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0493发布日期:2020-12-15 08:3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的进步以及显示产品行业的发展,显示模组无论是从性能还是生产工艺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现阶段常用的显示模组仍然为液晶显示模组,而人们对于柔性显示模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与常规的液晶显示模组相比,仅仅是将常规液晶显示模组中的各个部件的材质更换成柔性材质,从而制成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制作。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柔性液晶显示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该柔净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较为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包括:

柔性背光板;

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发光表面的第一导电膜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的pdlc膜层;

位于所述pdlc膜层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的第二导电膜层;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的,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框胶;

所述框胶覆盖所述柔性背光板、所述第一导电膜层、所述pdlc膜层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层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框胶为热熔胶。

可选的,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与所述pdlc膜层之间的第一偏光片;

位于所述pdlc膜层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的第二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朝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的第一柔性基板;

位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的第二柔性基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的所述发光表面;

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板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

可选的,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的柔性盖板。

可选的,所述柔性盖板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减反膜。

可选的,所述柔性盖板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指纹油涂层。

可选的,所述柔性盖板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一侧表面为粗糙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具有柔性背光板,沿柔性背光板的发光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膜层,pdlc膜层以及第二导电膜层,其中pdlc膜层又称之为液晶调光膜,在pdlc膜层中均匀分散有液晶分子。通过上述第一导电膜层与第二导电膜层供电,可以对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交的区域的pdlc膜层的两侧施加电压,从而可以使得pdlc膜层产生明暗的变化,进而可以显示出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柔性液晶盒,使用pdlc膜层可以极大的简化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柔性背光板、2.第一导电膜层、21.第一电极、22.第一引线、3.pdlc膜层、4.第二导电膜层、41.第二电极、42.第二引线、5.第一偏光片、6.第二偏光片、7.第一柔性基板、8.第二柔性基板、9.框胶、10.柔性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在现有技术中,柔性液晶显示模组通常需要通过柔性液晶盒来产生明暗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图案。而柔性液晶盒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需要在两层柔性透明电极表面刻蚀相应的电极,并在两层柔性透明电极之间灌注液晶,同时在两层柔性透明电极向外的两侧设置柔性电路板,从而构成液晶盒。上述柔性液晶盒一种需要两层柔性电路板,两层柔性透明电极以及一层液晶,一共5层构成,使得现有技术中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非常复杂。

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具有柔性背光板,沿柔性背光板的发光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膜层,pdlc膜层以及第二导电膜层,其中pdlc膜层又称之为液晶调光膜,在pdlc膜层中均匀分散有液晶分子。通过上述第一导电膜层与第二导电膜层供电,可以对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交的区域的pdlc膜层的两侧施加电压,从而可以使得pdlc膜层产生明暗的变化,进而可以显示出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柔性液晶盒,使用pdlc膜层可以极大的简化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柔性背光板1;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1发光表面的第一导电膜层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层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2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pdlc膜层3;位于所述pdlc膜层3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第二导电膜层4;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层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4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上述柔性背光板1通常具有一个可以发出均匀光线的发光表面,柔性背光板1所产生的光线可以从发光表面均匀的照射向外界。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为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相应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使用具有一定可弯曲度的柔性背光板1作为光源。有关柔性背光板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柔性背光板1可以提供任意一种颜色的光线,例如黄色光线、绿色光线、蓝色光线、白色光线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柔性背光板1所产生光线的颜色不做具体限定。通常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背光板1需要产生均匀白光。当然,有关柔性背光板1的厚度等具体参数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膜层2位于上述柔性背光板1的发光表面,pdlc膜层3位于第一导电膜层2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第二导电膜层4位于pdlc膜层3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其中第一导电膜层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21;第二导电膜层4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4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pdlc膜层3与第二导电膜层4构成一类三明治型结构,其中pdlc膜层3位于第一导电膜层2与第二导电膜层4之间,上述类三明治型结构位于背光板的发光表面。

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与第二导电膜层4用于在工作状态下向pdlc膜层3施加电压,从而使得pdlc膜层3产生透明度的变化。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21,通常情况下,第一导电膜层2中会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21,且每个第一电极21均平行于第一方向。上述第一电极21的端部通常会电连接有第一引线22,上述第一引线22可以从第一方向上向第一导电膜层2传递电流。

上述第二导电膜层4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41,通常情况下,第二导电膜层4中会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电极41,且每个第二电极41均平行于第二方向。上述第二电极41的端部通常会电连接有第二引线42,上述第二引线42可以从第二方向上向第二导电膜层4传递电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需要相交,以保证任一个第一电极21会与任一个第二电极41相交。通常情况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需要相互垂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引线22与第二引线42的具体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上述pdlc膜层3也称为液晶调光膜,在pdlc膜层3中均匀分散有液晶微粒。通常情况下,在非工作状态时,pdlc膜层3中的液晶微粒的光轴取向随机,呈无序状态。此时当光线照射到pdlc膜层3中时,光会被大量的反射,从而使得pdlc膜层3呈不透明会半透明的状态;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向上述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41通电,从而在位于通电的第一电极21与通电的第二电极41之间相交区域的pdlc膜层3两端施加电压,进而改变位于该区域的液晶微粒的光轴,使得该区域的液晶微粒的光轴与pdlc膜层3表面垂直。此时当光线经过该区域中,光线不会被散射,即该区域的pdlc膜层3在电压的作用下变得透明。通过控制上述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电极21以及第二电极41,可以改变pdlc膜层3中预设区域的透明度。由于上述柔性背光板1所产生的光线会透过pdlc膜层3,通过改变pdlc膜层3中预设区域的透明度可以产生明暗变化,进而产生图像。有关pdlc膜层3的具体结构以及制作方法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通常情况下,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与第二导电膜层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为ito(氧化铟锡)膜层,上述第一电极21以及第二电极41通常是通过黄光刻蚀或激光刻蚀等方法在上述ito膜层中刻蚀出的电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具有柔性背光板1,沿柔性背光板1的发光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电膜层2,pdlc膜层3以及第二导电膜层4,其中pdlc膜层3又称之为液晶调光膜,在pdlc膜层3中均匀分散有液晶分子。通过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与第二导电膜层4供电,可以对位于上述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41相交的区域的pdlc膜层3的两侧施加电压,从而可以使得pdlc膜层3产生明暗的变化,进而可以显示出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柔性液晶盒,使用pdlc膜层3可以极大的简化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性能,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偏光片、框胶9等部件。有关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将在下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3与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1与所述pdlc膜层3之间的第一偏光片5;位于所述pdlc膜层3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的第二偏光片6;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5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6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上述第一偏光片5位于柔性透明基板与pdlc膜层3之间,通常情况下第一偏光片5位于柔性背光板1的发光表面。上述第一偏光片5可以将柔性透明基板所发出的自然光调整为偏振光,该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第一偏光片5的振动方向相同。当在pdlc膜层3中预设区域的两端施加电压时,不仅可以将该区域的液晶微粒的光轴调整到与pdlc膜层3表面垂直,还可以使得位于该区域的液晶微粒沿水平方向扭转90度,从而将从该区域经过的偏振光扭转90度。

上述第二偏光片6位于pdlc膜层3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且第一偏光片5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6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当偏振光线经过上述被施加电压的液晶微粒时,该光线会被扭转90度从而可以从第二偏光片6射出;当偏振光没有经过上述被施加电压的液晶微粒时,一大部分会被散射掉,而剩余的偏振光在通过pdlc膜层3之后也无法透过第二偏光片6。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偏光片5与第二偏光片6可以有效增加在工作状态时柔性液晶显示模组所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偏光片5与第二偏光片6需要均为柔性偏光片。

参见图4,作为优选的,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2朝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第一柔性基板7;位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4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第二柔性基板8。

上述第一柔性基板7与第二柔性基板8通常作为上述第一导电膜层2与第二导电膜层4在设置过程中所需的载体,同时提供整个柔性显示模组所必要的结构强度。通常情况下,上述第一柔性基板7位于第一导电膜层2朝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而第二柔性基板8位于第二导电膜层4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上述第一柔性基板7与第二柔性基板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常为pet基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柔性基板7以及第二柔性基板8的具体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柔性基板7与第二柔性基板8均可选为tac、cop、pi等透明无延迟量材料。

相应的,上述第一偏光片5通常位于所述柔性背光板1的所述发光表面,即第一偏光片5位于柔性背光板1与第一柔性基板7之间;上述第二偏光片6则通常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板8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

作为优选的,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框胶9;所述框胶9覆盖所述柔性背光板1、所述第一导电膜层2、所述pdlc膜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层4的侧壁。

上述框胶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常为热熔胶,该种框胶9可以密封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侧边。即上述框胶9的作用是将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四周密封,从而防止水汽进入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而导致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损坏。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上述第一偏光片5、第二偏光片6、第一柔性基板7、第二柔性基板8时,上述框胶9会同时覆盖上述各个膜层的侧壁,以将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侧边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通过上述第一偏光片5与第二偏光片6可以有效增加柔性液晶显示模组所生成图像的对比度;通过上述第一柔性基板7与第二柔性基板8可以提供柔性液晶显示模组所必要的结构强度;通过上述框胶9可以有效密封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侧边。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实用性,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进一步的在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中设置柔性盖板10。有关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将在下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具体的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尤其着重介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中柔性盖板10的具体结构。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6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柔性盖板10。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柔性盖板10是设置在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表面的柔性盖板10,相应的所述柔性盖板10通常为透明的柔性盖板10。通常情况下,柔性盖板10需要设置在柔性液晶显示模组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使得柔性液晶显示模组中各个部件不易受到损坏。通常情况下,上述柔性盖板10为塑料盖板,塑料盖板可以在具有良好透光性的具有一定的柔性,同时可以有效保护整个柔性液晶显示模组。

通常情况下,柔性盖板10需要通过光学胶贴合在第二偏光片6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有关光学胶的具体类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对位于整个柔性液晶显示模组最外侧的柔性盖板10背向所述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具体的,第一种表面处理是将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制作成粗糙表面,即在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凹槽通常是通过对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细微凹凸加工所形成的凹槽,该凹槽通常非常的细小,用户若用肉眼通常并不能观测出来,但是通过细微凹凸加工所形成的凹槽可以使得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变为粗糙表面。当外界光线照射到具有粗糙表面的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时,外界光线会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眩光情况的发生。

第二种表面处理是在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减反膜。减反膜也称为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设置有减反膜的柔性盖板10的表面可以有效减少甚至于消除反射光的产生,同时可以改善柔性盖板10的物理性能,例如力学性能等等。

第三种表面处理是在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涂布有抗指纹油涂层。抗指纹油也称为防指纹油、防指纹漆,具有防指纹,抗油污的效果。具体的抗指纹油涂层可以分为亲油型,拒油型,有关抗指纹油涂层具体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上述抗指纹油涂层可以设置在上述减反膜的表面。上述介绍了三种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仅仅对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任意一种表面处理;也可以同时对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任意两种表面处理,还可以同时对柔性盖板10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三种表面处理,甚至于还可以进行其他种类的表面处理。有关对柔性盖板10表面处理的具体内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在第二偏光片6背向柔性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柔性盖板10,并在柔性盖板10表面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可以有效提升触控显示模组的光学性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