的IXD面板的按照与 图3相同方式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 置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203,它们在LCD面板(图1中的100) 的哑区D/A内的柱状间隔物160的中央处以固定距离分隔开。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被配置为包括形成在玻璃基板111上的栅极金属层112、 被形成为覆盖栅极金属层112的栅绝缘膜113、依次形成在栅绝缘膜113上的半导体层114 和源极/漏极金属层115、以及被形成为覆盖源极/漏极金属层115的钝化层(或保护 层)116。栅极金属层112、半导体层114和源极/漏极金属层115能够形成包括在图1所 示的选通驱动电路110中的晶体管。滤色器阵列基板203被配置为包括形成在第二玻璃基板121上的黑底122、形成在 黑底122上的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以及形成在具有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的黑底 122上的保护层224。滤色器阵列基板203进一步包括形成在保护层224上的公共电极层 125。并且,如上面已经描述的,柱状间隔物160被固定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一 部分(或区域)上。因此,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滤色器阵列基板202可保持固定的 单元间隙。在滤色器阵列基板203上的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是相对于固定在薄膜晶体管 阵列基板101上的柱状间隔物160而形成。优选地,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设置在滤色 器阵列基板203的、与哑区D/A内的柱状间隔物160的位置相对的部分(或区域)上。如 果柱状间隔物160具有20μπι的宽度,那么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可以形成为具有比柱 状间隔物160的宽度大大约的长度范围和大大约5%的宽度范围。并且,绿色(G)滤色 器图案223只形成在与柱状间隔物160相对的部分(或区域)。换句话说,绿色(G)滤色器 图案223不形成在与选通驱动电路(图1中的110)的电路元件(包括节点Q和QB)相对 的其它部分(或其它区域)上。这样的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包 括岛状。按照这种方式,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形成在滤色器阵列基板203的与柱状间 隔物160相对的部分(区域)上。这样,滤色器阵列基板203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 之间的第三距离d3在被选通驱动电路110占据的部分(或区域)内增大。实际上,在被选 通驱动电路110占据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部分和未被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占 据的滤色器阵列基板203的部分之间,该第三距离d3变为大约5. 03 μ m。据此,与根据本发明的前一实施方式的IXD装置中的电容相比,在哑区D/A中,薄 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的选通驱动电路110与滤色器阵列基板203上的公共电极层125 之间产生的电容显著地减小。通过使选通驱动电路110与公共电极层125之间的电容最小 化,可以使选通驱动电路110的节点Q上的电压受到最低限度的影响。因此,位于哑区D/A 中的选通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特性被增强,同时改善了 LCD装置的可靠性。图6A到图6C是例示图5中所示滤色器阵列基板的制造工艺的截面图。如图6A 和图6B所示,黑底层122和绿色(G)滤色器层220被依次形成在第二玻璃基板121上。如图6C所示,通过光刻工艺对绿色(G)滤色器层220进行构图,从而在黑底层122 上制备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绿色(G)滤色器图案被形成为仅与固定到薄膜晶体管阵 列基板(图5中的101)上的柱状间隔物(图5中的160)相对。换句话说,在与薄膜晶体 管阵列基板(图5中的101)的选通驱动电路(图5中的110)相对的滤色器阵列基板203 的其它部分(或其它区域)上,不形成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接下来,保护层224和公共电极层125依次地形成在被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部分覆盖的黑底层122上。保护层224和公共电极层125可以分别形成为具有均勻的厚度。通过这种方式,绿色(G)滤色器图案223仅形成在滤色器阵列基板203的与柱状 间隔物160相对的部分(区域)上。这样,滤色器阵列基板203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 之间的距离在被选通驱动电路110占据的部分(或区域)中增大。据此,在LCD面板100 的哑区D/A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上的选通驱动电路110与滤色器阵列基板203上 的公共电极层125之间产生的电容减小。通过使选通驱动电路110与公共电极层125之间 的电容最小化,可以使选通驱动电路110的节点Q上的电压受到最低限度的影响。因而,可 以增强设置在哑区D/A中的选通驱动电路110的输出特性,同时改善LCD装置的可靠性。尽管本发明仅针对由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 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 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7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 10-2009-0070525,在此 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全文并入。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基板,其被配置为包括有源区和哑区,在所述有源区内形成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像素电极、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以用于显示图像,所述哑区装载有连接到所述多条选通线的驱动电路;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其被配置为包括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一起用于形成电场的公共电极、和与所述有源区相对形成的滤色器和黑底;多个柱状间隔物,其在所述有源区和哑区内固定到所述第一基板上,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恒定的单元间隙;以及液晶层,其插入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被配置为还包括形成在该第二基板的仅与哑区内的多个柱状间隔物相对的部分上的滤色器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滤色器图案以与所述 有源区上的滤色器相同的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滤色器图案被形成为具有比所述柱 状间隔物的宽度大大约的长度范围和大大约5%的宽度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滤色器图案被形成为岛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滤色器图案与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 区内的选通驱动电路分离。
6.一种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被限定为有源区和哑区,并且在液晶层的中央彼此相对地结合; 以及多个间隔物,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有源区和哑区内,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第 二基板之间的单元间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哑区上形成黑底和滤色器;对所述滤色器进行构图以形成滤色器图案,所述滤色器图案与所述第一基板的 区上 的多个间隔物相对;以及在被所述滤色器图案部分覆盖的第二基板上依次形成保护层和公共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滤色器图案被形成为具有比所述柱状间隔物 的宽度大大约的长度范围和大大约5%的宽度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滤色器图案被形成为岛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其被配置为包括有源区和哑区,在该有源区内形成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像素电极、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以用于显示图像,所述哑区装载有连接到所述多条选通线的驱动电路;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其被配置为包括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一起用于形成电场的公共电极、和与所述有源区相对地形成的滤色器和黑底;多个柱状间隔物,其在所述有源区和哑区内固定到所述第一基板上,并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恒定的单元间隙;以及液晶层,其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被配置为还包括形成在该第二基板的仅与哑区内的多个柱状间隔物相对的部分上的滤色器图案。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989009SQ20091100024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同镐, 赵成炫, 辛基泽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