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以及制造导光板的方法_5

文档序号:97264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溶化并且被挤压出。
[0162]辊状压模RST用于在导光板LGP的表面上形成散射图案SCP。当辊状压模RST旋转并且加压导光板LGP的表面时,辊状压模RST的转印图案TP被转印至导光板LGP的表面。因此,散射图案SCP形成在导光板LGP的表面上。
[0163]图18是示出使用辊状压模RST在导光板LGP上形成散射图案SCP的截面图。
[0164]参考图18,支撑辊SRR进一步布置成邻近辊状压模RST。支撑辊SRR与辊状压模RST相隔预定距离。导光板LGP布置在辊状压模RST与支撑辊SRR之间以形成散射图案SCP。当辊状压模RST加压导光板LGP以转印转印图案TP时,同时导光板LGP布置于支撑辊SRR与辊状压模RST之间,支撑辊SRR支撑辊状压模RST。因此,通过辊状压模RST和支撑辊SRR紧紧地支撑布置于辊状压模RST与支撑辊SRR之间的导光板LGP。
[0165]辊状压模RST按预定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支撑辊SRR沿与辊状压模RST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辊状压模RST与支撑辊SRR之间设置导光板LGP。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散射图案SCP形成在底面BTS上而非光出射面0TS上。因此,导光板LGP设置于辊状压模RST与支撑辊SRR之间使得导光板LGP的光出射面0TS与支撑辊SRR接触并且导光板LGP的底面BTS与辊状压模RST接触。导光板LGP沿箭头指示的方向移动,从而散射图案SCP形成在与辊状压模RST接触的底面BTS上。
[0166]转印图案TP具有散射图案SCP的反向形状。因此,对应转印图案TP的散射图案SCP形成在导光板LGP的表面上。通过转印转印图案TP的凹槽RC形成散射图案SCP的第一突起部PR1并且通过转印转印图案TP的突起部PR形成凹入部RC。
[0167]导光板LGP是半固化而没有完全固化的。即,为导光板LGP准备的材料未固化的或部分固化的。因此,当用辊状压模RST加压用于导光板LGP的材料时,由于材料未完全固化,辊状压模RST的外周面的形状被转印至材料。
[0168]在将转印图案TP转印到导光板LGP上的过程中,形成散射图案SCP的第二突起部PR2。当辊状压模RST在从导光板LGP的一端到导光板LGP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旋转以将转印图案TP转印至导光板LGP的表面上时,第二突起部PR2相对于穿过第一突起部PR1的中心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二轴线AX2的线形成在距导光板LGP的另一端相对较近的位置处。因此,参考图4,当穿过第一突起部PR1的中心并且将第一突起部PR1分成两个区域的线称作虚构线IL时,被虚构线IL分割的两个区域的一个区域称作第一区域RG1,并且两个区域的另一个区域称作第二区域RG2。第一区域RG1布置成距导光板LGP的另一端相对较近并且第二区域RG2布置成距导光板LGP的一端相对较近。
[0169]使用辊状压模RST的辊转印法导致第二突起部PR2形成为与另一端相对较近的结构。辊状压模RST在旋转时加压导光板LGP,从而辊状压模RST的转印图案TP被转印到导光板LGP。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辊状压模RST在旋转时推动导光板LGP,在与辊状压模RST行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推动通过辊状压模RST加压的导光板LGP的部分。导光板LGP的被推动部分对应于从导光板LGP的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PR2。因此,第二突起部PR2的位置通过辊状压模RST的旋转方向确定并且在与导光板LGP相对于辊状压模RST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在导光板LGP的表面上。
[0170]如上所述,通过挤压法制造导光板的母导光板。
[0171]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具有与通过注射法制造的导光板不同的材料性能,例如,厚度、残余应力、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拉伸模量、抗弯强度等。
[0172]详细地,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厚度比通过注射法制造的导光板的厚度相对较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具有大约100微米至大约400微米的厚度。当导光板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时,在底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高度在大约300微米至大约340微米的范围内并且底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在大约340微米至大约400微米的范围内。底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高度小于底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高度。
[0173]此外,基于采用导光板的显示面板改变导光板的厚度。例如,应用于大尺寸的电视机的导光板的厚度与应用于小尺寸的蜂窝电话的导光板的厚度不同。当导光板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时,从底面到第一平面的高度与从底面到第二平面的高度之间的最大差值大约为1.5_。
[0174]残余应力意指在施加于材料的外力停止之后在材料中剩余的应力。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导光板,根据用于形成导光板的制造工艺,残余应力是不同的。详细地,当通过注射法制造导光板时,在注射材料时,为导光板准备的材料可以沿着相同方向流入模具。然后,在这样的状态下固化注射材料时,在导光板中出现具有不同的残余应力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表示导光板外部或内部的任意位置并且第二位置表示与第一位置不同的任意位置。
[0175]比较起来,当通过挤压法制造导光板时,在导光板的整个区域上导光板具有相同残余应力。即,当在所制备的导光板的多个位置测量残余应力时,可以使用各种观察法区分用于制造导光板的方法,例如,挤压法或注射法。破坏性观察(例如,切割方法、钻探方法等)以及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的非破坏性观察广泛用作观察法。
[0176]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意指根据圆柱体中活塞的位置通过具有固定长度和直径的冲模挤出融化树脂的挤压速度,并且通过测量在预定时段挤出的融化树脂的体积获得挤压速度。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通过使用塑性体测量的。
[0177]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小于通过注射法制造的导光板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大约20cm3/10分钟至大约60cm3/10分钟的范围内,但不应当限于此或受其限制。
[0178]拉伸模量意指表示双向拉伸对象时对象的变化程度以及拉伸度的模量系数。利用抗张强度试验测量拉伸模量。即,通过测量应力应变曲线并且计算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获得拉伸模量。
[0179]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拉伸模量小于通过注射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拉伸模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拉伸模量在大约1800MPa至大约2200MPa的范围内,但不应当限于此或受其限制。
[0180]抗弯强度意指当材料在弹性模量中时的最大弯曲应力。通过在对象的纵向上将重量施加至对象而获得抗弯强度。
[0181]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抗弯强度小于通过注射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抗弯强度。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导光板的抗弯强度在大约85MPa至大约95MPa的范围内,但不应当限于此或受其限制。
[0182]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本发明构思不应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如下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导光板,包括: 光入射面,光配置为向其入射; 光出射面,通过所述光入射面入射的所述光配置为从所述光出射面出射; 底面,面向配置为反射至少一部分入射的所述光的所述光出射面;以及 散射图案,布置在所述底面上, 其中,所述散射图案包括: 第一突起部,从所述底面突出; 凹入部,沿着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周围布置并且从所述底面凹入;以及 第二突起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间隔开并且沿着所述凹入部的一部分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相对于穿过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中心并且将所述散射图案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虚构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沿着布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凹入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光出射面包括邻近所述光入射面布置并且朝向所述底面倾斜的倾斜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中,随着距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变得更小,所述倾斜面变得距所述底面更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光出射面进一步包括: 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底面;以及 第二平面,布置于所述光入射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并且平行于所述底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厚度大于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厚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散射图案设置成多个。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散射图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散射图案沿着行方向和列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有规律地排列。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散射图案中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突起部具有圆形形状,所述第二突起部相对于各自穿过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中心并且将所述散射图案中的相应一个散射图案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虚构线布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所述虚构线彼此平行。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导光板以及制造导光板的方法。导光板包括:光入射面,光被配置为向其入射;光出射面,通过光入射面入射的光被配置为从其出射;底面,面向被配置为反射至少一部分入射的光的光出射面;以及散射图案,布置在底面上。散射图案包括:从底面突出的第一突起部;沿着第一突起部的周围布置并且从底面凹入的凹入部;以及与第一突起部间隔开并且沿着凹入部的一部分布置的第二突起部。
【IPC分类】G02B6/00
【公开号】CN105487164
【申请号】CN201510642410
【发明人】金炯柱, 吴先熙, 姜栋然
【申请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公告号】EP3009737A1, US20160097894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