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028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矫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矫直机。



背景技术: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传统矫直机通常包括两排矫直辊,分为三辊矫直机、五辊矫直机、多辊矫直机等。例如,CN204074834U公开的一种无缝钢管矫直机,调整了矫直机棍子的结构,优化了矫直效果。然而,对于弯曲程度较大的钢管,特别是盘管的矫直上,该种矫直机难以完成矫直工作,钢管进入矫直机后容易卡住,且钢管表面容易被矫直机损坏。

有鉴于此,设计一种结构新颖,矫直效率高,便于调节的一种钢管矫直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矫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矫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设有传送装置,所述机架上端位于传送装置两侧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传动连接有顶块,所述机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有主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皮带、传送辊和传送带,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机架内部,所述传送辊通过皮带和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和传送辊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滑块下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和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和滑块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和机架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至少有两个,所述主动轮至少有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顶块中间夹有钢管,所述钢管和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钢管和从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沿切线方向均设有和钢管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直径为五毫米到一千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钢管矫直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可以提高传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顶块对钢管的推动,可对钢管起到导向作用,通过调节螺杆和滑块的传动连接,可快速调节滑块,提高矫直效率。该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矫直效率高,便于调节,可以节约更多的生产成本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气缸、3顶块、4传送装置、41第一伺服电机、42皮带、43传送辊、44传送带、5从动轮、6滑块、61第二伺服电机、62调节螺杆、7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钢管矫直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传送装置4,所述机架1上端位于传送装置4两侧固定有气缸2,所述气缸2的伸缩杆传动连接有顶块3,所述机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5,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转动连接有主动轮7,便于对钢管的矫直,提高矫直效率。

其中,所述传送装置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1、皮带42、传送辊43和传送带4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固定在机架1内部,所述传送辊43通过皮带42和第一伺服电机41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44和传送辊43传动连接,实现对钢管的快速传送。

其中,所述滑块6包括第二伺服电机61和调节螺杆6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1固定在滑块6下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1和主动轮7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2和滑块6传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2和机架1传动连接,便于调节螺杆62对滑块6的调节。

其中,所述从动轮5至少有两个,所述主动轮7至少有一个,提高矫直效率。

其中,所述顶块3中间夹有钢管,所述钢管和主动轮7传动连接,所述钢管和从动轮5传动连接,便于钢管的传送。

其中,所述从动轮5和主动轮7沿切线方向均设有和钢管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直径为五毫米到一千毫米,提高了钢管的矫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管矫直机,工作时,第一伺服电机41通过皮带42带动传送辊43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44转动,将钢管均匀地向前输送,当钢管到达顶块3处时,气缸2的伸缩杆推动顶块3运动,为钢管导向,传送带继续运动,当钢管到达从动轮5时,通过调节螺杆62调节主动轮7对钢管进行矫直,如此往复,达到钢管矫直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