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属于拉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拉延是利用拉延模具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预先剪裁成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拉制成立体空心件的加工方法。拉延模具种类繁多,比如,小的有金属杯,或大的有汽车的车身成型。拉延模具一般主要由凹模、压料板和凸模三部分组成。拉延时,当压力机用额定的压力压下时由上下压料器将料片压紧,然后由凸凹模将平板料拉伸至到底状态,将压机升起下压料器顶起零件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该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开裂,提高了稳定性,既提高了强度,又保证了导向的精度,抵消了侧向力,从而保证冲压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压边圈、凸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此左、右凸块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所述上模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此第一上滑板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
所述下模进一步包括下模座、若干个第二平衡块、4个吊装部和4个定位方块,所述四个吊装部分别位于下模座侧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若干个第二平衡块和若干个锥形气孔均分布于下模座上表面并位于凸模四周,所述4个定位方块分别位于下模座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定位方块向内的2个侧表面设置有第二下滑板,此第二下滑板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
具有下模面的所述凸模固定于下模的下模座上表面,所述压边圈的镂空区用于供凸模嵌入;4个位于下模的定位方块外侧均安装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上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柱表面占第一上滑板、第一下滑板、第二下滑板或者第二上滑板表面的40~5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其减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损速度,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报废率,减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损的概率,降低了维修的次数和成本,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造成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零件报废率;其次,其4个位于下模的定位方块外侧均安装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上模连接,方便拉延模具运输。
2、本实用新型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其滑板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既提高了强度,又保证了导向的精度,抵消了侧向力,从而保证冲压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位于滑板内的石墨柱具有吸收润滑油的功能,保证了上模和下模多次反复使用中保持高润滑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材料质量的品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工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上模;101、上模面;2、压边圈;3、凸模;301、下模面;4、下模;51、左凸块;52、右凸块;6、第一上滑板;7、第一弹性体;8、阻料筋;14、第二弹性体;17、通孔;18、石墨柱;20、下模座;21、第二平衡块;22、吊装部;24、定位方块;25、第二下滑板;26、连接板;2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包括上模1、压边圈2、凸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1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51、52,此左、右凸块51、52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8;
所述下模4进一步包括下模座20、若干个第二平衡块21、4个吊装部22和4个定位方块24,所述四个吊装部22分别位于下模座20侧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若干个第二平衡块21和若干个锥形气孔23均分布于下模座20上表面并位于凸模3四周,所述4个定位方块24分别位于下模座20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定位方块24向内的2个侧表面设置有第二下滑板25,此第二下滑板25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
具有下模面301的所述凸模3固定于下模4的下模座20上表面,所述压边圈2的镂空区用于供凸模3嵌入;4个位于下模4的定位方块24外侧均安装有一连接板26,该连接板26通过螺栓27与上模1连接。
上述石墨柱18表面占第一上滑板6、第二下滑板25表面的42%。
实施例2:一种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包括上模1、压边圈2、凸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1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51、52,此左、右凸块51、52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8;
所述下模4进一步包括下模座20、若干个第二平衡块21、4个吊装部22和4个定位方块24,所述四个吊装部22分别位于下模座20侧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若干个第二平衡块21和若干个锥形气孔23均分布于下模座20上表面并位于凸模3四周,所述4个定位方块24分别位于下模座20上表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定位方块24向内的2个侧表面设置有第二下滑板25,此第二下滑板25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
具有下模面301的所述凸模3固定于下模4的下模座20上表面,所述压边圈2的镂空区用于供凸模3嵌入;4个位于下模4的定位方块24外侧均安装有一连接板26,该连接板26通过螺栓27与上模1连接。
上述石墨柱18表面占第一上滑板6、第二下滑板25表面的48%。
采用上述用于A柱上加强板的加工装置时,其减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损速度,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报废率,减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损的概率,降低了维修的次数和成本,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造成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零件报废率;其次,其滑板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既提高了强度,又保证了导向的精度,抵消了侧向力,从而保证冲压产品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位于滑板内的石墨柱具有吸收润滑油的功能,保证了上模和下模多次反复使用中保持高润滑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材料质量的品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