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支撑装置和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93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鼓支撑装置和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通通鼓支撑装置(10)包括托架(20)、具有支撑上压圈(4)的多个第一支撑部分(40)的第一臂部(30)和具有支撑下压圈(5)的第二支撑部分(52)的第二臂部(50)。设置在第一臂部(30)的端部的两个第一支撑部分(40)各自位于两个交叉点P、Q其中的一个交叉点附近,在所述交叉点,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1)的轴线(C1)和所述第二臂部(50)的轴线(C2)的垂直平面HS的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交叉。
【专利说明】鼓支撑装置和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将通通鼓之类的鼓支撑在低音鼓上或者架子上的鼓支撑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鼓。
【背景技术】
[0002]架子鼓包括安装在低音鼓之上的一个或多个通通鼓(tom-toms)。通通鼓是用附接在低音鼓上或者钹架上的通通鼓支撑器或者专用的通通鼓架之类来安装。例如,下文引用的专利文献揭示了一种应用在支撑器或者通通鼓架上来安装通通鼓的鼓支撑系统。
[0003]在美国专利N0.5544561说明书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中,多个钳夹构件附接在托架的上端。另外,在托架的下端,附接有一个支撑突出部。根据这个结构,所述鼓的上压圈夹持在多个钳夹构件和托架之间,拧紧所述钳夹构件的螺栓。在这个结构中,所述钳夹构件支撑所述上压圈,所述支撑突出部紧贴着鼓腔体的表面。所述鼓以这个状态附接至所述托架,附接在支撑器或者通通鼓架上等。
[0004]在美国专利N0.5454288说明书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中,沿着上压圈延伸的半圆形臂部固定在托架的上端。在所述臂部的中间部分和两端,分别提供有一个臂部侧附接部分。另一方面,在所述鼓的上压圈与每个臂部侧附接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压圈侧附接部分。根据这个结构,所述臂部沿着所述上压圈的下边沿放置,三个臂部侧附接部分分别用螺丝固定在对应的压圈侧附接部分上。在这个结构中,所述臂部的中间部分和两端固定在所述上压圈,以将所述鼓安装在所述托架上。
[0005]同样,在日本特开平5-127669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中,一对压圈侧附接部分附接在上压圈上,单个压圈侧附接部分附接在下压圈上。根据这个结构,托架的上端的两个位置固定在所述一对压圈侧附接部分上,而所述托架的下端的一个位置用螺丝固定在所述压圈侧附接部分上。在这个结构中,所述托架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压圈和下压圈,以将所述鼓安装在所述托架上。
[0006]但是,根据美国专利N0.5544561的说明书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当击鼓时,鼓腔体的震动受到所述支撑突出部的妨碍,因为所述鼓是用紧贴着鼓腔体的表面的支撑突出部来支撑着。出于这个原因,不可能引出鼓腔体震动的最大限度或者不能充分获得真正的支持和所述鼓的音量。
[0007]根据美国专利N0.5454288的说明书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鼓腔体的震动没有受到臂部妨碍,因为所述臂部固定在上压圈上。但是,因为所述臂部只是固定在所述上压圈,所述鼓的自身重量可能会集中在所述上压圈。相应地,有击鼓时产生的撞击会造成所述上压圈变形、所述压圈的变形会影响所述鼓的音量或者音质的风险。
[0008]根据日本特开平5-127669号公报所揭示的鼓支撑系统,另一方面,因为托架安装在上下两个压圈上,有可能将鼓的重量分配到上压圈和下压圈。但是,因为附接在上压圈的压圈侧附接部分靠近彼此地定位,鼓的重量仍有可能集中在上压圈靠近压圈侧附接部分的一部分上。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击鼓时产生的撞击所造成的上压圈可能的变形,压圈的变形会影响鼓的音量或者音质。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鼓的音量和音质的鼓支撑装置和鼓。
[0010]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鼓支撑装置,其用于将鼓支撑在上面安装有鼓的安装对象。所述鼓包括鼓腔体、分别覆盖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第一和第二鼓皮、与所述第一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压圈和与所述第二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压圈。所述鼓支撑装置包括连接至所述安装对象的托架、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分,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圈。所述第一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端,在所述鼓腔体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轴向上延伸。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的相对端,各自位于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附近,在所述位置所述第一鼓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压圈相交。所述直径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的轴线和在所述第一臂部的纵向上的第一臂部的中点的平面。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鼓,包括鼓腔体、分别覆盖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第一和第二鼓皮、与所述第一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压圈、与所述第二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压圈、连接至上面安装有鼓的安装对象的托架、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第一压圈。所述第一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支撑部分,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轴向上延伸。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的相对端,各自位于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在所述位置所述第一鼓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压圈交叉。所述直径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臂部的纵向方向的第一臂部的中点的平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装备有本发明的通通鼓支撑装置的通通鼓的立体图;
[0013]图2是通通鼓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3是通通鼓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4是沿着图1的线4-4所取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5是沿着图1的线5-5所取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6A是图示突出部分位于支撑臂部的下端附近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6B是图示突出部分伸出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7A是图示在本发明修改例中螺母配合在附接部分上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7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修改例螺母配合在附接部分上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7C是图示根据所述修改例螺母已经配合在所述附接部分上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参考图1至6B描述实现为通通鼓支撑装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鼓支撑装置。
[0023]如图1所示,通通鼓TM包括圆柱鼓腔体(shell) 1、作为覆盖鼓腔体I的上开口端的第一鼓皮的打击鼓皮2、作为覆盖鼓腔体I的下开口端的第二鼓皮的底皮3、作为第一压圈的上压圈(hoop) 4和作为第二压圈的下压圈5。上压圈4与打击鼓皮2 —起附接在鼓腔体I的上开口端。下压圈5与底皮3—起附接在鼓腔体I的下开口端。在这个实施例中,鼓腔体I的上开口端构成第一开口端,鼓腔体I的下开口端构成第二开口端。
[0024]所述通通鼓TM装备有通通鼓支撑装置10。通通鼓支撑装置10构造成大体上为T型,以支撑上压圈4的两个位置和下压圈5的一个位置。通通鼓支撑器TH固定在低音鼓(未示)上,低音鼓是上面安装有通通鼓TM的安装对象。通通鼓支撑器TH有一个L形杆LR。通通鼓TM是通过将通通鼓支撑装置10固定在L形杆LR上来安装在所述低音鼓之上。
[0025]如图1和图2所描绘那样,通通鼓支撑装置10包括托架20、在鼓腔体I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臂部30和沿着鼓腔体I的轴线Cl延伸的第二臂部50。第一臂部30设置在托架20的上端或者第一端。第二臂部50被设置在托架20的下端或者第二端。托架20与所述L形杆LR的末梢端结合。
[0026]如图3和图4所描绘那样,托架20包括大致是箱状的上侧本体部26和从上侧本体部26向下延伸的下侧本体部27。上侧本体部26有一个形成于其中的通孔26a,L形杆LR插入于其中。在上侧本体部26的上端,形成一对附接部28附接在第一臂部30上。
[0027]在下侧本体部27的下端部分上形成水平孔,用于从一侧容放螺栓25。下侧本体部27具有一个形成于其中的支撑孔27a,用于滑动地支撑第二臂部50。另外,下侧本体部27包括未图示出的、配合和紧固在螺栓25上的螺母衬套以及止退板29。
[0028]现在参考图3至图5描述第一臂部30的结构。
[0029]参考图3和图4,第一臂部30构造成弧形,与鼓腔体I的弯曲部分具有相同的半径。第一臂部30包括安装托架20的中央部31、从如图3中描绘的中央部31向右延伸的右臂部分30R和从图3中描绘的中央部31向左延伸的左臂部分30L。中央部31在与托架20的附接部分28对应的位置具有形成于其中的一对安装孔31a。第一臂部30用一对螺栓32和一对螺母33附接在托架20的附接部分28上。板状橡胶减震器34放置在第一臂部30的中央部31和托架20之间。橡胶减震器34具有形成于其中的一对通孔34,螺栓32插入该通孔34。
[0030]中央部31具有限制机构35,限制上压圈4和第一臂部30之间的接触。限制机构35包括圆柱体的橡胶导引件36和通过嵌入式成型配合在橡胶导引件36中的附接螺丝37。通过将螺母38拧紧在附接螺丝37上而将限制机构35固定在中央部31。限制机构35以这种方式定位,在橡胶导引件36和上压圈4之间产生一个间隔。
[0031]参考图1和图3所示,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形成为在中央部31的两侧延伸的左右对称结构的形状,两个臂部30R、30L具有相同的长度。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延伸到靠近交叉点P和Q的点,在所述交叉点,垂直于垂直平面HS的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相交。垂直平面HS包含鼓腔体I的轴线Cl和第二臂部50的轴线C2,如图1所示。用于支撑上压圈4的第一支撑部分40固定在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的端部。这样,第一支撑部分40各自位于两个交叉点P、Q其中的一个交叉点的附近,在所述两个交叉点,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相交。这对第一支撑部分40相对于鼓腔体I的轴线Cl位于大体上对称的位置。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所述中央部31和交叉点P、Q之间更靠近交叉点P、Q的位置。
[0032]参考图3和图5,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包括螺母41、橡胶制成的座42、第一减震材料制成的橡胶减震器43和一对上下附接螺丝44、45。附接螺丝44、45是通过嵌入式成型分别紧固在橡胶减震器43的上下端面。通过将螺母46拧紧在下附接螺丝45上,将第一支撑部分40固定在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的端部。
[0033]螺母41和座42分别具有形成于其中的通孔41c和42c,上附接螺丝44插入于其中。螺母41包括橡胶制成的第一螺母部件47和金属制成的第二螺母部件48。第二螺母部件48嵌入式成型在第一螺母部件47中。通过将第二螺母部件48拧紧在附接螺丝44上,而将螺母41固定在座42的上表面。
[0034]座42是由基部分42a和端部分42b构成,端部分42b比基部分42a的外径小。端部分42b的外径设置成比形成于上压圈4中的每个压圈附接孔4b的内径小。与上压圈4接触的基部分42a的外周表面通常形成为半球形。座42通过附接螺丝44插入在通孔42c中而固定在橡胶减震器43上。因此,这样设置的座42被保持与相关的压圈附接孔4b的开口边沿线接触。
[0035]如图5中所描绘那样,通过将座42的端部分42b配合在其中一个压圈附接孔4b中并且将螺母41附接在附接螺丝44上,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与上压圈4接合。通过一对第一支撑部分40的末端以上述方式与上压圈4接合,通通鼓支撑装置10支撑住上压圈4。在这个状态,橡胶减震器43存在于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和上压圈4之间。因此,第一支撑部分40弹性地支撑着上压圈4,借助于橡胶减震器43,吸收从打击鼓皮2传到上压圈4的震动。
[0036]接下来参考图1至图4、图6A和6B描述第二臂部50的结构。
[0037]参考图1和2,第二臂部50包括沿着鼓腔体I的轴线Cl延伸的支撑臂51和支撑下压圈5的第二支撑部分52。支撑臂51具有一个基本上C形的截面,在垂直于第一臂部30的方向上笔直延伸。
[0038]支撑臂51在其上部被支撑着,所述上部配合在形成于下侧本体部27中的支撑孔27a中,引导衬套53置于它们之间。支撑臂51可沿着鼓腔体I的轴线Cl滑动。支撑臂51做成是,在松动螺栓25时,可相对于托架20上下移动。当拧紧螺栓25时,相反,支撑臂51经由图3所示的止退板29固定在托架20上。这意味着,构造第二臂部52,使得可以通过转动螺栓25并上下移动支撑臂51来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
[0039]另外,螺丝54从通通鼓TM的侧面紧固在支撑臂51的上端中央部。螺丝54限制支撑臂51向下的运动,因为螺丝54与支撑孔27a中的引导衬套53的端面相接触。这意味着,螺丝将支撑臂51保持在位,使得当松动螺栓25时,支撑臂51不会从托架20上掉落。
[0040]如图3和图4中所描绘那样,第二支撑部分52设置在支撑臂51的下端。第二支撑部分52包括由用作第二减震材料的橡胶制成的调节旋钮55、嵌入成型在调节旋钮55中的螺栓56、螺母衬套(nut bushing) 57和帽58。
[0041]螺母衬套57的圆柱部分插在形成于支撑臂51的下端的安装孔51a中。螺母衬套57的六边形部分配合在支撑臂51中所形成的C形槽51b中。因此,螺母衬套57是非转动地被保持在支撑臂51的下端。
[0042]螺入在螺母衬套57内的螺栓56插入在安装孔51a中。帽58配合在支撑臂51的下端,从而覆盖住螺栓56和螺母衬套57。
[0043]调节旋钮55具有一个抓持部55a和突出部55b,当操作调节旋钮55时,抓持所述抓持部55a,突出部55b与下压圈5接触。突出部55b的外表面具有一个大体上半球形的形状。通过突出部55b的末端保持与下压圈5的外周表面接触,通通鼓支撑装置10支撑下压圈5。在这个状态,调节旋钮55位于第二支撑部分52和下压圈5之间。因此,第二支撑部分52是通过突出部55b的末端弹性地支撑下压圈5,并吸收从打击鼓皮2传到下压圈5的震动。
[0044]如图6A和6B所示,第二支撑部52可以在垂直于第二臂部50的轴线C2的前后方向上前后移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手动转动调节旋钮55使螺入螺母衬套57中的螺栓56前后移动,将突出部55b移动到朝鼓腔体I的轴线Cl突出,并将突出部55b返回到靠近支撑臂51的下端的位置。
[0045]现在参考图1和图4描述通通鼓支撑装置10的操作。
[0046]首先,通通鼓支撑装置10附接在通通鼓TM上。在这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臂部30沿着鼓腔体I的外周表面装配,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分40配合在形成于上压圈4中的对应的压圈附接孔4b中,限制机构35位于形成于上压圈4中的另一个压圈孔4a附近。然后,为了将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分40与上压圈4接合,螺母4配合在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的附接螺丝44上。
[0047]接下来,通通鼓支撑装置10附接在通通鼓支撑器TH上。在这个阶段,L形杆LR的末端插入形成于托架20中的通孔26a中,如图1和4所描绘那样,通过手动转动蝶型螺栓13将托架20紧固在L形杆LR的末端。
[0048]接下来,松动螺栓25,使得支撑臂51可以在托架20中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鼓腔体I的深度(高度)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使得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与下压圈5的高度匹配。
[0049]最后,手动转动调节旋钮55,将配合在螺母衬套57中的螺栓56前后移动,从而调节突出部55b的突出量,使得第一臂部30与上压圈4平行。相应地,通过将通通鼓支撑装置10固定在通通鼓支撑器TH上来将通通鼓TM安装在所述低音鼓之上,如上文描述那样。
[0050]在这个状态下,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交叉的两个交叉处P、Q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臂部30两端的第一支撑部分40彼此分离配置,使得所述通通鼓TM的重量不会集中在上压圈4的一个位置。另外,由于多个第一支撑部分40支撑着上压圈4,并且第二支撑部分52支撑着下压圈5,鼓腔体I的震动不会被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40、52等妨碍。
[0051]因此,根据当前实施例可以获得下面描述的优点。
[0052](I)通通鼓支撑装置10构造成在上压圈4的两个位置和下压圈5的一个位置支撑住鼓。出于这个原因,鼓腔体I的震动不会受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40、52等妨碍。因此有可能引出鼓腔体I的震动的最大限度,充分获得所述通通鼓TM的支持和音量。另外,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相交的两个交叉处P、Q附近。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臂部30的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分40彼此分开配置,使得所述通通鼓TM的重量不会集中在上压圈4的一个位置。因此,可以使打击通通鼓TM时产生的撞击可能会造成的上压圈4的变形最小化,尽可能减小上压圈4这样的变形对通通鼓TM的音量或者声质量影响。这会改善通通鼓TM的音量和音质。
[0053](2)所述一对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相对于鼓腔体I的轴线Cl大体上对称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设置在第一臂部30两端的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彼此分得最开的位置。这个布局使得可以有效地分布所述通通鼓TM施加在上压圈4上的重量。相应地,进一步抑制了打击通通鼓TM时产生的撞击所造成的上压圈4的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上压圈4的这样的变形对通通鼓TM的音量和音质的影响。
[0054](3)通通鼓支撑装置10支撑着上压圈4,橡胶减震器43置于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和上压圈4之间。另外,通通鼓支撑装置10支撑着下压圈5,调节旋钮55置于第二支撑部分52和下压圈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橡胶减震器43和由减震器材料制成的调节旋钮55吸收打击通通鼓TM时产生的撞击所造成的震动。出于这个原因,可以避免通通鼓TM的震动经过上下压圈4、5和托架20传到通通鼓支撑器TH。
[0055](4)通过第一支撑部分40的末端与上压圈4接合,通通鼓支撑装置10支撑住上压圈4。通通鼓支撑装置10还通过突出部55b的末端与下压圈5的外周表面保持接触支撑着下压圈5。如图4所示,所述通通鼓TM经由在鼓腔体I的一侧的托架20连接在通通鼓支撑器TH上。在这种情况下,通通鼓TM接收力量,该力使通通鼓TM在一个方向转动,使得鼓腔体I的上开口端远离托架20,鼓腔体I的下开口端移近托架20。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结构利用了施加在所述通通鼓TM上的力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一支撑部分40紧固在附在鼓腔体I的上开口端的上压圈4上,而第二支撑部分52简单地保持与附在鼓腔体I的下开口端的下压圈5接触。这使得可以简化通通鼓支撑装置10的结构。
[0056](5)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可以通过转动螺栓25来调整。具体而言,可以根据鼓腔体I的深度,通过沿着鼓腔体I的轴线Cl滑动支撑臂51来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这使得通通鼓支撑装置10能够适用于具有不同尺寸的各种通通鼓TM。
[0057](6)第二支撑部分52可以沿着垂直于第二臂部50的轴线C2的前后方向前后移动。因此,可以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伸向鼓腔体I的轴线Cl的伸出量。这个布局的作用在于减轻置于上压圈4和第一臂部30之间的橡胶减震器43的压紧,因此可以减轻橡胶减震器43的压紧对所述通通鼓TM的音量和音质的影响。同样,因为橡胶减震器43的压紧减轻了,可以使用低硬度的材料作为橡胶减震器43。这样作用是改善橡胶减震器43的减震功倉泛。
[0058](7)有一个风险是,当在表演过程中通通鼓TM摇摆时或者当将通通鼓TM从通通鼓支撑器TH上取下来时,第一臂部30与上压圈4接触。根据本发明,在第一臂部30的中央部31设置了限制机构35,限制上压圈4和第一臂部30的接触。限制机构35作用是防止由于上压圈4和第一臂部30之间的接触而产生声音以及对它们的损害。限制机构35允许使用低硬度的材料作为橡胶减震器43。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橡胶减震器43的减震功能。
[0059]同时,前述实施例可以用下列方式进行修改。
[0060]可以修改前述实施例,使得每个螺母41的构造如下。例如,可以将每个螺母141构造成包括橡胶制成的螺母部件147和插入成型在螺母部件147中的夹持部148,如图7A至7C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夹持部148具有形成于其外侧表面上、配合在螺母部件147内的脊148a。另外,在夹持部148的一端形成爪部分148b,用来抓持上附接部件144。在附接部件14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凹槽144a,使得爪部分148b可以配合在凹槽144a中。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附接部件144的外周表面没有外部螺纹。
[0061]接下来描述螺母141如何配合在附接部件144上。
[0062]首先,定位附接部件144,使得其末端位于螺母141的开口端附近,如图7A所示。接下来,通过从螺母141的外侧抓持夹持部148的基端,打开夹持部148的一端,如图7B所示。然后,从夹持部148的该端部将附接部件144插入螺母141。在附接部件144已经插到螺母141中之后,将夹持部148的该端部向里捏,使得爪部分148b配合在附接部件144的凹槽144a内,如图7C所示。顺便说一下,当将螺母141从附接部件144取下来时,可以用相反的顺序执行前面提到一系列操作。
[0063]虽然在前面提到的实施例中,构成第一臂部30的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的形状形成为在中央部31的两侧延伸的左右对称结构,并具有同样的长度,但是可以修改所述实施例,使得所述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的形状为相对于中央部31不对称,因此具有不同的长度,这取决于所述通通鼓TM的张力螺栓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右臂部分30R和左臂部分30L分别延伸到靠近两个交叉处P和Q的点,在所述交叉处,垂直于包含鼓腔体I的轴线Cl和在第一臂部30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垂直平面HS的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交叉。因此,可以将设置在第一臂部30端部的那对第一支撑部分40定位在所述两个交叉处P和Q附近,在所述交叉处P和Q,垂直于包含鼓腔体I的轴线Cl和在第一臂部30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垂直平面HS的所述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交叉。根据这个结构,可以将提供在第一臂部30两端的那对第一支撑部分40放置在彼此分得最开的位置,使得可以有效地分布作用在上压圈4上的所述通通鼓TM的重量,如前面实施例中那样。
[0064]可以重新构造前面实施例的通通鼓支撑装置10,使得第一支撑部分40支撑下压圈5,第二支撑部分52支撑上压圈4。在这种情况下,底部鼓皮作为第一鼓皮,打击鼓皮作为第二鼓皮。
[0065]可以修改前述实施例,以包括三个或多个第一支撑部分4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分40设置在第一臂部30的端部以及在第一臂部30的一端或者两端与其中央部31之间的点上。
[0066]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每个第一支撑部分40的螺母4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地将第一支撑部分40配合在上压圈4的对应的压圈附接孔4b中,将通通鼓TM附接在通通鼓支撑装置10上。
[0067]根据前述的实施例,上面安装通通鼓TM的安装对象,不必必需是低音鼓,而是可以是钹架或者专用的通通鼓架。
[0068]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支撑部分40位于打击鼓皮2的直径DM与上压圈4交叉的两个交叉点P和Q附近时,设置在第一臂部30端部的那对第一支撑部分40不必必需位于对称位置。
[0069]在前述实施例中,橡胶减震器43和调节旋钮55的减震材料不必是橡胶的,而是可以例如是氨基甲酸乙酯、海绵之类。也可以省略橡胶减震器43或者用非减震材料的材料形成调节旋钮55。[0070]可以修改前述实施例,使得第二支撑部分52还通过第二支撑部分52的末端与下压圈5接合来支撑着下压圈5,如第一支撑部分40那样。
[0071]前面描述的前述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的结构可以作以下修改。例如,可以在支撑臂51上沿着其轴线形成多个附接孔,使得支撑臂51附接在托架20上的位置可以逐步改变,从而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
[0072]可以从通通鼓支撑装置10上省略掉前面实施例的用于调节第二支撑部分52的高度的前述结构。
[0073]可以修改前述实施例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限制机构35。另外,可以从通通鼓支撑装置10上忽略掉限制机构35。此外,不用从通通鼓支撑装置10上取消掉限制机构35,根据第一臂部30的位置,可以在上压圈4或者下压圈5的适当位置设置限制机构35。
[0074]在前述实施例中,可以将限制机构35设置在第一臂部30的中间位置之外的位置,或者在其圆周方向除了端部之外的第一臂部30的任意位置。
[0075]可以修改前述实施例的通通鼓支撑装置,作为用于支撑比如小军鼓之类的非通通鼓的鼓的支撑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鼓支撑装置,其用于将鼓支撑在上面安装有该鼓的安装对象上,其中所述鼓包括鼓腔体、分别覆盖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第一和第二鼓皮、与所述第一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压圈和与所述第二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压圈,所述鼓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 连接到所述安装对象的托架; 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圈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分的第一臂部,该第一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圆周方向上延伸; 具有第二支撑部分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轴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的相对端,各自位于所述第一鼓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压圈交叉的两个位置其中的一个位置附近,并且其中所述直径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臂部在第一臂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分各自位于第一鼓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压圈交叉的两个交叉点其中一个的附近,其中该直径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臂部的轴线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分位于相对于所述鼓腔体的轴线的对称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支撑着所述第一压圈,第一减震材料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一压圈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第二压圈,所述第二减震材料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压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鼓皮是由表演者打击的打击鼓皮,并且 所述第一压圈是上压圈,其与所述打击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上开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支撑着所述第一压圈,所述第一支撑部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压圈接合,并且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支撑着所述第二压圈,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压圈保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部构造成能够在所述鼓腔体的轴向上调节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向所述鼓腔体的轴线突出,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臂部的轴线的前后方向上前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的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压圈和所述第一臂部之间接触的限制机构。
10.一种鼓,包括鼓腔体、分别覆盖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的第一和第二鼓皮、与所述第一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压圈和与所述第二鼓皮一起附接在所述鼓腔体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压圈,所述鼓的特征在于: 连接至上面安装所述鼓的安装对象的托架; 第一臂部,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圈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分,该第一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一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圆周方向上延伸; 具有第二支撑部分的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鼓腔体的轴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部的相对端,各自位于所述第一鼓皮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压圈交叉的两个位置其中的一个位置附近,并且其中所述直径垂直于包含所述鼓腔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臂部在第一臂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平面。
【文档编号】G10G5/00GK103578456SQ20131005147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佐藤尚树, 宫嶋秀幸 申请人:星野乐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