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529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连杆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杆锻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连杆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锻造厂对连杆这样的异形产品的锻造模具采用方形模具和方形专用模架结构。其中锻造模具合模无导向及飞边宽窄方向延伸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方形模具的制造需要相应的设备完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模具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成型模具,提供一种圆形的模具,圆形模具通过锻造中现有的设备即可完成,无需另买加工设备,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杆成型模具,其关键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压圈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包括下压圈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对应面开有连杆型腔,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所述上压圈和下压圈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外。采用上述结构,圆形的上模座加工方便,而且通过压圈支架压紧固定在设备的上模安装座上,拆卸方便。

上述上压圈呈“凸”字形,所述下压圈呈“凹”字形,所述上压圈的凸起部伸入所述下压圈的凹陷部并起导向作用。采用上述结构,该上压圈与下压圈之间 直接起到导向作用,无需另设导柱、导孔等,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方便。

上述上模座的型腔外设有凸出的导模块,所述下模座的型腔外对应所述导模块设有导模凹槽,所述型腔的腔口所在面与对应的导模块外表面和导模凹槽的底面共面。采用上述结构,导模块和导模凹槽起到进一步导向作用,而且导模块和导模凹槽对应设置成还能起到定位作用。

上述上模的凸出厚度T1等于所述下模的凹陷厚度T2。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更加准确。

上述上压圈与所述上模座过盈配合,所述下压圈与所述下模座过盈配合。采用上述结构,利于模座与压圈的拆装。

上述上压圈和下压圈的外圈都均匀分布有螺栓固定孔。上压圈和下压圈通过螺栓固定孔分别与设备的上模安装座和下模安装座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成型模具,提供一种圆形的模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圆形模具通过锻造中现有的设备即可完成,无需另买加工设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连杆成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所述上模由上压圈1a和上模座1b组成,所述下模由下压圈2a和下模座2b组成,所述上压圈1a和下压圈2a的外圈都均匀分布有螺栓固定孔6。所述上模座1b和下模座2b对应面开有连杆型腔3,所述上模座1b和下模座2b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所述上压圈1a和下压圈2a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上模座1b和下模座2b外,且所述上压圈1a与所述上模座1b过盈配合,所述下压圈2a与所述下模座2b过盈配合。所述上压圈1a呈“凸”字形,所述下压圈2a呈“凹”字形,所述上压圈1a的凸起部伸入所述下压圈2a的凹陷部并起导向作用。所述上模座1b的型腔3外设有凸出的导模块4,所述下模座2b的型腔3外对应所述导模块4设有导模凹槽5,所述型腔3的腔口所在面与对应的导模块4外表面和导模凹槽5的底面共面。所述上模1的凸出厚度T1等于所述下模2的凹陷厚度T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