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29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背景技术:

现如今变色玻璃皆处可见,而电致变色玻璃是一种通过电路控制变色的玻璃。目前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也是越来也广泛,比如车辆的后视镜就常常用到电致变色玻璃,当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如果后方有汽车行驶,大灯的灯光照在后视镜上,强光会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上会使其产生眩光,容易导致驾驶员瞬间眼前一片漆黑,而这时候,如果前方有车辆或者行人,会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

目前后视镜反光层使用金属镀膜制程,整面进行镀膜。与电极连接处部分进行会裸露在外面,长期使用过程反射层金属粘附力变差,会从玻璃表面脱落,手轻轻一碰就会掉,而高温高湿条件下,更容易出现此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能够避免反射层的脱落,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下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的表面包括视区和位于所述视区外周部的非视区,只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视区内设置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和所述非视区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第一ITO电极层,所述第一ITO电极层的上表面利用框胶错开式的连接至第二ITO电极层,所述第二ITO电极层上部设置有上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以及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均连接至外部电极。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反射层为铝钼合金反射层或银钯铜合金反射层。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以及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均利用金属PIN脚连接至外部电极。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框胶为热固胶。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80纳米至120纳米。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第一ITO电极层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的厚度范围为20纳米至400纳米。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的厚度范围为0.5毫米至2.0毫米。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由于只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视区内设置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和所述非视区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第一ITO电极层,所述第一ITO电极层的上表面利用框胶错开式的连接至第二ITO电极层,所述第二ITO电极层上部设置有上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以及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均连接至外部电极,因此能够避免反射层的脱落,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能够避免反射层的脱落,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示意图,该后视镜包括下片玻璃1,所述下片玻璃1的表面包括视区和位于所述视区外周部的非视区,只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视区内设置反射层2,所述反射层2的上表面和所述非视区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第一ITO电极层3,所述第一ITO电极层3的上表面利用框胶错4开式的连接至第二ITO电极层5,所述第二ITO电极层5上部设置有上片玻璃6,所述下片玻璃1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3以及所述上片玻璃6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5均连接至外部电极7。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后视镜的重点在于只在视区内设置反射层2,而在非视区不再有反射层,这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反射层裸露在外造成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后视镜使用时的可靠性。在制作时,先在下片玻璃上正面镀反射层,然后使用网具丝印保护油来保护视区,再蚀刻掉未遮挡的非视区的反射层,最后镀第一ITO电极,切割单粒,就完成了具有反射层的下片玻璃的制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由于只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视区内设置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上表面和所述非视区内设置有一体式的第一ITO电极层,所述第一ITO电极层的上表面利用框胶错开式的连接至第二ITO电极层,所述第二ITO电极层上部设置有上片玻璃,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以及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均连接至外部电极,因此能够避免反射层的脱落,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反射层为铝钼合金反射层或银钯铜合金反射层。

这两种材质的反射层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效果,比较常用且获取成本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下片玻璃和所述第一ITO电极层以及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均利用金属PIN脚连接至外部电极。

这种连接方式更为常见,且连接较为牢固,不易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框胶为热固胶。

这种热固胶能够起到控制盒厚和粘连上下片玻璃的作用,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当然这只是优选方案,还可以用其他种类的框胶,此处并不构成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80纳米至120纳米。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厚度范围的反射层能够起到有效的反射效果,且成本不高,经济性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ITO电极层和所述第二ITO电极层的厚度范围为20纳米至400纳米。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厚度范围的ITO电极层导电效果足够好,且成本较低,容易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上述第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上片玻璃和所述下片玻璃的厚度范围为0.5毫米至2.0毫米。

这种厚度范围的玻璃既能保证其强度足够高,由具有较高的透过性,不至于遮光严重,而且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