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装配工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扁平式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扁平式电机的上机壳粘片工艺,通常是通过人工装配,如图1所示,一般由人工手动将粘片取下放入夹具中,再将上机壳安装在另一个夹具中,然后启动开关将粘片铆合在上机壳中,完成后取下产品。可以看出,目前的扁平马达上机壳粘片工艺操作难,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工艺复杂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艺繁多的问题。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自动化及半自动化工装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工艺后续的更新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化装配上机壳粘片的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操作扁平马达上机壳粘片工艺操作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全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该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为全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上机壳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上机壳,其包括储料单元,用于盛装所述 上机壳;第一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储料单元中的所述上机壳传送至所述上机壳与粘片的待铆合位置;第一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储料单元中的上机壳在储料单元中运转;粘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并在所述第二动力单元驱动下持续性地输送出粘带;粘片取料铆合机构,用于在所述粘带输送机构传送出的粘带上取出粘片,并将所述粘片与所述上机壳输送机构传送出的所述上机壳铆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铆合机构包括取料单元,用于从所述粘带上取下粘片;第二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粘片传送至所述上机壳与所述粘片的待铆合位置;冲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粘片铆合在所述上机壳中;以及成品输出机构,用于将冲压完成的上机壳组件传送至下道工序。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为振动器,所述储料单元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上方的振动盘,所述第一传送单元为一端伸入所述储料单元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机壳与所述粘片的待铆合位置处的导轨。所述取料单元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一端通过气管与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气管与压力气泵的输气端相连通,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受所述真空发生器的控制可产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受取料气缸的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向下移动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并受所述真空发生器控制产生抽吸力将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的薄壁圆筒形成的腔内,具有粘片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与所述粘片的待铆合位置。所述冲压单元为所述真空发生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内受所述真空发生器的控制可产生吹压力,所述吹压力推动所述粘片使所述粘片与所述取料刀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上。所述取料单元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取料侧形成的腔内成型有一个可移动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气缸的作用下上下移动,通过其薄壁圆筒取料侧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并靠所述粘片与所述薄壁圆筒取料侧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粘片吸附在所述薄壁圆筒内部实现取料,具有粘片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与所述粘片的待铆合位置。所述冲压单元包括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控制所述筒芯向下移动,推动所述粘片使所述粘片与所述取料刀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上。所述成品输出机构为设置于所述待铆合位置下侧的传送带。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为驱动电机,所述粘带输送机构还包括张紧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实用新型中,使得粘片铆合在所述上机壳中的工艺实现了全自动化,上机壳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上机壳,其中其包括的储料单元用于盛装批量上机壳,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将批量的上机壳有序的一一传送到上机壳与粘片的待铆合位置,第一动力单元负责驱动所述储料单元运转;粘带输送机构在其包括的第二动力单元作用下可以持续地输送出粘带;粘片取料铆合机构,用于在所述粘带输送机构传送出的粘带上取出粘片,并将所述粘片与所述上机壳输送机构传送出的所述上机壳铆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粘片铆合在所述上机壳中的全自动·化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操作将粘片粘结在所述上机壳中存在的工艺操作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为振动器,所述储料单元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上方的振动盘,所述第一传送单元为一端伸入所述储料单元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机壳与所述粘片的待铆合位置处的导轨。所述振动器带动振动盘振动,振动盘上的批量上机壳在振动作用下沿着导轨依次地移动至待铆合位置,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并且适于大批量上机壳的输送。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取料单元包括取料侧为薄壁圆筒的取料刀以及控制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内产生抽吸力的所述真空发生器,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设计可以快速方便地从所述粘带上裁切出圆形粘片,而所述取料刀的薄壁圆筒形取料侧的腔内受所述真空发生器控制产生抽吸力将圆形粘片吸附于腔内,该种设置方式不仅在取料过程中保护了粘片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坏,而且使得整个取料过程稳定可靠,提高了取料效率。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取料单元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在薄壁圆筒形端部形成的腔内成型有一个可移动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气缸的作用下上下移动,通过所述薄壁圆筒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并靠粘片与所述薄壁圆筒取料侧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粘片吸附在所述薄壁圆筒内部实现取料,该种取料方式使得取料单元结构简单,降低了取料单元的成本。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为驱动电机,所述粘带输送机构还包括张紧辊,在张紧辊作用下,所述粘带在传送过程中更加平展,有利于取料刀裁切粘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粘片、上机壳以及上机壳组件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粘片取料铆合机构以及成品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粘片取料铆合机构以及成品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上机壳输送机构、11-储料单元、12-第一传送单元、13-第一动力单元、2-粘带输送机构、21-第二动力单元、3-粘片取料铆合机构、31-取料单元、311-取料刀、312-真空发生器、313-气管、314-压力气泵、32-第二传送单元、33-冲压气缸、34-取料气缸、4-粘片、5-成品输出机构、6-粘带、7-上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上机壳输送机构1,用于输送上机壳7,其包括储料单元11,用于盛装所述上机壳7 ;第一传送单元12,用于将所述储料单元11中的所述上机壳7传送至所述上机壳7与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第一动力单元13,用于驱动所述储料单元11中的上机壳7在储料单元11中运转;粘带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动力单元21并在所述第二动力单元21驱动下持续性地输送出粘带6 ;粘片取料铆合机构3,用于在所述粘带输送机构2传送出的粘带6上取出粘片4,并将所述粘片4与所述上机壳输送机构I传送出的所述上机壳7铆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铆合机构3包括取料单元31,用于从所述粘带6上取下粘片4 ;第二传送单元32,用于将所述粘片4传送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冲压单元33,设于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用于将所述粘片4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中;以及成品输出机构5,用于将冲压完成的上机壳7组件传送至下道工序。该种设置方式实现粘片4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中的全自动化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操作将粘片4粘结在所述上机壳7中存在的工艺操作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动力单元13为振动器,所述储料单元11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13上方的振动盘,所述第一传送单元12为一端伸入所述储料单元11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处的导轨。所述振动器带动振动盘振动,振动盘上的批量上机壳7在振动作用下沿着导轨依次地移动至待铆合位置,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并且适于大批量上机壳7的输送。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取料单元31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设计可以快速方便地从所述粘带上裁切出圆形粘片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发生器312,所述真空发生器312 —端通过气管313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气管313与压力气泵314的输气端相连通,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的控制可产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311受取料气缸33的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向下移动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4,并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控制产生抽吸力将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的薄壁圆筒形成的腔内,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311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2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该种设置方式不仅在取料过程中保护了粘片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坏,而且使得整个取料过程稳定可靠,提高了取料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冲压单元为所述真空发生器312,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内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的控制可产生吹压力,所述吹压力推动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与所述取料刀311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上。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所述成品输出机构5为设置于所述待铆合位置下侧的传送带。经所述冲压单元33冲压后铆合在一起的上机壳7组件移动至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在气缸的驱动下,运送所述上机壳7组件至下道工序进行后续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动力单元21为驱动电机,所述粘带输送机构2还包括张紧辊。在张紧辊作用下,所述粘带6在传送过程中更加平展,有利于取料刀裁切粘片4。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可替换方式,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单元31为架设于所述粘带6上方的取料刀,所述取料刀取料侧为薄壁圆筒,在薄壁圆筒形端部形成的腔内成型有一个可移动的筒芯;所述取料刀在取料气缸34的作用下上下移动,通过所述薄壁圆筒将所述粘带6裁切成粘片4并吸附于所述薄壁圆筒内部实现取料,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2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该种通过薄壁圆筒形端部裁切以及吸附粘片4的设置方式使得在取料时保护了粘片4的正面和反面的粘性不被破坏,而且该种取料方式使得取料单元结构简单,降低了取料单元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冲压单元33包括冲压气缸,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2传送至所述待铆合位置后,所述冲压气缸驱动所述筒芯向下移动,推动所述粘片4 一同向下移动并使得所述粘片4与所述取料刀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上。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机壳输送机构(1),用于输送上机壳(7),其包括储料单元(11),用于盛装所述上机壳(7 );第一传送单元(12 ),用于将所述储料单元(11)中的所述上机壳(7 )传送至所述上机壳(7)与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第一动力单元(13),用于驱动所述储料单元(11)中的上机壳(7)在储料单元(11)中运转; 粘带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动力单元(21)并在所述第二动力单元(21)驱动下持续性地输送出粘带; 粘片取料铆合机构(3),用于在所述粘带输送机构(2)传送出的粘带上取出粘片(4),并将所述粘片(4)与所述上机壳输送机构(I)传送出的所述上机壳(7)铆合在一起;所述粘片取料铆合机构(3 )包括取料单元(31),用于从所述粘带上取下粘片(4 );第二传送单元(32),用于将所述粘片(4)传送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冲压单元(33),用于将所述粘片(4)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中; 以及成品输出机构(5),用于将冲压完成的上机壳(7)组件传送至下道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13)为振动器,所述储料单元(11)为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13)上方的振动盘,所述第一传送单元(12)为一端伸入所述储料单元(11)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处的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单元(31)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料刀外部的真空发生器(312),所述真空发生器(312)—端通过气管(313)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气管(313)与压力气泵(314)的输气端相连通,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的控制可产生抽吸力,所述取料刀(311)受取料气缸(33 )的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向下移动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4),并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控制产生抽吸力将粘片吸附于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的薄壁圆筒形成的腔内,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311)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2)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单元为所述真空发生器(312),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的腔内受所述真空发生器(312)的控制可产生吹压力,所述吹压力推动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与所述取料刀(311)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单元(31)包括架设于所述粘带上方的取料刀(311),所述取料刀(311)的取料侧为薄壁圆筒,在所述取料刀(311)的薄壁圆筒取料侧形成的腔内成型有一个可移动的筒芯,所述取料刀(311)在取料气缸(33)的作用下上下移动,通过其薄壁圆筒取料侧将所述粘带裁切成粘片(4)并靠所述粘片(4)与所述薄壁圆筒取料侧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粘片(4)吸附在所述薄壁圆筒内部实现取料,具有粘片(4)的所述取料刀在所述第二传送单元(32)作用下,移动至所述上机壳(7)与所述粘片(4)的待铆合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单元包括冲压气缸(34),所述冲压气缸(34)控制所述筒芯向下移动,推动所述粘片(4)使所述粘片(4)与所述取料刀分离后铆合在所述上机壳(7)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输出机构(5)为设置于所述待铆合位置下侧的传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单元(21)为驱 动电机,所述粘带输送机构(2)还包括张紧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粘片自动装配装置,包括上机壳输送机构,其包括储料单元,用于盛装上机壳;第一传送单元,用于将储料单元中的上机壳传送至上机壳与粘片的待铆合位置;第一动力单元;粘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并受其驱动下持续性地输送出粘带;粘片取料铆合机构,用于在粘带输送机构传送出的粘带上取出粘片,并将粘片与上机壳输送机构传送出的上机壳铆合在一起;粘片取料铆合机构包括取料单元,用于从粘带上取下粘片;第二传送单元,用于将粘片传送至上机壳与粘片的待铆合位置;冲压单元,设于上机壳与粘片的待铆合位置,用于将粘片铆合在上机壳中;成品输出机构,用于将冲压完成的上机壳组件传送至下道工序。
文档编号B23P19/00GK203092086SQ2013201437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金绍平, 方绍斌, 李中平, 邵家声 申请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