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185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模具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适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刹车片钢背冲压。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刹车片钢背冲压,基于产品精度,平面度,光亮带等方面要求的提高,需要使用落料-整平-刮边等多工序生产。但:a 工序繁多,效率低下,占用设备场地多,产品成本高;b 产品一致性差;c、生产效率低,浪费设备和场地占用,又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落料-整平-刮边合为一体,整合了多工序多工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备和场地占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包括机台面、上模总成、下模座、垫脚、落料模、整平模、刮切模、支架、吸盘、主架以及伺服电机,所述的下模座通过垫脚设置在机台面上,所述的上模总成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的落料模、整平模和刮切模分别设置在下模座上并位于上模总成的下方,所述的支架通过吸盘分别设置在落料模、整平模和刮切模上,所述的主架竖向设置在下模座和机台面的背面,所述的伺服电机分别设置在主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落料模包括下垫板、下模板、导料块和限位柱,所述的下垫板和下模板依次叠加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的导料块和限位柱分别设置在下模板的两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外导柱,所述的外导柱分别设置在下模座上并位于落料模的外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废料托盘,所述的废料托盘设置在刮切模的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托板,所述的托板设置在机台面和垫脚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落料-整平-刮边合为一体,整合了多工序多工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备和场地占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钢背连续冲压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下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机台面,2、上模总成,3、下模座,4、垫脚,5、落料模,6、整平模,7、刮切模,8、支架,9、吸盘,10、主架,11伺服电机,12、外导柱,13、废料托盘,14、托板,51、下垫板,52、下模板,53、导料块,54、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钢背连续冲压模具,包括机台面1、上模总成2、下模座3、垫脚4、落料模5、整平模6、刮切模7、支架8、吸盘9、主架10以及伺服电机11,所述的下模座3通过垫脚4设置在机台面1上,所述的上模总成2设置在下模座3上,所述的落料模5、整平模6和刮切模7分别设置在下模座3上并位于上模总成2的下方,所述的支架8通过吸盘9分别设置在落料模5、整平模6和刮切模7上,所述的主架10竖向设置在下模座3和机台面1的背面,所述的伺服电机11分别设置在主架10上。其中,所述的上模总成2包含有上模座(图未视)、夹板(图未视)、脱料板(图未视)以及各种冲头(图未视)。

上述中,所述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外导柱12,所述的外导柱12分别设置在下模座3上并位于落料模5的外侧边,下模座3通过外导柱12与上模总成2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落料模5包括下垫板51、下模板52、导料块53和限位柱54,所述的下垫板51和下模板52依次叠加设置在下模座3上,所述的导料块53和限位柱54分别设置在下模板51的两侧边。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废料托盘13和托板14,所述的废料托盘13设置在刮切模7的支架8上;所述的托板14设置在机台面1和垫脚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具有如下优点:

A、落料-整平-刮边合为一体;

B、通过平移机械手平移产品;

C、通过冲床控制系统,PLC系统,电磁原件等实现冲床、机械手的连动;

D、配备安全防护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钢背连续冲压模具,落料-整平-刮边合为一体,整合了多工序多工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设备和场地占用,降低了产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