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995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拉伸模具在连续拉伸过程中,凸模模芯与凹模的温度会比较高。一般解决上述问题是方法是停机等待至凸模模芯与凹槽的温度降至工作温度后再进行拉伸操作,影响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伸模具,以提高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伸模具,包括凸模和与所述凸模配合的凹模,所述凸模上设置有模芯,

开设在所述模芯内的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分别与第一冷却水管连通;

开设在所述凹模内的第二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分别与第二冷却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与循环泵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盲孔,相邻所述盲孔之间设置有连通槽。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盲孔沿其轴线方向分隔成两个腔体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末端与所述盲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隔离板两侧所述腔体的间隙,所述隔离板的顶端高度较所述盲孔的顶端高度高。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包括多个平行布置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所述第二冷却水管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位于所述凹模的模腔的两侧。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通过第一快速接头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拉伸模具中,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水管通过第二快速接头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伸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上设置有模芯。本方案在模芯内设置第一冷却水通道,凹模内设置第二冷却水通道,第一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第一冷却水管连通,第二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第二冷却水管连通。在拉伸模具进行拉伸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冷却水管向第一冷却水通道内供入冷却水,冷却水对模芯进行有效冷却,实现对模芯的降温,通过第二冷却水管向第二冷却水通道内供入冷水,冷却水对凹模进行有效冷却,实现对凹模的降温。模芯和凹模工作一段时间后,就通过第一冷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分别对模芯和凹模进行降温处理,使拉伸模具的温度始终位于工作温度范围内,在模芯和凹模进行冷却水冷却降温时拉伸模具仍然可以继续进行拉伸操作,不需要停机,从而提高了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伸模具的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伸模具的凹模结构示意图。

1、模芯,2、凹模,3、第一冷却水通道,4、第二冷却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伸模具,以提高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伸模具的模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伸模具的凹模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伸模具,包括凸模和与凸模配合的凹模2,凸模上设置有模芯1,凸模与凹模2配合实现对物料的拉伸。

本方案涉及对凸模和凹模2的改进,在凸模内设置第一冷却水通道3,凹模2内设置第二冷却水通道4,即在凸模和凹模2内设置了水冷却系统。

第一冷却水通道3的进水口和第一冷却水通道3的出水口均与第一冷却水管连通,通过第一冷却水管将冷却水通过进水口引入第一冷却水通道3,再通过第一冷却水通道3的出水口引出,冷却水在第一冷却水通道3内循环流动,对模芯1进行持续降温,保证模芯1的工作温度始终位于工作温度范围内;

第二冷却水通道4的进水口和第二冷却水通道4的出水口均第二冷却水管连通,通过第二冷却水管将冷却水自进水口引入第二冷却水通道4,再通过出水口引出第二冷却水通道4,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通道4内循环流动,实现对凹模2的持续降温,保证凹模2的工作温度始终位于工作温度范围内;

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与循环泵连通,保证第一冷却水通道3和第二冷却水通道4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

本方案中模芯1和凹模2的冷却通过冷却水实现,在模芯1和凹模2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可以继续对物料进行拉伸,而不需要停机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停机等待拉伸模具降温的方式提高了拉伸模具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水通道3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盲孔,相邻盲孔之间设置有连通槽,依照水的流动方向,冷却水首先进入的盲孔为第一个盲孔,再进入的盲孔为第二个盲孔,以此类推,最后进入的盲孔为最后一个盲孔,当第一个盲孔被冷却水填充完毕后,冷却水再流入第二个盲孔,以此类推,冷却水最后流入最后一个盲孔。第一个盲孔与第一冷却水管连通,将冷却水引入,最后一个盲孔与第一冷却水管连通,将冷却水引出。优选的,连通槽开设的靠近所述盲孔端部的位置,保证每个盲孔都被水充满,有效发挥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保证冷却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盲孔内设置有用于将盲孔沿其轴线方向分隔成两个腔体的隔离板,隔离板的末端与盲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隔离板两侧腔体的间隙,隔离板的顶端高度较盲孔的顶端高度高。隔板的设计延长了冷却水的流通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水的冷却效果。

盲孔采用钻孔工艺制作。

第二冷却水通道4包括多个平行布置通孔,每个通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第二冷却水管连通,每个通孔单独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通道。

优选的,第二冷却水通道4位于凹模2的模腔的两侧,增大第二冷却水通道4的铺设面积,保证对凹模2的有效降温。

第一冷却水通道3与第一冷却水管通过第一快速接头连接,能够降低第一冷却水通道3和第一冷却水管的连接难度,实现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一冷却水通道3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第二冷却水通道4与第二冷却水管通过第二快速接头连接,能够降低第二冷却水通道4和第二冷却水管的连接难度,实现第二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通道4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