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65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主要用于红外变像管外部的组装式结构。主要技术方案是:将已制作完工的红外变像管和电源体,通过卡槽安装在塑料管筒内,在红外变像管后部装入橡胶垫,最后通过卡槽和螺纹与盖固定连接,电源的低压输入端和高压输出端分别与红外变像管的阴极和阳极部位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试用证明:从根本上克服了红外夜视仪整机装配时调校困难、维修不方便以及容易损坏红外变像管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电管的外部结构,主要用于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红外变像管(见图1)由阴极盘1、阴极玻片2、光电阴极面3、阴极外筒4、阴极内筒
5、玻筒6、屏蔽筒7、电极帽8、锥电极9、阳极外筒10、阳极盘11、阳极玻片12、荧光屏13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当红外辐射图像入射到光电阴极面3时,光电阴极将红外图像变成电子图像,经过电子光学系统,将电子图像在高压12KV的电场作用下,进行增强后传递到荧光屏13上,荧光屏再将电子图像变成可见的光学图像,供人眼观察。它作为核心部件装配的红外夜视仪、探测器、分辨仪等,主要用于夜间观察、夜间驾驶、科研、刑事案件侦察等。
[0003]现有的红外变像管作为一个标准的独立部件,为了保证绝缘性,它的外部整体结构通常是,红外变像管和电源连接后,用硅橡胶灌封固定,形似圆筒状。这种结构虽然保证了其绝缘性,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不能保证红外变像管的光轴与灌封结构轴线的一致性,偏差较大,在红外夜视仪整机装配时,给校正带来一定的难度。电源出现故障需要修理时,要整体拆卸,有时会造成对红外变像管的损坏。整体结构内部空间用硅橡胶填充,因硅橡胶呈酸性,时间久了,便会腐蚀红外变像管的金属部份,造成红外变像管报废。外部结构的电源倍压板与振荡电路没有集成在一起,分开连接,造成结构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因此改进这种外部整体灌封式的结构,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目的是:根据红外变像管现行的外部整体结构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外部组装式整体结构,从根本上克服整机装配时调校困难、维修不便、容易损坏红外变像管的现象。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保障红外变像管的质量性能。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包含红外变像管、塑料管筒、电源体、盖、橡胶垫、高压输出端、低压输入端,具体结构:将已制作完工的红外变像管通过中部卡槽安装在塑料管筒内,电源体通过边缘卡槽装入塑料管筒内,在红外变像管后部装入橡胶垫,最后通过卡槽和螺纹与盖固定连接,电源的低压输入端和高压输出端分别与红外变像管的阴极和阳极部位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完全达到研制目的,在外部整体结构的装配中,塑料管筒与红外变像管的同轴度较好,不须调整,进行整机装配时,只须简单的调校一下即可,可提高效率达3倍以上;维修时只须直接打开盖就可检查修理,不须整个拆卸,不会损坏到红外变像管,而且电源故障一般就可以用户自行修理;外部结构的电源,已将电源倍压板与振荡电路集成为一体,这样减小了体积,便于携带及装配。【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08]图1,是红外变像管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包含红外变像管B、塑料管筒14、电源体(电源倍压板与振荡电路集成为一体)15、盖16、橡胶垫17、高压输出端18、低压输入端19,其结构:将已制作完工的红外变像管B通过中部卡槽安装在塑料管筒14内,电源体15通过边缘卡槽装入塑料管筒14内,在红外变像管B后部装入橡胶垫17,最后通过卡槽和螺纹与盖16固定连接,电源的低压输入端19和高压输出端18分别与红外变像管B的阴极和阳极部位连接。
[0012]以上所述的塑料管筒14,采用ABS工程塑料制取。
[0013]本实用新型不仅用于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同样可以用于类似的光
[0014]电管的外部整体结构,效果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红外变像管的外部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红外变像管(B)、塑料管筒(14)、电源体(15)、盖(16)、橡胶垫(17)、高压输出端(18)、低压输入端(19),具体结构,将已制作完工的红外变像管(B)通过中部卡槽安装在塑料管筒(14)内,电源体(15)通过边缘卡槽装入塑料管筒(14)内,在红外变像管(B)后部装入橡胶垫(17),最后通过卡槽和螺纹与盖(16)固定连接,电源的低压输入端(19)和高压输出端(18)分别与红外变像管(B)的阴极和阳极部位连接。
【文档编号】H01J31/50GK203826336SQ20142016762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钱绍生, 高建华, 谭剑东, 杨永刚, 舒晓丹, 胡月熙 申请人:云南云光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