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144发布日期:2018-12-21 19:3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即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器件是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器件,常用的有汽车防眩后视镜、显示器、变色眼镜、变色门窗以及电子纸等。

对于目前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其呈现的颜色往往由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所决定,颜色单一,不满足用户对各种电致变色器件个性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解决了电致变色器件颜色单一的问题,满足了用户对电致变色器件颜色个性化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基板;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为使透过所述介质层的可见光的光谱曲线发生变化的膜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为增透膜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为具有导电功能的膜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包括多层膜层。

其中,所述介质层包括SiO2层、TiO2层、Nb2O5层、MgF2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均为玻璃基板。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介质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之间的黏着层。

其中,所述黏着层为第三导电层,且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均为ITO薄膜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介质层,且该介质层能够使透过介质层的可见光的光谱曲线发生变化,最终改变了透过介质层的可见光的颜色,而电致变色层同样是能够改变光线颜色的部件,那么入射电致变色器件的光线透过介质层和电致变色层后反射至人眼的视线内,人眼所观察的颜色是由电致变色层和介质层对光线的中和作用所呈现出的颜色。那么对于每个电致变色器件而言,介质层和电致变色层均能使电致变色器件呈现出一种颜色,对于多个电致变色器件而言,每个电致变色器件的介质层对光线的颜色影响可以各不相同,从而实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呈现不同颜色。而现有技术中只由电致变色层决定光线反射后的颜色,使得颜色种类较为单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实现各个电致变色器件呈现不同的颜色,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满足用户的视觉享受和个性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第二导电层4以及第二透明基板5。

具体的,对于汽车防眩后视镜、显示器、变色眼镜、变色门窗以及电子纸等等电致变色器件,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5均可以是玻璃基板,但是本实用新型中也并不排除采用透明的树脂材料的基板。

该电致变色层3具体地,可以是封装于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之间的EC液,该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具体地可以是ITO导电层。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致变色层3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电致变色材料所形成的;同理,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也不仅限于ITO导电层,对此不在一一列举。

其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和电致变色层3之间还设置有介质层6,该介质层6为可使可见光的光谱曲线发生变化的膜层。可以理解地是,光线由一种介质入射至另一种介质时,其反射率和透射率是相对应的,某一种波长的光线,其透射率越高,那么反射率也就越低,反之,其反射率越高,透射率也就越低。本实用新型中介质层6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需要电致变色器件所呈现的光线颜色的透射率,而降低其他光线的透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致变色器件,可以是可见光线透射过电致变色器件进入人眼而观察到的颜色,例如电致变色门窗、变色眼镜等,可见光的光线是从第一玻璃基板入射穿过电致变色层、第二玻璃基板等,最后入射至人眼实现内;也可以是防眩光后视镜这种器件,在第二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基板5之间还需要设置反射层,而人眼观察到的光线是从第一透明基板1入射穿过介质层6、电致变色层3等透射,到达反射层后反射,再次穿过电致变色层3、介质层6、第一透明基板1等透射后入射至人眼。因此用户最终观察到的光线可能是透射的光线也可能是反射的光线。

对于用户观察到的是透射光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当介质层6对某一光线的透射率较高,如红色光线,而对可见光的其他颜色的反射率相对较高。那么最终穿过电致变色器件光线强度较大的就是红色光线,在通过电致变色液的调节作用,被人眼所接收的光线液是偏红色的光线。

对于用户观察到的是反射光线的电致变色器件,当介质层6对红色光线的透射率较高时,而对可见光的其他颜色的反射率较高,那么只有红色光线的透射率较高,而对可见光的其他颜色的反射率相对较高,只有红色光线在两次经过介质层6时,均具有较大的透射率,那么最终人眼观察到的光线也是红色光线的光线强度最大,最终人眼看到的光线颜色也会偏红。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介质层6可以是采用带有颜色的透明材料所制成的,例如类似于蓝水晶、紫水晶等材料,既带有颜色又能够透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在电致变色器件中设置各种不同的介质层,介质层和电致变色层共同作用,使得具有不同的介质层的各个电致变色器件呈现不同的颜色。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层只呈现蓝色或墨绿色的单一颜色,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更为丰富多样,满足用户对电致变色层的个性化的需求。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介质层6可以是增透膜层。

例如,该增透膜的厚度等于红色光线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色光线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根据能量守恒,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该增透膜层了,也就是说红色光线的透射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其他光线的透射率则会相对减弱。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介质层6可以是一层膜层也可以是多层膜层组合而成的膜层。当采用多个膜层组成介质层6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膜层的厚度以及种类。不同种类的膜层对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类不同厚度的膜层对可见光的各个波段的管线的反射率以及透射率也是不同的。

当然,如果需要在电致变色器件表面呈现多种颜色,也可以采用多个膜层拼接成一个整体的介质层6,对此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描述。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介质层6具体地可以是非金属化合物的镀膜材料形成的膜层,例如SiO2层、TiO2层、Nb2O5层、MgF2层中的一种或多种膜层。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考虑到在电致变色层3正常工作时,需要对第一导电层2和第二导电层4通电,为了使电致变色层3能够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可以将介质层6采用具有导电功能的膜层。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介质层6和第一透明基板1之间设置黏着层,以增强介质层6和第一透明基板1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

可选地,该黏着层可以是导电层,且该导电层可以是ITO导电层,可以有效降低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制造成本。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电致变色层可参考图2,具体包括:

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第三导电层7、介质层6、第一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4、缓冲层8、反射层9、打底层10、第二透明基板5。

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和第二透明基板5均为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2、第二导电层4和第三导电层均为ITO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包括环形胶框31和封装于胶框内环的EC液32;缓冲层8是为了避免反射层9和电致变色层的EC液32接触,EC液32对反射层9造成污染。介质层6为可以改变有第一透明基板1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光谱曲线的膜层。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是用户观察到的是反射光线的电致变色器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具体可以应用于防眩光后视镜、显示屏等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介质层6,使介质层6和电致变色层共同作用对电致变色器件的颜色进行调节,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电致变色器件个性化颜色的需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