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01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以下称为“车辆用前照灯系统”)为现有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0661号公报))。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分别具备两组灯具单元(具备一个投影透镜、配置在左右的一对发光元件及一对反射镜、铅直配置的双面镜的灯具单元)和使该灯具单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机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是组合一对发光元件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和两组旋转机构的驱动停止的控制而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系统。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需要两组灯具单元和两组旋转机构,因此零部件数量多、使系统相应地大型化,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课题为,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中存在的零部件数量多、 使系统相应地大型化,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垂直壁的光源架;分别配置在上述光源架的左右两侧面上的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由焦点位于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中心或发光中心附近的抛物面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右侧反射面;由焦点位于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中心或发光中心附近的抛物面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左侧反射面;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遮蔽或通过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的一部分及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的一部分的可动灯罩;以及使上述可动灯罩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上述右侧反射面由第一右侧反射面和第二右侧反射面构成,上述第一右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前方反射,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前方反射,上述左侧反射面由第一左侧反射面和第二左侧反射面构成,上述第一左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前方反射,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前方反射,当上述可动灯罩位于第一位置时,从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上的放射光及从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上的放射光分别被上述可动灯罩遮蔽, 当上述可动灯罩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上,并且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上。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使上述光源架、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右侧反射面、上述左侧反射面、上述可动灯罩及上述移动机构绕垂直轴旋转。再有,本发明(第三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调光控制部,该调光控制部为了使上述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而对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进行调光控制。最后,本发明(第四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对前方是否有同向的前车或逆向的相对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以及基于来自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向车辆用前照灯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部。本发明的发明效果为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组合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及借助于移动机构的驱动停止的控制而对可动灯罩进行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移动的控制,可以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尤其是,本发明(第一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是由一组灯具单元(灯单元),即具备光源架、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左侧半导体型光源、右侧反射面、左侧反射面、可动灯罩及移动机构的一组灯具单元而构成,因此比起需要两组灯具单元和两组旋转机构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零部件数量少、能够使系统相应地小型化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第二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具有旋转装置,因此可以使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随着车辆的左右转向而分别向左右旋转,其结果,可以可靠地照明车辆前方的弯路及交叉点,有利于交通安全。再有,本发明(第三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由于具有调光控制部,因此可以使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其结果,在对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进行切换或点灯灭灯时,不会让司机或周围的人产生不适感,能够得到对人柔和的照明。最后,本发明(第四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可以通过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达到与上述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相同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同上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同上实施例的图1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同上实施例的图1中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装备了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的汽车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框图。图7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第一控制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第二控制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第三控制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第四控制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同上的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的使来自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在第二右侧反射面及第二左侧反射面上反射的情况和在该情况下得到的配光图案的说明图。图中1-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3-车辆,30-前车,31-相对车,32-行驶车线侧(左侧)的路肩,33-相对车线侧(右侧)的路肩,34-中心线,35-行驶车线,36-相对车线,4-光源架,40-散热构件,5R-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L-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0-基板,51-封装构件,6-反射镜,60R-右侧反射面的边界线,61R-第一右侧反射面, 62R-第二右侧反射面,60L-左侧反射面的边界线,61L-第一左侧反射面,62L-第二左侧反射面,63-窗部,64-无反射面,7-可动灯罩,70-移动机构(螺线管),71_移动轴(柱塞), 8-旋转装置,80-旋转轴,9-检测部,90-控制部(调光控制部),HPl-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Zl-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热区,HZ2-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热区,HZ3-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热区,LP-近光用配光图案,CLl-上水平明暗截止线,CL2-下水平明暗截止线,CL3-倾斜明暗截止线,CL4-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E-弯曲点,F-基准焦点,0-发光部的中心,01-反射镜的中心,X-水平轴,Y-垂直轴(铅直轴), Yl-垂直轴(旋转轴),Z-基准光轴,HL-HR-投影区域的左右的水平线,VU-VD-投影区域的上下的垂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在附图中,附图标记“VU-VD”表示投影区域的上下的垂直线。附图标记“HL-HR”表示投影区域的左右的水平线。此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 “上、下、前、后、左、右”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安装在车辆(汽车)上时的车辆的“上、下、前、后、左、右”。另外,在图7 图11中,㈧为反射面的正视图,⑶为表示使来自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由反射面反射时得到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说明图,(C)为表示合成(重叠)了在(B)中得到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和近光用配光图案的状态的说明图。实施例(结构的说明)以下,对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 图5中,附图标记1为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的车辆用前照灯,并且是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附图标记2为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如图5所示,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和上述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是分别装备在车辆3前部的左右两侧的四灯式的车辆用前照灯。上述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是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图7 图10所示的近光用配光图案LP的前照灯。另外,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前照灯。即,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分别将图8所示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图9所示的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以及图11所示的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与从上述近光用的车辆前照灯2照射的近光用配光图案 LP 一同向车辆的前方进行照射的前照灯。如图7 图10所示,上述近光用配光图案LP具备行驶车线35侧的上水平明暗
5截止线CLl ;相对车线36侧的下水平明暗截止线CL2 ;中央的(上水平明暗截止线CLl和下水平明暗截止线CL2之间)倾斜明暗截止线CL3 ;以及作为下水平明暗截止线CL2和倾斜明暗截止线CL3的交点的弯曲点E。如图8(B)、图8(C)所示,上述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是对相对于上下的垂直线VU-VD而从稍靠右侧至右侧的宽范围以及相对于左右水平线HL-HR而从上侧至稍靠下侧的范围进行照明的配光图案。如图8(B)、图8(C)所示,上述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在相对于上下垂直线VU-VD的稍靠右侧具有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4,并且在靠近上下垂直线VU-VD的位置上具有热区HZl (热点、高发光强度带)。如图8(C)所示,上述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可以照明至相对车线侧的路肩33的宽范围,另外,因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4而不会对前车30产生干扰光,再有,可以利用热区HZl对相对车线36照明至远方。如图9 (B)、图9 (C)所示,上述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是对从上下的垂直线VU-VD至左侧的宽范围以及相对于左右水平线HL-HR而从上侧至稍靠下侧的范围进行照明的配光图案。如图9(B)、图9(C)所示,上述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在上下垂直线VU-VD上具有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并且在靠近上下垂直线VU-VD的位置上具有热区 HZ2(热点、高发光强度带)。如图9(C)所示,上述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可以照明至行驶车线侧的路肩32的宽范围,另外,因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而不会对相对车31 产生干扰光,再有,可以利用热区HZ2对行驶车线35照明至远方。如图Il(B)所示,上述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对从上下的垂直线VU-VD 至左右两侧的窄范围以及相对于左右水平线HL-HR而从上侧至稍靠下侧的范围进行照明的配光图案。如图Il(B)所示,上述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在靠近上下的垂直线 VU-VD的位置上具有热区HZ3 (热点、高发光强度带)。如图10 (B)、图10 (C)所示,上述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可以对行驶车线35及相对车线36照明至远方。在图7 图11中,附图标记“32”为行驶车线侧(左侧)的路肩。附图标记“33” 为相对车线侧(右侧)的路肩。附图标记“34”为中心线。图7 图11的配光图案为左侧通行的情况。因此,在右侧通行的情况下配光图案左右相反。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备光源架4及散热构件40 ;右侧半导体型光源 5R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 ;具有右侧反射面61R、62R及左侧反射面61L、62L的反射镜6 ; 可动灯罩7及移动机构70 ;旋转装置8 ;调光控制部(参照图8中的控制部90);以及未图示的灯壳及灯玻璃(例如,透明的外玻璃等)。上述光源架4、上述散热构件40、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上述反射镜6、上述可动灯罩7、 上述移动机构70、上述旋转装置8以及上述调光控制部构成灯单元。上述灯单元通过例如光轴调整机构配置在由上述灯壳及上述灯玻璃划分的灯室内。此外,在上述灯室内除了配置上述灯单元以外,有时还配置上述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的灯单元、或者雾灯、转向灯、轮廓灯、转向信号灯等其他灯单元。另外,上述调光控制部有时配置在上述灯室外。上述光源架4做成具有左右两侧面及背面的垂直壁形状。上述光源架4例如由导热率高的树脂构件或金属构件构成。上述散热构件40做成具有前面(正面)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做成从前部形成至后部的翘片形状。上述散热构件40与上述光源架4相同地例如由导热率高的树脂构件或金属构件构成。上述光源架4的背面固定在上述散热构件40的前面上。在上述光源架4的右侧面上配置有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另一方面,在上述光源架4的左侧面上配置有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由固定在上述光源架4上的基板50、设置在上述基板50上的发光芯片(未图示)以及封装上述发光芯片的具有透光性的封装构件51构成。此外,上述发光芯片为多个(在该例子中为二个) 或一个。上述封装构件51形成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部。上述封装构件51做成长方体形状。上述封装构件51的中心0为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中心0。通过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中心0的水平轴X、垂直轴(铅直轴)Y以及基准光轴Z (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及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构成正交坐标系(X_Y_Z正交坐标系)。上述反射镜6例如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件等构成。上述反射镜6做成将通过点01的轴(与上述基准光轴Z平行的轴)作为旋转轴的旋转抛物面形状。上述反射镜6 的前侧开口成圆形。上述反射镜的背面被封闭。在上述反射镜6的封闭部的中间部上设置有纵向较长的长方形的窗部63。在上述反射镜6的窗部63上插入有上述光源架4。上述反射镜6在封闭部的外侧(后侧)固定保持在上述散热构件40上。在上述反射镜6的封闭部的内侧(前侧)中的上述窗部63的右侧及左侧分别设置有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及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由抛物面系的自由曲面(NURBS 曲面)形成的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及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具有基准焦点(虚拟焦点)F及上述基准光轴(虚拟光轴)Z。上述基准焦点F位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中心0或者发光中心0的附近。在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和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 之间,且上述反射镜6的封闭部的内侧(前侧)中的上述窗部6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无反射面64。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由第一右侧反射面61R和第二右侧反射面62R构成。上述第一右侧反射面61R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作为第一远光用配光图案HP1、即图8所示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而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反射。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作为第二远光用配光图案 HP3、即图11所示的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而向车辆的前方进行反射。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由第一左侧反射面61L和第二左侧反射面62L构成。上述第一左侧反射面61L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作为第三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即图9所示的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而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反射。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作为第四远光用配光图案 HP3、即图11所示的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而向车辆的前方进行反射。上述第一右侧反射面61R、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上述第一左侧反射面61L及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被分割成多块(扇形)。各块对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部的反射像进行控制,成像上述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上述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上述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而向上述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附图标记“60R”为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的上述第一右侧反射面61R和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的边界线。附图标记“60L”为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的上述第一左侧反射面61L和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的边界线。上述可动灯罩7配置成,通过上述移动机构70可以在第一位置(图3及图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3及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可动灯罩7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构件而成,由制造成本低廉的板结构(在该例子中为平板薄钢板结构)构成。上述可动灯罩7由正面板部和从上述正面板部的左右两侧以直角弯曲而成的左右两侧面板部构成。上述左右两侧面板部的上缘部与上述半导体型光源5R、5L的发光部 (封装构件51)的下缘部相对。上述可动灯罩7使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的一部分及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的一部分被遮蔽或通过。即,当上述可动灯罩7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分别遮蔽从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的放射光及从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的放射光。另外,当上述可动灯罩7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使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上,并且使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上。上述移动机构70使上述可动灯罩7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上述移动机构70在该例子中为螺线管。上述移动机构70固定在上述散热构件40上。 上述移动机构70的移动轴(柱塞)71的前端(前端)固定在上述可动灯罩7的正面板部上。当上述移动机构70处于停止状态(未通电状态)时,通过复位弹簧(未图示)使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可动灯罩7向图3、图4中的实线箭头方向移动而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上。另外,当上述移动机构70处于驱动状态(通电状态)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可动灯罩7克服上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向图3、图4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移动而位于上述第二位置上。上述旋转装置8是使上述光源架4、上述散热构件40、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 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上述右侧反射面61R、62R、上述左侧反射面61L、62L、上述反射镜6、上述可动灯罩7、上述移动机构70 (以下,称为“副灯单元”)绕垂直轴Yl进行旋转的装置。上述旋转装置8的垂直轴、即旋转轴的轴线与上述正交坐标的垂直轴Y平行。上述旋转装置8由例如步进马达、转矩传送机构及旋转轴80构成。上述旋转装置 8通过上述光轴调整机构而固定在上述灯壳上。上述旋转轴80的上端(前端)固定在上述散热构件40上。上述旋转装置8例如通过操控角传感器(未图示)与控制装置(未图示)进行连接。若上述操控角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入到上述控制装置中,则上述控制装置向上述旋转装置8输出控制信号。其结果,驱动上述旋转装置8而使上述副灯单元配合上述车辆3的左右转向而绕上述垂直轴Yl旋转。在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上连接有上述调光控制部。上述调光控制部为了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上述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HP2、HP3的发光强度而对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进行调光控制。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调光控制为例如二进制脉宽调制,可以通过减少或增加ON的脉冲宽度的占空比或OFF的脉冲宽度的占空比来进行。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具备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 ;检测前方是否有同向的前车30或逆向的相对车31的检测部9 ;以及基于来自上述检测部9的检测信号向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部90。上述控制部90也可以兼用作上述旋转装置8的上述控制装置。上述检测部9,当前方有前车30及相对车31时向上述控制部9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前方有前车30但没有相对车31时向上述控制部9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当前方没有前车但有相对车31时向上述控制部90输出第三检测信号,当前方没有前车30及相对车31 时向上述控制部90输出第四检测信号。上述控制部90具有上述调光控制部。上述控制部90,根据来自上述检测部9的第一检测信号向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来自上述检测部9的第二检测信号向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来自上述检测部9 的第三检测信号向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来自上述检测部 9的第四检测信号向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上述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根据基于来自上述检测器9的检测信号的来自上述控制部90的控制信号,进行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和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点灯灭灯的控制以及上述移动机构70的驱动停止的控制。即,根据来自上述控制部90的第一控制信号将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灭灯状态,并且将上述移动机构70控制为停止状态。根据来自上述控制部90的第二控制信号将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控制为点灯状态,将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灭灯状态,并且将上述移动机构70控制为停止状态。根据来自上述控制部90的第三控制信号将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控制为灭灯状态,将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点灯状态,并且将上述移动机构70控制为停止状态。根据来自上述控制部90的第四控制信号将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点灯状态,并且将上述移动机构70控制为驱动状态。(作用的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如上所述地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 图10所示,从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向车辆3的前方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LP。在此,如图7(C)所示,为在车辆3的前方有前车30及相对车3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9向控制部9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控制部90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至远光用的车辆用前车灯1上。于是,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处于灭灯状态,并且移动机构70处于停止状态。由此,如图7(A)所示,光不会从右侧反射面61R、62R及左侧反射面61L、62L上反射。因此,如图7(B)所示,远光用配光图案不会向车辆3的前方照射。其结果,如图7(C)所示,仅从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将近光用配光图案LP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即,不会对车辆3的前方的前车30及相对车31产生干扰光,有利于交通安全。其次,如图8 (C)所示,为在车辆3的前方有前车30但没有相对车3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9向控制部9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控制部90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远光用的车辆用前车灯1上。于是,将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控制为点灯状态,将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灭灯状态,并且将移动机构70控制为停止状态。由此,如图8 (A)所示,由于来自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的一部分由第一右侧反射面 61R(图8(A)中的斜线所示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因此在第一右侧反射面61R上产生光的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希望从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入射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的放射光被位于第一位置的可动灯罩7遮蔽,因此在第二右侧反射面62R上不会产生光的反射。另外, 由于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为灭灯状态,因此在左侧反射面61L、62L上也不产生光的反射。 因此,如图8(B)所示,具有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4及第一热区HZl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其结果,如图8(C)所示,分别向车辆3的前方从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照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从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 照射近光用配光图案LP。即,可以由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照射至相对车线侧的路肩33的宽范围,另外,因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4而不会对前车30产生干扰光,再有,可以利用热区HZl照射相对车线36至远方,有利于交通安全。其次,如图9 (C)所示,为在车辆3的前方没有前车30但有相对车3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9向控制部90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控制部90将第三控制信号输出至远光用的车辆用前车灯1上。于是,将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点灯状态,将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控制为灭灯状态,并且将移动机构70控制为停止状态。 由此,如图9 (A)所示,由于来自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的一部分由第一左侧反射面 6仏(图9(幻中的斜线所示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因此在第一左侧反射面61L上产生光的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希望从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入射到第二左侧反射面62L的放射光被位于第一位置的可动灯罩7遮蔽,因此在第二左侧反射面62L上不会产生光的反射。另外,由于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为灭灯状态,因此在右侧反射面61R、62R上也不产生光的反射。因此,如图9(B)所示,具有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及第二热区HZ2的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其结果,如图9(C)所示,使得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从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使得近光用配光图案LP 从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即,可以由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 HP2照射至行驶车线侧的路肩32的宽范围,另外,可以因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而不会对相对车31产生干扰光,再有,可以利用热区HZ2照射行驶车线35至远方,有利于交通安全。然后,如图10(C)所示,为在车辆3的前方没有前车30及相对车3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检测部9向控制部90输出第四检测信号,控制部90将第四控制信号输出至远光用的车辆用前车灯1上。于是,将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控制为点灯状态,并且将移动机构70控制为驱动状态。由此,如图10(A) 所示,由于来自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及来自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由右侧反射面61R、62R及左侧反射面61L、62L(图10(A)中的斜线所示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因此在右侧反射面61R、62R及左侧反射面61L、62L上产生光的反射。即,来自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放射光的一部分及来自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放射光的一部分分别由第一右侧反射面61R及第一左侧反射面61L进行反射。因此,图8 (B)所示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及图9(B)所示的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另一方面,由于可动灯罩7位于第二位置上,因此来自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剩余的放射光及来自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剩余的放射光分别入射到第二右侧反射面62R及第二左侧反射面62L(图Il(A)中的斜线所示的反射面)而分别在第二右侧反射面62R及第二左侧反射面62L上产生反射。因此,图Il(B)所示的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分别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这样,如图10(B)所示,具有左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4及第一热区HZl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 (参照图8)、具有右侧垂直明暗截止线CL5及第二热区HZ2的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 (参照图9)、具有第三热区HZ3的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 HP3(参照图10)分别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其结果,如图10(C)所示,使得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 从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使得近光用配光图案LP从近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2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由此,可以照明行驶车线35及相对车线36至远方,并且可以照明至行驶车线侧的路肩32及相对车线侧的路肩33的宽范围,有利于交通安全。在此,若操控角传感器检测出车辆3的左右转向,则向控制装置输出检测信号。若控制装置输入来自操控角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则向旋转装置8输出控制信号。旋转装置8 基于控制信号,配合车辆3的左右转向而使副灯单元绕垂直轴Yl旋转。由此,使得从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向车辆3的前方照射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配合车辆的左右转向而向左右旋转。另外,通过控制部90的调光控制部,从远光用的车辆用前照灯1向车辆3的前方照射的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的发光强度、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效果的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如上所述地构成,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通过组合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及借助于移动机构70的驱动停止的控制而对可动灯罩7进行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移动的控制,可以使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 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分别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尤其是,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是由一组灯单元,即具备光源架4、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右侧反射面61R、62R、左侧反射面61L、62L、可动灯罩 7及移动机构70的一组灯单元而构成,因此比起需要两组灯具单元和两组旋转机构的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零部件数量少、能够使系统相应地小型化,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具有旋转装置8,因此可以使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随着车辆3的左右转向而分别向左右进行旋转,其结果,能够可靠地照明车辆3前方的弯路及交叉点,有利于交通安全。再有,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具有调光控制部(控制部90),因此可以使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l的发光强度、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其结果,在对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进行切换或点灯灭灯时,不会让司机或周围的人产生不适感,能够得到对人柔和的
11照明。以下,对上述实施例以外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反射镜6,即反射面 61R、62R、61L及62L的正面形状为圆形。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反射镜6,即反射面的正面形状做成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螺线管的移动机构70使可动灯罩7在基准光轴Z方向上进行前后移动。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移动机构也可以使用螺线管以外的机构,例如马达。另外,除了使可动灯罩7在基准光轴方向上进行前后移动之外,也可以使可动灯罩绕水平轴进行旋转移动、或绕基准光轴进行旋转移动。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旋转装置8。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使用旋转装置8。最后,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调光控制部对半导体型光源5R、5L进行调光控制。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对半导体型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分别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多个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其特征在于,具备垂直壁的光源架;分别配置在上述光源架的左右两侧面上的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及左侧半导体型光源; 由焦点位于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中心或发光中心附近的抛物面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右侧反射面;由焦点位于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中心或发光中心附近的抛物面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左侧反射面;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遮蔽或通过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的一部分及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的一部分的可动灯罩;以及使上述可动灯罩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 上述右侧反射面由第一右侧反射面和第二右侧反射面构成,上述第一右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前方反射,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前方反射,上述左侧反射面由第一左侧反射面和第二左侧反射面构成,上述第一左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前方反射,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将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作为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向车辆的前方反射,当上述可动灯罩位于第一位置时,从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上的放射光及从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上的放射光分别被上述可动灯罩遮蔽,当上述可动灯罩位于第二位置时,来自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右侧反射面上,并且来自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的放射光入射到上述第二左侧反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使上述光源架、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上述右侧反射面、上述左侧反射面、上述可动灯罩及上述移动机构绕垂直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备调光控制部,该调光控制部为了使上述各远光用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而对上述右侧半导体型光源及上述左侧半导体型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4.一种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对前方是否有同向的前车或逆向的相对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以及基于来自上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而向上述车辆用前照灯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及车辆用前照灯装置。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中,由于零部件数量多、使系统相应地大型化并增加了制造成本。本发明通过组合右侧半导体型光源(5R)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左侧半导体型光源(5L)的点灯灭灯的控制及借助于移动机构(70)的驱动停止的控制而对可动灯罩(7)进行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移动的控制,可以使第一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1)、第二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2)及第三功能的远光用配光图案(HP3)分别向车辆(3)的前方进行照射。其结果,由于本发明由一组灯单元构成,因此比起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系统,零部件数量少、可以使系统相应地小型化,并能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21W101/10GK102418892SQ20111025160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6日
发明者大久保泰宏, 安部俊也 申请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