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式尾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5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式尾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交换设备中,尾纤经常被用来连接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两端,单纯尾纤本 身较柔软,尾纤的外套只是用来起到增加抗拉性的目的,当接入到光纤交换设备上的外部 线路光纤数目较多时,所需尾纤的数目也相应较多,在不加任何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尾纤经 常随意弯曲,相邻尾纤之间容易互相影响,尤其是对于有些交换板,一根尾纤只能插入到一 行或一列交换孔中,相应地,尾纤应该仅限制在该一行或一列上移动,但现有的尾纤经常随 意弯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当一根尾纤的两端在移动到距离较近的两个目标交换孔时,由 于没有任何限制尾纤的装置,在尾纤的两端相互靠近的同时,中间的部分会因为挤压而随 意弯曲,干扰相邻尾纤。因此,如何限制尾纤只能在横向移动而上下不能移动,从而避免多 个尾纤之间的混乱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能够支撑并 限制尾纤,防止尾纤之间相互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包括一根用于容置尾纤 的托链和分别固定所述托链两端的两个链接器,其中至少一个链接器内设置有定位导向部 件,所述托链的一端从该链接器的外侧向内弯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导向部件上,所述托链由 可相互旋转地连接的链节组成,所述链节分别具有两个下缘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相互连接 的侧板,相邻两个链节在宽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转,相邻两个链节中的一个链节 侧板上构成搭接区的板件设置在外部,另一个链节侧板上的构成搭接区的板件设置在内 部,在内部构成搭接区的板件上设置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和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所述直 线姿态维持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触,以维持链节的直 线姿态,所述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朝向所述弯曲姿 态限制挡止面所在链节的侧面相接触,以限制链节的弯曲姿态。 优选地,上述两个链接器内均设置定位导向部件,所述托链的两端分别从所述两 个链接器的外侧向内弯曲固定在各个链接器内的定位导向部件上。 优选地,每个上述链节的侧板具有向内弯曲的板件和向外弯曲的板件,所述向内 弯曲的板件构成相邻两个链节之间的搭接区内部的板件,所述向外弯曲的板件构成相邻两 个链节之间的搭接区外部的板件。 优选地,在所述链节侧板的向内弯曲的板件的外侧设置铰接销,在向外弯曲的板 件设置铰接孔,相邻两个链节通过前一个链节上的铰接销和后一个链节上的铰接孔的配合 实现可旋转地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托链中至少有一个链节的两个侧板的上缘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个束缚部件。 优选地,在所述托链中至少有一个链节的两个侧板上缘之间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 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式尾纤装置能够限制并支撑安置在其内部的尾纤, 防止多个尾纤之间相互干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式尾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个链接器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式尾纤装置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托链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一个链节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链节的主视图; 图7是图5中链节的右视图; 图8是图5中链节的仰视图; 图9是处于直线姿态的两个相邻链节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两个相邻链节的主视图; 图11是处于弯曲姿态的两个相邻链节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两个相邻链节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托链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一个链节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链节的右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再一种托链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一个链节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链节的右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l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式尾纤装置的示意图,如图l所示,该支撑式尾纤装置包括一根托链1和分别固定托链1两端(记为la和lb)的两个链接器(分别记为21 和22),每个链接器中都形成了左右侧面贯通的空腔,图2示出了链接器21的右视图,链接 器21的侧面形成左右侧面贯通的空腔212,同理,链接器22的侧面也形成左右侧面贯通的 空腔222。托链l的一端la从链接器21的内侧(即图1中的链接器21的右侧)穿过链接 器21中的空腔212,并从链接器21的外侧(即图1中的链接器21的左侧)向内弯曲又插 入到链接器21中,固定在位于链接器21的空腔212中的定位导向部件211上。托链1的 另一端lb从链接器22的内侧插入到空腔222中,并固定在链接器22中。尾纤3穿设在托 链1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尾纤3的两端分别从托链1的两端分别穿出,并插入到分别设 置在链接器21和22中的法兰213和223中。图1中链接器21和22相聚较远,使得托链1 可以分成如图1中所示的在上部呈直线状态的上直线段和在链接器21外侧的处于弯曲状 态的弯曲段。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托链的作用,在链接器向彼此的方向相对移动时,托链只 能横向移动不能上下移动,并且如图3所示,当链接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先前处于直线段 的一部分将变成弯曲段,而在下部又出现了呈直线姿态的下直线段。在本实施例中,托链的 结构决定了在直线段处托链不能上下移动只能横向移动,并且托链1的链节之间只能向内 弯曲一定的角度,因此在弯曲段,托链1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 在实际中,上述定位导向部件可以是导向槽等具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各种部件。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支撑式尾纤装置中的托链1的具体结构。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一种托链1的立体示意图,该托链1由多个可相互旋转地 连接的链节10组成,并且相邻两个链节10在宽度上彼此搭接。图5为图4中链节10的立 体图,图6是图5中链节10的主视图,图7是图5中链节10的右视图,图8是图5中链节 10的仰视图。请同时参见图5至图8,链节10具有一对侧板ll,该对侧板11的下缘通过第 一横向连接件12相互连接。第一横向连接件12既充当了两个侧板11之间的连接部件,又 可以对安置在链节内部的尾纤进行支撑,以免向下弯曲。 侧板11包括向内弯曲的板件111和向外弯曲的板件112,请同时参见图4,相邻两 个链节10搭接在一起的时候,前一个链节的侧板上的向外弯曲的板件112位于搭接区的外 部,后一个链节的侧板上的向内弯曲的板件111位于搭接区的内部,即向内弯曲的板件111 构成相邻两个链节搭接区域的设置在内部的板件,向外弯曲的板件112构成相邻两个链节 搭接区域的设置在外部的板件。 在实际中,相邻两个链节之间的搭接并可旋转地连接可以采用如下具体实现方 式在链节10的侧板11的向内弯曲的板件111的外侧设置铰接销113,在向外弯曲的板件 112中设置铰接孔114,使得相邻的两个链节IO通过前一个链节的铰接孔114和后一个链 节的铰接销113实现铰接,从而达到搭接并旋转连接的目的。 另外,为了限制托链1中相邻的两个链节10彼此之间不能向上旋转并且只能在一 定的角度范围内向下旋转,在链节10的位于搭接区域内部的板件(在图5中为侧板上向内 弯曲的板件111)上设置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llla和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lllb。相邻两个 链节10中,通过后一个链节10的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llla和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lllb 分别与前一个链节10的第一横向连接件12相接触,可以使得该相邻两个链节10向外只能 旋转到直线姿态,向内只能旋转到一定的角度。 下面结合图9到图12详细说明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和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的作用。 图9和图10分别为处于直线姿态的两个相邻链节(分别记为10a和10b)的立 体示意图和主视图,如图9和IO所示,当链节10a和10b处于直线姿态时,后一个链节10b 的第一横向连接件12的向内弯曲的板件111上的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llla与前一个链节 10a的第一横向连接件12的上表面12a相接触,由于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111a与第一横 向连接件12的上表面12a相接触将阻止链节10a和10b从直线姿态继续相对向外转动,所 以在图1中托链1的直线段内的链节虽然受向下的重力作用具有向外继续旋转的趋势,但 是仍然会稳定的维持在直线姿态,从而避免了安置在直线段内的链节中的尾纤随意向下弯 曲。 图11和图12分别为处于弯曲姿态的两个相邻的链节(记为10c和10d)的立体 示意图和主视图。如图11和12所示,当链节10c和lOd处于弯曲姿态时,后一个链节10d 的向内弯曲的板件111上的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111b与前一个链节10c的第一横向连接 件12的朝向链节10d的一个侧面12b相接触,由于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111b与第一横向 连接件12的侧面12b相接触将阻止链节10c和10d从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角度处继续 向内相对旋转,所以相邻两个链节只能在直线姿态到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角度之间相对 旋转。这样,处于图1中弯折段的链节之间由于重力和挤压力的作用,相邻两个链节将保持 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弯折状态,使得弯折段处的托链也保持状态的稳定,从而防止安置 在此处链节中的尾纤随意移动。 另夕卜,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另一种托链的立体示意图,与图4中所示的托链的 不同在于,图13中所示的托链中的每个链节的侧板的上缘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个束 缚部件。图14为图13中托链中的一个链节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链节的右视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该链节与图5中链节的区别仅在于,该链节10中两个侧板11的朝向 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个束缚部件13,该束缚部件13位于侧板11的上缘。采用图14和图15 中所示的链节构成的托链在其内安置尾纤后,每个链节上的束缚部件13可以防止尾纤从 链节的上部冒出,并且,由于每个链节的两个束缚部件13之间优选留有空隙,这样在安装 尾纤时,可以从链节的上部将尾纤塞入其中,这与从链节的侧面插入尾纤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是在链节已经组装成托链后,利用从链节上方塞入尾纤显然比从托链的一个侧面穿设尾 纤的难度要小得多。 另夕卜,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另一种托链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托链中 的一个链节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链节的右视图。该托链与图4中的托链的区别 仅在于,每个链节的两个侧板的上缘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连接。具体地,请参见图17和图 18,本链节与图5中的链节的区别仅在于,在链节10的两个侧板11上缘之间设置第二横向 连接件14,由于设置第二横向连接件14,使得链节10的稳固性增加,并且第二横向连接件 14还可以充当束缚件的作用,限制安置在链节内部的尾纤从链节的上部冒出。 实施例二 图19示出了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撑式尾纤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支撑式 尾纤装置包括一根托链1和分别固定托链1两端(记为la和lb)的两个链接器(分别记 为21和23),每个链接器中都形成了左右侧面贯通的空腔,链接器23与链接器21的结构 相同。链接器21的侧面形成左右侧面贯通的空腔212,同理,链接器23的侧面也形成左右
6侧面贯通的空腔232。托链l的一端la从链接器21的内侧(即图19中的链接器21的右 侧)穿过链接器21中的空腔212,并从链接器21的外侧(即图19中的链接器21的左侧) 向内弯曲又插入到链接器21中,固定在位于链接器21的空腔212中的定位导向部件211 上。托链1的另一端lb从链接器23的内侧(即图19中的链接器23的左侧)穿过链接器 23中的空腔232,并从链接器23的外侧(即图19中的链接器23的右侧)向内弯曲又插入 到链接器23中,固定在位于链接器23的空腔232中的定位导向部件231上。尾纤3穿设 在托链1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尾纤3的两端分别从托链1的两端穿出,并插入到分别设 置在链接器21和23中的法兰213和233中。 本实施例中托链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托链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 述。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式尾纤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在两个链接器的外侧分别 各形成一个折弯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用于容置尾纤的托链和分别固定所述托链两端的两个链接器,其中至少一个链接器内设置有定位导向部件,所述托链的一端从该链接器的外侧向内弯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导向部件上,所述托链由可相互旋转地连接的链节组成,所述链节分别具有两个下缘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侧板,相邻两个链节在宽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转,相邻两个链节中的一个链节侧板上构成搭接区的板件设置在外部,另一个链节侧板上的构成搭接区的板件设置在内部,在内部构成搭接区的板件上设置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和弯曲姿态限制姿态挡止面,所述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触,以维持链节的直线姿态,所述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朝向所述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所在链节的侧面相接触,以限制链节的弯曲姿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链接器内均设置定 位导向部件,所述托链的两端分别从所述两个链接器的外侧向内弯曲固定在各个链接器内 的定位导向部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链节的侧板具有 向内弯曲的板件和向外弯曲的板件,所述向内弯曲的板件构成相邻两个链节之间的搭接区 内部的板件,所述向外弯曲的板件构成相邻两个链节之间的搭接区外部的板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节侧板的向内弯曲 的板件的外侧设置铰接销,在向外弯曲的板件设置铰接孔,相邻两个链节通过前一个链节 上的铰接销和后一个链节上的铰接孔的配合实现可旋转地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链中至少有一个链 节的两个侧板的上缘朝向彼此的方向各突出一个束缚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式尾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链中至少有一个链 节的两个侧板上缘之间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式尾纤装置,包括一根托链和分别固定托链两端的两个链接器,其中至少一个链接器内设置有定位导向部件,托链的一端从该链接器的外侧向内弯曲固定在所述定位导向部件上,所述托链由可相互旋转地连接的链节组成,链节分别具有两个下缘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侧板,相邻两个链节在宽度上彼此搭接并且可以相互旋转,在内部构成搭接区的板件上设置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和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直线姿态维持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上表面相接触,以维持链节的直线姿态,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用于与相邻链节上的第一横向连接件的朝向所述弯曲姿态限制挡止面所在链节的侧面相接触,以限制链节弯曲姿态。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477236SQ20092016205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戎家铨, 范骏行 申请人:范骏行;戎家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