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30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制造厂家以及车型不同,汽车散热系统的水箱、冷凝器、暖风及蒸发器等的芯体规格都会有差异。当翅片的高度发生变化,组装机上的梭齿距离也需要做相应的变化,否则会影响芯体装配,造成不良。而目前,现有的梭齿总成均是采用固定式,参见图1和2,其梭齿系固定地结合于基座上,图1的梭齿间距较小,而图2的梭齿间距较大,即,若调整梭齿距离,则必须要更换梭齿总成,更换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梭齿为固定的问题,提供新型的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包含有,

左连板组,其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左连板单元,所述左连板单元系向左方向倾斜设置;

右连板组,其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右连板单元,所述右连板单元系向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右连板组与所述左连板组相交叉设置,每一交叉点处的所述左连板单元与所述右连板单元系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以及,

梭齿组,其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梭齿单元,所述梭齿单元结合于所述左连板单元或所述右连板单元上。

作为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左连板单元的数量为根据实际最大芯体的扁管根数而定个,所述左连板单元具有从上至下排列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的数量为根据实际最大芯体的扁管根数而定个,所述右连板单元具有从上至下排列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最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三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四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五孔相对位并通过销轴连接,次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二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三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四孔及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五孔相对应并通过销轴连接,中间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一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二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三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四孔及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五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连接,次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分别与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一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二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三孔、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四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连接,最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一孔、第二孔及第三孔分别与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一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二孔及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三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连接。

作为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梭齿单元的数量为7个,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五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的第五孔、最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五孔、次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五孔、中间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五孔、次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五孔及最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的第五孔相对位。

作为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左连板组及所述右连板组的数量分别大于或等于2个,从前至后沿水平直线排列间隔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解决了因为芯体翅片高度变化带来的换型困扰,操作工在触摸屏上输入梭齿节距尺寸,梭齿总成随着伺服电机转动,梭齿节距自行会到达所需的要求。优点是换型速度快,而且还没有固定梭齿的更换与是多种节距变化的梭齿总成放置和保管,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适用芯体翅片变化最小7.5毫米变化到最大14.5毫米范围内任意变化芯体翅片高度要求,对生产厂家做小批量产品和做样品产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小间距)。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大间距)。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收缩状态)。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拉开状态)。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左连板单元(右连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3至6,图中示出的是用于全自动芯体装配机的梭齿自由伸缩结构。该自由伸缩结构主要左连板组1、右连板组2及梭齿组3等部件组成。

所述左连板组1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左连板单元10。所述左连板单元10系向左方向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左连板单元10彼此紧靠排列。

所述右连板组2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右连板单元20。所述右连板单元20系向右方向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右连板单元20彼此紧靠排列。

所述左连板组1与所述右连板组2相交叉设置,形成网状结构。每一交叉点处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与所述右连板单元20系通过销轴4活动连接。

所述梭齿组3具有从左至右沿水平直线排列的梭齿单元30。所述梭齿单元30结合于所述左连板单元10或所述右连板单元20上。

请结合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数量为5个,分别为最左、次左、中间、次右及最右。请参见图7,所述左连板单元10具有从上至下排列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再请结合图3和图5,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的数量为5,分别为最左、次左、中间、次右及最右。再请参见图7,所述右连板单元20具有从上至下排列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其中,最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三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四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五孔相对位并通过销轴4连接。次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二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三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四孔及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五孔相对应并通过销轴4连接。中间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及第五孔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一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二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三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四孔及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五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4连接。次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分别与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一孔、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二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三孔、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四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4连接。最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一孔、第二孔及第三孔分别与中间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一孔、次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二孔及最右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三孔相对位且通过销轴4连接。所述梭齿单元30的数量为7个,分别与最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五孔、次左的所述右连板单元20的第五孔、最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五孔、次左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五孔、中间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五孔、次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五孔及最右的所述左连板单元10的第五孔相对位。

为了提高所述梭齿组3的稳定性,需要适当地增加连板层数。所述连板的层数在四层或四层以上,不至于所述梭齿组3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摇晃的现象。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左连板组1及所述右连板组2的数量均为2个,从前至后沿水平直线排列间隔分布,即,前一左连板组1、前一右连板组2、后一左连板组1、后一右连板组2。

工作原理:所述左连板组1与所述右连板组2通过销轴4连接,即,能够沿左右方向拉开或收缩。若沿左右方向收缩所述左连板组1与所述右连板组2,效果请参见图4,所述左连板单元10(所述右连板单元20)与竖直直线的夹角越来越小,相邻的两个梭齿单元30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相反地,若沿左右方向拉开所述左连板组1与所述右连板组2,效果请参见图6,所述左连板单元10(所述右连板单元20)与竖直直线的夹角越来越大,相邻的两个梭齿单元30间的距离逐渐变大。藉助上述方式,可以调节所述梭齿单元30间的距离,以改变传统的固定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梭齿单元30的节距最小7.5毫米,最大14.5毫米,且在该范围内任意变化。上述提到的拉开或收缩的过程,均是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并完成的。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