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座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39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座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中进 (出)液阀座的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ABS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个高精密型的机电产品,各个零件在 保证高制造精度的同时,必须保证高的装配精度。对于ABS而言,很多装配 都是不可逆的,尤其是电磁阀的装配,所以必须保证高的装配精度。进 (出)液阀座是进(出)液电磁阀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且它们都非常小, 常规的装配通常采用手动方式将进(出)液阀座装配至进(出)液阀壳底部 的端口中,然而手动装配的操作很困难,且无法保证可靠的装配精度,致使 进(出)液电磁阀的合格率和一致性很低。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座装配装置,利用它可轻松的将进(出)液阀座送至进(出)液阀壳的底部,操作简单,且可以保证进 (出)液阀座和进(出)液阀壳的同轴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支撑所述动力机构的 支架、导向机构、压铆机构和定位阔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设有支撑阀 座并带动阀座移动的定位杆,所述动力机构使压铆机构沿导向机构将所述定 位杆上的阀座压铆至所述阀壳中。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其中-所述安装板中设有定位槽与定位孔,所述阀壳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所 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定位槽与安装孔之间具有用于插入定位 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阀壳的端口相对应,在所述安装孔中还设有'与所述定 位杆相连的弹簧,所述弹簧使定位杆在安装孔中产生往复运动的轴向弹力。所述压铆机构具有移动板以及与移动板相连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固定 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朝向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按压部包括用于插入阀壳内部的铆头以及设置在铆头内部的压头, 其中,所述压头的自由端自铆头的自由端凸出,并且所述铆头的内部还设有 可使压头回縮的弹性元件。所述导向机构具有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导柱,并且所述导柱的轴向与定位 杆的移动方向相平行,而所述移动板中设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孔,并使移动板 沿着具有导向作用的导柱运行。在所述移动板的运行轨迹上设有限制移动板运行的定位块,并且所述定 位块套接在所述导柱的外侧。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动力组件以及与移动板相连的压 杆,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压杆向所述压铆机构的移动板施力。所述压杆与移动板相连的一端具有球缺形结构,所述球缺形结构的球面 朝向所述按压部的按压方向,并且在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球缺形结构相配合 的球缺形孔。所述支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若干立柱,所述动力 组件设置在支架的顶板上,而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支架的底板上。所述安装板上邻近所述定位槽处设有便于取出压铆后的工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舍弃了常规的手动压铆进(出)液阀座的方法,而是利用设 有进(出)液阀座的定位杆与设有进(出)液阔壳的定位槽相互配合进行压 铆,且在定位杆的底部设有可将定位杆弹起的弹簧,在压铆操作时弹簧压 縮,在取出压铆的成品后弹簧恢复,随后,进入下一轮的压铆,此种操作简 单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压式增压缸作为动力源,它可以提供很大的压力,使 一次压铆多个成为可能,并且此种装置在保证各个进(出)液阀座压铆一致 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压杆、压头、铆头的巧妙设计,通过压杆下部的球缺形 结构,可以自动调心,加上导向机构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压铆的同轴 度,另外为了保证压铆一次性完成,在压头的上方还设有弹性元件(聚氨 酯),在保证了压铆一次性完成的同时,还很好的保证了压铆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可靠地压铆多个阀座,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压铆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
图1为本实用新型ABS进出液阀座装配装置初始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BS进出液阀座装配装置初始状态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BS进出液阀座装配装置压装后的图1中A处的局部 放大图。图4为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ABS进(出)液阀座的装配包括压装和铆接,即先将进(出)液阀座压 到阀壳的相应位置,之后对阀壳进行铆接,铆接的目的是保证阔座和阀壳之 间紧密配合,防止电磁阀漏油。本实用新型将压装和铆接放在同套夹具装 置中,以此来提高效率,并保证进(出)液电磁阀的装配精度。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ABS进(出)液阀座的装配装 置,其包括支架1 、支撑机构3 、导向机构4 、压铆机构5以及动力机构 7 c支架1包括顶板10、底板12以及若干立柱14,立柱14设置在顶板10与底 板12之间,起到支撑所述顶板10的作用。立柱14的顶端安装在顶板10的沉头 孔中,并通过盖形螺母140将顶板10固定在立柱14上,立柱14的底端安装在 底板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14为四个,且底板12的四周设有四个 沉头孔,用于固定四个立柱14的底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立柱14的数目可 为若干个,并且立柱14与顶板10之间可采用一体成形或其它方式实现支撑及 固定的功效。在支架1的底板12上固定设有所述支撑机构3 ,支撑机构3具有安装板 30。所述安装板30固定设在支架1的底板12上,用于放置ABS进(出)液阀 壳与阀座,此处的架构将在图3与图4中详细描述。导向机构4包括导柱40、导柱座42以及导套44,导柱座42固定设置在安 装板30两侧较低的部位上,用于安装起导向作用的导柱40。在本实施方式 中,导柱座42的下端面与导柱40下端的台阶面(图未示)相贴合,从而可将导柱40与导柱座42牢固连接。在导柱座42的上端设有圆筒形结构的定位块36,所述定位块36的内圆面与导柱40的外壁紧密贴合。导柱40的下端穿过圆筒形的定位块36固定在导柱座42中,而导柱40的上端与所述压铆机构5相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柱40、导柱座42以及定位块36皆为一对。所述压铆机构5包括移动板50、夹持板54以及若干按压部52。所述移动板50的上端面两侧设有可供导柱40插入的孔,且在该孔内安装有与导柱40相配合的导套44,导套44的外壁安装在该孔中,内壁与导柱40相配合,从而可使移动板50沿导柱40上下往复运动,以保证压铆的同轴度,并且所述定位块36设置在移动板50的运行轨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板54的四周设有一对定位孔与一对安装孔,用于将夹持板54固定在移动板50的下端面。所述夹持板54中均匀分布有若干沉头孔,并且夹持板54中沉头孔的个数与按压部52的个数相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按压部52,并且安装后的按压部52朝向所述安装板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板54的沉头孔与所述按压部52皆为15 个。所述动力机构7设置在支架1的顶板10上,其包括压杆72以及可为压杆 72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70为预压式增压 缸。压杆72的上部分为圆柱形,圆柱形的上端具有螺纹孔,'用于与预压式增 压缸70凸出杆的外螺纹相连接。压杆72的下部分具有一球缺形结构720 ,而 所述移动板50的上端面凹设有与所述球缺形结构720相配合的球缺形孔,所 述球缺形孔的容置空间略大于所述球缺形结构720 ,以便于所述球缺形结构 720调整在球缺形孔中的压力重心。固定板74穿过压杆72的上端固定设在移 动板50上,从而可将球缺形结构720牢固的定位在移动板50的球缺形孔中, 以此实现压杆72与移动板50的固定连接。所述预压式增压缸70设置在顶板10 的上表面,且在顶板10的中部设有一个孔洞,便于预压式增压缸70的外螺纹 与压杆72的上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板10上还具有用于安装预压式 增压缸70的一对定位孔及一对螺纹孔。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铆机构的按压部 52 (图4 )包括铆头520 、压头522以及弹性元件524 。铆头520的外形为 一个台阶形轴,安装在夹持板54的沉头孔中,且铆头520的内部打有一个沉 孔。压头522的外形亦为台阶形轴,安装在铆头520的沉孔中。为了保证压 铆一次性完成,在铆头520的沉孔中压头522的上方装有所述弹性元件5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524为聚氨酯,并呈圆柱形,而压头 522采用45钢类似材料制成,铆头520采用Crl2类似材料制成。在铆头 520 、压头522以及弹性元件524的组装完成后,压头522凸出于铆头520 自由端的端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出的高度为0.5mm。此种架构在保 证压铆一次性完成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保证压铆的一致性。所述支撑机构的安装板30分为上安装板30a与下安装板30b ,其中,下 安装板30b固定设置在底板12上,而上安装板30a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安装板 30b上。在下安装板30b的内部具有与所述若干个按压部52相对应的安装孔 302,并且每个安装孔302的轴线与每个按压部5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且 该安装孔302自下安装板30b的底部一直延伸至上安装板30a的下端,在安 装孔302中装有用于复位的弹簧39以及与弹簧相连用于放置阀座9的定位杆 38。定位杆38是一个过渡的台阶轴,其上部为一细长部,而下部的直径与安 装孔302的孔径大致相等,且下部外缘位于下安装板30b的安装孔302中并 与所述弹簧39相连。上安装板30a具有自上端面向内凹设的若干定位槽 300 ,所述定位槽300设置在安装孔302的正上方,用于放置阀壳8并使阀 壳8定位,在每个定位槽300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一对凹槽'(图未示),便于 压铆后工件的取出。在定位槽300与安装孔302之间具有间隔部304 (图4 ),间隔部304 的中央具有可使定位杆38的细长部穿过的通孔306 ,所述通孔306与定位槽 300内阀壳8的端口82相对应,并且所述定位杆38可沿所述通孔306与所述 阀壳8的端口82移动。其中,弹簧39的设置需满足在自由状态时定位杆38细 长部的端部凸出于上安装板30a的上端面(如图1 ),而定位杆38的细长部 需满足上下直径相等,并与间隔部304中通孔306的直径以及阀壳8端口82 的直径大致相等,以保证定位杆38可直立运行而不会产生径向晃动。在未进行压铆操作时,定位杆38的上端部穿过间隔部304中的通孔306 以及定位槽300中阀壳的端口82,与阀壳8的上端面大致持平,并在此端部 上具有凸块380,与所述阀座9中的凹陷相配合,以此实现阀座9的定位。 在上安装板30a与下安装板30b固定连接之前,首先将弹簧39与定位杆38依 次放至下安装板30b的安装孔302中,然后再将上安装板30a与下安装板 30b进行组装,在组装的同时,需将每个定位杆38的细长部穿过每个间隔部 304的通孔306 ,并使所述细长部的端部凸出于上安装板30a的上端面。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安装板30b的四周设有一对定位孔与一对安装孔,用于和上安装板30a定位连接,且在下安装板30b两侧凹下部分对称分 布有8个安装孔和4个定位孔,用于将导柱座42定位安装到下安装板30b 上,下安装板30b的下端还设有一对螺纹孔和一对定位孔,用于将下安装板 30b安装到底板1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其它方式固 定以上组件。本实用新型对ABS进(出)液阀座进行装配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阀壳8放入安装板30的定位槽300中,并将阀座9放到定位杆 38具有凸块380的端部;当十五个阀壳8与阀座9都安放完成后,启动预压 式增压缸70,预压式增压缸70将压力传递给压杆72,压杆72推动移动板50、 夹持板54、压头522 、铆头520等装置在导柱40与导套44的导向作用下向下 运行;当压头522接触到阀座9时,定位杆38向下运动,此时弹簧39被压 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预压式增压缸70向下运动到45mm的时候,阀座9 压装到位,压头522的下端面与阀壳8内的台阶面80 (图4)相平齐;此后 预压式增压缸70继续向下运动lmm,在预压式增压缸70运行到45.5mm的时 候,由于聚氨酯524的弹力,促使压头522向内回縮0.5mm,而此时铆头 520的下端面则刚好与阀壳8的台阶面80相贴合,随后向下运行的0.5mm 中,铆头520对台阶面80进行铆接,由于阀壳8的内壁有0.5mm的高度被压 縮至阀壳8与阀座9之间的缝隙中,并且由于此时阀座9并未被铆接,因此 阀座9促使压头522在聚氨酯524弹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内回縮0.5mm ;当预 压式增压缸70向下运动至46mm时,由于定位块36的作用,使移动板50不能 继续向下运行,之后预压式增压缸70复位;此时可以用辅助工具将压铆后的 工件取出,工件取出后定位杆38在弹簧39的作用下复位,之后进入下一个循 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7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 在压铆机构5的上方,并且动力机构7中可采用其它动力组件代替预压式增 压缸70产生动力。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上述压铆机构5的移动板50可直接利用支架1的立 柱14作为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柱,或者也可通过移动板50与导向柱上分别设置导向销与导向槽的配合方式实现导向移动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舍弃了常规压铆ABS进(出)液阀座的方法,而是利用定位杆机构38,将进(出)液阀座9放在定位杆38上,由于定位杆38的下方设有 弹簧14,故在进行压铆操作时弹簧14被压縮,从而可以准确的实现阀座9的 压铆,压铆完成后将工件取出,此时弹簧14促使定位杆38复位,随后进入下 一个循环。这种新型设计使装配变得简单、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压式增压缸70作为动力源,可以提供较大的压力,使 一次压铆多个成为可能,在保证各个进(出)液阀座9压铆一致性的基础 上,采用了压杆72、压头522 、铆头520的巧妙设计,压杆72下部采用球缺 形机构720,可以自动调心,加上导柱40与导套44配合形成的导向机构,从 而可以很好的保证压铆的同轴度,由于铆头520 、压头522及聚氨酯524的 巧妙镶嵌,可以很好的保证压铆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可靠地压铆多个工件,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提高了压铆的可靠性和操作性。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例如此机构可以取消四根立柱,而使用压力 机、模架(1 )等类似结构所代替;由于此机构有导柱、导套等导向部件进 行导向,所以球缺形压杆可以改为没有调心功能的普通杆(如台阶轴等类似 结构);此机构中弹簧的作用是支撑和复位,也可以采用聚氨酯等弹性元件 代替弹簧;此机构是上模板(10)运动,下模板(12)固定,也可采用上模 板固定,下模板运动的方式;此机构压装工件的个数是可变的,主要由压力 源所提供压力的大小和压铆一个工件所需的压力决定;此机构通过改变压 头、铆头、聚氨酯、压力源的大小,可以铆压或单独按压或铆接不同大小、 不同材质的工件。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支撑所述动力机构的支架、导向机构、压铆机构和定位阀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设有支撑阀座并带动阀座移动的定位杆,所述动力机构使压铆机构沿导向机构将所述定位杆上的阀座压铆至所述阀壳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中设有 定位槽与定位孔,所述阀壳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安 装孔中,所述定位槽与安装孔之间具有用于插入定位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 阀壳的端口相对应,在所述安装孔中还设有与所述定位杆相连的弹簧,所述 弹簧使定位杆在安装孔中产生往复运动的轴向弹力。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机构具有 移动板以及与移动板相连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朝 向安装板的一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用 于插入阀壳内部的铆头以及设置在铆头内部的压头,其中,所述压头的自由 端自铆头的自由端凸出,并且所述铆头的内部还设有可使压头回縮的弹性元 件。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 具有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导柱,并且所述导柱的轴向与定位杆的移动方向相平 行,而所述移动板中设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孔,并使移动板沿着具有导向作用 的导柱运行。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板的运 行轨迹上设有限制移动板运行的定位块,并且所述定位块套接在所述导柱的 外侧。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动力组件以及与移动板相连的压杆,所述动力组件通过 所述压杆向所述压铆机构的移动板施力。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与移动板 相连的一端具有球缺形结构,所述球缺形结构的球面朝向所述按压部的按压 方向,并且在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球缺形结构相配合的球缺形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顶 板、底板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若干立柱,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支架的顶 板上,而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支架的底板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座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邻 近所述定位槽处设有便于取出压铆后的工件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座装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支撑所述动力机构的支架、导向机构、压铆机构和定位阀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设有支撑阀座并可带阀座移动的定位杆,所述动力机构使压铆机构沿导向机构将所述定位杆上的阀座压铆至所述阀壳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阀座装配装置,可以方便可靠的压铆进(出)液阀座,在保证压铆质量的同时,一次可以压铆多个进(出)液阀座,从而提高压铆的效率。
文档编号B23P19/02GK201109023SQ200720121870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东林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