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20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属于拉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拉延是利用拉延模具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预先剪裁成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拉制成立体空心件的加工方法。拉延模具种类繁多,比如,小的有金属杯,或大的有汽车的车身成型。拉延模具一般主要由凹模、压料板和凸模三部分组成。拉延时,当压力机用额定的压力压下时由上下压料器将料片压紧,然后由凸凹模将平板料拉伸至到底状态,将压机升起下压料器顶起零件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该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移动,提高使产品的一致性,使产品的质量更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和压边圈,所述上模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此左、右凸块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所述上模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此第一上滑板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

所述压边圈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镂空区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具有缺口槽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压边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挡料器和与第一弹性体对应的第一平衡块,且压边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与阻料筋对应的阻料凹槽,压边圈的下表面且位于镂空区四周具有若干个气垫顶棒和第二弹性体,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的缺口槽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上滑板配合的第一下滑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滑板和第一上滑板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此通孔内嵌有石墨柱。

作为优选,所述石墨柱表面占第一下滑板和第一上滑板表面的40~5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压边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与阻料筋对应的阻料凹槽,将材料加持,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移动,提高使产品的一致性,使产品的质量更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中上模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上模;101、上模面;2、压边圈;201、镂空区;51、左凸块;52、右凸块;6、第一上滑板;7、第一弹性体;8、阻料筋;91、左外凸部;92、右外凸部;10、挡料器;11、第一平衡块;12、阻料凹槽;13、气垫顶棒;14、第二弹性体;15、缺口槽;16、第一下滑板;17、通孔;18、石墨柱;26、第二上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压边圈2,所述上模1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51、52,此左、右凸块51、52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8;

所述压边圈2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镂空区201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压边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201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挡料器10和与第一弹性体7对应的第一平衡块11,且压边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2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与阻料筋8对应的阻料凹槽12,压边圈2的下表面且位于镂空区四周具有若干个气垫顶棒13和第二弹性体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

实施例2:一种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包括上模1和压边圈2,所述上模1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区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两端的左、右凸块51、52,此左、右凸块51、52外侧面设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体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8;

所述压边圈2的中央区域具有一镂空区201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压边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201四周设置有若干个挡料器10和与第一弹性体7对应的第一平衡块11,且压边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201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与阻料筋8对应的阻料凹槽12,压边圈2的下表面且位于镂空区四周具有若干个气垫顶棒13和第二弹性体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

上述第一下滑板16和第一上滑板6上均匀间隔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此通孔17内嵌有石墨柱18。

上述石墨柱18表面占第一下滑板16和第一上滑板6表面的46%。

采用上述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时,其减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损速度,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报废率,减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损的概率,降低了维修的次数和成本,生产时在拉伸过程中零件走料均匀,不容易造成开裂,提高了稳定性,减少零件报废率;其次,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阻料筋,压边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镂空区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与阻料筋对应的阻料凹槽,将材料加持,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移动,提高使产品的一致性,使产品的质量更稳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