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9285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



背景技术:

酊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剂型,吸收起效作用迅速,具有处方中药材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从同一药材提出的单一成分相比,不但作用和缓,还能发挥单一成分所不能起到的治疗效果。酊剂加工时,往往需要通过压榨机对浸泡后的中药材进行压榨,将中药材中的药液榨出。而目前的压榨机压榨效率较低,且所榨出的药液中含有很多杂质,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榨机压榨效率较低,且所榨出的药液中含有很多杂质,品质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包括外筒和设置在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网孔,

所述外筒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内筒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穿过所述盖体与转盘连接,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杠杆把手,

所述转杆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所述内筒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锥筒和底面,

所述上筒上部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卡接在所述外筒顶部,

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滤筒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排液管与集液筒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锥筒包括半锥角依次增大且相互连接的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所述第一锥筒与所述上筒连接,所述第二锥筒与所述底面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筒、所述第一锥筒、所述第二锥筒和所述底面相邻两者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锥筒纵刨面与所述上筒纵刨面的夹角为130°~16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筒为一体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液口为1~5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杠杆把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筒顶部外缘设置有滤网架,所述滤网架的纵刨面呈L型,所述滤网架上设置有滤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盖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下部设置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采用单一圆柱式内筒的固有模式,在内筒的筒壁(上筒)与底面之间加设了锥筒,使得运动至内筒下部的物料,除了受到上部压板向下的压力外,还会因下部的筒壁直接变小,进而受到侧壁的挤压。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物料的受力面积和类型,有效增加了设备单位时间内的压榨效率。同时,与传统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相比,榨出同样汁液时,压板向下运动的距离缩短,进而有效缩短了压榨过程中转动转盘的次数(包括向下旋转转杆及向上选择转杆),有效节省了压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设置科学合理。其中,滤筒的设置实现了排液作业前的二次过滤,有效降低了排出外筒汁液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最终所获药液品质。滤筒顶部滤网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经排液口流出外筒的液体均经过二次过滤,同时滤网架纵刨面设置为L型,可有效增加滤网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且不易造成滤网堵塞。

2、本实用新型中锥筒设置为2个,有效增加了锥筒面的渐变性,有效缓解了工作时不同锥筒(包括半锥角依次增大的第一锥筒和第二锥筒)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下压力,有效改善了单一锥筒设置故障率较高的现象,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保障了其使用寿命。

另外,上筒、第一锥筒、第二锥筒和底面相邻两者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有效保障了内筒不同部件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保证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内筒一体成型设置有效保证了内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确保了使用过程中内筒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排液口即可设置为1个,也可以设置为2个及以上,设为2个及以上时,可有效改善单一排液口设置,滤筒靠近排液口部分出现堵塞现象。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设备的排液作业顺畅,符合其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转盘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杠杆把手。杠杆把手的设置巧妙的利用了杠杆原理,降低了转盘转动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杠杆把手的可拆卸设置,使得设备不使用时,用户可将其收起,减少设备所占空间。

盖体转动设置在外筒上,便于盖体的打开和关闭,避免了盖体与外筒分离式设计,盖体随意摆放造成设置在其上的转杆及压板污染,进而对最终产品造成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外筒下部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的设置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监测外筒内物料压榨情况,及滤筒及内筒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便于用户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符合其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滤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内筒,21-上筒,22-锥筒,221-第一锥筒,222-第二锥筒,23-底面,3-盖体,4-压板,5-转杆,6-转盘,7-杠杆把手,8-耳板,9-滤筒,10-排液口,11-排液管,12-集液筒,13-加强筋,14-滤网,15-网孔,16-滤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包括外筒1和设置在外筒1内的内筒2,内筒2上设置有网孔15,

外筒1顶部设置有盖体3,内筒2内设置有压板4,压板4上设置有转杆5,转杆5穿过盖体3与转盘6连接,

转杆5与盖体3螺纹连接,

内筒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筒21、锥筒22和底面23,

上筒21上部设置有耳板8,耳板8卡接在外筒1顶部,

外筒1底部设置有滤筒9和排液口10,排液口10通过排液管11与集液筒12连通。

使用时,将盖体3打开,将发酵好的药材放入内筒2内,之后盖上盖体3,转动转盘6,使得转杆5带动压板4向内筒2底部移动,进而对物料进行压榨,物料所榨出的汁液通过内筒2上的网孔15流入外筒1内。榨汁完毕后,反向旋转转盘6,使得转杆5和压板4复位,将盖体3打开,对设备进行清理。在压榨过程中或压榨作业结束后,可打开排液管11上的阀门,使得外筒1内的汁液依次经过滤筒9、排液口10、排液管11汇入集液筒12,以备后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采用单一圆柱式内筒的固有模式,在内筒2的筒壁(上筒21)与底面23之间加设了锥筒22,使得运动至内筒2下部的物料,除了受到上部压板4向下的压力外,还会因下部的筒壁直接变小,进而受到侧壁的挤压。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物料的受力面积和类型,有效增加了设备单位时间内的压榨效率。同时,与传统用于酊剂制作的压榨机相比,榨出同样汁液时,压板4向下运动的距离缩短,进而有效缩短了压榨过程中转动转盘6的次数(包括向下旋转转杆5及向上选择转杆5),有效节省了压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设置科学合理。其中,滤筒9的设置实现了排液作业前的二次过滤,有效降低了排出外筒1汁液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最终所获药液品质。

进一步,锥筒22包括半锥角依次增大且相互连接的第一锥筒221和第二锥筒222,第一锥筒221与上筒21连接,第二锥筒222与底面23连接。

锥筒22设置为2个,有效增加了锥筒22面的渐变性,有效缓解了工作时不同锥筒22(包括半锥角依次增大的第一锥筒221和第二锥筒222)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下压力,有效改善了单一锥筒22设置故障率较高的现象,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保障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上筒21、第一锥筒221、第二锥筒222和底面23相邻两者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13。

加强筋13的设置有效保障了内筒2不同部件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保证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第一锥筒221纵刨面与上筒21纵刨面的夹角为130°~160°。

进一步,内筒2为一体成型。

内筒2一体成型设置有效保证了内筒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确保了使用过程中内筒2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排液口10为1~5个。

排液口10即可设置为1个,也可以设置为2个及以上,设为2个及以上时,可有效改善单一排液口10设置,滤筒9靠近排液口10部分出现堵塞现象。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设备的排液作业顺畅,符合其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转盘6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杠杆把手7。

杠杆把手7的设置巧妙的利用了杠杆原理,降低了转盘6转动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杠杆把手7的可拆卸设置,使得设备不使用时,用户可将其收起,减少设备所占空间。

进一步,滤筒9顶部外缘设置有滤网架16,滤网架16的纵刨面呈L型,滤网架16上设置有滤网14。

滤筒9顶部滤网14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经排液口10流出外筒1的液体均经过二次过滤,同时滤网架16纵刨面设置为L型,可有效增加滤网14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且不易造成滤网14堵塞。

进一步,盖体3转动设置在外筒1的外壁上。

盖体3转动设置在外筒1上,便于盖体3的打开和关闭,避免了盖体3与外筒1分离式设计,盖体3随意摆放造成设置在其上的转杆5及压板4污染,进而对最终产品造成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外筒1下部设置有观察窗。

观察窗的设置使得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监测外筒1内物料压榨情况,及滤筒9及内筒2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便于用户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符合其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