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793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同心铰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同心铰刀。



背景技术:

铰刀是一种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金属的旋转刀具,经铰削加工后的孔可获得精准的尺寸和形状,其铰刀的最主要作用也就是为了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是用于精加工和半精加工的刀具,加工余量较小。现有技术中,待孔加工完毕后,直接将铰刀插入到待加工孔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下刀时铰刀易跑偏,导致待加工孔的同心度不高,加工精度低下;2、加工时铰刀震动,同样会造成待加工孔的精度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提高待加工孔同心度的同心铰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同心铰刀,包括后端具有柄部的柱状铰刀体,该柄部与铰刀体同轴设置,所述铰刀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并沿铰刀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铰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体的前端固定有与铰刀体同轴的轴一,所述的轴一上套设有与轴一同轴的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与轴一之间设有用于使定位套不随轴一转动的传动单元,所述的轴一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铰刀体上。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的传动单元为套设于轴一前端的轴承,所述的定位套套设于该轴承上,所述的轴一上具有用于限制轴承轴向运动的限位结构。

定位套可根据待加工孔的内径进行选择,保证定位套与待加工孔配合。当待加工孔为直孔时,定位套的外径大致与铰刀的外径相等;当待加工孔为层孔时,定位套的外径与位于内部孔的内径相配合。加工时,首先将定位套伸入到待加工孔内,起到导向作用,当铰刀体转动时,带动轴一转动,同时定位套与待加工孔配合,可有效防止定位套的磨损,提高定位套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于轴一上的环形挡环一和环形挡环二,所述轴承内圈的前端抵靠在环形挡环一上,轴承内圈的后端抵靠在环形挡环二上。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定位套的中部具有与轴承的外圈配合的孔一,所述孔一的前端具有环形台阶,所述轴承外圈的前端抵靠在该环形台阶上。

轴一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轴承向前运动,由于定位套上具有环形台阶,轴承推动环形台阶,使定位套随着轴一一起向前运动。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的轴一上还具有位于轴承与铰刀体之间的挡粉板,所述挡粉板的外径大于轴承的外径。

挡粉板可将铰刀片切割的粉屑进行阻挡,防止粉屑进入到轴承内,保证轴承的传动精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待加工孔的同心度。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铰刀体的中部具有与铰刀体同轴设置的孔二,上述的限位结构包括穿设于孔二内的与孔二配合设置的轴二,上述轴一的后端与轴二的前端固连。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的柄部上连接有莫氏锥柄,所述莫氏锥柄的中部具有与铰刀体同轴的螺纹孔,上述的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轴二后端的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轴三。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轴一的外径大于轴二的外径,所述轴二的外径大于轴三的外径,所述的轴一、轴二和轴三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同心铰刀中,所述铰刀体的前端具有与孔二连通的孔三,所述轴一的后端伸入至孔三并抵靠在孔三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同心铰刀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铰刀体的前部设置定位套,先插入到待加工孔内,能防止铰刀跑偏,也能防止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同心度,其结构设计合理,组装方便,可适用于层孔和直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套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柄部;2、铰刀体;3、铰刀片;4、轴一;5、定位套;6、轴承;7、环形挡环一;8、环形挡环二;9、环形台阶;10、挡粉板;11、轴二;12、莫氏锥柄;13、轴三;14、孔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同心铰刀,包括后端具有柄部1的柱状铰刀体2,该柄部1与铰刀体2同轴设置,铰刀体2的外壁上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并沿铰刀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铰刀片3,铰刀体2的前端固定有与铰刀体2同轴的轴一4,轴一4上套设有与轴一4同轴的定位套5,定位套5与轴一4之间设有用于使定位套5不随轴一4转动的传动单元,轴一4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铰刀体2上。

如图2所示,传动单元为套设于轴一4前端的轴承6,定位套5套设于该轴承6上,轴一4上具有用于限制轴承6轴向运动的限位结构。

定位套5可根据待加工孔的内径进行选择,保证定位套5与待加工孔配合。当待加工孔为直孔时,定位套5的外径大致与铰刀的外径相等;当待加工孔为层孔时,定位套5的外径与位于内部孔的内径相配合。加工时,首先将定位套5伸入到待加工孔内,起到导向作用,当铰刀体2转动时,带动轴一4转动,同时定位套5与待加工孔配合,可有效防止定位套5的磨损,提高定位套5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固定于轴一4上的环形挡环一7和环形挡环二8,轴承6内圈的前端抵靠在环形挡环一7上,轴承6内圈的后端抵靠在环形挡环二8上。

如图2所示,定位套5的中部具有与轴承6的外圈配合的孔一,孔一的前端具有环形台阶9,轴承6外圈的前端抵靠在该环形台阶9上。轴一4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轴承6向前运动,由于定位套5上具有环形台阶9,轴承6推动环形台阶9,使定位套5随着轴一4一起向前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轴一4上还具有位于轴承6与铰刀体2之间的挡粉板10,挡粉板10的外径大于轴承6的外径。挡粉板10可将铰刀片3切割的粉屑进行阻挡,防止粉屑进入到轴承6内,保证轴承6的传动精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待加工孔的同心度。

如图1所示,铰刀体2的中部具有与铰刀体2同轴设置的孔二,限位结构包括穿设于孔二内的与孔二配合设置的轴二11,轴一4的后端与轴二11的前端固连。

如图1所示,柄部1上连接有莫氏锥柄12,莫氏锥柄12的中部具有与铰刀体2同轴的螺纹孔,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轴二11后端的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轴三1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轴一4的外径大于轴二11的外径,轴二11的外径大于轴三13的外径,轴一4、轴二11和轴三13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铰刀体2的前端具有与孔二连通的孔三14,轴一4的后端伸入至孔三14并抵靠在孔三14的底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