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799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罐罐体拉伸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包是金属罐罐体拉伸机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广泛应用于两片罐的生产。模具包的结构一般包括叠置的多级减薄环,每级减薄环的成型孔的直径逐步缩小,模具包是置于模具室内且在其轴向上和径向上均压紧定位。拉伸机运行时,在模具包的端口上放坯料,以压杯套将坯料边缘固定在模具包的端口上,而以冲头挤压坯料并伸入各级减薄环的成型孔中,冲头与各级减薄环的成型孔配合,从而将坯料拉伸成杯状罐体。

在上述拉伸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冲杆挠度、主传动机构运动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冲头在进入模具包时无法保证完全沿直线运行,这就需要减薄环能够随冲头产生相应的径向浮动,以避免厚薄壁或断罐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减薄环浮动的课题,可参见专利US5692409,US5740692及US6598451。这些专利公开的方案基本是:将减薄环设于一环套中,在减薄环的外缘设置O型圈或弹簧等弹性元件和端面处通气或通乳化液促使减薄环达到浮动的要求。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在冲头退出后减薄环不自动回中,由于模具包通常是以其成型孔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受重力作用,浮动的减薄环会自然向下落,即减薄环的中心偏下,使减薄环中心与冲杆中心偏离过大,造成产品的壁厚不均匀,甚至发生断罐现象;

2、减薄环的浮动量无法调节,在冲杆行程和机器振幅不同的情况下,减薄环的浮动量的不可调,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减薄环不自动回中且浮动量无法调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包括多级减薄环组件,所述减薄环组件包括减薄环层以及隔环层;

所述减薄环层包括环套外圈、环套内圈以及减薄环,所述环套内圈的内孔为台阶孔,该台阶孔以大端朝向拉伸机的冲头,所述减薄环置于该台阶孔的大端内,环套内圈的外壁为圆锥台形,且该圆锥台形以其小端朝向拉伸机的冲头;而环套外圈的内壁也对应为圆锥台形,环套外圈套设于环套内圈外,环套外圈和环套内圈两者间以圆锥台形的侧面滑动配合;

所述隔环层叠设于减薄环层的远离冲头的一侧,所述隔环层上朝向减薄环层的环套内圈开孔嵌设多个弹性体,这些弹性体在隔环层周向上均布,弹性体抵压于环套内圈端面上,且其作用力迫使环套内圈朝拉伸机的冲头侧运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体为球头柱塞,具体所述隔环层上平行于模具包的轴向开设螺纹通孔,在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球头柱塞,球头柱塞的球头抵压于环套内圈端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减薄环层还包括一减震环,该减震环是由环状体在其内孔中嵌设弹性支撑体构成;所述减震环也置于所述环套内圈的台阶孔的大端内,且位于减薄环的远离拉伸机冲头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减薄环组件共有三级,这三级减薄环组件叠置,在其朝拉伸机冲头的一端上还叠置有一再拉环组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套内圈外壁的远离拉伸机冲头的一端上还设有一防脱直段,所述环套外圈的内壁上也设有一防脱直段;所述防脱直段是平行于模具包轴向设置的圆柱形面;所述环套内圈的防脱直段与环套外圈的防脱直段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使得环套内圈和环套外圈的圆锥台形侧面互相贴合,以确保减薄环与模具包同轴心。当拉伸机的冲头进入模具包后,因拉伸成形力远大于弹性体的作用力,减薄环带着环套内圈随冲头同向运行,直至使环套内圈端面贴合于隔环层上,在此过程中,环套内圈端面能够在弹性体上滑动并随冲头进行径向的浮动,当冲头返回时,在弹性体的作用力,使得环套内圈和环套外圈的圆锥台形侧面复又贴合,环套内圈带着减薄环回至与模具包同轴心的位置上,即自动回中。并且,通过在环套外圈和隔环层之间加减垫片,能够调整环套内圈在轴向上的可运动距离,这个轴向上的运动距离决定了环套内圈及减薄环的径向可运动量,从而能够调整减薄环径向浮动量的大小。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套外圈和环套内圈,在环套外圈中设置减薄环,环套外圈和环套内圈之间通过圆锥形的侧面滑动配合,并以弹性元件抵压环套内圈,使减薄环能够自动回中,避免了减薄环的偏移而影响产品质量;

2、同样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套外圈和环套内圈,在环套外圈中设置减薄环,环套外圈和环套内圈之间通过圆锥形的侧面滑动配合,并以弹性元件抵压环套内圈,通过在环套外圈和隔环层之间加减垫片,调整环套外圈轴向间隙(即可运动量),来实现减薄环径向浮动量大小的自由调整;

3、省去了在减薄环端面通气或通乳化液的麻烦,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全剖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减薄环组件;11、减薄环层;111、环套外圈;112、环套内圈;1121、台阶孔;1122、圆锥台形侧面;1123、防脱直段;113、减薄环;12、隔环层;121、弹性体;114、减震环;1141、弹性支撑体;122、螺纹通孔;2、再拉环组件;4、压杯套;5、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

一种金属罐罐体拉伸机的模具包结构,参见图1、图2所示,包括三级减薄环组件1,这三级减薄环组件1叠置,在其朝拉伸机冲头的一端上还叠置有一再拉环组件2。

参见图1、图2所示,每一所述减薄环组件1包括减薄环层11以及隔环层12。

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减薄环层11包括环套外圈111、环套内圈112以及减薄环113,所述环套内圈112的内孔为台阶孔1121,该台阶孔1121以大端朝向拉伸机的冲头5,所述减薄环113置于该台阶孔的大端内,环套内圈112的外壁为圆锥台形,且该圆锥台形以其小端朝向拉伸机的冲头5。而环套外圈111的内壁也对应为圆锥台形,环套外圈111套设于环套内圈112外,环套外圈111和环套内圈112两者间以圆锥台形的侧面1122滑动配合。所述环套外圈111的圆锥台形与环套内圈112的圆锥台形锥度相同。

上述“减薄环113置于该台阶孔的大端内”,是指台阶孔1121的孔径微微大于减薄环113的外径尺寸,一般将台阶孔1121的直径和减薄环113的直径的差保持在2丝,保证减薄环113可于台阶孔1121内取放,而又保证减薄环113不会在台阶孔1121内过于松动而发生偏心。

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隔环层12叠设于减薄环层11的远离冲头5的一侧,所述隔环层12上朝向减薄环层11的环套内圈112开孔嵌设多个弹性体121,这些弹性体121在隔环层12周向上均布,弹性体121抵压于环套内圈112端面上,且其作用力迫使环套内圈112朝拉伸机的冲头5侧运动。

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体121为球头柱塞,具体所述隔环层12上平行于模具包的轴向开设螺纹通孔122,在该螺纹通孔122内螺纹连接球头柱塞,球头柱塞的球头抵压于环套内圈112端面上,见图2。

参见图1所示,所述三级减薄环组件1中,从冲头5侧数的第一级减薄环组件1和第二级减薄环组件2中的减薄环层11还包括一减震环114,该减震环114是由环状体在其内孔中嵌设弹性支撑体1141构成。所述减震环114也置于所述环套内圈112的台阶孔1121的大端内,且位于减薄环113的远离拉伸机冲头5的一侧。

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环套内圈12外壁的远离拉伸机冲头5的一端上还设有一防脱直段1123,所述环套外圈111的内壁上也设有一防脱直段;所述防脱直段是平行于模具包轴向设置的圆柱形面,所述环套内圈112的防脱直段1123与环套外圈111的防脱直段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计,使操作者在对模具包组装操作时,可将减薄环层11先套置好,然后将减薄环层11插置入模具室内时,环套内圈112不会从环套外圈111内滑脱出,方便操作。

本实施例使用时:参见图1、图2所示:

初始状态,在弹性体121(球头柱塞)的作用下,使得环套内圈112和环套外圈111的圆锥台形侧面互相贴合,以确保减薄环113与模具包同轴心。当拉伸机的冲头5进入模具包后,因拉伸成形力远大于弹性体121(球头柱塞)的作用力,减薄环113带着环套内圈112随冲头5同向运行,直至使环套内圈112端面贴合于隔环层12上,在此过程中,环套内圈112端面能够在弹性体121(球头柱塞)头部上滑动并随冲头5进行径向的浮动,当冲头5返回时,在弹性体121(球头柱塞)的作用力,使得环套内圈112和环套外圈111的圆锥台形侧面复又贴合,环套内圈112带着减薄环113回至与模具包同轴心的位置上,即自动回中。

通过在环套外圈111和隔环层12之间加减垫片,能够调整环套内圈112在轴向上的可运动距离,这个轴向上的运动距离决定了环套内圈112及减薄环113的径向可运动量,从而能够调整减薄环113径向浮动量的大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