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

文档序号:305556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金属加压模的制造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和一种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其中板状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具有三维形状的产品工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已经采用了使用诸如多工位加压机(transfer pressing machine)和串联加压机(tandem pressing machine)等加压机的用于加压成型和加工材料的制造技术。在多工位加压机的情况下,使用包括例如成型步骤、切断步骤、弯曲步骤和穿孔(冲孔)步骤的4步-4模型自动加压线。工件依次地在自动加压线的各模中经受加压加工。当提高这些加压机中的操作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时,诸如成型步骤等各步骤的操作速度以及加压上模相对于加压下模的升降速度也被提高。然而,当诸如成型步骤等各步骤的操作速度被提高时,在打开加压成型模时可能出现工件被拉向加压上模或工件的一部分被粘到加压上模的情况,使得工件在加压上模和加压下模之间随意地移动。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工件从加压成型模飞出的情况。另外,当工件随意地移动并且被移位时,难以将工件从在前步骤的加压成型模取出并且将工件设置到在后(下一)步骤的加压成型模中。无论如何,不能准确地进行工件的设置。因此,难以提高加压机的操作速度,使得操作速度的速度加快被限制到某程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加压机的操作速度,已经提出使用加压机用吸盘的工件保持技术,所述技术被用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多工位加压机的弯曲步骤中。专利文献1公开的加压机不针对成型步骤中使用的加压成型模,而是针对弯曲步骤中使用的加压成型模。该加压成型模包括容置于加压下模的下模体中的气缸;通过气缸的作用而上下移动的工件升降器,以及设置到工件升降器的吸盘。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有多个抽吸机构的工件定位装置,各所述抽吸机构包括固定到夹具的缸体;以及吸盘,由所述吸盘抽吸并保持板状工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763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856M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加压机中使用的加压成型模包括用于使工件升降器上下移动的气缸以及以与该工件升降器的运动同步的方式进行0N/0FF操作的吸盘,由此,当工件升降器操作时,吸盘吸住工件并将工件保持在预定位置。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加压机中,控制用于将工件进给并输送到弯曲步骤中的加压成型模中的进给和输送装置的操作定时、工件升降器的操作定时以及吸盘的操作定时,由此控制加压上模的升程,使得控制操作变得复杂,难以甚至不能将所述加压机应用到成型步骤中的加压成型模。专利文献2公开的工件定位装置不被认为能够应用到成型步骤中的加压装置,因此该工件定位装置不能被应用到加压装置。即使假设工件定位装置能够被应用到加压设备,加压装置的加压成型模的移动速度也完全不能提高。即使将工件定位装置固定到加压设备的加压下模,当吸盘发生抽吸欠缺或抽吸(真空)被释放时,吸盘由于弹簧的动作而向上移动,使得工件粘到加压上模或促进工件粘到加压上模。因此,不可能抑制工件的跳起(跳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所述结构和方法能够防止在打开加压成型模、工件被拉向加压成型模时工件发生位置偏移。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所述结构和方法能够防止工件发生位置偏移或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压机的操作速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其包括成对的加压下模和加压上模,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传送到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之间中的部分的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成型后工件,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凹部,其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成型表面;以及真空稳定器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到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其中,所述吸盘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被打开时弹性地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的姿态稳定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加压成型模结构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成对的加压下模和加压上模,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传送到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之间的部分中的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成型后工件,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凹部,其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成型表面;以及真空稳定器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到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被打开时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及通过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的所述吸盘的作用使所述工件的姿态稳定化。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够具有下面的有益效果。即,当打开用在加压设备中的加压成型模时,能够防止工件粘到加压成型模,并且加压设备具有良好响应。另外,能够防止工件的位置偏移和变形,由此使工件的姿态稳定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压设备的操作速度。


图1是解释使用加压设备时顺次的各加压步骤的流程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示出用在成型步骤用的加压设备中的成对加压成型模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用在加压设备的用于执行成型步骤的加压成型模中的真空稳定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A是示出构成加压设备的加压成型模的升程(起落长度)和加压设备的轴角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图,图4B是示出进给/输送装置的操作定时和操作范围(操作时间) 与加压设备的工件升降器和真空稳定器的操作定时和操作范围(操作时间)之间关系的示例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构成加压设备的加压成型模的成型步骤的操作的剖视图,图5A是示出通过加压成型模加压成型时的操作的图,图5B是示出当打开加压成型模、 升高加压上模时的操作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在加压设备中的加压成型模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6A是示出吸盘吸住之前阶段的设置到形成于加压成型模的加压下模的模成型表面的凹部的真空稳定器的吸盘的布局示例的剖视图,而图6B是示出吸盘吸住阶段的吸盘的布局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将参照

根据本发明的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图1是解释加压设备10的顺次的各加压步骤流程的工艺流程图,加压设备10构成多工位加压机(线)。该加压设备10用于加压成型板状工件以获得具有期望形状的产品工件。加压设备10基本上通过诸如包括成型步骤11、切断步骤12、弯曲步骤13和穿孔 (冲孔)步骤14的“4步-4模”等自动加压线的制造步骤而构造。加压设备10用于通过将工件依次地进给到进行各加压步骤的各成型模中而获得期望的产品形状。根据将要通过加压设备10成型的产品的形状,必要时,进行切断操作和部分成型操作两者的加压成型模可以用作切断步骤12的加压切断模。另外,进行部分成型操作和穿孔(冲孔)操作两者的加压成型模用作穿孔步骤14的加压穿孔模。作为成型步骤11中的加压成型模16,图2和图3所示的加压下模17和加压上模 18被设置成能彼此相对移动。图2示出加压上模18相对于固定的加压下模17上下地移动的运动示例。图2所示的加压设备10构成多工位加压机(线),并且用于输送工件W的梭式输送机(未示出)被设置到邻近的加压设备10之间的部分。从箭头1所示的方向将工件 (板)W载入和送给到加压机10的加压成型模16中,然后朝箭头0所示的方向载出和送出工件W。具体地,通过诸如梭式输送机(未示出)等自动输送装置的作用将板状材料工件 W载入到加压设备10的加压成型模16的加压下模17和加压上模18之间的部分。被载入的材料工件W通过工件升降器而下降,然后通过加压成型模16经受成型加工。此后,工件 W通过工件升降器再次向上移动并且借助于自动输送装置被载出到下个步骤(切断步骤)。被载入加压成型模16的加压下模17和加压上模18之间的部分中的板状材料工件W被接收在工件升降器(未示出)的上升位置。当工件升降器下降时,工件W被引导构件19引导从而被引导到加工位置。在该加工位置,工件W通过加压上模18的起落(上升和下降)运动而经受加压成型加工从而提供期望的三维形状。
成型步骤11指的是用于由板状材料工件(板)W形成三维凹凸形状的步骤,并且成型步骤11完成之后的成型产品被定义为成型后工件W1。当加压成型模16的加压上模 18在成型步骤11中离开加压下模17并向上移动时,由于成型后工件Wl和加压上模18之间的接触面处发生的负压(下文中称为“模负压”)或由于加工油的粘性,可能担心成型后工件Wl易于粘到加压上模18。因此,用于防止成型后工件Wl粘到加压上模18的装置被设置为真空稳定器20。成型步骤11中的加压成型操作完成之后,当打开加压成型模16时,成型后工件Wl 通常由加压上模18的上升运动释放。然而,在打开加压成型模16时,成型后工件Wl有时以跟随加压上模18处产生的模负压的方式被拉到加压上模,因而可能担心成型后工件Wl 随意地移动或成型后工件Wl的姿态变得不稳定。能够通过真空稳定器20的吸盘沈的作用防止成型后工件Wl的姿态的失稳。就此而论,真空稳定器20被设置到成型步骤11中所使用的加压成型模16的加压下模17。真空稳定器20是用于防止成型后工件Wl在成型后工件Wl由于加压上模18处产生的模负压而被粘住的状态下向上移动的装置,由此使成型后工件Wl的姿态稳定化。S卩,真空稳定器20是用于防止工件粘到加压上模的防粘工件装置,并且真空稳定器20是用于稳定工件姿态的装置。即,真空稳定器20使用诸如吸盘或真空垫等工件抽吸装置23,并且防止成型后工件Wl在成型后工件Wl由于加压上模18处产生的模负压被粘到加压上模18的状态下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真空稳定器20包括负压(真空)产生装置22,其用于通过从空气供给源21供给的空气来产生负压;工件抽吸装置23,其被连接到上述负压(真空)产生装置22 ;以及空气控制装置(未示出)。负压(真空)产生装置22是用于仅当空气从空气供给源21供给到喷射器25时产生负压的喷射器25型装置(ejector 25type device,一种喷射器(真空)泵)。代替喷射器25型装置,文氏管型装置也可以用作负压(真空)产生装置22。图3所示的工件抽吸装置23被设置到成型步骤11中所用的加压成型模16的加压下模17。工件抽吸装置23包括由加压下模17的下模体25保持的吸盘沈。当打开加压成型模16时,吸盘沈接触成型后工件Wl的下表面,由此吸住并保持该下表面。加压成型操作完成之后,即使成型后工件Wl以跟随加压上模18的负压的方式向上移动,工件姿态仍能够被吸盘23稳定地保持而不引起任何位置偏移。加压下模17的下模体25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凹部(或凹槽)29,所述凹部四开口到模成型表面观侧。吸盘26以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容置于凹部四。一个或多个凹部四被设置到下模体25的模成型表面观,使得吸盘沈被设置到下模体25的凹部四。 吸盘沈的顶部在自由态有点从模成型表面突出。突出长度为例如若干毫米至若干厘米。另外,形成有凸缘的引导套35嵌入在该凹部四中。带有凸缘的引导套35穿过下模体25,并被固定到下模体25的凹部四。中空轴34在引导套35中被可滑动地引导。吸盘沈被设置到加压下模17的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与成型后工件Wl的由于加压成型模16打开时的加压上模18的负压的上升量大的部分对应。吸盘沈的附着位置优选地被设定到与加压下模的模成型表面观的凹凸部分的竖直壁接近的平面部分。具体地,吸盘沈被设定到与成型后工件Wl的凹凸部分的竖直壁接近的部分。当成型后工件Wl是诸如车身的车身侧部、(内)车门、后底板等的板时,根据成型后产品的部分尺寸或部分形状,吸盘沈的附着位置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吸盘沈被设置到加压下模17的模成型表面的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与成为加压设备10的在后步骤(切断步骤)中的废料部分的部分对应。在成型后产品是车身的后底板的情况下,吸盘沈被设置到形状与产品对应的加压下模17的平面部分。另外,作为吸盘沈,使用可购得的钢用盘。吸盘沈被用作真空盘。可以使用具有各种盘形状和各种尺寸、类型的多种吸盘26,所述形状例如是圆形、椭圆形、卵形等。吸盘沈经由诸如异径管接头等连接件31被连接到管道终端32。该管道终端32 经由设置有垫圈33的中空轴34被连接到空气软管45。中空轴34可滑动地插入在形成有凸缘的引导套35内,并且引导套35嵌入在下模体25的凹部四中。中空轴34从引导套35 向下突出。引导套35被固定到下模体25的凹部的底部。另一方面,由弹性体构成的诸如吸振环等吸振构件36被固定到引导套35的凸缘上,并且中空轴34用的垫圈33由该吸振构件36可拆卸地支撑。中空轴34的向下延伸的突出部处设置有多级弹簧机构38,在所述多级弹簧机构 38中,多个弹簧以多级形式线性地排列。多级弹簧机构38是通过沿中空轴34的轴线方向以多级形式组合和排列例如诸如盘簧等的弹簧39、垫圈40和弹簧保持件41而形成的机构。 吸盘沈在多级弹簧机构38产生的弹簧作用力施加到吸振构件36的容置方向(向下)侧的状态下通过多级弹簧机构38的弹簧力(弹性力)被弹性地保持到形成于下模体25的凹部29。中空轴34的下端部分经由单触式(one touch)连接件44被连接到从负压(真空)产生装置22延伸的空气软管45。此时,工件抽吸装置23的吸盘沈由多级弹簧机构 38弹性地保持,并且中空轴34在带有凸缘的引导套35中被引导并且上下移动,所以能够获得大的升程(elevation stroke) S0由此,能够增大吸盘沈被工件W 1吸住并且上下移动的抽吸可动范围(有效升程S),以满足例如关系式20mm ( S ( 200mm。因此,可以确保吸盘26被成型后工件Wl长时间地吸住并保持。由此,能够延长吸盘沈的操作时间,并且可以延长多级弹簧机构38的作用力(弹簧力)施加到成型后工件Wl的时间段。结果,成型后工件Wl在打开加压成型模16时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持工件姿势(工件姿态)。就此而论,真空稳定器20的空气供给源21经由空气控制装置(未示出)由空气软管46连接到负压产生装置22,并且工件抽吸装置23由负压产生装置22产生的负压抽吸,使得吸盘26操作从而进行真空操作。各个真空产生装置均设置有多个从空气抽吸过滤器48分支的工件抽吸装置23。作为一个示例,真空产生装置设置有两个工件抽吸装置23。另外,加压设备10被构造为使得加压机的加压轴由电动机(未示出)的电机驱动转动,由此允许加压成型模16进行行程运动。构成多工位加压机的加压设备10的进给和传送装置(载入/载出装置)、工件升降器和真空稳定器20基于加压设备10的轴角在预定操作定时被操作和控制。图4A是示出构成加压设备10的加压成型模16的升程(升高行程)和加压设备的轴角(曲轴角)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B是示出加压设备的载入/载出装置、工件升降器和真空稳定器(吸盘)的操作定时和操作范围(操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这些图中,图4A是示出构成加压成型模16的上成型模18的升程和成型步骤11 中的加压设备的轴角(曲轴角)之间的关系的图。区域WA是与加压上模18接触工件(Wl) 的操作时间对应的区域,使得该操作时间示出真空稳定器的操作范围。在加压上模18的下降步骤中,加压上模18接触材料工件(板)W,然后工件W通过加压上模18和加压下模17的协作运动而经受加压成型加工。区域WA表示从工件W的成型操作开始的部分到成型后工件Wl在成型操作完成之后升高的中间部分的区域。加压上模18在到达下止点(BDP)之前接触材料工件W,然后加压上模18和加压下模17协作地移动从而开始成型操作。当加压成型操作进行然后材料工件W的成型操作完成时,加压上模 18从加压下模17拉开并且升高。此时,即使成型后工件Wl由于模负压等而与加压上模18 一起向上升高,成型后工件Wl仍保持在通过真空稳定器20的真空作用由吸盘沈吸住的状态,由此能够保持工件W的姿态。另外,图4B示出载入/载出装置、工件升降器和真空稳定器20的操作定时与加压设备10的轴角(加压上模18的升程幻的关系的一个示例。载入/载出装置响应加压设备10的轴角在预定的操作定时进行载入操作I和载出操作0。载出操作0和载入操作I之间的附图标记C表示借助于梭式输送机向下一步骤 (切断步骤)传输工件W的操作。而且,在成型步骤中,工件升降器与载入/载出装置连动地协作移动。工件升降器与加压设备10的轴角对应地在预定的操作定时进行下降运动D和上升运动U。工件升降器的处于操作状况下的附图标记US表示工件升降器在上升位置等待的待机期间。另一方面,真空稳定器20在加压成型步骤中与加压设备10的加压成型加工连动地进行真空动作(ON)。加压设备10的加压成型状况和动作根据成型后产品的形状或尺寸而不同,使得操作时间和操作定时也不同。具体地,真空稳定器20在加压上模18接触工件 W(Wl)的范围操作并进行真空动作(ON)。真空稳定器20的操作定时由吸盘吸引用的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所控制,所述电磁阀被设置到从图3所示的空气供给源21延伸的空气供给线,或真空稳定器20还由空气控制装置的空气阀的打开或关闭所控制。此时,在从负压产生装置22延伸并且连接到吸盘沈的空气抽吸路线中没有用于升降缸的大体积的空间,从而能够改善负压的响应。接着,下文中将解释真空稳定器20的操作。在多工位加压机的成型步骤11中,基于加压设备10的轴角并根据工件(Wl)的尺寸、形状和加压状况,载入/载出装置、工件升降器和真空稳定器20的操作定时被确定为如图3所示的一个示例。在上述装备中,由负压产生装置22产生的负压经由负压线07、48和4 被迅速地传递到工件抽吸装置23,并且真空稳定器20使吸盘沈进行抽吸运动。当材料工件(板) W被载入加压成型模16中并且下降以被布置于加压下模17上时,材料工件(板)W的下表面由于吸盘沈的上述抽吸运动而与吸盘沈接触,由此工件W被吸住并保持。另一方面,几乎与吸盘沈的抽吸运动同步,加压上模18下降并且从上方压接材料工件W,由此开始如图5A所示的加压成型步骤。在通过使用加压成型模16开始加压成型时,吸盘沈由能弹性变形的吸振材料36弹性地保持,由此吸盘沈将材料工件W吸住并保持在加压下模17的模成型表面28上。此时,吸盘沈的顶部几乎与加压下模17的模成型表面观平齐。即使吸盘沈几乎与加压下模17的模成型表面观平齐,吸盘沈的变形也在弹性范围内并且变形量小,从而能够防止吸盘沈的塑形变形。因此,能够将吸盘沈的在使用加压成型模的成型步骤的变形量抑制为小量,从而能够有利地提高吸盘沈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加压成型操作从使用加压成型模16开始成型操作进行,当加压上模18经过图5A 所示的下止点(BDC)由此完成成型操作时,加压上模18从加压下模17拉开并且向上移动。在打开加压成型模16、加压上模18进入上升行程时,成型后工件Wl被模负压吸住和提升。然而,即使成型后工件Wl以跟随加压上模18的上升的方式提升,吸盘沈由于负压(真空)功能仍被保持在被吸住状况,由此吸盘沈与成型后工件Wl —起提升。以下述方式进行吸盘沈的上升运动中空轴34被引导套35引导以滑动吸盘26, 从而能够防止由成型后工件Wl的上升引起的位置偏移。成型后工件Wl在由吸盘沈维持工件姿态的状态下提升,从而能够正确地传送成型后工件Wl。因此,能够提高加压设备10的操作速度,并且即使加压设备10的加压操作被加快,也能在不产生任何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维持成型后工件Wl的稳定姿态或姿势。另外,即使成型后工件Wl被加压上模18的模负压拖拉并且在被拖拉的状态下提升,吸盘沈仍能够被延伸。因此,能够扩大吸盘沈的抽吸范围(有效升程S),由此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件姿态。在工件抽吸装置23中,当成型后工件Wl由吸盘沈吸住时,多级弹簧机构38的收缩力(弹性作用力)沿向下方向施加。吸盘26被保持在由负压吸住到成型后工件Wl的状态,直到比加压上模18的模负压大的向下弹簧作用力被施加到吸盘26。此外,吸盘沈通过被中空轴34滑动地引导而提升和下降,从而能够确保大升程S 并且能够延长吸盘沈的操作时间。当多级弹簧机构38的弹簧作用力被施加到成型后工件 Wl时,吸盘沈能延长持续时间。在吸盘沈吸住成型后工件Wl期间,弹簧作用力被施加到成型后工件Wl,从而能够将工件姿态维持为稳定。另外,还能够以下面的方式构造真空稳定器20。即,采用能弹性变形的卷簧类型作为连接到工件抽吸装置23的空气软管(空气管)45,使得空气软管45能够跟随吸盘沈的上下运动。当采用能弹性变形的、软的并且柔韧的管作为用于构成空气软管的材料时,吸盘 26能够顺利地进行上升/下降行程。而且,能够消除空气软管45和加压设备10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断裂、故障失效和空气泄露。此外,作为工件抽吸装置23中使用的吸盘沈,可以采用被设计为仅吸住钢板的可购得的盘。吸盘沈在改变成型后工件Wl的加压状况上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吸盘沈具有简单结构,从而容易地进行用于修理或替换吸盘沈的维护工作。在图2至图5所示的加压成型模结构中,真空稳定器20的吸盘沈被设置到加压步骤11中所用的加压设备10的加压成型模16,并且该吸盘沈在至少打开加压成型模时弹性地吸住并且保持工件W(Wl),由此使工件姿势(工件姿态)稳定化。因此,可以防止成型后体Wl粘到加压上模18并防止成型后体Wl被加压上模18拖拉和带动。另外,还可以防止工件发生位置偏移或变形。因此,能够提高加压设备10的加压操作速度,并且即使提高了加压设备10的操作速度,仍能够确定地防止工件的位置偏移和工件变形。就此而论,加压设备10的操作速度由SPM表示,SPM被定义为每分钟要制造的产品数的指标。在用作多工位加压机的加压设备中,加压操作速度SPM在工件W是大尺寸板、中尺寸板或小尺寸板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然而,当真空稳定器20的吸盘沈被设置到成型步骤 11时,加压操作速度SPM能提高20%至50%左右的比率。例如,在诸如车辆的车身侧部等大尺寸板的情况下,加压操作速度SPM的上限值从6SPM的传统值被提高到7SPM至8SPM。另外,在诸如车辆的内门等中尺寸板的情况下,加压操作速度SPM的上限值从 10SPM的传统值被提高到13.5SPM。甚至在使用串联加压机代替多工位加压机的加压设备的情况下,加压操作速度SPM的上限值也被提高。根据该实施方式,吸盘沈被设置到真空稳定器20的工件抽吸装置23,并且成型后工件Wl的工件姿态在打开加压成型模时被稳定化。因此,即使加压设备10的操作速度被提高,也能够防止成型后工件Wl的位置误差被传送到下个步骤(弯曲步骤),由此有助于提高工件产品的生产率。就此而论,多工位加压机(线)是通过同时地操作诸如成型步骤、切断步骤、弯曲步骤和冲孔步骤等各步骤而加工工件的加压机。为了在各步骤之间传送材料工件,使用所谓“进给杆”的自动传送装置。相反,串联加压机(线)是各步骤的模被独立地操作的加压线,为了在各步骤之间传送材料工件,使用机器人和横杆。另外,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加压设备IOA包括在多工位加压机的成型步骤所使用的加压成型模16A。该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加压成型模16A的整体结构和元件或部件的配置基本上与图2和图3中所示加压成型模16的整体结构和元件或部件的配置相同,从而通过为相应的元件或部件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在此不详细说明这些元件或部件。在加压成型模16A中,板状材料工件W被载入加压下模17A和加压上模18A之间的部分,并且该工件W通过加压上模18A的上升和下降运动而经受加压成型加工。真空稳定器20的工件抽吸装置23A被设置到加压下模17A。真空稳定器20的除了工件抽吸装置 23之外的整体结构与图3所示的工件抽吸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同,从而通过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这些相同元件的详细说明。在工件抽吸装置23A中,固定型或半固定型吸盘60被设置到形成于加压下模17A 和加压下模17A的模成型表面28的凹部四或凹槽。吸盘60经由连接部和管道终端32被连接到空气软管45,使得负压从负压产生装置(未示出)被供给到吸盘60。就此而论,附图标记35表示具有凸缘的引导套,而附图标记36表示吸振材料。在如图6A所示的吸盘60吸住工件W之前的自然状态中,吸盘60从加压下模17A 的模成型表面向上突出。在如图6B所示的吸住工件W期间,吸盘60接触工件W(Wl)并且延伸,以吸住并保持工件W(Wl)。当加压成型模16A的加压上模18A进行上升/下降运动时,工件W被夹在加压上模18A和加压下模17A的模成型表面观之间的部分,由此使工件 W经受加压成型加工。为了防止使用加压成型模16A的成型步骤完成之后成型后工件Wl粘到加压上模 18A的现象,设置真空稳定器20。真空稳定器20的吸盘60产生比加压上模18A的模负压大的负压力(真空力、缩回力)。负压力(真空力、缩回力)被施加到成型后工件W1,使得成型后工件Wl能够从加压上模18A柔和地剥离。
工件抽吸装置23A的吸盘60在至少打开加压成型模时吸住并保持成型后工件Wl, 从而当成型后工件Wl由于加压上模18A的模负压而向上移动时,吸盘60弹性地变形并且延伸。由于吸盘60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延伸,吸盘60吸住并保持成型后工件Wl,由此正确地保持工件姿态。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吸盘60的通过利用吸盘60的弹性变形的抽吸和可保持范围(有效行程)小,并且真空稳定器20的操作时间短,使得操作范围被不利地窄化。该吸盘60适用于小尺寸板或具有少量不规则或变形的小尺寸工件。因此,吸盘60不适用于诸如大尺寸板等工件。另外,该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工件抽吸装置23A的吸盘60在盘部分具有大变形量, 从而可能会造成吸盘60的耐久性低的问题,并且需要经常用新的吸盘来替换旧吸盘。然而,可购得的一般吸盘能够容易地用作吸盘60。因此,吸盘60的替换成本低,由此导致良好的经济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其包括成对的加压下模和加压上模,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传送到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之间的部分中的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成型后工件,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凹部,其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成型表面;以及真空稳定器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到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其中,所述吸盘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被打开时弹性地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的姿态稳定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成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在成型步骤中被打开并且所述加压上模向上移动时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防止所述工件发生位置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成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被弹簧施力的所述吸盘被容置在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中,所述吸盘被构造为当所述加压成型模在成型步骤中被打开并且所述加压上模向上移动时,吸住并保持所述成型后工件的所述吸盘以跟随所述加压上模的运动的方式延伸移动,并且弹簧施力在所述吸盘吸住并保持所述成型后工件的状态下被施加到所述成型后工件。
4.一种使用加压成型模结构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成对的加压下模和加压上模,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传送到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之间的部分中的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成型后工件,所述加压成型模结构包括凹部,其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成型表面;以及真空稳定器的吸盘,所述吸盘被设置到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被打开时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及通过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的所述吸盘的作用使所述工件的姿态稳定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加压成型模结构和加压成型工件的方法。一种加压成型模结构,其包括成对的加压下模和加压上模,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传送到所述加压下模和所述加压上模之间的部分中的工件被加压成型以形成成型后工件。凹部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成型表面,真空稳定器的吸盘被设置到形成于所述加压下模的所述成型表面的所述凹部,其中,所述吸盘至少在所述加压成型模被打开时弹性地吸住并保持所述工件,以使所述工件的姿态稳定化。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430644SQ20111024949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6日
发明者今井健吾, 铃木秀美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