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带有反扣装置的主轴结构。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能。如图1所示,在换刀过程中,拉杆5下移,使碟形弹片4的压缩量增大,其内部作用力也会增加。力的相互作用下,心轴1受到碟形弹片4相应的向下的作用力,并传递至连接于主轴2和心轴1之间的支轴承6上,于是就会对支轴承6产生一个交大的轴向力。这个力通常会达到一万牛顿以上,甚至高达一万八千牛顿。在加工过程中,主轴换刀是非常频繁的,而每次换刀,支轴承都要承受如此之大的轴向力,这会对支轴承形成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主轴的精度、稳定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反扣装置的主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带有反扣装置的主轴结构,包括筒状的心轴和由下至上依次套装于心轴的主轴、反扣座、油缸,以及安装于心轴内的拉杆。拉杆下端设有四瓣爪,四瓣爪用于装夹刀具。油缸包括位于反扣座上方的缸体、安装于缸体上面的缸盖和环状的活塞。主轴与心轴之间设有支轴承;拉杆与心轴之间设有碟形弹片,便于拉杆复位。心轴的上部设有通槽;拉杆上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座,压力座设有穿透通槽的凸块,凸块的外径大于心轴上部的外径。活塞里面设有位于压力座上方的压部,活塞用于驱动压力座带动拉杆上下移动。所述心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压环,压环位于通槽下方;压环的外壁设有环槽,反扣座内壁设有卡于环槽内的凸环。拉杆与心轴之间的碟形弹片被向下压缩时,压环与反扣座接触,并将心轴向下的压力经压环、反扣座传递至主轴,使主轴直接分担心轴向下的压力,避免对支轴承造成冲击,大大提高了主轴的精度、稳定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凸环的径向厚度小于环槽的径向厚度,凸环的内径大于环槽内部的外径,使压环与反扣座保持常态不接触,避免反扣座与压环接触摩擦生热,影响主轴的工作性能。
优选的,所述反扣座与主轴之间设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用于消减碟形弹片松释时产生的惯性向上的伸张力,同时避免碟形弹片松释时带动拉杆、心轴、支轴承、主轴向上移动时发生移动、异位。
优选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轴向贯穿反扣座的导向孔、设于主轴的轴向螺孔、安装于导向孔内的弹簧和位于弹簧上方的堵块,以及固定安装于螺孔的螺杆;螺杆向上延伸至导向孔,螺杆外径大于弹簧内径。
优选的,所述导向孔包括上孔和内径小于上孔内径的下孔;弹簧内置于上孔,堵块堵住上孔口。
优选的,所述缸体下部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缘,活塞外面设有与缸体上部匹配的径向向内的凸部,活塞与缸体组合形成缸腔。
工作原理:换刀作业时,油缸往外抽油,活塞向下移动,碰到压力座;活塞带动压力座及与压力座连接的拉杆下移,四瓣爪随着拉杆下移;当活塞下到底时,四瓣爪松开;然后由机械手进行换刀动作。此时,拉杆与心轴之间的碟形弹片被向下压缩,压环与反扣座组成的反扣装置将心轴向下的压力经压环、反扣座传递至主轴,使主轴直接分担心轴向下的压力,有效解决传统结构中心轴向下的压力经支轴承传递至主轴的,导致支轴承受损的问题。
当新的刀具被换到主轴后,油缸内注油,活塞往上回退,同时拉杆在碟形弹片回弹伸张力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回退,进而拉紧刀具。此时,主轴、心轴、反扣座等部件受惯性向上移动,安装于主轴的螺杆抵住弹簧,可有效消除惯性向上的力。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反扣装置的主轴结构,当拉杆与心轴之间的碟形弹片被向下压缩时,压环的滑槽与反扣座的凸环接触,并将心轴向下的压力经压环、反扣座传递至主轴,使主轴直接分担心轴向下的压力,避免对支轴承造成冲击,大大提高了主轴的精度、稳定和使用寿命。整体改进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同时反扣座与主轴之间设有减震结构,可于消减碟形弹片松释时产生的惯性向上的伸张力,避免碟形弹片松释时带动拉杆、心轴、支轴承、主轴向上移动时发生移动、异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换刀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心轴;2、主轴;3、四瓣爪;4、碟形弹片;5、拉杆;6、支轴承;7、反扣座;8、缸体;81、凸缘;9、活塞;91、凸部;10、缸盖;11、压力座;12、压环;13、弹簧;14、通槽;15、凸块;16、压部;17、环槽;18、凸环;19、减震结构;20、导向孔;21、螺孔;22、堵块;23、螺杆;24、上孔;25、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反扣装置的主轴结构,包括筒状的心轴1和由下至上依次套装于心轴1的主轴2、反扣座7、油缸,以及安装于心轴1内的拉杆5。拉杆5下端设有四瓣爪3,四瓣爪3用于装夹刀具。油缸包括位于反扣座7上方的缸体8、安装于缸体8上面的缸盖10和环状的活塞9。所述缸体8下部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缘81,活塞9外面设有与缸体上部匹配的径向向内的凸部91,活塞9与缸体8组合形成缸腔。主轴2与心轴1之间设有支轴承6;拉杆5与心轴1之间设有碟形弹片4,便于拉杆5复位。心轴1的上部设有通槽14;拉杆5上部固定安装有压力座11,压力座11设有穿透通槽14的凸块15,凸块15的外径大于心轴1上部的外径。活塞9里面设有位于压力座11上方的压部16,活塞9用于驱动压力座11带动拉杆5上下移动。所述心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压环12,压环12位于通槽14下方;压环12的外壁设有环槽17,反扣座7内壁设有卡于环槽17内的凸环18。拉杆与心轴之间的碟形弹片4被向下压缩时,压环12与反扣座7接触,并将心轴1向下的压力经压环12、反扣座7传递至主轴2,使主轴2直接分担心轴1向下的压力,避免对支轴承6造成冲击,大大提高了主轴3的精度、稳定和使用寿命。
而且,所述凸环18的径向厚度小于环槽17的径向厚度,凸环18的内径大于环槽17内部的外径,使压环12与反扣座7保持常态不接触,避免反扣座7与压环12接触摩擦生热,影响主轴2的工作性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反扣座7与主轴2之间设有减震结构19,减震结构19用于消减碟形弹片6松释时产生的惯性向上的伸张力,同时避免碟形弹片6松释时带动拉杆5、心轴1、支轴承6、主轴2向上移动时发生移动、异位。所述减震结构19包括轴向贯穿反扣座7的导向孔20、设于主轴2的轴向螺孔21、安装于导向孔20内的弹簧13和位于弹簧13上方的堵块22,以及固定安装于螺孔21的螺杆23;螺杆23向上延伸至导向孔20,螺杆23外径大于弹簧13内径。所述导向孔20包括上孔24和内径小于上孔24内径的下孔25;弹簧13内置于上孔24,堵块22堵住上孔24口。
工作原理:换刀作业时,油缸往外抽油,活塞9向下移动,碰到压力座11;活塞9带动压力座11及与压力座11连接的拉杆5下移,四瓣爪3随着拉杆5下移;当活塞9下到底时,四瓣爪3松开;然后由机械手进行换刀动作。此时,拉杆5与心轴1之间的碟形弹片4被向下压缩,压环12与反扣座7组成的反扣装置将心轴1向下的压力经压环12、反扣座7传递至主轴2,使主轴2直接分担心轴1向下的压力,有效解决传统结构中心轴1向下的压力经支轴承6传递至主轴2的,导致支轴承6受损的问题。
当新的刀具被换到主轴2后,油缸内注油,活塞9往上回退,同时拉杆5在碟形弹片4回弹伸张力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回退,进而拉紧刀具。此时,主轴2、心轴1、反扣座7等部件受惯性向上移动,安装于主轴2的螺杆23抵住弹簧13,可有效消除惯性向上的力。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