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6317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包括传动轴、机架、两个轴承箱、凸轮系、铆头杆和铆头座,两个所述的轴承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对应位置,轴承箱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与两个轴承的内圈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系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壳体和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铆头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铆头杆部分位于铆头座内,且铆头杆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凸轮的径向方向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铆接效果好且铆接效率高。
【专利说明】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铆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同步带传动中,为防止因带轮轴线不平行等原因造成跑偏现象,通常需在带轮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挡圈。
[0003]现有技术中,挡圈可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带轮侧面,此时需在挡圈及带轮上制作相应的过孔及螺纹孔并进行组装,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在受带轮结构尺寸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宜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联接时,也可采用铆接、点焊等方法联接带轮与挡圈,然而点焊产生的热应力可能使带轮变形过大,且焊接加工效率度,现有带轮挡圈铆接加工中,利用锤击的方法将挡圈与带轮固定,铆接完成后常常在挡圈表面上留下凹槽,影响产品美观,且锤击铆接加工可靠性差、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带轮挡圈铆接加工中,利用锤击的方法将挡圈与带轮固定,铆接完成后常常在挡圈表面上留下凹槽,影响产品美观,且锤击铆接加工可靠性差、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包括传动轴、机架、两个轴承箱、凸轮系、铆头杆和铆头座,两个所述的轴承箱均固定连接在机架上,轴承箱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与两个轴承箱中的轴承内圈均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系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壳体和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铆头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铆头杆部分位于铆头座内,且铆头杆位于所述凸轮的任一径向方向上。
[0006]传动轴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子的旋转运动最终传递到传动轴上,传动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在大直径段迫使铆头杆远离凸轮运动,而待铆接的挡圈和带轮置于铆头杆的运动方向上,使得铆头杆在运动时完成铆头杆对挡圈施加压应力,完成带轮与挡圈的铆接。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0008]所述铆头座为中空结构,所述铆头杆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还包括弹簧,所述铆头杆部分位于弹簧的中心孔内,且弹簧位于铆头座的中空结构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铆头座和环形凸起接触。
[0009]设置的弹簧旨在凸轮的大直径段与铆头杆分离时,弹簧回弹,铆头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凸轮方向运动,即铆头杆自动复位,便于进行下次铆接。
[0010]还包括飞轮,所述飞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
[0011 ] 设置的飞轮起蓄能作用,有利于减小铆头杆处于铆接压紧状态时对传动轴驱动电机的负荷冲击。
[0012]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位于铆头杆的正下方,且工作平台与机架设置成一体。
[0013]设置的工作平台便于置放待铆接的带轮和挡圈,将工作平台与机架设置为一体,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0014]所述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0015]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轴承主要承受传动轴的径向载荷,深沟球轴承对径向载荷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同时深沟球轴承安装方便,价格低。
[0016]所述铆头杆靠近凸轮的一端上设置有滚轮。
[0017]设置的滚轮使得铆头杆与凸轮侧面的在接触时相互之间为滚动摩擦,有利于保护铆头杆和凸轮。
[0018]所述机架的厚度范围在20毫米至25毫米范围内,且机架和工作平台的材质均为铸铁。
[0019]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会伴随不可避免的震动,铸铁中的石墨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同时,铸铁成本低,塑性变形小;较厚的厚度范围选择,旨在保证本实用新型在频繁的冲击震动下机架拥有足够的强度。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利用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将挡圈通过冲压的方式压入带轮侧面设置的铆接圈内,由于凸轮外缘凹部和凸部容易加工,使得凸轮可根据挡圈实际的压入深度需要制造成特定形状,有利于带轮与挡圈的铆接效果;挡圈成冲压方式压入带轮侧面设置的铆接圈内,且过程一次完成,有挡圈与带轮的铆接速度快,有利于提闻柳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各标记分别为:1、工作平台,2、传动轴,3、轴承箱,4、机架,5、飞轮,6、凸轮系,
7、铆头杆,8、铆头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包括传动轴2、机架4、两个轴承箱3、凸轮系
6、铆头杆7和铆头座8,两个所述的轴承箱3均固定连接在机架4上,轴承箱3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2与两个轴承箱3中的轴承内圈均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系6包括固定在机架4上的壳体和与传动轴2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铆头座8固定连接在机架4上,铆头杆7部分位于铆头座8内,且铆头杆7位于所述凸轮的任一径向方向上。
[0027]传动轴2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子的旋转运动最终传递到传动轴2上,传动轴2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在大直径段迫使铆头杆7远离凸轮运动,而待铆接的挡圈和带轮置于铆头杆7的运动方向上,使得铆头杆7在运动时完成铆头杆7对挡圈施加压应力,完成带轮与挡圈的铆接;传动轴2设置成两段组合式,两端之间采用离合器连接,这样便于在驱动电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凸轮的工作状态。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铆头座8为中空结构,所述铆头杆7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还包括弹簧,所述铆头杆7部分位于弹簧的中心孔内,且弹簧位于铆头座8的中空结构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铆头座8和环形凸起接触。
[0030]设置的弹簧旨在凸轮的大直径段与铆头杆7分离时,弹簧回弹,铆头杆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凸轮方向运动,即铆头杆7自动复位,便于进行下次铆接。
[0031]还包括飞轮5,所述飞轮5固定连接在传动轴2上。
[0032]设置的飞轮5起蓄能作用,有利于减小铆头杆7处于铆接压紧状态时对传动轴2驱动电机的负荷冲击。
[0033]还包括工作平台I,所述工作平台I位于铆头杆7的正下方,且工作平台I与机架4设置成一体。
[0034]设置的工作平台I便于置放待铆接的带轮和挡圈,将工作平台I与机架4设置为一体,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0035]所述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0036]沟球轴承对径向载荷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同时深沟球轴承安装方便,价格低。
[0037]所述铆头杆7靠近凸轮的一端上设置有滚轮。
[0038]设置的滚轮使得铆头杆7与凸轮侧面的在接触时相互之间为滚动摩擦,有利于保护铆头杆7和凸轮。
[0039]所述机架4的厚度范围在20毫米至25毫米范围内,且机架4和工作平台I的材质均为铸铁。
[0040]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会伴随不可避免的震动,铸铁中的石墨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同时,铸铁成本低,塑性变形小;较厚的厚度范围选择,旨在保证本实用新型在频繁的冲击震动下机架拥有足够的强度。
【权利要求】
1.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2)、机架(4)、两个轴承箱(3)、凸轮系(6 )、铆头杆(7 )和铆头座(8 ),两个所述的轴承箱(3 )均固定连接在机架(4)上,轴承箱(3)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2)与两个轴承箱(3)中的轴承内圈均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系(6 )包括固定在机架(4 )上的壳体和与传动轴(2 )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铆头座(8 )固定连接在机架(4)上,铆头杆(7)部分位于铆头座(8)内,且铆头杆(7)位于所述凸轮的任一径向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头座(8)为中空结构,所述铆头杆(7)上还设置有环形凸起,还包括弹簧,所述铆头杆(7)部分位于弹簧的中心孔内,且弹簧位于铆头座(8)的中空结构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铆头座(8)和环形凸起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飞轮(5),所述飞轮(5 )固定连接在传动轴(2 )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I)位于铆头杆(7)的正下方,且工作平台(I)与机架(4)设置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头杆(7)靠近凸轮的一端上设置有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带轮挡圈冲压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4)的厚度范围在20毫米至25毫米范围内,且机架(4)和工作平台(I)的材质均为铸铁。
【文档编号】B21D39/00GK203508815SQ20132053603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选明, 刘黎竞 申请人: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