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插板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13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型插板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深槽U型折弯模具,特别是一种U型插板折弯的装置。
背景技术
U型插板是特高压复合式钢管塔一种插接U型板,起到钢管塔桁架格构件相互连接的目的。目前,U型插板折弯是采取普通折弯机上刀板及下模,按照这种方式加工出来的插板,成型较难,且U型槽的深度以及内槽宽度均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满足生产加工需求。下模具由于滑动摩擦而易损,模具使用寿命也相对降低,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率提高,降低机器工作效率,产品合格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U型插板折弯模具,解决现有折弯模具使用中设备易损、工作低效、产品合格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对应;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板、下模筋板、下模立板、圆柱滚子轴承、折弯轴和加强板;下模立板连接在下模座板上,下模立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连接有下模筋板,在下模立板的上端连接有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在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位置的下模立板上连接有加强板;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板、刀板的上模刃口,在上模座板的底部连接有刀板,刀板的底部为上模刃口。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模具是借助压力机实现,下模座板安装在压力机座平台上,上模座板安装在压力机工作油缸上。圆柱滚子轴承放置在下模立板上,并与折弯轴内孔紧固配合,即轴承与折弯轴可实现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折弯板在弯曲过程中实现相互滚动摩擦。从而保证了折弯板在随着刀板下压而弯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折弯轴接触,避免的滑动摩擦造成的零件损坏,设备的使用强度降低,提供了其使用寿命。零件的一次性合格率也大大提高。解决了现有折弯工艺对设备产生损坏,导致设备故障率提高,机器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该U型插板折弯模具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劳动力。能很好达到加工效果,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不涉及任何污染源,节能环保。有利于减少因原有加工工艺中滑动摩擦带来的噪音,净化车间环境,从而有益于工人的健康和设备不受腐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中,1、下模座板;2、下模筋板;3、下模立板;4、圆柱滚子轴承;5、折弯轴;6、上模座板;7、刀板;8、上模刃口 ;9、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对应;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板1、下模筋板2、下模立板3、圆柱滚子轴承4、折弯轴5和加强板9 ;下模立板3连接在下模座板I上,下模立板3和下模座板I之间连接有下模筋板2,在下模立板3的上端连接有圆柱滚子轴承4和折弯轴5,在圆柱滚子轴承4和折弯轴5位置的下模立板3上连接有加强板9 ;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板6、刀板7的上模刃口 8,在上模座板6的底部连接有刀板7,刀板7的底部为上模刃口 8。在更换折弯轴和刀板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U型插板加工。从而实现一具多用的目的和效果。将折弯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到压力机平台和压力机工作油缸上,待折弯的平板放到折弯轴5上,并找正平板的位置,等待折弯。折弯作业时启动油缸开关,上模下移并推动平板,此时折弯轴5在平板的带动下不断转动。随着上模向下移动,平板逐渐成型,并最终形成U型插板。刀板7继续下移,U型插板被推出并下落。工作完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折弯工序中对设备的损坏,由于降低了噪音也改善车间员工的作业环境,大大降低了对设备的危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U型插板折弯模具,其特征是: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对应;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板、下模筋板、下模立板、圆柱滚子轴承、折弯轴和加强板;下模立板连接在下模座板上,下模立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连接有下模筋板,在下模立板的上端连接有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在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位置的下模立板上连接有加强板;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板、刀板的上模刃口,在上模座板的底部连接有刀板,刀板的底部为上模刃口。
专利摘要一种U型插板折弯模具,属于U型插板折弯的装置。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对应;所述的下模的下模立板连接在下模座板上,下模立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连接有下模筋板,在下模立板的上端连接有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在圆柱滚子轴承和折弯轴位置的下模立板上连接有加强板;所述的上模在上模座板的底部连接有刀板,刀板的底部为上模刃口。优点该U型插板折弯模具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劳动力。能很好达到加工效果,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不涉及任何污染源,节能环保。有利于减少因原有加工工艺中滑动摩擦带来的噪音,净化车间环境,从而有益于工人的健康和设备不受腐蚀。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934031SQ20122056281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蒋立新, 刘芝豹, 朱小明, 张峰 申请人:江苏华电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